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986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研究.docx

班主任工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中学的教育事业有了历史性的跨跃。

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由于大量家长外出务工,流动性大而收入不高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孩子不得不留在农村学习,这样就产生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学生”,继而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校与社会及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与矛盾。

这些问题与矛盾,直接制约和阻碍了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班主任似乎只是附加给教师的一项工作,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常常被忽视,它的专业化属性都缺乏明确的界定。

这些足以导致班主任自身专业化发展受阻。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论文从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出发,努力从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如何完善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旨在突出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在农村教育中的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的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班主任工作的自身理论,而且可以为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高层次上的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

她是中国东南的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广东东部,现在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及福建、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多数与汉族杂居,人口为709,592人(2000年)(55%在福建(38万),27.4%在浙江(17万),12.1%在江西(7万多),4.2%在广东)。

南康市赤土畲族乡是江西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乡,畲族人口9288人。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法规,全国各地纷纷展开了对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的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根据畲族学生特点,与时俱进,建立起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系统理论框架或形成有效的可具体操作的班级管理实践模式的研究很少,可以说是空白。

因此,作为赤土民族中学的教师,我们确定了“奔小康时期畲乡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这一课题。

二、工作基础

1、赤土民族中学是南康市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学。

学校历年来高度重视对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2010年2月,学校被赣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被中共南康市委、南康市人民政府评为2009-2011年底“文明单位”。

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教导处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非常认真、细致。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远大理想的树立等,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每周一个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和主题班会。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成果的经验。

3、本课题研究组成员集中了我校科研力量的主力。

整个研究团队的成员长期工作在畲乡教育教学第一线,都有几年至二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以及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有能力承担这一课题研究。

廖明贤:

作为课题负责人,有着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热爱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所撰论文《浅谈指导学生“做学问”》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新世纪第一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三等奖,《浅谈作文教学的“三创新”》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有《浅谈指导学生“做学问”》、《让学生随着旋律跳舞——学生个性培养之我见》等七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及以上教育刊物上。

参加了南康二中施明伦为负责人的“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及转化研究”课题。

有能力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罗福生同志:

赤土民族中学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指挥,能给本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和经费支持。

谢宝珍同志:

大坪中学校长,原赤土民族中学副校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且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是本课题研究的“诸葛亮”。

陈庆泉同志:

赤土民族中学教导处主任,主抓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织者之一。

罗明亮同志:

九年级年级组长,九

(1)班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和2012年两次被南康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

朱务琼同志:

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热爱教育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4、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教师不是家住赤土,就是家住赤土附近,与赤土的畲族同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特别方便走访调查。

5、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特别是2002年7月7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保证。

6、国内外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研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7、现有的一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著和资料,如《班主任工作研究》、《班主任兵法》等,我们可以参考,并从中得到启示。

8、网络上也有很多对畲族各方面的介绍,便于我们查找。

9、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课题论证

(一)、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奔小康时期畲乡初中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1)畲族良好的教子风俗与奔小康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无缝对接。

(2)针对畲汉学生的各自特点,研究出高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3)依法开展班主任工作。

2、理论假设:

奔小康时期,经济社会、教育环境、学生成长等方面日益凸显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

因此,必须针对畲汉学生的特点,重新审视现有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等情况,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更新班主任教书育人的理念、方法与手段,切实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基本内容:

(1)畲族风俗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奔小康时期的社会新形势新动态及家长各自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3)奔小康时期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早熟”所引发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4)网络遍及环境下学生所受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5)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新动态新进展;

(6)谈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7)班集体中的“爱”;

(8)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

(9)针对学生个性的日益凸显,如何依法、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10)有畲乡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初中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工作模式。

4、重点和难点:

畲族风俗、奔小康时期社会的新形势、家长的各自心态对学生的影响及班主任工作的优化升级。

5、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班主任工作研究的论文、专著很多,但大都停留在过去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层面,已成过日黄花。

从新时期角度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很少;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班主任工作的较多,而根据畲族学生特点,与时俱进,建立起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系统理论框架或形成有效的可具体操作的班级管理实践模式的研究很少,可以说是空白。

