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篇李明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806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律篇李明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律篇李明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律篇李明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律篇李明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律篇李明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律篇李明亮.docx

《自律篇李明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律篇李明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律篇李明亮.docx

自律篇李明亮

自律篇(12篇)

李明亮

由“省委书记自带菜单”谈起

《淄博晚报》96·7·5

报载:

湖南省长王茂林最近下乡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

一荤一素一汤。

他每到一地就亲自将菜单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

他的这一举动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了当地干部,让人看到了一个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精神。

廉洁自律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应喊在嘴上。

领导干部在行动上带头,就会影响周围一大片同志,进而使本单位薇成清廉风气,从而使气顺心齐,把工作搞好。

现在,我市要打一场攻坚破难、重振工业雄风的硬仗。

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与群众同甘共苦。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凝聚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攻克难关。

忍让,也是一种美德

《淄博晚报》98.·3·25

两个人有矛盾剑拔弩张时,一方主动退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执,这种宽容值得称道,而为了公众利益、集体荣誉甘愿个人受委屈,这种忍辱负重更值得赞扬。

给朱鸿翔颁发“委屈奖”正是对这种美德的大力倡导。

当然不能一味忍让。

当个人和公众利益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胁时,忍让只会带来更大牺牲,必须对邪恶之人坚决还击、正当防卫。

但也必须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而在同事、乡邻、亲朋乃至路人之间,彼此有了摩擦甚至矛盾和对立,这时忍让些(包括为公众利益承受一时的屈辱),以免激化矛盾造成无谓伤害,便绝非怯懦、窝囊,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一种忍辱负重的美德,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境界。

否则,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动辄恶言相骂、老拳相加,就像无端打骂朱鸿翔的“勇士”连自己是否受损害都未弄清就大发淫威,大光其火,逞匹夫之勇,那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文明可言?

总之,必要的忍让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了它才能形成温馨、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朱鸿翔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值得我们学习。

让文明旗帜高高飘扬

《淄博晚报》98.·3·26

35路车是省级文明号,是全市公交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朱鸿翔之所以遭骂不还口,受打不还手,除考虑乘客利益外,还有一重要因素,即,他要维护这面旗帜,不能因为个人恩怨使公司荣誉受玷污。

正像他所说:

公司对青年文明号要求很高,所以他一再忍让没有还手。

宁愿自己受辱也要维护集体荣誉,这种思想境界并非每个人都有。

我们知道,当一种荣誉成为一面旗帜,他便有了社会意义,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前进的目标,“两个文明”建设的前导。

让旗帜更红更艳高高飘扬,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旗帜受损甚至倒了,将会产生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影响。

设想一下,倘朱鸿翔也动口动手了,损害的不仅是自身形象,也使“文明号”形象受损,这面旗帜可能不复存在,创建全国文明号也可能成为泡影。

而朱鸿翔的忍辱负重,使这面旗帜更红更艳,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这对公交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我们像朱鸿翔那样去珍惜荣誉,捍卫旗帜,因为它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文明成果的标志,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人生意义的体现,是生命征途中的光荣。

珍惜荣誉犹如珍惜生命。

心底无私天地宽

《淄博晚报》98.·3·27

一个人无端受辱时,会有一种本能的反抗。

然而,朱鸿翔无端遭受辱骂、殴打,硬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还一再道歉,难道是朱鸿翔胆小到连本能的反抗都没有,连维护自尊的勇气都失掉了吗?

不!

