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786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docx

库欣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题目

库欣综合症嗜铬细胞瘤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时间分配

库欣综合征:

定义、病因及分类8分钟;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14分钟;

(一)不同病因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

实验室特点10分钟;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14分

钟;

(三)嗜铬细胞瘤:

定义5分钟;临床表现15分钟;诊断及鉴别诊断10分钟;治疗10分钟

课时目标

1.掌握库欣综合征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诊断和治疗。

2.掌握嗜铬细胞瘤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授课重点

1基本概念,2病因、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治疗措施

授课难点

不同病因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授课形式

多媒体加少量板书

授课方法

按教科书顺序,引述、启发、讲述、提问、解答

参考文献

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史轶繁主编人卫出版社

内科学第6版叶任高主编人卫出版社

思考题

1、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

2、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库欣综合征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索新华主任医师

一、定义

库欣综合征:

又称皮质醇增多症,不管是肾上腺皮质增生、腺瘤、腺癌,还是由于异位ACTH肿瘤或应激状态均可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从而导致体内多种代谢异常,其特征表现为:

向心性肥胖,皮质菲薄,多血质,多毛,多油脂,多痤疮,多皮下瘀斑,多皮肤感染,多毛囊角化等“一薄八多”,伴中度高血压及糖代谢紊乱。

在生理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受ACTH控制,ACTH又受CRH刺激和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抑制,CRH则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糖皮质激素水平控制。

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1:

2-3,20-40岁居多

肾上腺病变可为双侧增生,腺瘤或癌。

儿童患者癌较多

病因及分类

(一、)ACTH依赖性:

①垂体ACTH过度分泌(库欣病):

主要为垂体腺瘤,以微腺瘤为多;下丘脑功能紊乱CRH分泌异常。

②异源性ACTH综合征:

垂体以外肿瘤分泌ACTH或类似物致肾上腺皮质增生。

(二、)非ACTH依赖性:

肾上腺皮质肿瘤自主分泌,不依赖ACTH调节

①肾上腺皮质腺瘤

②肾上腺皮质腺癌

③不依赖ACTH的双侧小结节性增生

④不依赖ACTH的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二、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发病多缓慢,个别病例可能在数周内出现典型的临床体征。

(一)脂代谢异常

向心性肥胖(centralobesity):

满月脸(mooonfacies)、水牛背(buffalohump)、球行腹,但四肢相对瘦小。

脸部及躯干的向心性肥胖为本病特征性体型。

包括满月脸,颈背部脂肪堆积,隆起,腹部膨出。

四肢由于脂肪及肌肉萎缩显得相对细小,面色红润而有光泽,有此脂溢出现象。

过多皮质醇(cortisol):

①促进甘油三脂分解;②阻止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脂肪合成;③增加糖异生而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增加。

既动员脂肪,又促进脂肪合成,使之重新分布。

(二)蛋白质代谢异常

皮肤变薄,易出现紫癜和瘀点,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多呈阳性。

紫纹亦为本病特异性的体征,约56%阳性,经常分布在下侧腹部、臀部、肩部、腋前部等,紫纹特征:

对称性,中间较宽,而两端较细,呈紫红色。

儿童生长停滞,肌肉骨骼系统,由于负氮平衡,肌肉萎缩,尤以横纹肌为明显。

有骨质疏松,脱钙,以支重骨为明显,如脊柱,骨盆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

病人多自觉腰背痛,四肢乏力,组织修复能力差,伤口愈合困难。

经恰当治疗后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过多皮质醇:

①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机体负氮平衡;

②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③皮肤弹性纤维断裂等所致。

面部及背部皮肤经常发生痤疮。

体毛增多,增粗,色黑,部分病人有脱发现象。

(三)糖代谢异常

约70%患者可有糖代谢紊乱,呈固醇性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

治疗可以使糖代谢恢复正常。

但如果病程太长,胰岛β细胞变性,则将导致永久性糖尿病。

由于大量皮质醇:

①促进糖异生;②增加肝糖输出;③降低组织利用葡萄糖;④拮抗胰岛素作用。

(四)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重则低钾性碱中毒,可伴有明显的乏力,久之失钾性肾病;少数病人轻度水肿。

