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46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

1.某同学做麦芽糖的还原性实验,取4mL0.5mol·L-1的CuSO4溶液和4mL0.5mol·L-1的NaOH溶液,将它们混合后,滴入1.0mL的10%麦芽糖溶液,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红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

A.麦芽糖溶液太浓B.加热时间不够

C.CuSO4溶液不够量D.NaOH溶液不够量

【答案】D

【解析】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D.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答案】A

【解析】考查溶液配制中实验误差的判定。

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任何影响

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将导致溶质减小,结果偏低。

C.定容时俯视液面,将导致加入的溶剂减少,结果偏高

D.定容时仰视液面,将导致加入的溶剂增多,结果偏低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所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错误;B.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易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使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抑制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aCl,由于c(Cl-)比较大,氯气的溶解度很小,故只能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但不能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Cl2,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

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a)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B.通过(b)装置实现化学反应:

2Cu+O2+4H+=2Cu2++2H2O  

C.装置(c)可用于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

D.装置(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A项错误;(c)装置中没有形成液封,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C项错误;(d)装置的设计没有防倒吸,且生成的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水解,D项错误。

5.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5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闻氯气的方法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烧杯,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没有用滤纸吸取煤油,不能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故错误;B、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仪器,不能做溶解、稀释、反应容器,故错误;C、氯气有毒,因此闻氯气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故正确;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错误。

考点:

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

6.有NaCl、KSCN、NaOH、AgNO3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盐酸B.Na2CO3溶液C.氯水D.FeCl3溶液

【答案】D

【解析】FeCl3溶液加入四种溶液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溶液呈红色、生成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

7.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溶液①

固体②

溶液③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

非金属性:

C>Si

B

浓盐酸

MnO2

Na2S

氧化性:

Cl2>S

C

盐酸

CaCO3

C6H5ONa

酸性:

碳酸>苯酚

D

稀硫酸

Na2CO3

CaCl2

CO2不与氯化钙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实验可知,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所以非金属性碳强于硅,A正确;B、由实验可知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可知氯气氧化性强于硫,B正确;C、盐酸具有挥发性,苯酚钠生成沉淀可能是碳酸作用也可能是盐酸作用,不能说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C错误;D、二氧化碳通于氯化钙溶液中不产生沉淀,二氧碳不与氯化钙反应,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化学实验基础

8.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待测试液中一定含有钾元素,可能含钠元素

B

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

C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后,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向NaOH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Fe(OH)3的溶解度大于Mg(OH)2的溶解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这说明一定含有钾元素,由于即使有钠元素,其焰色反应产生的黄光也会被滤去,所以钠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正确;B、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氢氧化铝,B错误;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C错误;D、向NaOH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根据沉淀容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可知,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小于氢氧化镁的,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

B.联合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

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在蔗糖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D.在浓度均为0.01mol/LNaCl和Na2CrO4的溶液中滴加0.01mol/LAgNO3溶液,先析出AgCl,则Ksp(Ag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润洗,错误;B.联合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错误;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在蔗糖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正确;D.在浓度均为0.01mol/LNaCl和Na2CrO4的溶液中滴加0.01mol/LAgNO3溶液,由于形成AgCl沉淀需要的Ag+的浓度小,先析出AgCl,这与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无关,错误。

考点:

考查实验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的知识。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反应2NO2⇌N2O4的△H<0

B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

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还原性:

I->Br->Fe2+

C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出现

该钾盐是K2CO3

D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温度高,颜色深,则2NO2⇌N2O4为放热反应,即△H<0,故A正确B.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分别反应生成铁离子、碘单质,不能比较亚铁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故B错误;C.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气体为二氧化碳,则盐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则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或二者都有,故C错误;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把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侧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及离子检验等。

11.下列化学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激光笔检验某KI溶液中是否溶有淀粉

B.加入适量溴水后过滤,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C.向碘水中加入苯或酒精,均可从碘水中萃取碘

D.向AgCl沉淀中滴加少量KI溶液,可说明Ksp(AgCl)<Ksp(AgI)

【答案】A

【解析】

12.关于下列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装置②可用于模拟海水蒸馏

C.装置③可用于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D.装置④为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定容操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制备乙酸乙酯时,导气管应该在盛有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上,错误;B.海水蒸馏时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暴沸,错误;C.碳酸氢钠是固体物质,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为了防止水回流,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错误;D.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定容操作时要平视,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装置④可以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定容操作,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3.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A.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

B.

探究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

将铜丝在酒精灯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

C.

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烷烃

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D.

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Fe3+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所以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B.将铜丝在酒精灯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就证明乙醇可以在Cu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产生了不饱和的烯烃,则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烷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可以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烷烃,正确;D.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就证明蔗糖水解的产物中含有葡萄糖。

由于未中和催化剂,所以不能证明是否水解及水解产物含有葡萄糖,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正误判断的知识。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X、Y,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X产生氢气的体积比Y多(同温同压)

金属性:

X>Y

B

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KCl溶液具有碱性

C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D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与其和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多少无关,错误;B.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发生反应:

Ag++Cl-=AgCl↓,由于溶液混合,使混合溶液中c(H+)减小,因此溶液酸性减弱,由红色变为黄色,错误;C.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发生反应,2Cu2++4I-=2CuI+I2,CuI是白色难溶性物质,而I2容易溶于苯,使苯层呈紫色,故再加入苯,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正确;D.Na2O2粉末久置会生成Na2CO3,滴加过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无色气体,因此无法说明Na2O2是否变质,错误。

