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54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docx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汪玲玲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案例

汪玲玲

案例研究背景:

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

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

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的多变性:

有的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有的聪明好学而学习习惯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缺乏主动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数学组决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预习习惯着为本课题抓手.。

为此,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由为重要

二、深入调查现状:

我对我校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调查,从而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等方法。

1、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题目

所占百分率

分析

1、你经常预习数学吗?

A.经常

17.60%

从B和C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意识还严重不足,如何使学生自觉、持续进行预习还有待教师从兴趣和方法方面下功夫。

B.偶尔

58.80%

C.没有

23.60%

2、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29.40%

从B和C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力、性格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对预习的态度差异。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时,应注意对学生方法、要求上的差异,从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B.不喜欢

8.80%

C.一般

61.80%

3、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预习,听课效果更好。

32.30%

从A的数据中可以知道,部分学生能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而从B的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学生自尊和表现欲在预习习惯培养上的做用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奖赏能使孩子乐于预习。

(没选有65人,第3题选B、C的同学可以不选)

B.预习,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16.70%

C、说不清原因。

11.10%

4、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不知道怎么预习。

29.40%

从A的数据中可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指导上还不足,如何让学生全面参与是自己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而C选项也说明了自己在处理学生的预习成果方面也值得思考。

(没选有80人,第3题选A、C的同学可以不选)

B.预习题没意思。

0%

C.预习也没用。

22.20%

D、说不清原因。

0%

5、如果预习,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吗?

A.不希望。

5.90%

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独立自主进行预习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

教师要做好前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积极性。

(5位没选)

B、希望。

94.10%

6、你的预习的原是:

A.老师的要求。

61.80%

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学生的预习主要还是来源于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被动的。

B.自己习惯。

29.40%

C.家长的要求。

8.80%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48.40%

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学生的预习还是处在比较浅层次的,所做的摘录也比较简单。

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做记录的指导和预习难度的不断拨高。

(特别是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

B.做摘录,做练习。

29.40%

C.提出疑难问题。

11.10%

E、随便看看书。

11.10%

8、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10分钟左右

10%

众多的学生认为预习一般用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B、15分钟左右

80%

C、20分钟左右

10%

9、预习中遇到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A、做个记号,等上课弄明白。

53.50%

、缺少问题意识。

在学生预习结束后,学生在预习时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

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马上问父母或其他长辈或打电话与同学讨论。

8.50%

C、无所谓,不懂就算了。

38%

10、你认为怎样预习数学更有效?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

认真阅读、静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练习、完成老师的问题……很多的学生知道阅读、思考、练习是基本的方法。

 

 

 

 

三、问题与对策。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

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从课前、课中按排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预习。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要养成习惯。

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

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

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计算课、概念课、解决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包括实践活动课都很适合学生预习。

像“找规律”、“分数的知识”、之类比较适合学生群体或是小组合作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自我探究的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

2、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检查制度。

预习,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预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真的认认真真的预习,思考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回家却不预习,敷衍老师。

所以预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针对不同的预习内容,我会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和检查制度。

如分数的加减法这类计算课的预习,我们要求学生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教材,把例题读完,例题中需要完成得作业用铅笔坐在书上。

如果例题没问题,走第二步,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第三步,提至少一个你认为很难得问题,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并且要书写在作业本上。

对于第三步,是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可以避免学生机械的按例题复制方法,学生在做完练习后还要回过头来总结难点,提醒同学注意,也就是提醒自已注意。

这样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第二天的课堂上,一般是先订正预习作业,再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最后总结预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的探索,祝贺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在讨论学生的问题这一环节上,会是我们作为新课的重点内容,我们以学生的提问做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我们会尽量让学生解决,学生提的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就重点讲解。

可是,学生的预习很多时候并不能发现更深的问题,在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总之,预习后的课堂,要求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还要能组织学生沉下去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使预习后的课堂更生动、更有研究氛围,切忌轻描淡写的走过程,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学得肤浅,表面上学生都懂了,但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问的问题是:

为什么?

你怎么知道?

3、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重要。

小学生的自觉性很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能提高预习的效果。

我们在课堂上总结预习效果的时候,除了口头的激励或批评,还会在评比栏中显示出来。

有精彩的提问,精彩的答问,我们都会奖励学生一颗象征智慧的加奖励分,同样,预习中偷懒,没完成预习作业的就会被扣掉一些分,当分数在正常数量以下的自然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六、案例研究的效果

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许多教师、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

也就造成了预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预习新课者,教师则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并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

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而经过实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为止,我们几个班的学生在预习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甚至有一些内容完全让学生自学后直接先堂上小测,再总结难点。

我们欣喜的看到,有的学生已经习惯超前学习,并且个别学生已经不满足教材上的内容,开始研究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七、案例研究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