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03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docx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

保护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宝库——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要

    滇西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为保护好人类共有的财富,2月20~21日,在世界文化遗产XXXX举行了云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和工作会议。

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庄严地向全世界承诺:

“确保滇西北地区青山永驻、碧水长流、物种多样性永存,使生物物种资源造福当代人民、惠及子孙后代,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生态安全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来自XX市、XX藏族自治州、大理州、怒江州、保山市、XXXX区、云南省环保局、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负责人在会议上做了发言。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监测机制

  XX市市长 王君正

  XX已拥有三项世界遗产,区内植物动物资源较为丰富。

据统计,XX市植物1.3万多种,占云南省植物种类的70%,在全世界植物标本大家族中,产在XX的植物标本就达800多种。

  全市拥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656公顷。

其中,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高山森林、珍稀动植物,周围有20多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近3000种植物和800多种名贵药材,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特有珍稀濒危动植物、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高原湖泊、高山森林及水禽。

  XX市近年来认真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完成了《XX地区生态调查报告》、《老君山综合考察报告》、《XX地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重点报告和规划;加大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2亿元,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699.0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40.3%上升到目前的52.5%。

“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河道整治工程127.4公里、建设堤防18公里、加固堤防46.5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1平方公里。

认真实施生态保护项目,着力抓好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治理工作。

“十五”期间,共投入9100多万元资金,先后组织实施了点(面)源污染控制、生态恢复。

努力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目前老君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切实加强了生态环境法制建设与保护监管工作。

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条例》、《XX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通告》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各级人大、政协对各级政府环境执法实施了有效监督,各级环保、林业、农业、水利部门加大了环境违法的查处力度,特别是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磷宣传和实施工作,使水体和水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监测机制,为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要对滇西北地区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生态监测,科学地评价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以利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

  XX藏族自治州州长 陈建国

  XX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

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XX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把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地区列入该组织划定的“5个生态区域”交汇点。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认为,这个区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有4大片区在XX境内,XX占“三江并流”核心区面积的58%。

  近年来,XX自然保护区工作成绩突出。

XX州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XX1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3.4%。

XX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繁殖种群迅速扩大,由原来的8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近XX只,到纳帕海过冬的黑颈鹤XX年比以往增加了一倍。

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XX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3.9%,居全省前列。

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了实效,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生态保护与开发取得突破,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标志,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为XX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找到了切入点。

  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

一、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缓慢,草场退化现象普遍。

经过多年努力,全州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73.9%,但是人工造林因树种配置,结构层次不合理;草场建设速度跟不上草场的退化速度,大部分天然草地因过度放牧,加上毒草、害草大量侵入而严重退化。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繁重。

由于XX知名度的提高,XX旅游业迅速发展,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因规划滞后,开发水平低等,也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三、生态多样性和脆弱性并存,保护难度大。

XX在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同时,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小”的情况,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四、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州自然保护区面积虽然大,但是无偿投资少,建设标准低,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

五、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威胁。

由于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野生动植物适宜的生境范围越来越小,并受到“岛屿化”、“生境破碎化”的影响。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费严重不足,赔偿问题得不到解决,挫伤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为保护好XX生物多样性,应尽快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增加伤害补偿、搬迁补偿等资金扶持,解决高原湖泊、湿地保护经费等。

  推行“洱海保护治理模式”

  大理州州长 何金平

  近年来,大理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列入林业工作的议事日程。

  自然生态保护的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制定实施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和《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条例》。

管理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17个自然保护区中,已有13个保护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占保护区总数的76%。

先后组织完成了《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告、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加大了洱海保护治理的力度,一是采取“双取消”,一次性取消了洱海湖区所有的机动捕鱼船和网箱养鱼。

二是开展了“三退三还”,即在洱海1965.69米范围内环湖退鱼塘还湖4324.9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屋还湿地616.8亩。

三是成功实施了小关邑和洱海西区10公里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示范工程,洱海西区48