多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癌及异源性ACTH综合征。

由于皮质醇本身的储钠排钾作用,加之脱氧皮质酮分泌增加所致。

(五)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约80%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通过合理的治疗后,血压可以下降或恢复正常。

病久可引起心脑并发症。

由于皮质醇、脱氧皮质酮的储钠作用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所致。

(六)血液系统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减少。

机制:

多量皮质醇刺激骨髓,抑制淋巴组织有关。

(七)性腺系统

痤疮(acne)、脂溢性皮炎(seborrhea)、多毛(hirsutism);女性患者多有月经稀少(relativeamenorrhea)、闭经(amenorrhea)乳腺萎缩,阴蒂增大。

可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有明显男性化者多系肾上腺癌。

男性患者有阳萎,睾丸萎缩。

性欲减退(decreasedlibido)、不育(infertility)。

肾上腺雄激素及皮质醇增多反馈抑制垂体所致。

(八)精神神经系统

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失眠,定向障碍。

严重者可呈抑郁状态,个别病例可出现幻觉、幻想。

经治疗后,一般精神症状可以很快消失,而抑郁症状则可持续数月至两年,个别患者可能持续更久。

与皮质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关。

(九)其他

⒈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发生真菌、化脓性细菌、结核菌等感染,并且感染易于扩散,甚至发生败血症。

由于皮质醇过多引起蛋白质代谢紊乱,抗体生成障碍,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吞噬、杀伤、趋化,抗原固定等作用降低等因素引起。

⒉皮肤色素沉着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可发生,尤以异源性ACTH综合征为著。

重症肾上腺皮质增生型病人皮肤色素也较深。

是由于ACTH前体中含有促黑素细胞生成素活性肽段所致。

三、ACTH依赖性:

(一)CD:

库欣病

病因不在肾上腺皮质,而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或更高的神经中枢,大部分有垂体瘤存在,其中约80%为直径<10mm的ACTH微腺瘤,直径>10mm的大腺瘤仅占15%左右.少数未发现垂体瘤,而是ACTH细胞增生,或蝶鞍附近某种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分泌CRH;双侧皮质增生多呈弥漫性,也有少数呈大结节性增生(直径多在0.4cm以上).初为依赖ACTH性,渐呈自主性不依赖ACTH,结节外皮质可呈增大,也可萎缩。

特点:

1、ACTH的基础分泌高于正常

2、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24小时处于高水平,甚至夜高于昼

3、ACTH分泌不受小剂量地塞米松(2mg/d)所抑制,但大剂量可抑制,提示ACTH分泌并非完全自主性,而受下丘脑或更高级神经中枢的影响。

4、CRH的分泌受5-HT兴奋,而可被NE、DN所抑制

(二)异位ACTH综合征

垂体以外的肿瘤产生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

常见原因依次为:

肺癌、胸腺、胰腺癌、神经节细胞、甲状腺髓体癌等。

肿瘤可出现在Cushing综合征之前、之中或之后,临床表现差异大。

特点:

1、色素沉着明显

2、ACTH明显增高

3、缓慢型可有典型外貌表现,而迅速进展型则无典型表现

4、皮质醇浓度增高可与癌并存或发生在癌前或癌后

不依赖ACTH的CD:

(一)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

约占20%,其中腺瘤20%,腺癌5%。

女性多为腺瘤,男性多为增生,15岁以下儿童癌多见。

肿瘤约3~4cm,重约40g,癌多在5cm以上。

肿瘤生长和分泌功能为自主性,不受ACTH控制。

特点:

1、血中ACTH浓度降低

2、肿瘤以外的同侧及对侧腺体萎缩

3、大剂量地塞米松(8~10mg)不被抑制

4、皮肤无色素沉着

(二)少见病因:

不依赖ACTH的双侧小结节增生: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一部分表现同Cushing综合征,另一部分为家族性,显性遗传,伴面、颈、躯干皮肤色斑,糖尿病、睾丸肿瘤、GH瘤。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有关

特点:

1、血中ACTH减少,大剂量地塞米松不被抑制

2、肾上腺体积可正常或轻度增大,两侧有许多结节

3、血中可检出促肾上腺细胞生长的免疫球蛋白

四、诊断

(一)定性诊断

先确定有无高皮质醇血症存在:

