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84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docx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doc

西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十三五”专项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宜昌向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等战略目标大踏步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

西陵区作为宜昌的中心城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对于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陵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及环境现状

“十二五”以来,西陵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创建及环保投入不断增加,辖区居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在“十二五”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排污增长速度减缓,环境保护部分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多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欠账较多,以至于近年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辖区环境形势严峻。

(一)水环境总体质量较好,沙河水环境质量亟待提高。

“十二五”期间,通过运河流域及三岔河专项整治行动、运河周边违章建筑清理,关停和劝迁无污染处理设施的农家乐,建成运河污水处理微动装置并投入运行,改善了运河西陵段面、三岔河流域水质及周边环境。

从2013年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来看:

长江干流总磷超标,其它指标达标,长江(城区段)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黄柏河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但目前沙河水质亟待提高。

(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城区扬尘及颗粒物染较严重。

为改善辖区大气环境状况,加强流动大气污染源管理,2014年辖区启动机动车辆环保标志核发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的引导,辖区全年发放环保标志32715个,并实行黄标车限行及老旧环保车淘汰工作,截止2014年底,辖区共淘汰老旧黄标车辆3972台。

2013年,宜昌市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

具体而言,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56ug/m3,较2012年上升10ug/m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5ug/m3,较2012年上升10u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109ug/m3,较2012年上升18ug/m3。

2013年,城区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为311天,占全年天数的85.2%,较2012年下降9.88%。

城区降水pH值年均值4.45,全年酸雨发生频率98.5%,相比2012年上升7.4%。

降尘年均值为13.1吨/平方公里·月,较2012年上升7.3吨/平方公里·月。

(三)区域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2013年,城区环境噪声昼间年均值为55.6dB(A),总体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与2012年相比,城区声环境质量状况有所变差。

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67.1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中4类标准,较2012年略有下降。

城区噪声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噪声、商业噪声、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

(四)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在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进程中,城区范围快速扩张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显得脆弱,生态调控功能变差。

辖区城郊结合部,既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城镇扩张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土地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以及禽畜养殖、“十五小”行业、小加工业等产生的污染加重了土壤及水体污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

(五)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处置形势紧迫。

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目前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垃圾堆肥和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较慢,垃圾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辖区黄家湾垃圾填埋场已经封场,但仍将长久的存在环境污染隐患,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改进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已经起步,但处置能力仍显薄弱。

辖区内目前无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流向复杂的转移行为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存在因危险废物处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隐患。

(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破坏大大增加发展成本,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据中科院专家测算,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5%。

在西陵区,环境投诉逐年上升,特别是涉及大气污染信访件所占比重超过半数,但因为空气的流动性和环境律法的滞缓等因素,群众满意率不高,影响党和政府一些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综上所述,西陵当前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发展和全域城市化的推进,未来五年还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要满足全面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对中心城区的环境要求,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期间,辖区不仅要面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时要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有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污染物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十三五”期间,辖区经济发展将进一步保持快速增长,产业将步入后工业化时代。

随着新的发展高峰的到来,污染控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城市扩张对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安全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老城区改造及新区建设导致城区施工工地广泛分布,许多施工单位未采取文明的施工方式,施工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施工扬尘、噪声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污染,部分区域地表开挖后未及时回填、绿化,水土流失严重。

庙嘴长江大桥的修建将增加长江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水生态环境风险。

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流域水生态安全将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三)流域水质恶化趋势未从根本上缓解,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十二五”期间,辖区加大了对运河(西陵段)、三岔河流域等重点流域和水域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有效控制了部分水质下降趋势,其中运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三岔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地处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沙河水系污染治理仍然处在瓶颈期,“十三五”期间,辖区地表水系依然面临较大环境压力,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四)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将更加突出。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基础配套设施的滞后使得农业污染的产生量大幅增加。

畜禽养殖粪便、小加工业等产生的污水及固体废物等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

在不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将加重江河湖库的富营养化趋势,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量将大幅增加。

目前,辖区农业固体废物处置环境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

“十三五”期间,若不迅速采取严格有效的管控及治理措施,农村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流域性水污染将加重,生态系统的退化速度将加快,进而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环保工作任务艰巨,环境监测、综合执法能力有待加强,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十二五”期间,辖区加大了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力度,环境监测、预警、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环保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新成了了西陵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市级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均已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但大部分县市区环境监察、监测、应急、辐射管理、信息、宣教能力建设水平尚未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但目前环保基层执法难度较大。

