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比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13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比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 比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 比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 比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 比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比例.docx

《第三单元 比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比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比例.docx

第三单元比例

课题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重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批注栏

一、学前准备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

5=60:

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

1.4=12:

14=6:

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  3/4:

1/8

1、教学例1。

(1)、观察课文情境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

40=

(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

1.6=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

2.4:

1.6=60:

40也可以写成

=

(5)、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师: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2、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60:

40=

2.4:

1.6=60:

40

教后记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批注栏

一、学前准备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

0.25和0.2:

0.4

1/5:

1/2和5:

2

3/4:

5/8和5/8:

3/4

用下面的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

2.4:

1.6=60:

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1、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完成练习六的4~6题

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1.6=60:

40

内项

外项

教后记

 

课题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批注栏

一、学前准备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1、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

3:

8=15:

( )。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3、导入:

如果把3“8=15:

( )写成3:

8=15:

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4、教师板书课题:

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共有几个项?

有什么关系?

(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能不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汇报解答情况。

板书:

解:

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

320=1:

10

10X=320×1(问:

根据什么?

X=

X=32

(3)小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教学例3。

解比例

=

过程要求:

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

1.5X=2.5×6

X=

X=10

4、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2)、你有什么不懂之处,与同学交流。

完成课文练习六的第7~13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X:

320=1:

10

10X=320×1

教后记

 

课题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重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批注栏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三、练习

1、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

存在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3、: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小黑板。

问: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问: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

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立方厘米。

板书:

教师:

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1)、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2)、想一想: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

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1、教学例2。

(1)、出示表格(见书)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1、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体积是225立方厘米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

水的体积是350立方厘米,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成正比例。

理由: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练习七的1~5题

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