朱鸿翔有勇气有力量还击对方,但造成的结果呢、车内必会大乱,客车难再行驶,交通为之堵塞,行人受阻,市民围观,乘客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城市会上演一幕极不雅观极不文明的殴斗闹剧,省级文明号这面旗帜将被玷污,——为了避免这一切严重后果的发生,为了乘客利益、公司形象和城市文明,朱鸿翔甘愿让个人蒙受最大的屈辱和牺牲,表现出一种极为可贵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高尚品格,展示出了他美好的道德修养和大海般宽广的胸怀。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一个人只有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他才会有宽广的胸怀,才会忍辱负重,才会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个人为全局。

朱鸿翔同志做到了这一点,他无愧于大家学习的榜样。

(附注;以上三篇应《淄博晚报》约稿撰写,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

还须“自扫门前雪”

《淄博晚报》98.8.10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曾被批判为极端利己主义,但以现实生活而言,此语并非全错,有时仍有实践之必要。

一位住楼顶的居民,心眼特好,勤快至极,经常从顶层楼梯打扫到楼下,但其善举并未唤起楼下居民的卫生意识,倒生出“我不扫自有人扫”的心理。

时间一长,那位居民心理难以平衡了,便不再“管他人瓦上霜”了,只好“自扫门前雪”。

楼下居民无所依赖,便也勤快起来了。

该他做的你去代劳,看似舍己为人,有可能会“惯”出懒汉,到头来于己无益也于人无益。

当然,就人际关系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提携而言,“自扫”当然不对,还需“管他人瓦上霜”——尤其是当别人急需救助时,但份内事,自己又能干,还是“自扫”好,他人不必代劳,所谓“各尽其能”。

“认错”与“护短”

《淄博晚报》98.11.17

电视剧《红旗渠》有这样一个情节:

孙二旺将县委书记从部队上搞来的硬钢钎全截成了半尺长,不明用意的公社书记王大炮不容二旺解释便来了一番“炮火”。

后来,他知道二旺截钢钎是让坚性不够的钢钎也硬起来,于是,王大炮当着众人的面向二旺鞠躬道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而要改错,首先要正视错误,敢于承认错误。

但在现实中,不认账一味护短的人并不少见。

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我们常见这一类人:

明明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事实确凿无疑,但面对记者话筒却极力狡辩,百般抵赖,甚至不惜昧着良心说谎话,而这其中竟有不少是党员干部。

无一点认错的勇气,无一点愧疚感,错了还理直气壮,怎让人相信他会改错?

认错与护短,反映出两种品格两种境界。

勇于认错有过即改的人,才会有进步,才会受到人们的信赖;而一味护短者只会越护越“短”,终会受到人们的鄙夷和抛弃。

“他律”与“自律”

《淄博晚报》98.4.23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车上一老一少抢座,没抢到座的老者埋怨少女不尊重老人,少女却反唇相讥:

“老了就别出来,碍事!

”此时火车停了,乘客都不去推车,售票员说:

“这些人素质太差。

”一乘客却道:

“你们缺乏职业道德,出车前不检查车况。

”车开动了,只听售票员笑道:

“这破车常出毛病,也不知怎么造的——”众人皆乐。

一味埋怨别人,毫不责备自己,只知他律,不知自律,也许这正是有些人牢骚太盛的症结所在。

倘只是看见别人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以为自己总比别人强,焉能不心理失衡,怨言多多。

如果多些自省,自我感觉做的也不够,定会少些牢骚,行为也会美好的多。

鲁迅先生说过:

“我时时在解剖别人,但更多更无情的是在解剖自己。

”倘我们能向鲁迅先生那样,在注重他律时更注重自律,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社会风气必会大为好转。

不平与自律

《文汇报》95·6·18

到一友人家去,谈及不良世风,友人慷慨陈词颇为不平。

然而,不一会儿,有二三客人至,皆提礼品兜,谈完之后,有点权势的那位友人指指礼品,双手一摊道:

“有什么法子,推不掉的。

话是不无道理。

确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利益,变着法儿送礼,其方式之妙,令人防不胜防。

然而,我总以为,身为公仆,真正做到公正廉明洁身自好,应该不仅能拒礼,甚至会使送礼者望你发憷,不敢登门。

——倘若,口头上说着世风不正,却有以各种借口礼品照收,人们会问:

“你对不良世风,恨之乎,抑或爱之乎?

