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95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docx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多篇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北郭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师王新旗

王新旗,现年44岁,在北郭乡第一初级中学任教,他已从事教育工作有十八年多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称职的,在教育工作中他总是兢兢业业,团结同志,勤勤恳恳,勇于奉献自己,多次受到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奖励;作为父亲,他做到了恩威并进,他的儿子与去年顺利的考上武陟一中;作为丈夫,他做到了体贴入微;作为儿子,他做到了百事孝为先。

他的一言一行在同事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村里更是一位对人以礼相待,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公民。

多年以来,他的孝敬父母,爱戴兄弟姐妹之情,赢得了亲朋好友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王新旗的父亲是XX年春天去世的,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就让自己的妻子不上班,在家陪伴母亲,而他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上儿子回家和自己的母亲、妻子一起过周末,并且总是带上一些母亲爱吃的各种食物,从而母亲心里的孤独感消失了。

当别人问起他时,他总是说:

“父母亲抚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不容易,而且我们也都已成家。

老人操劳大半辈子了,在母亲的晚年,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老人孤独时,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关怀,精心赡养老人是我们子女应该尽的义务。

XX年的春天,王新旗的母亲又因为脑梗塞,造成了左侧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

母亲住院期间,他始终让自己的妻子陪护。

而他也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儿子一起去照看和陪护母亲,但是他的母亲总是说:

“你在学忙的话就不用来了,有你姐姐和哥哥呢!

”此时王新旗流了泪。

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七,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的。

母亲没病时总是担心他的生活,可是母亲现在有了病还是在想着他,为他担心。

王新旗的母亲出院以后,继续在他家住,由他的姊妹七个轮流看护母亲,因为他的母亲生活还不能自理。

他母亲在他家住了几个月后,他的姐姐们感觉这样子下去是不合适的,就出面和他的两个哥哥说,他的母亲以后由他的弟兄三个轮流看护,而且要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家里,每家半个月。

每次他母亲轮到他家,他总是和自己的妻子提前去接老人。

前几年由于没有轮椅,他总是把母亲从二哥家背着回自己家的。

村里人见了,总是夸赞着,此时的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到家后,他总是嘱咐妻子要做什么菜,要做什么饭,要让母亲吃上可口的饭菜。

晚上他从学校回来,就给母亲用温水洗脸、洗脚,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给老人洗头、剪指甲,甚至母亲牙里塞了饭菜,他也会亲自给老人用牙签挑出来。

而且也利用周末给老人换洗衣服,如果是夏天的话就会用温水给母亲擦洗身子,始终让母亲干干净净,老人用的便盆也是干干净净。

每天晚上母亲躺下之后,王新旗就用笤帚去扫扫,然后就用拖把把母亲坐的地方都拖一拖,特别是夏天。

俗话说得好:

久病床前无孝子。

他母亲的病已经快六年了,可他和妻子并不嫌弃,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母亲。

由于母亲的病时间长了,他母亲的话变得少了。

所以王新旗总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和自己的儿子一起逗着母亲说话,说一些老人感兴趣的事情,以防出现老年痴呆症。

当王新旗的母亲轮到他的两个哥哥家时,他也总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儿子一起去看望母亲,并且捎上母亲喜爱吃的小笼包子。

他的母亲也特别喜爱吃卤面,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嘱咐妻子中午多做卤面,以便给母亲端上一碗。

这就是王新旗。

但是他从不因为照顾母亲,而耽误学校的工作,反而他教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去年在初三的质检中,他担任的班级化学成绩在农村中学中排第十名。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他将一如既往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到家校两不误。

王新旗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甚至他做的一些事情,任何人只要想做,都能做得到。

每当同事和乡亲们夸赞他时,他总笑着说: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可夸赞的。

第二篇:

敬老孝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敬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

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

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XX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

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

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儿媳

1988年,年迈的公婆瘫痪在床,公公也疾病缠身。

尤老师的老公有9兄妹,当时尤老师的儿子才满周岁,但尤老师不等不靠,主动挑起赡养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担。

