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215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docx

整合思维训练指引手册样本

1、汕头大学整合思维概述······························2

汕头大学实施整合思维的背景···························2

汕头大学整合思维介绍·································2

整合思维在学生活动中的意义···························3

2、在学生活动中如何进行整合思维训练··················4

DGCI模式运用方式···································4

学生活动中DGCI模式··································4

过程记录和呈现方式···································7

3、典型案例··········································9

4、附录·············································16

批判性思维··········································16

创新思维············································19

系统思维············································22

一、汕头大学整合思维概述

(一)汕头大学实施整合思维的背景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然而却甚少大学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意识、系统性地进行培养。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必要的基础是思维能力。

只有具备严谨、深刻的思维能力才能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汕头大学于2008年开始提出开展整合思维和先进本科教育,2010年开始对全体新生开展整合思维工作坊,并逐步探索在教学和研究上开展基于汕头大学整合思维模式的先进本科教育,旨在通过学生整合思维能力培养,把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成为汕头大学毕业生的共有特质,使汕头大学毕业生不仅具备基于严谨思维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具备足够的经验和充分的自信面对并理性地解决问题。

整合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决策、创新以及日常生活和专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技能。

(二)汕头大学整合思维的介绍

汕头大学整合思维是结合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为一体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和方法模式。

应用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为主要思维工具,采用“确定—收集—创造—执行”(DGCI)为问题解决一般模式,系统、全面、创新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

创新思维激发人的好奇心和发散思维,促进新想法或产品的产生。

系统思维则是理解整体中的个体如何相互影响的过程。

整合思维并非孤立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而是以三种思维能力为基础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整合思维在学生活动中的意义

大学不只是教学的单位,更是育人的机构。

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

一般来说,理论课程可能对思维能力部分的训练更普遍,而项目、实践课程和课外活动则更容易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整合思维的“确定—收集—创造—执行”(DGCI)全过程的培养与训练。

在学生活动中引入整合思维模式,有利于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将课堂延伸,为学生提供课堂外教学和实践的平台,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在学生活动中如何进行整合思维训练

(一)DGCI模式运用方式

在学生活动中进行整合思维训练,可以在课外的学生培养环节(课外课程或课外活动)中植入整合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训练,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实践整合思维模式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整合思维模式进行实践,在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等实践环节中使用“确定-收集-创造-执行”(DGCI)模式来综合解决问题,从而在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等实践中掌握运用整合思维模式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把DGCI模式进行分解,设计出一系列的对话题目。

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启发式指导与学生的参与式学习相结合,建立对话式的指导模式,老师指导学生讨论或者学生自行回答,将对话题目一一进行解答。

把所有题目解答完成,便完整地进行了“确定-收集-创造-执行”的全过程。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学生活动中DGCI模式

确定:

在整体上考察当前问题的目的、需要、要求和限制,清晰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期望和挑战。

收集:

通过观察、解释、干预和评估、收集并分析数据、事实、意见、证据、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相关的信息,建立事实与目标和挑战间的逻辑、因果以及其他相关关系。

创造:

创造想法、采用战略、计划、设计或其他方法来达成预期的目标或应对的挑战。

通过反思、分析、可行性研究、建模、模拟或其他方式评估这些想法、战略、计划、设计或方法,选择或融合以上方案,决定实施方案。

执行:

在确定解决问题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要满足资源和实践等各种约束,执行计划,对照目标评估计划实施结果。

(三过程记录和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中的整合思维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记录,作为对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也可为训练效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过程记录包括:

课外课程的课程大纲、教案和讲义等;课外活动中的总结(备忘录)、心得体会、案例分析、对话式指导记录和会议记录等。

呈现方式包括:

文字、图片、录像等。

记录表格如下:

整合思维训练记录表

记录人:

记录时间:

年月日

问题陈述: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背景:

负责人基本信息:

姓名:

专业年级:

邮箱:

联系方式:

学生组织/团队:

校级院级

名称:

组织形式:

指导老师指导自主组织

姓名:

项目归类课外讲座课外活动

记录资料课程大纲教案

讲义总结/备忘录心得体会

案例分析对话式指导记录会议记录

其它:

呈现方式文字图片

录像录音

训练记录:

备注:

呈现方式若为文字请附录相关记录资料

呈现方式若为图片、录像或录音请附加100字以内的文字介绍

三、典型案例

为解决因毕业生丢弃的单车占据车棚空间的问题和推进绿色校园的建设,汕头大学于2012年4月向毕业生发出倡议,共计收集到毕业生不需要的自行车约70辆,经统一维修整理,计划供师生免费循环使用。

为确定合适的停放点,该活动项目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式指导下,运用对话式的指导模式进行整合思维的训练,最终选择了“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客观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他们的训练记录如下:

整合思维训练记录表

记录人:

卢桌彬记录时间:

2012年9月3日

问题陈述:

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停放点,以满足便于管理和方便使用的目标。

活动名称:

“绿色接力”单车循环计划

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2013年6月

活动背景:

为解决因毕业生丢弃的单车占据车棚空间的问题和推进绿色校园的建设,于2012年4月向毕业生发出倡议,共计收集到毕业生不需要的自行车约70辆,经统一维修整理,计划供师生免费循环使用。

负责人基本信息:

姓名:

梁颖梅专业年级:

10级公管

邮箱:

10ymliang1@联系方式:

667784

学生组织/团队:

√校级院级

名称:

“绿色接力”单车循环计划项目组

组织形式:

√指导老师指导自主组织

姓名:

卢桌彬

项目归类课外课程√课外活动

记录资料课程大纲教案

讲义案例分析

总结/备忘录心得体会

√对话式指导记录会议记录其它:

呈现方式√文字图片

录像录音

训练记录:

对话式指导记录表

确定

界定问题

(具体描述你的问题。

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停放点,以满足便于管理和方便使用的目标。

分解问题

是否可以分解成子问题?

阐述每个子问题及其原因。

每个子问题的轻重缓急。

识别假问题,界定真问题。

子问题

原因

子问题的

轻重缓急

1.确定学校允许的停放范围。

(真问题)

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

最重要,需首先排除学校不允许停放的范围。

2.便于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真问题)

为了便于管理,停放地点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

1、独立开放空间;2、可停放10-20辆自行车;3、因人手限制,停放地点不多于6个。

3.怎样才是便于师生使用?

(真问题)

1、人流量大;2、覆盖生活区及教学区;3、提供尽量多的停放点。

确定目标与挑战

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确定6个恰当的停放地点,以满足便于管理和方便使用的目标。

我们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优势:

可供选择地点较多。

劣势:

暂缺目标群体的需求信息。

机遇:

此活动符合学校及师生需求,较容易得到各相关方的支持。

收集

背景信息

有哪些数据、事实、意见、证据、知识等相关的信息?

如何收集这些信息?

需要收集的信息

如何收集

这些信息?

收集到的信息

1.校内可考虑停放的地点有

主办方设想

AB、CD、EF、G、J座宿舍区、东门、图书馆、789、艺术学院、ACC、工会、校门口、DG座教学楼、E座教学楼等。

2.学校不允许停放范围。

咨询学校资源管理处

学校不允许停放的范围包括东门和校门口。

3.可供停放10-20辆自行车的区域。

实地勘察

发现AB、CD、EF宿舍区和工会门口无法设置如此大面积的区域。

4.人流量较大且覆盖生活区及教学区的地点。

排除法

把东门、校门口、AB、CD、EF宿舍区、工会门口等停放地点排除后,剩下G、J座宿舍区、图书馆、789、艺术学院、ACC、DG座教学楼、E座教学楼。

影响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哪些?

(决策者、解决问题的时间等)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哪些是主要因素

1.人力:

项目组只有10个成员

物力:

考虑经费预算

时间:

距离项目实施有一个月

2.收集信息的精确度

尽量能覆盖目标群体,收集到客观的资料,才能真正了解到目标群体的态度和期望。

主要影响因素

事实与目标的关系

事实与目标的之间有哪些关系?

事实

目标

事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目前合适的停放点有G、J座宿舍区、图书馆、789、艺术学院、ACC、DG座教学楼、E座教学楼8个。

选择6个合适的停放地点。

在目前可供选择的8个停放点中选择合适的6个停放点。

创造

列出观点/

方案

方案一:

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客观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

方案二:

主办方直接选择。

比较观点/

方案

方案

方案一

能较准确收集信息,供项目组决策。

耗时较长

方案二

耗时短

容易忽略某些需求、不够精确

有没有最优方案?

方案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发放300张问卷(250名学生、50名教职工),随机抽样(学生:

为满足样本的最大覆盖率,在每个学生宿舍楼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250张问卷;教师:

在教工餐厅发放)。

选用观点/

方案

选择最优方案的理由是什么?

1.通过客观调查方法所得的数据,可得到客观及准确的需求信息。

2.时间充裕。

3.绿色自行车项目为持续开展的项目,所得信息可作为项目进一步拓展的参考依据。

如何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问卷的设计需准确体现调查目标和已有信息,兼具客观与开放性问题。

可抽取少量同学进行预测试,以评估问卷的有效性。

还有其他方案吗?

