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77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docx

实用参考化学平衡导学案共5课时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材:

P25-26

知识要点: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复习:

什么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讨论:

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

“度”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蔗糖溶于100mL水的过程

讨论: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

溶解和结晶过程是否停止?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2OCO2+H2中,将0.01molCO和0.01molH2O(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时刻后,v正=v逆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平衡

三、化学平衡

1、概念: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

2、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

⑴、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V正=V逆

以反应mA(g)+nB(g)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异边同向,同边异向,比例计量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1、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nmolB2

注意:

在判断化学平衡时,要注意化学键数与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成键、断键与反应方向之间的关系。

例2、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

B、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断裂

C、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断裂

D、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形成

②、含量关系: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体积分数、分子数之比保持不变

⑵、间接标志:

以反应mA(g)+nB(g)pC(g)为例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而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特殊标志:

①、对于有色物质参加反应,如果体系颜色不变,反应达到平衡

②、对于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

例3、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G气体和2molP气体

发生如下反应:

G(g)+2P(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G、P、Z的浓度之比为1:

2:

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G的同时生成0.2molZ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1课时)

【随堂检测】

班级姓名座号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3n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的分子数比为1:

3:

2

2、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R(气)+S(气),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B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气)+3B(气)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2

A.②⑧B.②⑤⑧C.①③④⑦D.②⑤⑥⑧

5、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在1molH-H键断裂,同时有2molH-I键生成。

B、容器内各组分物质的量的分数保持不变。

C、容器内颜色的深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阅读教材:

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

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规律: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体积相等的气体反应,压强改变,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现象:

温度升高,混合气体颜色加深,_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结论: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

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根据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填空:

1若N2的平衡浓度为amol/L,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使其浓度增大到bmol/L后平衡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N2的浓度为cmol/L,则a、b、c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

2②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1,之后缩小反应体系体积使压强增大到P2,此时平衡向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为P3,则P1、P2、P3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

3③若平衡体系的温度为T1,之后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温度为T3,则T1、T2、T3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反应混合物含量;但可以改变达到平衡的时间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2课时)

【随堂检测】

班级姓名座号

1.在可逆反应2A(气)+B(气)

2C(气)+Q中,为了有利于A的利用,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D.适当温度、高压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到达平称衡状态,此时,再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温、恒压时,充入NH3

B.恒温、恒容时,充入N2

C.恒温、恒压时,充入He

D.恒温、恒容时,充入He

3. 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4. 恒温下,反应aG(g)bP(g)+c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G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B.a<b+cC.a=b+cD.a=b=c

5.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3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计算题的一般方法(三段式)

4.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反应变化规律的兴趣。

阅读教材:

P28-31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

它是个常数,用K表示,例如:

mA(g)+nB(g)pC(g)+qD(g)

K=

1.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__________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常数“1”而不代入公式(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2.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________的标志。

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一个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_____,反应物的浓度____,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

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三段式)

例1.将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混合放入4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3A(g)+B(g)2C(g)+GD(g),经过5min达到化学平衡,此时生成C为2mol,测得D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计算:

①、G的值;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③、A的平衡浓度。

例2、加热N2O5时,发生下列两个分解反应:

N2O5N2O3+O2,N2O3N2O+O2;在1L密闭容器中加热4molN2O5达到化学平衡时O2的浓度为4.50mol/L,N2O3的浓度为1.62mol/L,求其他各物质的平衡浓度。

例3、在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下列反应:

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求B的转化率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3课时)

【随堂检测】

班级姓名座号

1、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气各0.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2、在密闭容器中,将2.0molCO与10mol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

CO(g)+H2O(g)CO2(g)+H2(g)K=1.0

求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四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图像的一般分析方法

2.学会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议二”等常用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知识要点:

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解题步骤:

(1)看图像:

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想规律:

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判断:

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解题关键: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和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现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0.4

0.3

0.2

0.1

一、浓度-时间图:

例1:

可用于: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

可用于:

(1)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t1t2

(2)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例2.

1)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________,平衡

v逆

将向_____方向移动。

2)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将向_______方向移动。

例3.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t1t2

t1t2t2

则温度的变化是升高或降低),

v逆

v正

平衡向___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___热反应。

例4.对于mA(g)+nB(g)

pC(g)+qD(g),

改变压强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

是__(增大或减小),平衡向__反应

方向移动,m+n___(>、<、=)p+q。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P2

T2

          

正反应_____热m+n___p+q

P2

A%

正反应_____热m+n____p+q

T1P1

例5: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m+n___p+q

正反应_____热

练习:

对于反应

T2P2

t

mA(g)+nB(g)

pC(g)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

T1P2

(1)P1____P2;T1_____T2;

T1P1

(2)m+n________p;

(3)该反应正反应为_______反应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例6: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1.01*105Pa

200℃

正反应____热m+n___p+q   正反应___热m+n___p+q

1.01*104Pa

200℃

正反应___热m+n___p+q正反应___热m+n___p+q

v逆

v正

五、其它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T2

v

正反应__热正反应___热

P1

450℃

正反应___热m+n___p+q

P3

练习1.:

反应mA(g)+nB(g)

pC(g)+qD(g)

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反应中:

(1)m+n______p+q(填>、=、<)

(2)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已知:

P1<P2<P3)

Y

练习2:

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吸热)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P轴可能表示:

A、B物质的转化率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D、平衡体系中的C%

练习3:

(07全国Ⅰ)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

平衡态II

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

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练习4:

(09全国Ⅰ)

下图表示反应

,在某温度时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

后,反应就终止了

B.

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第5课时)

课标要求:

1.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

2.学会等效平衡的分类.

3.学会利用等效平衡的思想解一些相关的题目.

知识要点:

一、等效平衡

(1)定义: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可逆反应在相同状况下,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初始时有关物质的量“相当”,它们即可以达到相同平衡状态,称为“等效平衡”,此时,等效平衡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等

(2)等效平衡的解法—极值转换法

无论平衡从哪个方向建立,在判断时都可根据题给条件和反应计量系数把生成物全部推算为反应物或把反应物全部推算成生成物再与原平衡加入的物质的量相比较,若物质的量“相当”,则为等效平衡,推算式为:

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mol)+变成生成物而消耗的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mol)=原来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mol)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及解题方法

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里,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相当(反应物换算成生成物或生成物换算成反应物后与原起始量相同)则为等效平衡

例1、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2和6molH2充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为N2、H2、NH3的物质的量,重新建立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仍和上述平衡相同,填空

(1)若a=0,b=0,则c=__________

(2)若a=1,c=2,则b=____________

(3)若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为(用两个式子表示,一个只含a和c,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

2A(g)+B(g)3C(g)+D(g),达到化学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

若保持温度容积不变,改变起始物质的用量,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A.4molA+2molBB.1molA+0.5molB+1.5molC+0.5molD

C.3molC+1molD+1molBD.3molC+1molD

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压的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初始加入物质之间(换算成方程式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状态相同,则为平衡等效,并且同种物质的量成倍数变化。

③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里,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例与起始状态相等,则为平衡等效,并且同种物质的量成倍数变化。

例3、温度压强不变时,将1molN2和4molH2充入一个装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后生成amol的NH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填表:

已知

编号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NH3的量mol

N2

H2

NH3

1

4

0

a

1.5

6

0

1

0.5a

m

n(n≥4m)

课后练习:

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3C(g),达到平衡后,C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