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地区、城郊结合部等地存在环境管理真空地带,对农业面源监管薄弱,管理手段落后,农村污染防治及生态化建设技术指导不足,经费严重短缺,人员素质难以胜任当前工作要求。

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企业排污、环保设施运行情况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公众参与不够,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缺乏系统、科学的环境风险应急和管理体系。

三、“十三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具体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流域性水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强;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环境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环境信息化及公众参与水平显著提高。

(三)具体指标

根据宜昌市“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目标,西陵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具体指标体系,见下表:

西陵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指标

指标

属性

1

总量控制指标

COD削减比例

%

≧9.6

约束型

2

氨氮削减比例

%

≧10

约束型

3

二氧化硫削减比例

%

≧9.6

约束型

4

氮氧化物削减比例

%

≧9.6

约束型

5

烟(粉)尘

%

≧10

约束型

6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全年优良天数

≥200天

约束型

7

PM10全年达标天数

≥340天

约束型

8

PM2.5年均浓度较2014年

%

削减30%

约束型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85

约束型

10

噪声功能区达标率

%

100

约束型

11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55

约束型

12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70

约束型

13

污染防治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100

约束型

14

危险废物处置率

%

95

约束型

15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率

废水

%

100

约束型

烟尘

%

100

约束型

粉尘

%

100

约束型

二氧化硫

%

100

约束型

1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90

引导型

17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

%

≥70

约束型

18

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

%

100

引导型

19

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率

%

100

引导型

20

机动车辆环保定期检测率

%

85

引导型

21

生态保护和建设指标

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

%

≥80

引导型

22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及环境修复制度

基本成型

引导型

23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约束型

24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约束型

25

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公园绿地面积

㎡/人

≥12

引导型

26

环境管理能力指标

环境质量公告制度执行率

%

100

约束型

27

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

%

100

约束型

28

三同时执行率

%

100

约束型

29

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

%

100

约束型

30

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

%

100

约束型

31

环境信息公开率

%

98

引导型

32

清洁生产审核

\

全面

引导型

推进

33

环境保护投入指标

“十三五”期间,全区的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

%

≥2.0

引导型

34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

%

≥18

引导型

四、“十三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一)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1、深化环境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实施《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4-2017年)》及《宜昌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4-2022年)。

制定并实施《西陵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工业源废气污染物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交通源、城市扬尘、农业面源、民用生活源及其它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重点加强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健全环境空气污染应急体系;加快环境空气监控能力及预报体系建设,创新环境管理机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深入开展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实施《宜昌市清洁水行动计划》。

实施产业绿色转型,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突出抓好截污治污工作,提升辖区环境基础设施水平。

严格保护水生态空间;全面完成沙河水系污染治理工作,着力恢复水环境功能。

依托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支撑,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强化对辖区两家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建设步伐,完成沙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建设达到日处理6万吨,排放达到稳定标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3、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强化人口集中区噪声源的管控,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及建筑工地施工噪声治理及监管力度,综合治理工业企业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及施工噪声,确保城市声环境质量达标,提高区域声环境质量。

4、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水平。

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等固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处置。

加快城区及城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的建设,优先进行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高标准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以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经营许可证管理为核心,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处置企业的监管,切实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

严格各级环保部门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和危险废物出口企业的监管,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进口和出口。

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及集中处置设施运行状况的监管,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收费标准和办法,推进历史遗留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系统,提高废弃产品环境无害化利用和处置水平。

5、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

编制并实施《西陵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规范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遏制土壤污染扩大趋势。

积极参与配合全市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划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严格保护未受污染的农用地,合理利用受污染的土地。

建立污染地块清单,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实施污染地块分类管理,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专项规划。

实施搬迁企业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对受污染的土地及工矿企业场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6、强化核与辐射环境管理。

对放射源生产、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放弃处置安全实行统一监管。

完善辐射安全资格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和放射源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放射源计算机登记系统,实现监管部门信息共享。

加强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管理。

建立全市核与辐射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

7、全面启动沙河流域综合整治。

以“标本兼治、整体开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沙河流域综合整治。

目前沙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已编制完成了《宜昌市沙河综合整治规划》和《宜昌市沙河片区土地开发策划》,划定了4.5平方公里的综合整治范围,基本锁定了可供开发土地。

确定了河道整治、配套道路建设、生态景观建设、截污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整治内容,框定了工程投资。

完成了该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确定了项目的运作框架,PPP实施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沙河截污工程以及沙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沙河截污工程已于9月动工建设。