  公里湖滨带得到恢复。

四是在洱海流域全面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严禁向洱海排放粪便和垃圾。

五是严格控制点源污染,环湖工业企业实行达标排放。

六是确立了以“城市污水处理及环湖截污、主要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流域环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

七是大理市实行了河(段)长制的管理模式,各镇镇长为其行政范围内河道管理的河长,并聘请了350名河道管理员、滩地管理员,以及900多名农村垃圾收集员。

沿湖已建成9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全流域共配备垃圾清运车71辆,建成垃圾收集池706个,购置垃圾箱87个,基本建成了“村组垃圾收集→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网络。

建成农村卫生公厕50座,农村生态卫生旱厕500座。

洱海保护治理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使洱海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被国家环保总局总结为“洱海保护治理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怒江州州长 侯新华

  在以“大峡谷”和“世外桃源”著称的怒江州,全境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具有垂直气候明显、土壤种类丰富、热量类型多样、降水量高等特点,特殊的地貌气候使怒江境内聚集着中国从南到北各种类型的生物物种和植被类型。

  在主要以保护湿性常绿阔叶林、亚高山温凉性、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垂直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羚羊、滇金丝猴和云南红豆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原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主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97111公顷,这些珍稀动植物种群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资源。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碰到了一些难题,主要是从业人员数量太少且业务素质较低,尚不能满足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以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为代表的相关职能部门基本设施条件非常落后,业务设备极为欠缺,地方财力有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应该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公众自觉自愿参与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中来,使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由特定职能部门的工作逐步转化为全民重视、全民参与的爱心工程。

加强对本州生物多样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等部门予以更多支持和帮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

推进以高黎贡山保护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建设工程,从各方面提高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建设怒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宣传教育中心,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增加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

  保山市副市长 张建明

  在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境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已知高等植物有2200种,鸟类257种,兽类50余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1种。

这些丰富的资源让保山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腾冲北海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昌宁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保山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近年来,全市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十五”以来,全市总计完成营林造林任务149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47%。

保护区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编制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建立健全了保护区野外巡护制度,及时调查、了解、掌握保护区边界和资源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加大林政执法力度,有效打击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实行共管的有效途径,注重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社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1995年12月8日,在联合国大学、全球环境基金、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资助下,50多位村民、教师、学生和护林员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对部分重点土著物种进行了调查和重点保护。

近年来,保山市对部分地方土著物种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保山市也面临一些难题。

资金投入一直是制约保护区发展建设的瓶颈,其投入不足导致保护区的基础调查、科研监测、开发利用和建设发展等方面受到牵制。

另一方面,保护区周边村庄稠密,在建设过程中,社区得不到相应补偿,因此,社区参与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很难提高,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极为严重。

  对此,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后,保山市将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投入,增加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建立并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只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补偿,对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也将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增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倾斜和投入,明确各级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保护区稳定的机构人员经费和发展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加强对周边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形成分析科学预警机制。

  “禁白”工程成功实施

  XX市XX区环保局局长 张伟

  XXXX区近年来在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是成功实施了“白色污染”治理工程。

从XX年7月1日起,XX区实施了禁止使用塑料包装物的“禁白”工程。

“禁白”工程的成功实施,对高原珍稀动物的保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禁白”工程开展以前,因为部分游客丢弃的塑料袋大多装有水果和糕点等食品,动物就会连塑料袋一起吞下,导致消化不良而死亡。

玉龙雪山上就出现过牦牛等动物吞下塑料袋而死亡的例子。

二是高度重视农村新能源建设。

XX区成立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8130口,并成功研制出一种适合于广大农户使用的新型铸铁节能环保灶芯。

目前,在全区已经推广使用这种节能环保灶芯2450眼,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三是全面实施了城市面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治理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关闭砂石厂40多个。

四是着力实施了重要的公益林保护工程。

截至目前,全区重要公益林达到验收标准的已有27万亩。

五是认真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5年来,全区共查处各种野生动植物案件400余起,查获并放归大自然野生动物125只。

六是积极开展“创绿”工作,成功创建大研镇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束河古镇为省级绿色社区,XX区一中为省级绿色学校。

