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07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docx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讲解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运转条件、操作管理所致故障

故障原因

所致现象

改进措施

 a析出固体物料泄漏液、介质凝固、粘结.

b腐蚀、电化腐蚀

c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d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e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f 热冲击,急冷、急热

g 温差过大

h 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不正常泄漏

对含有颗粒介质,加装过滤装置

 对不宜采用自身介质做冲洗液的,应采取外冲洗措施

 检查泵与密封使用性能,改进使用方法

 加强冲洗、急冷,改善密封运行环境

 a析出固体物料泄漏液、介质凝固,粘结.

b 腐蚀,电化腐蚀

c 压力波动汽蚀、喘振

d热冲击,急冷、急热

e温差过大

f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泄漏量较大

同上

 a 析出固体物料泄漏液、介质凝固,粘结.

b介质凝固、粘结

c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d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e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功率上升

同上

 a物料混入或析出固体物质,介质凝固、粘结.

b液体温度超过下限(过冷)

不能运转

蒸气保温、加强冲洗、背冷措施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a析出固体物料,介质凝固,粘结.

b介质温度过高或过低

c腐蚀,电化腐蚀d 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e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f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g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h  密封腔未排气

机构破坏

对含有颗粒介质,加装过滤装置

 对不宜采用自身介质做冲洗液的,应采取外冲洗措施

 检查泵与密封使用性能,改进使用方法

 加强冲洗、急冷,改善密封运行环境

 腐蚀、泄露液凝固、粘结变质

腐蚀,电化腐蚀

同上

 a 冲洗、冷却堵塞或循环系统管路堵塞

b 密封端面比压过大

c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压盖过热

减少弹簧数量,或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 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b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c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d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e  密封腔未排气

冒烟

同上

a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b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c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d 密封腔未排气

端面发声

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排尽系统管路中的气体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b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c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大量磨损产物析出

减少弹簧数量,或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b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c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不正常振动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a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b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c压力波动汽蚀、喘振

d 热冲击,急冷、急热

e 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机构打滑

同上

 a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b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c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d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e密封腔未排气、热冲击,急冷、急热

g 温差过大

h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端面开裂

可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排尽系统管路中的气体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b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c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d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e密封腔未排气

端面烧伤

可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排尽系统管路中的气体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b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c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e端面有杂质,介质有颗粒

端面磨损

可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仔细装配调整,研磨端面,改善系统结构

 换用硬质材料做端面

 a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b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c装配安装时将端面碰坏

端面刮伤

重新仔细装配调整,研磨端面,改善系统结构

 换用硬质材料做端面

 a 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b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c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d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e密封腔未排气

机构破坏

重新装配调整,检查各传动机构的可靠性,改善系统结构

 排尽系统管路中的气体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压力波动汽蚀、喘振

b热冲击,急冷、急热

c温差过大

d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e密封选型错误

端面早期磨损

重新仔细装配调整,研磨端面,改善系统结构

 换用硬质材料做端面

 重新选择密封结构形式

 a压力波动汽蚀、喘振

b热冲击,急冷、急热

c 温差过大

d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端面破坏、变形

重新仔细装配调整,研磨端面,改善系统结构

 增加保温或冷却措施并保持足够时间

机械密封安装所致故障

故障原因

所致现象

改进措施

a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装配倾斜

d弹簧压缩量太大

压盖过热

按密封装配图尺寸要求调整压缩量,合理调整安装精度(与密封圈接触的金属表面,对合成橡胶取Ra=1.25~2.5µm,对聚四氟乙烯取小于Ra=0.63~1.25µm)、同轴度(轴径为10~130mm时)为20~30µm、垂直度(轴径为20-120mm时为d/120(d为轴径),用合成橡胶作密封圈时为1/250,用聚四氟乙烯作密封圈时为1/500

 严格按装配说明书执行

a端面比压过小

 b装配倾斜

 c螺丝拧力不均匀

 d弹簧压缩量太小

端面渗漏

按密封装配图尺寸要求调整压缩量

 重新安装,仔细调整装配位置

 a端面表面粗糙度太高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 端面比压过大

 d端面未处理干净

 e弹簧压缩量太大

功率上升

重新研磨端面,用千分表找正后装配.

