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12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docx

项目部工程质量内控标准

1总则

1.0.1为提升中铁十七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工程质量自控能力,提高工序质量水平,克服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内实外美,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中铁十七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所属铁路工程质量控制。

1.0.3本项目所承建的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施工工程质量标准,除符合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外,还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1.0.4本标准是中铁十七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当其与国家(行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或业主质量标准不一时,以后者为准。

1.0.5本标准制定的宗旨是在保证工程结构主体内在质量的前提下,把规范细部做法,克服质量通病,提高观感质量作为主要目标。

1.0.6本标准是内部创优评优的重要依据。

1.0.7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重点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1.0.8本标准依据集团公司《工程质量内控标准》及客运专线有关技术、质量标准、施工技术指南进行编制。

 

2基本规定

2.1质量控制程序

2.1.0工程质量控制分开工前、施工过程、竣工后三个阶段进行。

2.1.1开工前质量控制

2.1.1.1、掌握施工依据及标准

(1)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优化,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据以进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部门或业主提出变更。

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文件。

(2)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未批准前,禁止工程开工。

(3)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补充)标准、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上级有关质量文件,弄懂弄通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

(4)根据设计文件和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补充)标准、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结合工程施工实际,编制详细的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交底书,经工程技术主管审核后,交施工队组织实施,双方要进行签字交接。

严禁以复印下发图纸代替技术交底书。

2.1.1.2、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

(1)所有工程用外购材料必须从正规厂家采购,且有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禁止采购劣质材料。

在用于工程前,必须由具有试验资格的检测部门,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数量进行随机抽样复检,经复检合格,并出具书面检测报告后,方准用于工程。

(2)选用地材时,要首先由具有试验资格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待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并出具书面检测报告后方准使用,否则不得采用。

(3)外委试验项目,必须具有委托书、测试数据、结论性判定报告。

2.1.1.3、建立满足工程质量检测需要的试验机构,配齐检测设备和试验人员。

试验设备必须定期校对,试验人员必须经正式培训后持证上岗。

2.1.1.4、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满足保证工程质量的必备条件。

对一些重点工序质量要制定预防措施或作业指导书。

2.1.1.5、准备好各种质量记录表格。

2.1.1.6、建立质检机构,配齐专职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完善各种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

2.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2.1、严格按设计文件和工艺标准施工,按规程操作,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验收暂行(补充)标准评价验收。

推行样板引路质量控制方法,尤其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先进行试作(行),以确定施工参数及处理效果,待确认满意后,方可全面施工。

2.1.2.2、随工程施工进展,及时做好各种质量记录和工程日志,做到填写内容真实、准确、完善,签字手续齐全,字迹工整,对工程质量有可追溯性,禁止写“回忆录”。

2.1.2.3、严格工序质量检查

(1)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专职质检员、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并经签认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每道工序质量检查均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保证每道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未经检验合格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3)项目经理部和工区两级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2.1.2.4、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序质量,消除质量通病。

2.1.2.5、每项工程在保证主体结构内在质量的前提下,要把规范细部做法,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外观质量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2.1.2.6、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1)每检验批工程完工后,由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验收标准规定及时进行自检自查。

项目部技术人员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有关人员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上签认。

(2)分项、分部、单位或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均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的规定程序进行。

(3)工程施工质量内部验收或评价由同级专职质检员(必须由持有集团公司以上部门颁发《质量检查证》的人员担任)组织实施。

除此之外,其它人员一律无权组织施工质量验收或质量评价。

2.1.2.7、不合格工程必须进行返工或返修处理。

2.1.2.8、各级质检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

对关键工序或部位要进行重点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或进行旁站监督。

2.1.3竣工后验交前质量控制

2.1.3.1、工程完工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对照设计文件、验标进行一次内部全面质量检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逐项制定纠正措施,落实到人,限期纠正,质量达标。

2.1.3.2、对质量记录要补充完善,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2.1.3.3、每项单位工程完工后,要从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主要功能抽查及观感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验收,并做好记录和签认。

2.2质量检查依据和方法

2.2.1质量检查的依据有:

设计文件、验评标准、工序标准及有关质量法规。

1现场施工的依据为设计文件。

2判断施工方法是否正确时,要依照施工工艺标准及经验做法。

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价依据验收标准。

2.2.2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顺序依次为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和整个项目。