1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及其代谢产物尿17-羟皮质类固醇增高。

2昼夜节律紊乱(不符合8Am血中水平最高,4Pm为1/28Am,0Am最低的规律。

3增高的皮质醇及其代谢产物不被过夜(0Am1mg)或小剂量(2mg/天X2)地塞米松所抑制(正常为对照日的50%以下)。

(二)病因诊断

大剂量地塞米松(8mg/天X2)抑制试验库欣病服药后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及尿17-羟可被抑制到对照日的50%以下;肾上腺皮质肿瘤及异源性ACTH综合征多数不被抑制。

ACTH测定肾上腺皮质肿瘤降低、库欣病升高,异源性ACTH综合征明显升高。

其他CRH兴奋试验及垂体、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及胸腹部X线摄片、综合分析可基本明确病变所在。

五、鉴别诊断

(一)单纯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

可有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月经紊乱、皮肤白纹等,血尿皮质醇及其代谢产物增高,但可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所抑制,皮质醇及ACTH节律正常。

(二)假性Cushing综合征

酒精性肝损害时,不仅各种症状及激素水平类似本病,且对小剂量地塞米松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三)抑郁症

虽增高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不受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但无Cushin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六、治疗

理想的治疗应达到:

纠正高皮质醇血症,使之达正常水平,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解除造成高皮质醇血症的原发病因,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亦有不同选择。

理论上,CD是垂体ACTH分泌过多造成双侧皮质增生,直接处理垂体似乎更有道理,从而使ACTH和糖皮质激素恢复正常。

实际上,除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切除有良好效果外,目前还没有一种疗法完美无缺,当前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相结合。

一般治疗

①纠正低钾血症,每天口服氯化钾或构椽酸钾3-9g,必要时可加服安体舒通。

②纠正糖代谢紊乱,可以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经常对胰岛素不敏感,故剂量需根据病情逐步加大。

③纠正负氮平衡,因蛋白分解大于合成,可酌情给予丙酸睾丸酮或苯丙酸诺龙。

(一)垂体ACTH瘤

(二)

1经蝶显微外科手术

有效率80%,安全,不需开颅、手术损伤小,部分病人可治愈。

大腺瘤需开颅手术,损伤大,易造成永久性垂体损伤。

2垂体放射治疗多用于手术后补充治疗,也可与药物联合应用于病情较轻及儿童患者。

3垂体手术加肾上腺切除术

用于垂体手术失败、术后复发、病情严重需迅速控制者;对未找到垂体肿瘤或不能手术的严重病例,也可行双侧肾上腺全切或一侧全切、另一侧大部切除。

以往多施行两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但术后缓解差,复发率高。

有人主张两侧肾上腺全切除术,缓解较好,但需终生用皮质激素替代疗法,数年后部分病人(约10%)出现垂体分泌ACTH腺瘤,即Nelson综合征,需手术治疗。

4药物

适用于不能手术、术前治疗或放疗辅助等。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的药物:

赛庚啶(血清素抑制剂)、丙戊酸钠、溴隐亭等;

皮质醇合成抑制剂:

甲吡酮、氨氯米特、酮康唑等必要时可应用

(二)肾上腺腺瘤、癌

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硷平衡失调,保持血压正常和控制糖代谢紊乱后应施行手术切除肿瘤。

腺瘤可手术治愈。

术中给予皮质激素以维持应激能。

术后短期(6月-1年)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同时,每日肌注长效ACTH60~80U以使萎缩的肾上腺皮质较快的恢复功能。

两周后逐渐减量,反应欠佳者需较长期使用可的松替代补充。

腺癌条件许可的应早期手术治疗;不能手术者,可选用皮质醇合成抑制剂,但疗效差。

(三)异源性ACTH综合征

取决于原发肿瘤的治疗,类癌手术机会较多,预后较好。

原发肿瘤不能手术者,在原发病放疗、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皮质醇合成抑制剂。

(四)不依赖ACTH的双侧肾上腺小结节性或大结节性增生

双侧肾上腺切除后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嗜铬细胞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索新华主任医师

定义

嗜铬细胞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约80%嗜铬细胞瘤见于肾上腺髓质,但同样可见于来自神经脊细胞的其他组织(见下文病理学).肾上腺髓质肿瘤两性相等,双侧10%(儿童20%),通常良性(95%).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多见(30%).虽然嗜铬细胞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最大发生率介于20~50岁.