考点:

考查实验操作和现象及结论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5.下列各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

B.用图②所示实验可比较硫酸、碳酸、硅酸的强弱

C.用图③所示实验从碘水中萃取碘

D.用图④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说明KMnO4的氧化性比Cl2强,Cl2与Na2S反应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A可以达到目的,不选;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硫酸的酸性比H2CO3强,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H2SiO3,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B可达到目的;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做萃取剂,C不能达到使用目的;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能达到使用目的。

选C。

考点:

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的评价。

16.(16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只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可能发生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验证气体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若能观察到的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3)步骤②的实验操作装置如下图所示

a.该操作的名称是。

b.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_____;

c.该装置图有几处错误.

请指出

B仪器处关键性的错误:

__________C仪器处的错误改进后应是:

(4)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

在步骤

以后的实验步骤是。

(5)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中含有Cl元素,另一套实验方案:

20090227

请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有人提出上述方法中出现白色沉淀并不能充分说明火柴头上KClO3的存在,其理由是。

【答案】(共16分)

(1)

(2分)

(2)KMnO4溶液(紫红色)褪色(2分)

(3)a.减压过滤(或抽滤)(2分)Ks*5u

b.A布氏漏斗;(2分)

c.布氏漏斗颈口没有朝向吸滤瓶的支管口,或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没有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

(1分);短进长出.(1分)

(4)取少量滤液C,加入HNO3和AgNO3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2分)

(5)ClO3¯+3NO2-+Ag+=AgCl↓+3NO3¯(2分)

AgNO2与AgCl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或者应加HNO3溶液(2分)

【解析】

17.(12分)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能溶于酸性溶液。

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等领域。

Ⅰ.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工业上生产CaO2·8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

(2)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10℃以下,其可能原因分别是。

Ⅱ.过氧化钙晶体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3000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蒸馏水和10mL2.000mol·L-1H2SO4,用0.02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H2O2和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3)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4)根据表1数据,计算产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滴定次数

样品的质量/g

KMnO4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3000

1.02

24.04

2

0.3000

2.00

25.03

3

0.3000

0.20

23.24

【答案】

(1)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2分)

(2)①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或防止过氧化氢的分解)(2分)

(3)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30s不褪色(2分)

(4)82.91%

5(CaO2·8H2O)~5H2O2~2KMnO4(1分)

n(CaO2·8H2O)=

n(KMnO4)

×0.0200mol·L—1×23.03mL×10—3L·mL—1(1分)

=1.151×10—3mol(1分)

CaO2·8H2O的质量分数为:

×100%=82.91%(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写化学方程式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入手,先确定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从流程是看出反应物是CaCl2、H2O2和NH3,生物是CaO2·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生物是NH4Cl,在这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先写出CaCl2+H2O2+NH3——CaO2·8H2O↓+NH4Cl,再根据观察法进行配平,最后确定反应物还需要水参加反应。

(2)题目提供的条件是冰水控制温度在10℃以下,首先容易想到的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

(3)根据酸碱滴定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确定滴定终点,本题是用酸性KMnO4来氧化H2O2,因为紫红色KMnO4溶液作氧化剂,会被还原成无色的Mn2+,所以不需要另加酸碱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30s不褪色时,即可认定到达滴定终点。

(4)多步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多个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根据表格1所提供的数据,首先要算出三次滴定消耗的KMnO4的平均值为23.03mL,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再根据这两个方程式得出MnO4-与CaO2·8H2O的关系,

n(CaO2·8H2O)=

n(KMnO4)

×0.0200mol·L—1×23.03mL×10—3L·mL—1(1分)

=1.151×10—3mol(1分)

CaO2·8H2O的质量分数为:

×100%=82.91%

考点:

本题以工艺流程为基础,考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多步骤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

18.(13分)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Ba(HCO3)2可溶于水]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玻璃棒、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2)洗涤沉淀B的操作是。

(3)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g,沉淀质量为n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方案Ⅱ.乙组同学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是:

称量装置C吸收的CO2量来测定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4)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5)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化”)②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如右图),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烧杯(1分)

(2)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刚好没过沉淀,待水从漏斗底部自然流完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

(2分)

(3)106n/(197m)×100%(2分)(4)浓硫酸(1分)不能(1分)(5)①越小(2分)

②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

(2分)

(6)将B、C装置中残留CO2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被吸收,减小实验误差。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玻璃棒、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

(2)洗涤沉淀B的操作是向过滤器中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刚好没过沉淀,待水从漏斗底部自然流完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

(3)n(Na2CO3)=n(BaCO3)=n÷197g/mol=n/197mol;则m(Na2CO3)=n(Na2CO3)×M=n/197mol×106g/mol=106n/197g,由于样品质量为mg,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ω=(m(Na2CO3)÷m)×100%=(106n/197g÷m)×100%=106n/(197m)×100%;(4)该实验中装置B是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汽,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用于盐酸有挥发性,会影响实验测定结果,所以分液漏斗中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5)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①由于等质量时碳酸钠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越小,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就越少,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越小;②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被U型管内的碱石灰吸收影响实验,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

(6)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如右图),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残留CO2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被吸收,减小实验误差。

考点:

考查混合物中物质含量的测定的有关知识。

19.(12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