公婆瘫痪卧床整3年,当儿媳的端茶送饭,洗衣浆裳毫无怨言。

尤老师说,我老公是医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不容易,能让他们安度晚年,帮

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

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三、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

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

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

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

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

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

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

卢某曾感慨道:

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

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

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

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

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

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

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办各种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

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

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

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

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

办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第三篇:

aaa同志敬老孝亲模范事迹材料

孝心到永远幸福永相随

------aaa同志敬老孝亲模范事迹材料

“父爱似针,母爱似线,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每当听到《孝心到永远》这首歌,就会热泪盈眶,就会想起一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仅带领大家战斗在质监食品一线而且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侍奉肢体瘫痪、意识模糊的母亲的伟大女性。

她,就是ddd分局副局长,中共党员-----aaa同志,现年52岁。

这位时常面带笑容,精神奕奕的中年女性,竭力奉养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

八年前,aaa的母亲突发脑干梗被送入医院抢救,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一个月。

由于梗死面积较大,且老人还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很快又因合并重症肺炎难以控制而进行了气管切开。

aaa和弟弟、弟媳白天一直在狭小的病房陪伴和照顾母亲,晚上又轮流整夜陪护。

劳累、担忧将这个才刚刚把女儿供到大学以为能暂时休整片刻的中年人折磨得憔悴不堪。

由于老人有着严重的基础疾病,因脑梗导致呛食引发的肺炎始终难以控制,一种又一种的昂贵抗生素陆续被使用,可病危通知书仍就常常被送到这个平时温和而又内敛的女

人手上。

最终,中风导致绝大部分肢体瘫痪的母亲病情稳定了下来,出院回家。

八年来,aaa在兢兢业业带领同事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和弟弟、弟媳分担了瘫痪母亲的全部日常护理工作。

为了照顾好母亲,但又不耽误工作,aaa的生活严格地执行着一套精确的时间表:

不陪夜的日子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后便赶到母亲家做早饭,喂饭、喂水,拍背、擦脸;七点半赶到单位,为一天忙碌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十二点下班回家,跟弟媳“接班”,然后给母亲打胰岛素、喂饭,吸痰、雾化以及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在家里散步,中午就在忙碌中度过;下午准时上班,一丝不苟在开会、下乡各种工作中度过,六点下班回家,继续照顾母亲,重复着一系列复杂的护理步骤,九点,则给母亲擦身、拍背,把她搬到卧室,伺候她就寝。

由于老人气管是切开的,所以排痰完全要靠人工吸引,否则就有窒息的危险。

所以轮到aaa守夜的时候,她没有办法连续睡眠超过半小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给老人吸痰。

在母亲闹脾气不肯睡觉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aaa就整晚不睡觉,陪着母亲聊天,帮她翻身,第二天,aaa仍就按时按点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一天迟到。

3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用实际行动知孝、行孝、弘孝,让母亲在天伦之

乐中,幸福而简单地生活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说到自己的工作,aaa总是显得神采奕奕,八年来,尽管生活异常辛苦,她仍就出色得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百善孝为先,母亲就是我的生命。

”提起自己的母亲,aaa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辛苦,“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好好活着,就是我和家人最大的幸福。

”八年来,患病的母亲体重一点儿都没有掉,身上的皮肤光洁、完好,没有一处褥疮。

连医生都感叹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得特别专业。

抚摸着八年写满的几大本厚厚的护理日志,aaa从未如此平静和安详。

古往今来,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等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成为佳话,aaa同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孝老、爱老,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它传递着阳光,传递着亲情。

夕阳的幸福要有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全社会,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乐”。

第四篇: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同志,1965年12月出生,1980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入党,1985年5月到南阳市老干部休养所工作,任职老干处汽车驾驶技师。

××同志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该同志从事老干服务工作已经多年,在这几十年里,他全心身地投入到老干部服务工作中去,在汽车驾驶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服务,处处事事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无私奉献。

先后获得市、县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驾驶员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热爱本职岗位,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上班下班,不管白天晚上,不管是否节假日,只要处里的老干部用车,他就会立刻出现在老干部身边,从没有让人等车,做到了车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做到了及时出车,安全行车,服务周全,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合理安排车辆,使每台车辆都能达到最大利用率,保证了老干部对车辆的合理使用。