6、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体现新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

具体地讲,就是重视少数民族教育,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体验,尊重个性发展和人格平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建最优化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体现。

另,南康市赤土民族中学隶属于赤土畲族乡。

该乡是江西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畲汉合居乡,而畲族也主要集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

因此,本课题研究除了对本校有直接的作用外,对其他畲乡的班主任工作也有参考作用。

(二)、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热爱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所撰论文《浅谈指导学生“做学问”》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新世纪第一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三等奖,《浅谈作文教学的“三创新”》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有《浅谈指导学生“做学问”》、《让学生随着旋律跳舞——学生个性培养之我见》等七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及以上教育刊物上。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为了组织好全体成员开展工作,我们采取“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措施,全体成员都要签订《责任状》,大家既分工又合作,保证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从时间上来说,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进行走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和研究总结,上班时间刚好用来进行课题实践。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参加者中罗福生和谢宝珍是校长,陈庆泉是政治处主任,肖士龙和王利峰是教导处副主任,杨义华是学校团总支书记和心理辅导员,其他成员都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都有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省级及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都能承担本次课题研究中分配的工作,也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3、资料设备:

电脑、照相机、录像机学校和教师自己有,资料可采取自己购买或网上搜集的办法解决,交通工具自备。

本课题研究的资料设备不成问题。

4、科研手段:

采用走访调查、文献研究、个案分析、教育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手段进行本课题研究。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廖明贤(课题负责人):

全面负责组织本课题的实施,主持每个月一次的课题研讨活动;负责制定课题计划、实施方案、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罗福生(校长)、陈庆泉(政治处主任)负责检查、督查本课题的实施,负责撰写“畲族风俗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负责撰写论文《谈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谢宝珍(校长)、王利峰(教导处副主任):

负责汇编“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新动态新进展”这一方面的资料,负责撰写论文《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

杨义华(学校团总支书记、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罗明亮(班主任):

负责撰写调查报告《奔小康时期的社会新形势新动态及家长各自心态对学生的影响》,负责撰写论文《奔小康时期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早熟”所引发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肖士龙(教导处副主任)、蓝善剑:

负责做好九年级的个案调查、观察和分析记录,课题实验,负责撰写论文《针对学生个性的日益凸显,如何依法、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廖晓健(班主任)、曾建鑫(班主任):

负责做好八年级的个案调查、观察和分析记录,课题实验,负责撰写论文《网络遍及环境下学生所受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张龙洪(班主任)、朱务琼(班主任):

负责做好七年级的个案调查、观察和分析记录,课题实验,负责撰写论文《让班级充满“爱”》。

梁超海(班主任):

负责撰写论文《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艺术》。

五、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召开课题动员会。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各自的职责,布置本阶段的任务。

2、开展走访、调查活动,并做好记录。

3、搜集整理有关民族教育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内有关民族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新动态新经验。

4、安排好课题研讨会。

详细介绍课题,广泛吸收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科研信息,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试验班级,落实本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

课题试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0月)

1、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

完成早期子课题:

(1)畲族风俗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奔小康时期的社会新形势新动态及家长各自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3)奔小康时期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早熟”所引发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4)网络遍及环境下学生所受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5)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新动态新进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

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孩子。

据新华网北京2008年2月27日电(记者李菲、白瀛)全国妇联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2--17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500万人。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2006年10月至11月对12个市的91个县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表明:

91个县区总人口为3848.4万人。

目前,在外务工的人口有444.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5%。

儿童总数为971.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98.98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0.2%。

这些留守儿童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80.63万人,占81.9%;由兄弟姐妹监护的有10.1万人,占10.2%;委托亲戚监护的有5.2万人,占5.4%;无监护的有2.36万人,占2.5%。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数量的继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但总体来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3—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宽广的空间。

根据资料显示:

湖南浏阳市淳口镇山田中学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他们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协会”,建立“亲子家庭”、“亲子档案”、“阳光驿站”……围绕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山田模式”,并得到了浏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该市的留守儿童教育的“样板”。

