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381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 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docx

八年级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对外开放》

(八年级第三单元第9课1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题:

《对外开放》

三、教学目标:

1、说出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目的、过程,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总结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概括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及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4、总结世界贸易组织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说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随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不断扩大,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外开放的实质和内涵是难以理解的,需要补充文字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加以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经济特区的建立。

2、列出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

教学难点:

1、概括首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总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解释从区域角度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七、教学资源: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鼎尖教案》、《教师教学用书》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形式

(自评、小组或同伴互评、教师评等)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接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这节课讲对外开放。

(一边将一边投影复习要点的内容)

 

3、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1、聆听并回忆旧知识

同伴互评、教师评

复习旧知识并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

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投影歌词内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播放歌曲同时投影背景地图:

在中国的南海边上画了一个金黄的大圈的地图。

 

3、欣赏完歌曲后,提出问题:

“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1、欣赏歌曲,大概了解歌词的内容。

2、阅读背景地图,了解四个经济特区的大概位置。

3、欣赏完歌曲后,思考并回答:

“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同伴互评、教师评

1、运用歌曲导出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对四个经济特区的大概位置有所了解。

第二环节:

经济特区的建立

1、(投影材料和提问)第十六条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

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请思考:

什么是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2、(追问)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什么?

1、阅读材料和书本第42页,并回答:

经济特区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

“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思考并回答)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同伴互评、教师评

1、通过阅读教材,解读材料,明白经济特区含义和其“特”在哪里。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第二环节:

经济特区的建立

1、投影地图,

 

提问:

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

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2、老师一边根据学生的回答,一边在地图上用粗线条把深圳、珠海、汕头圈起来,用箭头指向刚出现的广东省的文本框,厦门用箭头指向刚出现的福建省的文本框。

 

3、投影材料: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并对材料进行分析。

4、提问:

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1、(观察地图,思考回答)深圳、珠海、汕头在广东省,厦门在福建省。

2、师生共同归纳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④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丰富

同伴互评、教师评

1、通过地图教学,让学生初步明白选这四个地方作为经济特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通过对材料的研读,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第二环节:

经济特区的建立

1、投影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和文字材料。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

 

2、“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深圳——“一夜崛起之城”、改革开放的窗口

3、出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五个特区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的图片。

 

4、投影第45页课后活动的材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提问:

结合邓小平的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1、感悟深圳是一个“一夜崛起之城”、改革开放的窗口。

2、感悟改革开放给特区,甚至于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

3、(思考回答)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③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研读材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第三环节: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放映视频

观看视频,感受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过程。

1、视频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让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过程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环节: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播放完视频后,集体提问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地图上依次出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标注。

(板书)1.设经济特区(1980)

 

2、集体提问对外开放的第二步是什么?

集体提问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地图上依次出现沿海开放城市的标注,并用一条粗线把这些沿海开放城市由南向北连起来。

地图显示沿海开放城市(1984)

(板书)2.沿海开放城市(1984)

 

3、集体提问对外开放的第三步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地图上显示环渤海、长三角、浦东、闽三角、珠三角的位置,并标注。

 

(板书)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出示1990年的浦东和如今浦东新区对比的史料对比。

 

 

5、地图上依次出现沿江城市、内地省会城市、沿边城市。

(板书)4.内地

 

1、学生回忆刚讲授的知识,集体说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及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大概知道沿海开放城市的大概位置。

2、阅读书本43页,说出对外开放的第二步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概知道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位置,理解这14个沿海城市由南到北连成一条线的开放格局。

3、阅读书本43页,说出对外开放的第三步是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大概知道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感悟浦东在设为浦东开发区的变化。

5、阅读书本44页,说出对外开放的第四步是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沿边、省会等内地大批城市。

大概知道沿江、沿边、省会等内地大批城市的位置。

6、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

由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并从中初步感悟对外开放的过程:

点线

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

1、承上启下,过渡到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的学习。

2、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3、同一副地图多次运用,一步一步地推动课堂教学,学生对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明白易懂,有效地突破难点重点。

4、图片的运用直观易懂,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第三环节: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师生共同小结)1、对外开放的过程(步骤):

第一步开放四个经济特区,它包括:

“特在哪里”?

意义是什么?

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它包括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

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第四步开放内地,它包括沿江、沿边、省会、首府、内陆县市。

板书:

过程:

点线面

2、分析小结: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怎样的?

板书:

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既“引进来”也“走出去”。

多层次就是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已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带——内陆”的格局

宽领域就是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1、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小结对外开放的过程(步骤)

2、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格局。

同伴互评、教师评

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第四环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投影2001年石广生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协定书图片。

 

2、问:

该图片反映了什么史实?

中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请看课文第45页的相关史事。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3、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并投影一段史料;“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

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

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龙永图”

4、出示并通过2001年和2015年GDP数值的对比,分析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1、(观察思考并回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2、阅读课文第45页的相关史事。

并简单概括介绍世贸组织。

3、(思考回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通过2001年和2015年GDP数值的对比,感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思考回答)机遇:

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

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同伴互评、教师评

1、利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史料的研读提高其历史解释的能力。

第五环节: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

根据板书对课堂知识总结。

一、本课讲了对外开放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1980年,先后设立5个经济特区。

第二步:

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

90年代,内地、上海浦东。

这样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对外开放新阶段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同伴互评、教师评

再次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以便进行知识的储存。

第六环节:

课堂巩固与提升

1、投影地图,并要求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课本知识,用时间轴的方式,再现对外开放的历程。

2、部分学生完成后,展示完成的较好的作品并点评。

1、思考并完成时间轴的填写

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

1、根据图例画时间轴,把本课重要的知识用时间轴的形式串联起来。

学生能加深理解巩固本课的重点知识,进一步突破难点。

2、培养历史时空观。

九、板书设计: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步骤:

1、1980年设4个经济特区点

2、1984年设14个沿海开放城市线

3、1985年设沿海经济开放区面

4、90年代开放内地

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对外开放新阶段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