他坚持以服务为本,在自己的岗位上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早出晚归。

他注重知识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各项驾驶技术,做到了业务熟,技术精,从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该同志在工作中始终把为老干部服好务作为其思想之源和工作之本,把敬老、尊老、爱老运用到为老干部服务岗位中来。

××处的老干部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功之

臣,他们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他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大多身体有病,行动不便,需要带着感情去服务,怀着热情去工作。

在工作中,他对待老同志犹如亲人一般,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把耐心和细心贯通在工作中。

他经常深入到老同志当中,熟记老干部的生日,熟知老同志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困难,对他们嘘寒问暖,排忧解难。

他曾经为去世的老干部穿过寿衣、抬过担架;他曾经背着老干部趟过水沟、爬过台阶;他曾经半夜出车送过老干部到医院救治、忙前跑后办理住院手续;他曾经为生病的老干部擦过鼻涕、喂过茶水;他曾经远途跋涉为老干部购买物品?

?

他做了许多的曾经,做了许多爱老敬老的感人事迹,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接到老同志的求助电话,他都能够及时赶到。

他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岗位上对老同志生出了情,扎下了根,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得到了处里的老干部和老同志的一致好评,老同志都深情地称赞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第五篇: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事迹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事迹

家住大足县xx镇xx居委的老人xxx,已67岁,下有四个子女,年龄最小的儿子也有40岁了。

儿女均成家立业,xxx已到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他孝养百岁老人的事迹却在乡邻间传为佳话。

xxx是独子,照顾母亲的责任落在他身上他是义不容辞。

说是要将他的事迹写成材料,他笑笑说:

“有什么好写的,照顾母亲不是应该的嘛。

推母亲散步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xxx的母亲今年一百高寿,两年前因摔倒受伤,导致行动不便,但她却没有因此被困家中。

只要不下雨,xxx和老伴每天都把母亲推到户外散步,让她呼吸新鲜空气,了解周围的人和事。

有时披着朝阳,有时伴着晚霞,日复一日,此情此景,仿佛定格。

xx镇上的这几条街不知被他们走了多少个来回,散步让老人家精神更好,也成为她每天最期待的事情。

xxx一边推着母亲散步,一边说:

“二村的公路不太好,太颠了,会把她腿弄痛;八村的便民道修得很好,而且周围都是田,走起来很舒服……”说起这些经验之谈,xxx娓娓道来。

母亲耳朵不好使,但听着儿子说话总是面带微笑,看起来心情不错。

路上遇见熟人相互打个招呼:

“又推老母亲

出来走啊?

”仿佛对这场景已经习以为常了。

与母亲同室

自从母亲摔倒受伤后,xxx和老伴就将寝室格局重新安排了,他们与母亲同睡一间屋,以方便夜间照顾她。

小小的一间寝室,仅有六平方米左右,安放了两张床,一张桌子,桌上有一台老式电视。

xxx家楼上也有房间,还算宽敞,但母亲行动不方便,只有住在底楼,而蒲朝明夫妇也不可能让母亲独自睡在楼下,所以宁可挤一点。

蒲朝明说:

“习惯了,这间屋挺好,外墙有爬山虎,终年不晒太阳,夏天还很凉快。

也许是摔倒的后遗症,老人家的腿部经常在夜间疼痛。

一听到母亲的呻吟,xxx就会起床看看她,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回想起来,他已经好久没睡过整夜觉了。

老人爱干净,即使不洗澡,也要天天擦身,这也是xxx夫妇每天必修的功课。

所幸老人家大小便能自控,为防止她在厕所里滑到,一旦有(请勿抄袭好范文网:

)了便意,只需轻轻唤几声,蒲朝明和老伴就会用便盆接,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母亲刚摔倒的那段时间,不能下床如厕,只能在床上用便盆,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连她自己都睡着了,一不小心就弄翻便盆,所以洗身、换衣、洗被子、晒褥子等活儿xxx没有少做,如此反反复复,却没有半点怨言。

不由得让人想起父母对孩子的照顾,这不正是对父母反哺吗?