在国外,有关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诚然,不论是国内或者国外,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这方面尽我们课题小组的一份微薄之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为了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双双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

这种局面导致的后果是,很多的农村家庭告别了贫困的束缚,却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孩子。

家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相当一部分孩子正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和自己的爷爷、奶奶过,有的和自己的亲戚过。

离开了自己父母的这些“留守孩子”,由于失去了父母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农村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因此,研究此课题已迫在眉睫,我们认识到:

只有健全的学校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和健全的社会教育,才能开创健全的素质教育工作,如何通过对留守学生的研究,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方法,调动一切力量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找到一个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成果。

这无疑是对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设计、主要观点及创新做法。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介定:

农村留守学生:

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少年儿童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学生。

支撑理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进行这个课题立项,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1)、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农村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

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学生群体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学生“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给予生活的帮助,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留守学生,亦可完全可以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生理、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②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4—

③解决留守学生的住宿问题,督促他们学习。

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学生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快乐的学生。

④探究“留守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形成一套“教育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主要观点及创新做法。

(1)、研究农村留守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通过相关调查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原因,指导研究活动。

(2)、探究“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教育模式。

(3)、探究农村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型人才的关键。

(4)、倡导“爱心爸妈”日见面“问候”;开展“爱心家庭”旬聚会“谈心”;构建各个家庭的互助形式,创办家庭式学校教育模式,开通“爸爸、妈妈”月沟通“热线”;组建“爸爸、妈妈”季信访“联络”;设立“留守学生”年生日“宴会”。

唤醒“留守学生”的家庭归宿感,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5)、创建“留守孩子之家”博客或网站,加强与全国关注“留守学生”的爱心人士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讨论和交流;设立“留守孩子”公寓式宿舍,让留守学生有个舒适的“家”;设立“流守孩子”周末娱乐室,筹备图书、电脑、文体设备等,争取独立管理,让“留守学生”课余饭后周末时光有个学习、活动、娱乐的好去处,更有效的杜绝“留守学生”进入营业性的网吧和娱乐场所,减少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创刊《爱心园地》校园小报刊,登载实验老师的研究成果以及留守学生的心灵感悟,作为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模式的展示平台和窗口。

举办2011年春节“留守学生”教育汇报联欢晚会。

邀请政府部门、村委、工商业、爱心人士及“留守学生”家长莅临指导和捐献爱心,为留守学生“周末娱乐室筹集资金,为来年“留守学生”开辟更广阔更舒适的环境,让“留守学生”的爸妈更安心工作。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课内与课外结合

课堂教学以思想教育渗透,对学生进行“孝顺爱家,体谅父母”等的思想教育;课外,注重研究如何让对学生实过的开心为主线,创设“爱心爸妈”、周末娱乐室等。

  

(2)“教学区”与“情感区”结合

“教学区”与“情感区”结合,齐抓共管,突出“情感区”,从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抓起,注重研究对学生的情感、生活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校内与校外结合

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好留守学生。

同时充分挖掘环境教育资源及加强“三结合”教育方面的研究。

  (4)导行与纠错结合

—5—

坚持正面引导留守学生,引导他们主体参与。

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

“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农村留守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和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个案分析法:

通过有针对性的对个别留守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找出存在于他们身上的问题以及在实施具体教育对策后的转变,用于指导进一步的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

从已有的关于对策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对策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4、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1年12月左右,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方案准备阶段:

(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第二阶段:

方案实施阶段:

(2010年1月——2011年8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5.进行各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分析留守学生思想、学习、纪律、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总结整理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制定各项研究的内容。

6.创刊《爱心乐园》校园小报刊,登载实验老师的研究成果和流守学生感恩习作。

7.逐步实现“爱心爸妈”活动、创建博客、准备宿舍、规划周末娱乐室等“犀中模式”。

举办2011年春节“留守学生”教育汇报联欢晚会。

第三阶段:

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2011年8月——2011年12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在《爱心乐园》小报刊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6—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及相关成果。

近年来,对“留守学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都发出了“大家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通知。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妇女之声》、《家庭教育导报》已经进行过多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