2.2.3质量检查方法有实测实量、观察、破损检测、无损检测等,具体方法应按验收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并形成记录。

2.2.4各级质检人员检查工程质量时必须携带钢卷尺、检查锤等工具,以实测实量和破检为主,观察为辅,杜绝走马观花。

2.3质量问题整改

2.3.1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应重新进行验收;

2当试块(件)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经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设计要求的,应予验收;

3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严禁验收,应重新返工和验收;

4对观感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必须处理,影响很小或不明显的质量通病可不予处理。

2.3.2质量通病处理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涉及使用功能(如受力裂纹、渗漏水等)的必须彻底处理;

2严重影响外观质量的(如蜂窝麻面、露筋漏头、流淌污染、空鼓开裂、色泽反差明显等)必须进行处理,达到“近看不明显,远看看不见”效果;

3其它轻微外观问题(如细小收缩性裂纹、麻面、气泡等)可以不作处理。

2.4质量记录分类及填写要求

2.4.1质量保证资料类别(简称为“质保资料”,亦有称为“质量控制资料”)。

工程质保资料一般包括原材料检测、工序检查、性能检测、质量验收和施工日志等五个方面。

1原材料质量记录。

所有外购厂制材料,必须产生下列三种记录:

(1)厂家出厂合格证;

(2)厂家出厂检验试验报告;

(3)使用单位的抽检试验报告。

所有地材(如砂、石子、石灰、片石等),使用单位必须产生抽检试验报告。

2施工工序检查记录。

每道工序应产生相应的工序检查记录(证),如:

(1)地基开挖;

(2)钢筋布置;

(3)防水层铺设;

(4)预埋件设置;

(5)混凝土灌注;

(6)充气和打压;

(7)预应力张拉。

3质量性能检测均应产生记录,如:

(1)砂浆、混凝土性能检测;

(2)梁体结构承载力试验;

(3)地基承载力试验;

(4)桩基无损检测;

(5)CFG桩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试验;

(6)隧道衬砌厚度雷达检测;

(7)抗拔力检测;

(8)压实度检测;

(9)渗漏水检测;

(10)沉降观测。

4施工日志

每个单位工程(工点)均应产生施工日志。

5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下列工程(序)质量验收均应产生记录:

(1)检验批;

(2)分项工程;

(3)分部工程;

(4)单位工程;

(5)工程项目。

2.4.2试验报告的有效性

1各种施工用材料必须由具备检测资格的试验部门进行检验,并出具书面报告。

2具备试验资格的部门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通过省、部级或国家计量认证资格,印章标志为CMA;

(2)通过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的试验资格审核;

(3)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3试验报告的有效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左上角必须加盖省级或国家计量认证标志“CAM”印章;

(2)必须加盖试验单位的公章;

(3)试验人员持证上岗,试验报告中的各种数据真实,引用标准正确,签字手续完善。

4试验报告必须具有判定性结论,并限定适用范围。

5试验部门及试验人员对出具的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2.4.3质量记录填写要求

1各种质量记录的填写必须达到能“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

为此,质量记录填写内容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填写内容要详细、规范、真实、准确反映实物质量情况。

凡能用数据表达的内容必须用数据描述,不得定性描述。

凡需定性描述的内容,要用词规范、恰当、准确。

(2)质量记录表中空白的内容应用斜线“/”划掉,不得留出空格。

(3)应采用碳素墨水填写和签字,书写清楚、整洁,禁止采用铅笔、红墨水、兰墨水或兰圆珠笔等非档案墨汁书写。

(4)签字必须由本人手写,不得采用印章或由他人代签。

2工区项目部应建立实现质量记录可追溯性的有效传递机制(参见附录D中的推荐做法)。

 

3桥梁工程

3.1基础

3.1.1基础一般分为明挖和桩基两类。

3.1.2基底开挖标高、轴线、地质情况、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当与设计不符或不能满足工程稳定性能要求时,应申请变更。

3.1.3基底检验与基底处理

1基底检验包括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等方面。

2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

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应按基础尺寸凿除已风化的表面岩层。

(2)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

(3)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并夯实,碎石层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4)泉眼必须排引,严禁采取堵塞的方法处理。

(5)地基处理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向业主或监理报告,待设计人员到场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后按确定的方案施工。

3基坑检验要填写检查记录,由持证专职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合格后,方准进行混凝土施工。