在xx镇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只要一提起xxx照顾百岁老母的事

迹,无人不夸赞其心细入微。

从小便是好儿子

谈到对母亲多年的照顾,xxx并没有觉得做了多了不起的事,只说这是应该的。

父亲在解放初期便抛家弃子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时年38岁,非常辛苦,上有老下有小,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比起来,我做的还不算什么”。

家里当时还有年迈的爷爷,母亲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出走而弃老人于不顾,一面在食店上班,一面照顾家中。

xxx当年只有6岁,耳濡目染之下,渐渐成为家中的小小帮手。

每天放学回来,他都会帮家里刷锅洗碗、打扫房屋;每到周末,他都会帮妈妈把衣服担到河边清洗,不管夏天的骄阳烈日和冬天的冰霜刺骨,也会到山上捞草积柴,阁楼上总是堆满了柴禾。

谈到小时候做这么多活,xxx说:

“没什么的,那些年大家都是这么过的,我家情况还算好的了。

后来xxx参加工作了,母亲也退休了,生活渐渐好转,家中由原来的三口人发展成现在十几口人,大孙女二十二岁,大学都快毕业了,xxx谈到自己家人一脸笑容,“现在我两口子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母亲。

”为保证营养,xxx一日三餐都精心策划,还给母亲买了调理脾胃的保健药,现在她的胃口非常好,每顿都要吃满满一碗饭和一碗菜。

“胃口好精神才好,才不容易生病。

”xxx说。

母亲行动不便,走哪儿也不能带上,所以家里一刻也离

不开人。

为了照顾母亲,xxx好久没出过远门了,即使到县城儿子家里,xxx也不敢多做停留,急急忙忙要赶回家,“怎么能放心呢?

做晚辈的榜样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不孝子、不孝女,平日里对老人不闻不问,就算生病了也不探望,还为医疗等费用弄得兄弟反目。

说道这些,xxx也很感慨:

“这种情况还不少,但一个人孝顺父母是应该的,不仅是报答养育之恩,也是给晚辈做个榜样,谁都有老去的时候,不要弄得自己也晚景凄凉。

xxx的看法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印证。

在他的影响下,家里的晚辈对老人都非常孝敬。

除了二儿子在银行上班,没有假期回家少,只经常打电话回家,其他三个儿子都经常带家人回来看望,对他们的奶奶十分关心体贴。

有好几次,他们都要求给奶奶做全身体检,被老人拒绝了,说:

“我精神好,没病,到医院检查医生就会说你哪哪不好,没病都吓出病,不去。

”看母亲精神甚好,头脑清晰,xxx就顺了她意思,没有再提。

儿子们对xxx也十分孝顺,见父亲照顾奶奶辛苦,曾提出请人帮忙护理,或在县城大家一起照顾,都被xxx拒绝了。

他说:

“我自己也退休了,不照顾老人闲着也没事,还花那冤枉钱干什么,小的们又要上班又要读书的,也不轻松,我自己的老母亲自己来照顾,当然,还有我老伴帮我。

夫妻齐上阵

xxx多年来坚持对母亲细心照顾,妻子刘某也功不可没。

丈夫陪母亲散步,她便收屋子打扫;丈夫搀扶着母亲,她就帮忙接大小便;丈夫拆洗被褥,她便撑杆子晾晒……所有照顾老母亲的事情,xxx夫妇都是一起完成,为了照顾老母亲,她也和丈夫一起,寸步不离这个家。

问她一句辛苦吗,她却笑着说应该的,和丈夫的口气几乎一样。

也许是受丈夫行为的感染,多年来养成习惯,刘某照顾老人的动作显得那么自然,“夫唱妇随”四个字在这个和谐家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使每一个走进他们家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与感动,那么作为这个家庭里的成员又怎能不受到感染?

xxx影响着家人,家人也支持着蒲朝明,他为家里付出了许多,妻贤子孝母平安也让他收获许多,今后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继续在这幸福洋溢的家庭里蔓延。

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