七是建成了面积为400亩的红豆杉繁育基地。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的生态监察和生态监测能力建设。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内的18个州(市、区)应该联合开展“白色污染”治理行动,范围要延伸到农村和山区地区。

  弘扬生态文明

  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 高正文

  滇西北是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高原湿地最为典型和国际重要湿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滇西北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物种丰富独特而脆弱:

一是丰富性,滇西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0.8%,却分布有脊椎动物788种,占中国总数的近1/4。

有高等植物7000多种,占中国总数的27%以上。

二是独特性,滇西北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有约200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所特有,占中国特有物种的18%,此外,还拥有一大批物种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

三是脆弱性,滇西北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气候冷凉,处于生物地理区边缘过渡地带,物种多,但种群稀、数量少、分布区域小,生态适应能力低。

在这里,物种很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近年来,滇西北整体环境状况良好,但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体制不顺,部门职责交叉和重叠;二是投入不足,保护能力和监管能力薄弱;三是缺乏综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规划;四是全民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环保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严格执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源监管、建立滇西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开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局面。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云南省林业厅厅长 陈玉侯

  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启动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是实施“生态立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林业厅坚决拥护,并将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是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工作之一。

自1998年全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云南省就在滇西北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砍伐。

10年来累计投资14.85亿元,有天然林保护专职管护人员8214人,不仅使滇西北境内397.9万公顷林地得到有效保护,还完成了53.7万公顷公益林的建设任务。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截至目前,滇西北已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6处,保护区面积达98.48万公顷,占滇西北5个州(市)18个县(区)国土面积的12.8%。

林业部门还开展了对野生动物和湿地的保护,在滇西北建立了两个国家级、5个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监测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

80%左右的高原湖泊、季节性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被纳入保护区保护范围。

云南省林业厅还在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和加强森林防火上大做文章,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安排滇西北退耕还林14.37万公顷,筹措森林防火专项经费1.2亿元。

与此同时,为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力度,森林公安先后开展了“南方二号行动”、“天保行动”、“猎鹰行动”、“绿盾行动”等一系列严打专项行动,XX~XX年的林政案件查处数达14272件。

  今后,云南省林业厅将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作用,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滇西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做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高科技和人才支撑。

  积极开展“七XX南保护行动”

  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叶建成

  云南省的滇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资源最密集、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多彩的区域,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风景名胜区是维系我国生态环境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目前,滇西北区域有世界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各1个,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

  云南省建设厅将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围绕“创品牌、建精品、强保护、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立法规、做法规、建机构、强监管”等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在配合国家建设部完成为期5年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基础上,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行为。

完成滇池、九乡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开展省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结合修改《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加强与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国际专家的合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力争完成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边界细化工作;积极开展“七XX南保护行动”等。

通过加强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滇西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名胜区,促进滇西北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展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为滇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

  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褚中志

  按照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等9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工作要求,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全面开展了对矿业秩序的治理整顿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整顿规范工作的各项任务。

  XX年9月以来,在滇西北5个州(市)中共清查探矿权591个、采矿权1252个;注销探矿权59个、采矿权65个;责令停产整顿矿山249个;关闭矿山86个、关闭选矿厂9个。

严格控制滇西北地区的探矿、采矿权,对重点矿区、重点矿种按照整合方案完成了35个矿区的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减少了矿业权193个,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积极争取国家对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国有老矿山、政策关闭性矿山等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补助项目支持,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先后批准实施了兰坪特大铅锌矿区南大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德钦县城鲁春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腾冲县滇滩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据不完全统计,XX年以来,在滇西北5个州(市)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面积300多公顷。

XX年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制定印发了《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配套文件,在全国处于前列。

滇西北5个州(市)中,已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目前采矿权人已交存保证金近3500万元。

  近5年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共补助给滇西北5个州(市)内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1280万元,各地按照要求配套了资金,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由于云南省滇西北地质环境背景和条件复杂脆弱,各级共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0700余万元,治理面积10300多公顷。

  作者:

(郑劲松张静资敏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