同时,又想到一些送礼者:

平时谈起世风不正,也必是一腔火气,愤然不平。

然而,事到临头,却有极尽送礼之能事,唯恐送不到,送不下,送的少。

也许有人会说:

“不送礼该办的事也办不到。

”倘真如此,你的做法,不更助长不正之风吗?

何况,你那事只要合理,人家未必不办;倘不合理,岂不是自己也在搞不正之风,为其推波助澜,这是我们的可悲之处,也是世风难改的原因之一。

总之,要扭转不良世风,不能只是不平,还要从自身做起,用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道德规规来约束自己,真正做到克己自律。

(此文《文摘周报》以《可悲之处》标题于同月28日转载)

退一步海阔天空

《淄博晚报》97·4·19

据4月5日《淄博晚报》载:

周村支行的两位储蓄员,面对顾客的误解、无礼,忍辱含屈,始终以好言去解释。

这种充分理解顾客、宽厚待人的精神值得称道。

也许有人会说两位储蓄员太窝囊,明明未侵吞他人钱款,反被人诬赖,甚至遭其侮辱、漫骂,“反击”一下有何不可?

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反击”的后果,首先违背了不与顾客争执的诺言;其次,“反击”必会发生争执,发生吵骂,使问题更难解决。

试想,“反击”过后,那位顾客回家弄清了真相,明知错怪了人,还会让丈夫送去道歉书?

说不定因伤了感情而故意隐瞒真情,将错就错使两位储蓄员背黑锅,蒙受不白之冤!

让一份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面对顾客的误解,服务人员应有忍让精神,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应取宽厚待人态度。

否则,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以错对错,以无理对非礼,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悲剧,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勤俭美德不能丢

《大众日报》97·3·20

《中华英才》今年第3期有一副李鹏总理补大衣的照片,下方的说明是:

去年12月,李鹏总理将出访俄罗斯,为此,工作人员从柜里找出这件大衣。

李鹏见到大衣上有一个小洞,便找出针线亲手补起来。

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如此生活简朴,亲手缝补穿了十几年已有破损的大衣,这种精神令人感佩!

想想现实中某些人,别说衣服缝补再穿,即使未用多时毫无破损,只因自感欠时髦了,也会弃置另换;再联想开来,有些人家里的彩电、家具、床……毫无质量问题,完全可继续使用,但为了追逐新潮,也会不惜浪费,更新一番。

我们生活水平确实比过去高了,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实在没有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

何况,有些人并无这个经济能力,但为了赶时髦,满足虚荣心,竟也不惜举债就更不应该了!

总之,勤俭的传统不能丢,即使将来的生活水平再高也要发扬光大。

多一点宽容和谅解

《淄博晚报》95·7·17

两青年骑车相撞,一方正要发作时,却见对方来道歉,并帮他扶起车子,自知没多少理的他也笑了,道声:

“也怪我。

”于是,两人有好的分手了。

目睹这一幕很是欣慰!

我赞赏那位先道歉的青年,是他的宽容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斗。

遗憾的是,我们常见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为了些许小事,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满口污言秽语,甚至大打出手,以致酿成不良后果甚至悲剧。

前不久某技校学生为50元钱发生争斗,一同学竟被活活打死,教训可谓惨痛。

古人云: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意指能忍耐,可办成事情;宽宏大量,是一种高尚美德。

人际交往难免磕磕碰碰,互相宽容关爱才好立身处世,“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弟子规》云: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宽容和谅解就是爱的表现。

莫忘学习

《淄博晚报》95·5·10

“五一”以来,许多单位实行新工作制,两天的休闲时间怎样度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随所好,只要正当有益,似不必别人劳什么口舌。

然而,要真正过得充实、有意义,以笔者所见,还得不忘学习。

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展示给我们许多全新的东西,市场经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这些新课题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人们有时不免有些被动惶惑之感。

怎样才能主动地去适应新形势,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

诸如,党的大政方针、商品经济知识,各种科学技术等,都应该认真地去学习了解。

思想进步了,又有科学头脑,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