没有。

但是为了项目的持续开展,可考虑开放一个长期信息收集渠道,如提供主办方邮箱,持续收集师生的反馈信息。

执行

综合考虑

制定计划

可用资源、时间和其他限制因素。

人力:

主办方项目组有10名成员,人手较为紧张。

时间:

距离项目实施尚有1个月时间,时间充裕。

经费:

所需经费不多,在预算内。

行动计划完善吗?

完善。

执行计划

如何安排人力物力?

主办方项目组组长梁颖梅、副组长蔡雄杰、李炜基,其他组员包括李佳蔚、罗晓君、廖锦娉、欧阳健初、林双虹、梁国尚、伍宗杰。

梁颖梅、蔡雄杰和李炜基负责问卷设计和最后决策

全部组员(共10人)负责问卷发放和回收

李佳蔚、罗晓君、廖锦娉负责统计分析

如何让工作更加有效、有序?

项目组各成员分别负责一个或多个宿舍楼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避免重复或缺漏。

评价执行效果

是否已解决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主办方综合考虑后确定了新行政楼、DG座、二饭楼下、艺术学院、图书馆、G座宿舍楼6个停放点。

问题得到解决。

解决得怎样?

不够理想一般√很好

最终选择的地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收集到多数教师的反馈意见,主办方新增了新行政楼停放点。

四、附录

(一)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

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美国哲学协会,1991年)

2、批判性思维的模式

3、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互动法

主题探讨式:

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归纳问题式:

指导者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广泛思辨、争论,同时开阔思路

精选案例式:

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

多维思辨式:

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

(2)杜威“问题-发现法”

前提: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问题:

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假设:

学生要收集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理解这个问题

推理:

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检验:

学生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并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3)苏格拉底式问答讨论:

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

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讽刺:

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假设、命题中的矛盾,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

定义:

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得出明确定论

助产术: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4)互教互学法

对于自学中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问题在合作小组中进行集体互助攻关。

个人解决不了的,进行“一对一”学习。

两人组解决不的,组与组之

间互相学习。

方式:

2人组:

(A1帮A2)4人组(A1帮B2、A2帮B2)6人组(A1帮C2、A2帮C1等)。

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团队学习的作用。

4、其他

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形式

工作坊、团队合作项目等。

⑵两个误区

避免心电感应:

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的提问习惯;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的提问习惯。

自我设定:

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难道这个词语或句子还会有其他的含义吗?

(二)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创新思维要求突破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路,就是指打破常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过去的经验重新加以综合,给问题以新的解答。

2、创新思维的模式

3、创新思维的方法

(1)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视角就是用不同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务,使得事务显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

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

(2)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创造性思维存在于创造活动中,是思维发展过程中比较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突破性创新,即面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突破。

通过冥想与自我交谈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

首先,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逻辑思维的束缚,超越已有的知识体验,让思维进入新的境界。

其次,应通过“自我交谈”的方式,激发思维潜能。

(3)运用质疑思维法

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疑问,对每一种现象都有适当的反应,这是许多新鲜事务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质疑。

质疑就是思考、思索。

(4)运用发散思维法。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广开思路,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方式。

换言之,发散式思维要求我们在思考过程中,破除思维定式,增加各种可采用的视角,扩大视察范围,把思维对象放在更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从而发现它更多的属性。

(5)运用直觉思维法。

直觉是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自我判断性思维,是个人或集体实践经验的升华。

直觉思维也可以理解为直接得出思维结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某一创造性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先从粗略的思索中寻找明智的思路,从模糊的印象出发到清晰的思维,进而含蓄趋于明朗,从紊乱归于条理。

这主要是依靠直觉思维。

4、其他:

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敏锐力:

指敏于察觉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

流畅力:

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好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

变通力:

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一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

独创力:

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拿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

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

精进力:

指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细节和组成相关概念群的能力,即“锦上添花”、“精益求精”的能力。

(三)系统思维

1、系统思维的定义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2、系统思维的模式

3、系统思维的方法

整体法:

整体法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

结构法: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各部分间组织合理,是有机的联系体。

要素法:

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功能法:

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4、其他

(1)系统思维的特征

一体性:

把研究对象当作系统来认识,始终把研究对象放到系统中加以考察和把握。

立体性:

纵向层次和横向要素的有机遇和,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

结构性:

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系统的整体功能,从中寻找系统最优结构,进而获得最佳系统功能。

动态性:

系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处于不断演化之中。

综合性:

从“部分相加等于整体”上升到“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综合。

(2)系统思维的误区

误区一:

等同于整体思维

系统思维是一种整体思维,但是不等同于整体思维。

误区二:

与分析思维对立

系统思维并不排斥分析思维,系统思维是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误区三:

走入片段思维的误区

例如:

“坐井观天”型、“以偏概全”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型、“面东而立,不见西墙”型。

(3)系统思维的工具:

SWOT分析方法、决策树等。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决策树(也称思维树):

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