病理学

  嗜铬细胞瘤大小不同,但平均直径仅5~6cm,通常重量50~200g,但数千克已见报道.罕见有大到足以扪及或引起压迫或梗阻的症状.肿瘤通常包膜完整,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似恶性.这些细胞有许多怪异外形伴有致密,大或多核.不管组织学形态如何,假如肿瘤未侵犯包膜或转移,可以看作为良性.除了肾上腺,肿瘤可见于腹膜后沿着主动脉旁交感神经链的嗜铬组织,颈动脉体,楚克坎德尔体(Zuckerkandl,位于主动脉分叉),肠胃-泌尿系统,脑,心包和皮样囊肿里.

  症状和体征

最突出表现是高血压,可以是阵发性(45%),或持续性(50%)和罕见缺乏高血压(5%).约1/1000高血压病人是嗜铬细胞瘤.高血压是由于分泌一种或一种以上儿茶酚胺激素或前体:

正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多巴.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心动过速,多汗,体位性低血压,呼吸加速,潮红,冷和湿冷皮肤,严重头痛,心绞痛,心悸,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视力障碍,气急,感觉异常,便秘和频临死亡感.可因扪及肿瘤,体位改变,腹部压迫或按摩,诱导麻醉,情绪伤害,β-阻滞剂等促发阵发性发作,如肿瘤在膀胱可因排尿而诱发.

体检,除常见高血压外,一般正常,除非在发作期间.视网膜病和心脏扩大的严重性常常少于高血压可预见的程度.

代谢紊乱和其他系统损害的表现可有基础代谢率升高、发热、消瘦、糖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等。

肿瘤体征触及肿瘤时高血压发作。

其他伴发病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等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Ⅲ型。

1、高血压危象

特点:

高、低血压多交替发作,血压大范围波动,时而急剧升高,时而骤然下降,甚至出现低血压性休克。

同时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肢体抽搐,神志不清,意识丧失。

机制:

1)肿瘤在原有的高CA血症基础上,再阵发性大量分泌并释放CA,作用于血管中枢影响血管运动反射,尤其分泌大量E兴奋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强效血管舒张效应;

2)由于血管收缩,加上大量出汗,造成血容量减少。

3)长期高浓度CA致心肌损害,心功能衰竭

4)肿瘤内出血、坏死或栓塞,停止释放CA

5)体内多种调节血压激素和变化因素,如多肽样物质。

2、体位性低血压

在大多数未经治疗的持续性高血压及CA水平增高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常有体位性低血压发作,原因可能与循环血量减少,肾上腺素能受体出现异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对外周血管收缩障碍有关。

3、代谢紊乱

CA大量分泌,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

促进脂肪分解,血中FFA升高。

升高代谢率,可有低热表现,有时可达38~39℃,如同时有WBC升高,易误诊为感染。

⒋其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长期高血压损害肾功能,膀胱内嗜铬细胞瘤

神经系统:

精神为主

内分泌系统:

可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的一部分,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胰腺肿瘤

诊断

1、定性诊断

由于临床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使诊断困难,如遇下述则应考虑: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病人,伴“头痛、心悸、出汗”三联征,面色苍白,胸腹部疼痛,紧张焦虑、濒死感及高代谢症状

2)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

3)原因不明的休克,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阵发性心律失常,体位改变或排大、小便时诱发血压明显升高

4)在手术、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血压骤升或休克心跳骤停者;按摩或挤压双侧肾区诱发高血压征候群者

5)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不明显,或仅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后反而加重病情者6)有嗜铬细胞瘤、MENII的家族史,有甲状腺髓样癌、神经纤维瘤,黏膜神经瘤或其他内分泌肿瘤的高血压病人。

在全面分析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检查、药理实验则不难排除或明确诊断。

1确定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注意在高血压发作时测定阳性率高,药物、色素饮料对测定有影响。

2药理试验

①兴奋试验:

不作为常规,常用胰升糖素1mg静脉注射,一般在冷加压试验后行,注药后1-3分钟内,本病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增加3倍以上。

②抑制试验:

