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51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docx

湖南科技学院毛概理论详细整理3

2013年上期考试题型(闭卷)

1.单选:

20×1=20分2.多选:

10×2=20分

3.判断:

10×1=10分4.简答:

4×5=20分

5.材料:

2×10=20分6.论述:

1×10=10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早提出——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延安整风运动(识记)。

2.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两个需要,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内涵: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从实践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从学科上讲),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识记)。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识记)。

7.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王稼祥:

1943.7《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解放的道路》“毛泽东思想”(首次提出概念)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⑴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战争与革命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⑵思想理论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⑶阶级和物质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⑷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⑸主观条件:

毛泽东的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主观努力.

8.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识记)。

——党的七大.首次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9.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的思想内容

1.新民主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的理论

11.应该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历史功绩与错误并存,功绩是第一位的(五大功绩),错误(二大错误)是次要,但也很严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识记)。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现实根据——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识记)。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当代世界形势的变化

现实基础——国内环境的发展和深刻变化

历史依据——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识记)。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识记)。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

16.科学发展观提出

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17.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分析发展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重点)

1.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论证的文献——《实践论》、《矛盾论》、提出实事求是科学内涵的文献(识记)——《改造我们的学习》。

2.党的思想路线确立——党的七大

重新确立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识记)

3.毛泽东(实事求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4.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

第一,它有利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第二,它有利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第三,它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课题。

第四,它使我们党成功地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五,它为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4.在一定意义上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内涵的三个基本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前提和条件。

第二,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

第四,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9.如何理解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识记)。

11.创新是国家兴旺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动力(识记)。

12.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识记)。

1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4.解放思想的科学定义与实质:

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的实质:

就是实事求是。

15.怎样理解理论创新,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理论创新

1.在理论创新的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的发展

2.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3.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⑴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失败.

⑵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识记)。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①时代条件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②领导力量的变化:

五四运动的后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指导思想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表述的文献--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中国革命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者--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革命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领导权

7.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革命性:

反对国外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

妥协性:

生产发展依赖于国外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

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革命胜利的需要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识记)。

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识记)。

10.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⑴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其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要性。

⑵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可能性。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表现何在)。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⑸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的明确指针.

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革命的大联合。

12.在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上,共产党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上,共产党必须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13.中国革命的“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14.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识记)。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⑵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16.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1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⑴“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

⑵“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

⑶“科学的”——强调科学的内容。

⑷“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

18.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

⑴必要性:

①没有民主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决定了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③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

⑵可能性: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的基本国情。

2.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3.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正确的政策。

19.“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20.“三大法宝”的提出文献--《〈共产党人〉发刊词》(识记)

三大法宝内容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存在和发展;武装斗争则只有以统一战线(特别是工农联盟)为基础,才能壮大和不断胜利;而党则是掌握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斗争的指挥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第一:

必须掌握和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第二、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三、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四、必须处理好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之间的关系。

第五、必须反对“左”的或“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和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识记)。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基本原则(识记)。

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基本原则:

利用矛盾,争取多数。

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

24.为什么说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⑵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决定的。

⑶由于敌人的力量异常强大,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5.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⑵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⑶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26.新型人民军队的

根本原则——“党指挥枪”的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在战争的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人民军队的性质——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识记)。

27.三大作风与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识记)。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

28.党内矛盾的本质——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

把思想建设放首位原则。

——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识记)。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

1国营经济

2合作社经济

3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主要经济成分--个体、私营、国营(识记)。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体:

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识记)。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和步骤: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识记)。

5.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形式--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识记)。

6.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7.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1.我们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列宁的主义的重大贡献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重点)

1.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邓小平是如何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

首先要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3.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

6.如何理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首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其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总结我们党和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来的。

第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根据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任务提出来的。

第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7.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主要经验(识记)。

8.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识记)。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⑴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的先导。

⑵在生产力系统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⑶科技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点)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识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

第一,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不发达、不完善、不平衡、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1、新民主义时期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性质不同)

2、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主要矛盾不同、根本任务不同.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主要原因。

1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及其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失误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认识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和“左”、“右”倾错误认识根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6.如何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1)人民需要:

是各阶层人民群众的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包括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全面性。

(2)落后的社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

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既指不仅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也更指落后于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3)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和构成环节。

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

中心任务:

经济建设——这是根本和关键

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

依靠力量:

全国各族人民

奋斗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精神条件、根本立足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经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物质保证(是前提与基础)

第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强国之路)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立国之本)

9.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识记)。

1涵义:

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高纲领是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可称为党的最高理想)。

党的最低纲领是(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制定的近期目标,又称基本纲领。

2辩证关系:

党的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党的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10.“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第一、既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11.现阶段小康社会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识记)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重点)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矛盾双方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第四,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4.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1.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