下一步将全面启动沙河流域综合整治20余个配套建设项目。

3年内通过清淤、清漂、引水、造景、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等措施,完成沙河综合整治,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生态景观;在8年内完成片区综合开发,将沙河片区打造成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棚户区改造的综合示范区。

(二)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深入开展工业源总量减排。

强化结构减排,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

深化管理减排,对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严格监管,充分发挥减排效能。

加强工程减排,完善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配套管网建设进度,确保已经建成的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完善科学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奖惩机制。

2、对挥发性有机物实现总量控制,对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机动车维修等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排放现状开展调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

推广使用环保型原辅材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和水性涂料。

3、持续开展城镇生活源总量减排。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垃圾填埋场及垃圾收运体系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老城区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推广普及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4、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管理规定,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加快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开展农村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污染物减排,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5、开展交通源总量减排。

加快油品配套升级,提高辖区机动车辆、船舶及机械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及综合治理改造,控制油气排放污染;加强交通源废气排放监管,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实行黄标车限行。

(三)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重复利用率,从源头削减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排放量。

依法落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激励力度。

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绩效评估和奖励机制,重点推进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重点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经济路线,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

积极引导园区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生态城市。

1、大力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整治环境空气污染,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2、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传统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大节能技改项目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对标达标。

3、大力倡导生活节水,包括:

加强节水器具推广应用,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学校、节水医院、节水宾馆的创建活动,实行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淘汰高耗水器具。

4、结合规划布局,积极开展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

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应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及利用,采用先进的植被配置技术、绿化屋顶构建技术、地面透水铺装技术收集利用雨水资源,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城市中水用于洗车、绿化、道路喷洒、景观等市政用水。

新区建设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应通过排水管网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开展园区排水体制排查及改造,实施严格的雨污分流。

5、积极推进生态补偿。

以区域、流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为依据,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森林、湿地、流域、区域、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评估及补偿机制,完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开展排碳权交易试点与研究,积极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6、大力推进实施西陵区“生态市民”建设。

以树立生态、理念普及生态知识、掌握生态技能、养成生态习惯、培育生态文化为西陵区生态公民建设内涵。

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生态市民”成为全区上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市民生活生态化的理念明显增强,生态生活的习惯基本养成,生态市民的规则体系基本建立。

努力构建“全员、全域、全天候”的生态市民建设格局,全面形成“人人争当生态市民、时时参与生态建设、处处形成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加快废弃物循环回用体系建设

1、推进工业与社会体系的废弃物循环体系建设,将工业余热用于城市生活;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通过垃圾资源化、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供气、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多种途径,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水、污泥、农林生物质及畜禽粪便等多种生物质资源的多元化、能源化利用。

2、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对餐厨废弃物实行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的回收、处理和利用,建立独立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和登记制度,选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

餐厨废弃物处理过程产生的油脂用于加工生物柴油,沼气用于发电,残渣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园林绿化、果蔬种植等农林业领域。

3、加大“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及利用力度。

积极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城市矿产”的资源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

加强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废塑料、废金属集散加工。

促进废旧物资资源化,推进城市垃圾生物转化、能源转化,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六)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资源保护、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统筹开展城乡环保试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治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环保设施运行长效机制。

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集中整治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和集镇,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开展农村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察试点。

(七)建立完善绿色政策法规体系,持续开展绿色创建,建设循环、低碳、绿色城市。

1、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鼓励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

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地方税费的优惠政策。

2、理顺资源环境价格,拓宽投融资渠道,实行积极的财政补贴及激励机制。

将资源稀缺性计入水价,推行区域性及阶段性差别水价政策。

开展排污权质押贷款和融资担保服务,统筹财税、价格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境保护领域。

综合运用财税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

加大财政补贴及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对重大环保工程和项目要优先列入宜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保证优先用地,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3、完善税收信贷政策。

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加强与银行、证券等部门的联动,根据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予以相应的鼓励、警示或惩戒。

对涉重金属、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市场运作方式提供风险保障,对参保企业给予保费补贴、增加贷款授信额度等政策支持,逐步扩大覆盖面。

4、建立城市废物回收利用的完整体系。

一是促进建立废旧家电、废电脑等的回收利用体系,由销售商回收废弃产品。

据悉,宜昌市规划逐步建立废旧家电、废电脑等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对回收的废弃产品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西陵区将积极配合支持;二是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中水回用系统。

5、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开展绿色教育、绿色创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制定措施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采购和低碳生活方式。

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建筑比例,不断提高风能、太阳能、空气能、生物酒精等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