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623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龚萍审题:

黄建英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腌渍(zì)晕(yùn)眩高着(zhāo)张牙舞爪(zhǎo)

B、瞥(piē)见崭(zǎn)新缠绕(rào)果实累(léi)累

C、嗣(sì)位揾(wèn)泪籼(shān)米咄(duō)咄副人

D、谄(chǎn)媚混(hún)账蕈(xùn)菌铩(shā)羽而归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顶是(

A、竖立想像缥渺翻厢倒柜B、嘉句偿试狼藉轩俊壮丽

C、鱼具锤练废弛披枷带锁D、身分精粹晏驾因噎费食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离岗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松散。

C、你们兄弟俩都是文学巨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真可谓金友玉昆,人才出于一家。

D、专家指出:

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4、下列各句中标点

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

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B、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C、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

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D、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

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

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是一只1.8千克的鸟撞在飞行速度为每小时700千米的飞机上,产生的冲击力比炮弹的冲击力还要大,而且两者相撞极易造成飞机故障。

B、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C、学生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成绩问题,也不是疾风暴雨般怒吼一阵,或是春风化雨似的开导几句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D、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

一步维护蔬菜市场的稳定。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红楼梦》)

B、觉新虽然受到旧观念束缚,却也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他同情受到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家》)

C、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冒险是解放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

他命令地主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

(《堂吉诃德》)

D、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

赵云苦苦劝学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保卫。

但为了赵云全力保住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三国演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质疑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之处。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

疑也值得反思。

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

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屏幕上的选手应该更为真实。

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

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

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尝与语,奇之。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

“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太祖豁达,谓普曰:

“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

“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

甚,起,普亦

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

B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

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

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

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第Ⅱ卷(共114分)

四、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诗的颈联是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首诗各自的妙处.(4分)

(2)尾联刻画出了作者与裴秀才迪怎样的形象?

(4分)

15、默写(8分)

(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血色罗裙翻酒污。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3)怀良辰以孤往,。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4)子曰:

“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6),飞羽觞而醉酒。

(7)岁暮阴阳催短景,。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21分)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

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

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

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到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

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上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冬春之交的一天,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

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

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

床畔的小书桌

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

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

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

天哪!

月亮怎么掉到树丛

中了?

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

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

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

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

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胜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

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

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

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16.本文重点写月光,但作者却在文章开头用较多的笔墨写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17.文中画线句“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的含意是什么?

给你哪些启示?

(6分)

 

18.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写了“月亮”,但两者在内容和主题上有明显不同,请概括回答。

(6分)

 

19、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

是()(4分)

A、作者第二段写“冬春之交的月光”欲扬先抑,形成反差;与下文出现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热烈燃烧的月亮。

B、文中“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月亮的热烈美,由“流光溢彩”,“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也可以看出月亮的活泼美。

C、文中“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表达人要不断地付出和奉献自己。

D、月亮在全文结构中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以月色的阴晴圆缺,感叹生命的循环往复,是本文的精妙之处!

E、作者分别写出了春天月光的嫩,夏天月光的饱满、丰腴,秋天月光的悠远清寂,冬天月光的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请以“感动瞬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

①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

②采用叙议结合手法。

③使用第一人称。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来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

等于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

月亮出来了,他又按照月光和树影的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

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他仍然随着月下的树影移动自己的席子,衣服越来越湿……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必须写议论文。

④不少于700字。

⑤不得抄袭。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1、A(B崭zhǎnC籼xiānD混hùn)

2、A(A渺—缈或缥—飘厢—箱B嘉—佳偿—尝俊—峻C练—炼D费—废)

3、C(A添枝加叶:

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也说添油加醋。

B久假不归:

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C金友玉昆:

一族兄弟才德并举。

D苗而不秀:

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

4、D(地球加“”号)

5、D(A前后分句间的关系为因果关系,不是递进关系,可把“而且”改为“因此”。

B“地球位置”和“房源条件”属领属交叉关系,不应并列使用。

C主宾搭配不当,“过程”应改为“问题”)

6、D(糜夫人选择自杀的方式为“投枯井而死”)

7.B

8.C

9.B

10.B.意:

意图

11.B.B.因:

介词,趁机。

A.以:

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

C.其:

代词,他;代词,自己。

D.为:

介词,替;介词,表被动。

12.C.

13.得分点

(1)“微行”“便”“过”和句意各一分;

(2)“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3)“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14、

(1)陶诗写出了朦胧的村庄和袅袅的轻烟,在这冲淡静谧之中,越发突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

王诗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动态感。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2)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分)并以陶潜自况,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

(2分)

151、钿头银篦击节碎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或植杖而耘耔

4、曲肱而枕之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开琼筵以坐花

7、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6(5分)作者通过较多的笔墨写太阳,主要是突出了太阳的“不大懂得养生”的特点(2分),并且与月亮的“修行有道”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对月的认可和喜爱(1分),同时也为文章后面的描写抒情作铺垫(1分)。

17.(6分)月亮没有对圆满的热烈追求就不会有亏损(2分),而亏损往往是为它生命的灿烂刻养精蓄锐。

(2分)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

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

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2分)

18.(6分)

(1)内容上

本文重点写“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发现的月亮之美,《荷塘月色》重点描写朦胧隐约的月色之美。

(2分)

(2)主题上:

本文借月亮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即人生在遭遇低谷时,要能想到失败挫折是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做准备,要坚持自己的追求;《荷塘月色》借朦胧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之情。

(4分)

19、AD

古文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

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

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

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

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

太祖说:

“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

,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

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

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

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

“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

”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

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

“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

”赵普说:

“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