3.1.4基础混凝土施工

1严格按施工技术指南施工,当混凝土灌注落差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严禁随意悬空倾倒。

2基坑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时,所选用的喷射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输料均匀。

喷射混凝土应掺入外加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使用速凝剂时,应满足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要求。

3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和试压,试压压力不低于孔底压力的1.5倍。

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

并应尽量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

4配制水下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在设计强度的基础上再提高10%-20%;

(2)选择配合比时,应同时按数种不同流动度的要求选定;

(3)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水泥或胶凝材料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2h;

(4)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4或钢筋净距的1/4(仅有单层钢筋时,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钢筋净距的1/3),且不宜大于60mm;

(5)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220mm,在可能与水接触的最初浇筑阶段,坍落度可适当减小。

3.1.5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

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

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

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3对于素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钢筋或其他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倍。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4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达到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

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3.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

当横截面面积在2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2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2。

段与段间的竖向施工缝应平行于结构较小截面尺寸方向。

当采用分段浇筑时,竖向施工缝应设置模板。

上、下两邻层中的竖向施工缝应互相错开。

3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

4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

5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3.1.7常见质量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主体完工后,基础位移(下沉、倾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承载力不够;

(2)基底未伸入基岩一定深度,造成冲刷外露或承载力不够;

(3)基地地质与设计不符;

(4)基地处理不满足设计要求;

(5)设计本身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很少)

(6)基地下的不良地层(如洞穴、软夹层)未被发现;

(7)基础混凝土工程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8)工程弃土或开挖影响了基础的承载受力形式。

2混凝土表面裂纹,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水化热大,散热措施不力;

(2)洒水养护时间不足;

(3)施工环境温差过大;

(4)水泥品种不符合要求;

(5)分层灌注接茬处理不当。

3.1.8杜绝出现基础位移(下沉、倾斜)。

3.2模板加工与安装

3.2.1模板(含支架、拱架)应优先采用钢材制作。

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3接缝不漏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和多次使用;

4能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

3.2.2钢模板加工应采用车床机具进行,禁止采用氧气切割、烧孔;模板拼缝要细小、横平坚直,对接口提倡采用子母形式,减少缝隙间距,保证拼缝细小密贴。

高度20m以下的实体桥墩桥台采用整体钢模板。

路基附属挡墙混凝土圬工工程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每块模板面积不小于2.0m2。

箱梁底模、端模和外模需采用整体冷轧板钢模,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模板之间接缝严密不漏浆,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无错台。

预制梁采用整体钢外模。

3.2.3模板拼装

拼缝排列应横平坚直,严禁错缝。

连接要紧密(可采取法兰式连接),板缝间可采用加海绵条、胶皮、刮腻子、粘贴胶带纸等措施来保证板缝不漏浆。

并应指定专人,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随时加强检查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2.4模板整修

要把整修模板作为一道重要工序来控制。

每次使用前,模板应认真修理,凹凸不平的要整平,孔洞处要补焊,毛糙的地方要打磨,锈蚀的要除锈。

3.2.5涂刷脱模剂

应积极采用性能良好的新型脱模剂(同时具有防锈作用)、长效脱模剂(可反复使用多次)。

当采用机油作脱模剂时,应用绵布粘浸脱模剂并拧干,然后均匀涂刷于模板上,达到涂刷均匀,眼不见油珠为宜,不得漏刷或油珠过多。

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

3.2.6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为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必要时可使用带透水衬里的模板。

混凝土养护期间,当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时,宜采用保温模板。

3.2.7模板固定支撑

桥墩禁止使用拉杆,桥台外露部分禁止使用拉杆。

框架涵采用整体无拉杆钢模板施工。

3.2.8整体弧形模板的运输和存放

整体弧形模板在运输和存放时,极易造成整体弧形变形,为此,在运输和存放时应垫方木立置,不宜扣置或仰天放置,更不准几层重叠放置,防止发生变形。

施工过程中应将模板按使用顺序立置,这样顺序清楚、使用方便、堆放整齐、节省场地,并可防止模板积水生锈。

3.3墩台混凝土 

3.3.1高度20m以下的实体桥墩桥台采用整体钢模板一次支模到顶,一次整体浇注。

20m以下空心桥墩外模采用一次立模,内模采用分次立模,分次浇注混凝土的工艺。

墩台身分段灌注时,其间隔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

并对接触面严格按施工缝处理,加强对施工缝混凝土的振捣。

3.3.2墩台身混凝土质量标准: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表面平直圆顺、颜色一致,无明显蜂窝麻面和气泡,模板缝细小且横平竖直,达到远看没有,近看不明显;墩台顶面一次成形,棱角分明,流水坡明显。