 按密封装配图尺寸要求调整压缩量

 重新安装,仔细调整装配位置

 a 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安装对中不良

 d装配倾斜

冒烟

按密封装配图尺寸要求调整压缩量

 合理调整安装精度(与密封圈接触的金属表面,对合成橡胶取Ra=1.25~2.5µm,对聚四氟乙烯取小于Ra=0.63~1.25µm)、同轴度(轴径为10~130mm时)为20~30µm、垂直度(轴径为20-120mm时为d/120(d为轴径),用合成橡胶作密封圈时为1/250,用聚四氟乙烯作密封圈时为1/500

 a 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安装对中不

d装配倾斜

端面发声冒烟

同上

 a 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安装对中不良

d装配倾斜

不正常振动

同上

 a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b安装对中不良

c装配倾斜

d安装机封备件的缺损

泄漏量严重

按密封装配图尺寸要求调整压缩量

 合理调整安装精度(与密封圈接触的金属表面,对合成橡胶取Ra=1.25~2.5µm,对聚四氟乙烯取小于Ra=0.63~1.25µm)、同轴度(轴径为10~130mm时)为20~30µm、垂直度(轴径为20-120mm时为d/120(d为轴径),用合成橡胶作密封圈时为1/250,用聚四氟乙烯作密封圈时为1/500

 仔细检查每一个件,保证安装质量

 a 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安装对中不良

d装配倾斜

机构破坏

同上

a 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安装对中不良

d装配倾斜

机构破坏

同上

a 端面比压过大

b静止部件与转动部件接触

c安装对中不良

d装配倾斜

振动偏磨

合理调整安装精度(与密封圈接触的金属表面,对合成橡胶取Ra=1.25~2.5µm,对聚四氟乙烯取小于Ra=0.63~1.25µm)、同轴度(轴径为10~130mm时)为20~30µm、垂直度(轴径为20-120mm时为d/120(d为轴径),用合成橡胶作密封圈时为1/250,用聚四氟乙烯作密封圈时为1/500

 加大间隙(在轴径为15~200的范围内,密封圈附近单侧间隙为0.1~0.3或0.1~0.5mm,在高压下取最小值)。

机械密封使用条件、运转条件、操作管理所致故障

故障原因

所致现象

改进措施

 a析出固体物料泄漏液、介质凝固、粘结.

b腐蚀、电化腐蚀

c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d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e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f 热冲击,急冷、急热

g 温差过大

h 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不正常泄漏

对含有颗粒介质,加装过滤装置

 对不宜采用自身介质做冲洗液的,应采取外冲洗措施

 检查泵与密封使用性能,改进使用方法

 加强冲洗、急冷,改善密封运行环境

 a析出固体物料泄漏液、介质凝固,粘结.

b 腐蚀,电化腐蚀

c 压力波动汽蚀、喘振

d热冲击,急冷、急热

e温差过大

f试压超标,过高,反压

泄漏量较大

同上

 a 析出固体物料泄漏液、介质凝固,粘结.

b介质凝固、粘结

c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d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e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功率上升

同上

 a物料混入或析出固体物质,介质凝固、粘结.

b液体温度超过下限(过冷)

不能运转

蒸气保温、加强冲洗、背冷措施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a析出固体物料,介质凝固,粘结.

b介质温度过高或过低

c腐蚀,电化腐蚀d 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e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f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g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h  密封腔未排气

机构破坏

对含有颗粒介质,加装过滤装置

 对不宜采用自身介质做冲洗液的,应采取外冲洗措施

 检查泵与密封使用性能,改进使用方法

 加强冲洗、急冷,改善密封运行环境

 腐蚀、泄露液凝固、粘结变质

腐蚀,电化腐蚀

同上

 a 冲洗、冷却堵塞或循环系统管路堵塞

b 密封端面比压过大

c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压盖过热

减少弹簧数量,或适当减小密封压缩量

 重新装配调整,改善系统结构

 改换密封结构形式

 强化冷却、润滑措施

 a 冲洗、冷却堵塞或减压管路系统堵塞

b 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c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d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e  密封腔未排气

冒烟

同上

a周速过高,压力过高

b 振动过大,汽蚀、喘振,轴承不正常

c 干摩擦、负压、空转密封处汽蚀、吸气、抽空。

d 密封腔未排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