血压>22.7/14.7kPa(170/110mmHg)时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2-3分钟内血压下降>4.7/3.5kPa(35/25mmHg),且持续2-5分钟以上为阳性。

 

  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是间甲肾上腺素,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正常人尿中这些代谢产物排泄甚少.24小时尿正常值如下:

游离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100μg(<582nmol=,总间甲肾上腺素<1.3mg(<7.1μmol=,香草扁桃酸(VMA)<10mg(<50μmol=和高香草酸(HVA)<15mg(<82.4μmol).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尿中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呈间歇性增加,然而,昏迷,脱水,极度应激状态,接受萝芙木碱,甲基多巴,儿茶酚胺治疗病人以及进食大量含有香草食物,这些化合物同样增加,尤其存在肾功能不全时.所有这些化合物可以在同一尿标本中测定.

  香草扁桃酸(VMA)和间甲肾上腺素测定依赖转换成香草醛,抽提香草醛进入甲苯,最后用分光光谱仪在360mμ处测定香草醛.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抽提后吸附在钒土凝胶上用荧光计测定.由于肾上腺素样药物,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和其他产生荧光药物(如四环素和奎宁)干扰,对异常结果评估时必须加以考虑.高效液相色层技术尽管通常作为研究工具,但像放射酶法一样,同样已用于临床.

  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通常无价值,除非血标本采集在发作期或用药以后,如升血糖素可以激发儿茶酚胺释放,或可乐定可降低正常人儿茶酚胺水平(见下文).

激发试验 用组织胺或酪氨可有意外,不应采用.升血糖素(0.5~1mg,2分钟内快速静脉给予)会激发正常血压嗜铬细胞瘤病人血压上升>35/25mmHg.必须备有苄胺唑啉去终止可能发生的高血压危象.

  假如嗜铬细胞瘤病人有高血压,苄胺唑啉5mg静脉给予2分钟内可使血压下降>35/25mmHg.假阳性见于尿毒症,卒中,恶性高血压和服用某些药物病人,包括利尿剂,多半是由于降低了血容量;吩噻嗪,大多由于阻滞了儿茶酚胺再吸取;吩噻嗪亦可致高血压危象.已研制出这一试验的改良法,利用儿茶酚胺阻滞胰岛素分泌.苄胺唑啉注射前30分钟开始静脉滴注10%葡萄糖水(2ml/min).注射前采血标本2份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注射苄胺唑啉后,每隔30秒测血压,共3分钟,重新抽取血标本.如血压下降≥35/25mmHg,血糖降低>18mg/dl(71mmol/L)或胰岛素升高>13μu/ml(>90pmol/L),则有嗜铬细胞瘤存在.

口服可乐定试验已有论述.终止所有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48小时,给予病人可乐定0.3mg,在用药前和用药后3小时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是血浆正肾上腺素值降至正常[<400pg/ml(<2364pmol/L==,至少降低基础值的40%.嗜铬细胞瘤维持高值.

3定位诊断应在使用α-肾上腺素阻滞剂后进行

①B超无创,对直径1cm以上肿瘤阳性率高。

②CT可检出90%以上的肿瘤。

③同位素标记的间碘卞胍扫描,可检出其他APUD细胞肿瘤。

④磁共振成像可鉴别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癌。

⑤静脉导管分层取血测儿茶酚胺。

治疗

  外科肿瘤切除是首选治疗.通常可能需等病人恢复到最适健康状态再进行手术,可结合应用α和β-阻滞剂(苯氧苄胺40~60mg/d和心得安30~60mg/d分次口服).术前和术中的高血压危象可滴注樟磺咪芬或硝普钠.当用肾上腺能阻滞剂,应首先采用α-阻滞剂.当可疑或证明有双侧肿瘤,术前,术中应给予足够量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每日2次给予),避免糖皮质激素不足.

恶性嗜铬细胞瘤应该用α和β-阻滞剂和甲基酪氨酸治疗.后者可抑制酪氨酸羟化酶,这是儿茶酚胺合成第一步变化,因此VMA水平和血压下降.即使肿瘤持续生长,最后死亡,但血压可以得到控制.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氮咪胺联合应用是转移的最佳治疗.131I-间碘苄胍(131I-MIBG)已用于大的转移治疗.放疗可以减轻骨痛,但一般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