3.3.3钢筋绑扎及焊接要求。

1钢筋的绑扎

(1)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焊(连)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b、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c、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d、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2)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牢固,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固。

(3)箍筋应与主筋垂直,设计有要求除外。

(4)绑扎用的铁丝要向里边弯曲,不得伸向保护层内。

(5)箍筋的接头(弯钩接合处),在梁中应沿纵方向交叉布置。

2钢筋的焊接

(1)钢筋焊接以闪光接触对焊为主,以电弧焊为辅。

(2)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无凹陷、焊瘤、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

(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大批量施焊。

(4)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持有“电焊工操作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焊接操作。

3.3.4整座桥的墩台颜色应基本一致,每个墩台混凝土的色质应一致。

影响混凝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施工中应严格控制。

1水泥型号、品种、产地不同;

2砂、石子规格(颜色)不同;

3模板表面油漆、油污、灰尘、锈色清除不彻底;

4涂刷脱模剂或多或少,不均匀;

5养护覆盖物染色;

6外加剂不同;

7成品保护期污染。

3.3.5混凝土灌注施工应遵循以下要求

1墩台身混凝土应水平分层进行振捣,厚度取30~40cm(即插入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为宜,且一次连续灌筑。

如因故中途停灌,则灌筑面应整理成水平面,禁止斜面接缝。

施工接缝应按设计规定办理,如设计无规定时,按第3.1.5条处理。

为保证外观,混凝土最好不要预留施工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将其留置在不防碍视线或观感的部位。

2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胶比要严格控制。

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必须采用滑槽、串筒等措施进行灌筑,防止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振捣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过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度。

为保证振捣效果,提倡“先周边轻振一遍,再从中心向四周进行振捣”的方法。

5浇筑时,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三方值班制”(行政领导、技术和试验人员),人、机、料、法、环必须同时具备条件,否则专职质检员不得签开盘令或责令停工。

6混凝土墩台顶帽支承垫石和流水坡,应与墩台帽或盖梁一起灌筑成形。

坡面采用拉线控制,表面提浆压光,及时养护。

禁止表面洒干水泥或铺砂浆二次抹面,防止顶面空鼓开裂和积水。

7混凝土养护:

应采用淋水或塑料薄膜包裹方式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

不宜采用草袋等易污染混凝土颜色的材料进行覆盖养护。

桥梁墩、台可采用气压式喷淋混凝土养护装置与塑料薄膜包裹相结合的养护方式。

3.3.6墩台顶支承垫石和预留栓孔施工。

墩台顶支承垫石标高、位置、锚栓孔位置不准是最常见的质量通病,给架梁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并影响支座承载力。

为保证支承垫石和锚栓孔位置准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

1锚螺栓孔采用成捆短竹外包塑料薄膜,埋入垫石顶面下40cm,露出40cm,待混凝土初凝后,抽出其中一根竹捆松散后,取出其余部分。

墩台顶围栏孔用钢管埋入30cm,混凝土终凝前转动拔出。

2支承垫石可用特制铁架样板固定在墩台顶帽钢模上,与墩顶(帽石)混凝土一次灌注成型,不宜二次施工。

3墩台帽周边倒棱,要用6cm×6cm的方木,对角锯开,刨制成5cm×5cm的等腰截面三角条,在灌混凝土前,刷好脱模剂,安装固定在帽石顶部模板内侧周壁上,一次成型,做到棱角分明清晰。

3.3.7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处理

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等缺陷,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评判,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整修(见5.7条)。

一般来讲,对外观无明显影响的可不进行整修,有明显影响的则必需进行整修。

禁止未经评判就擅自乱抹修补现象。

整修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修补质量要求做到:

牢固、平顺、整齐、光洁、颜色与本体混凝土颜色协调一致,达到“远看看不见,近看不明显”之效果。

严禁修补颜色反差明显、错台、空鼓、开裂。

2修补程序

(1)根据蜂窝麻面部位和大小尺寸进行修凿处理,做到凿除形状为横平竖直的矩形,不得随意乱凿形状。

凿入深度以把松散体全部除掉为宜(但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