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479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docx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

海洋与生命阅读及答案

【篇一:

海洋与生命(教案)】

/p>[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2、学习本文按事物质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本文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将本文的知识点运用概念图方式进行条理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大家都知道是“类人猿——类猿人——猿”,如果再问,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可能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了。

如果再问,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呢,可能大部分同学都说不清了。

今天我们学过这篇文章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旅——《海洋与生命》(投影:

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

童裳亮,山东海洋学院教授、科普作家。

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

本文是他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课文研析

(一)解题、学习说明文知识

大家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讲了“海洋”、“生命”及“海洋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我们理解的重点应放在“与”字上,即海洋与生命的关系上。

这种说明事物之间关

系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

大家通过阅读第五册知道,依据不同的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实物说明文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事理说明文。

现在大家阅读有关事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见“单元训练目标”)

好,大家了解了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这篇文章。

(二)课文阅读

学生自读课文

(三)内容研析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十分明晰的,一共有三个小标题,最后还有一段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问题一:

作者为什么写这四部分内容?

这四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

先来看这四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最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

浩瀚的海洋

问题一:

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浩瀚)

问题二:

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

(“大”、“深”)

问题三:

为了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列数字2、作比较,此外还进行了假设)

问题四: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

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而确切的印象。

但是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一些估计的数字要交代清楚,而且应力接近实际。

(见第五册p18)

作比较: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还有一点就是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

问题四:

文章开头的两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描述。

作用:

非常生动,形象,描述了海洋的美丽景象,以人入胜)

总结:

总之,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的既大又深。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和“深”呢?

这和下面的内容有何关系呢?

让我们先看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生命的摇篮

问题一:

这部分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摇篮”。

什么是“摇篮”?

语的解释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

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发源地”。

“生命的摇篮”也就是生命的“发源地”。

这一部分是讲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那么,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

这一部分就回答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问题二: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来认识。

1、我们的祖先是诞生于陆地还是海洋?

(海洋)(6)

2、生命在海洋中是如何诞生和演化的?

这里需要了解海洋生命诞生和演化几个阶段。

海洋“异养生物”——细菌(约32亿年前)

海洋“自养生物”——蓝藻(约1亿后)

海洋“动物”和“植物”(动物如“原生动物”、“海绵动物”?

?

;植物如海洋藻类等)

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以“亿年”记)

3、生命为什么没有诞生于陆地,而是诞生于海洋之中?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生命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条件一:

海洋提供了生物组织必须的“水”。

水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

陆地上也有水,为什么生命没有在陆地上诞生呢?

(陆地上水少,而海洋水多)

条件二:

海洋提供了生物必须的养料——“无机盐“。

生物诞生和发展除了水,还需要“无机盐”。

研究:

陆地上也有无机盐,为什么生物不能吸取呢?

(陆地上无机盐原始生命不能直接吸取,而海洋中的无机盐可以毫不费用力地吸取。

条件三:

海洋提供了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原始生命诞生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条件。

这一点只有海洋具备,而陆地不具备。

科学知识:

水的比热大,加之水体浩大,所以温度变化小;而空气比热小,温度变化大。

条件四:

海洋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

小结:

文章从以上四个方面说明了原始生命为什么诞生于海洋的原因。

这些条件只有海洋具备,而陆地不具备。

4、高等动植物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明白了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的过程和原因,这还只是说明了海洋中的动植物诞生的过程,但是海洋中的动植物都是低等的,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则是在陆上诞生的,因此,还必须说明陆地高等动植物是如何诞生的。

这一部分首先说明了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用我们人体血液是半咸的来作证。

其次重点说明高等动植物在陆地上诞生的过程及原因。

最后说明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

辽阔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大家也知道了陆地上最高等的动物——人类,其祖先是海洋中的动物。

当看到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儿,不知大家是否想到,这可就是我们的祖先啊!

不知道这些鱼儿将来还会不会也变成人?

海洋诞生了我们人类,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她不仅生育了人类,也养育了人类,正如文章第18小节所说的“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海洋能为我们人类提供哪些东西。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

“牧场”是指哪里?

(草原)这里指哪里?

(海洋)所以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比喻)。

牧场为牛羊提供了充足的草,海洋为人类能提供丰富的资源。

这一节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层:

写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

写丰富的海洋植物——具有多种作用

海洋真是个宝藏啊!

第四部分结尾

概述祖国辽阔富饶的海疆,展望祖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景。

(四)结构分析

现在我们回到刚开始提出的问题上来:

作者为什么写这四部分内容?

这四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部分:

突出了海洋的“大”和“深”。

这是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基础。

没有辽阔浩瀚的海洋就不会有孕育生命的环境,也就不会有今天丰富的水产资源。

第二部分:

阐述了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第三部分:

阐述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部分:

概述我国的海洋情况,展望前景。

总之,第一部分为第二、第三部分打下了基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从过去、现在两个时间维度论述了海洋与生命的关系,最后联系我国海洋情况,并进行了展望。

从四部分的关系上看,第一部分是“因”,第二、三、四部分是“果”,“先因后果”。

从第三部分来看,先讲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的过程,再讲原始生命为什么能够在海洋中诞生的原因,“先果后因”。

因此就全文整体来看,就是一种因果关系。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这也是事物说明文常用的一种说明顺序。

(五)说明方法

问题一:

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列数字:

如第3、4节等。

2、作比较:

如用海洋的总面积与陆地的总面积比较,用海洋的平均深度与陆地的平均高度比较。

3、打比方:

如“原始生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的新纪元”,“巨大的海洋就像天然的‘温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天然的牧场”等。

4、举例子:

如介绍今天的一些高级海洋动物,举了海龟、海蛇等例子。

5、作描述:

如课文开头描述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又如在“天然的牧场”部分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植物时,对各种海藻作了细致的描述,有的写颜色,有的写形状,使读者觉得海洋的植物真是“五颜六色,形状万千,无所不有”。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认识到了海洋对人类的重大作用,正因为如此,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投影)但是,现在,我们人类在享受海洋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资源和宝藏的同时,却不注意保护海洋资源,无节制的捕鱼已使许多海洋鱼类资源濒临灭绝;海洋被作为垃圾清理场,遭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已使南极冰川日渐消融,造成海平面日渐升高,未来将有众多的陆地变成海洋,许多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在海中,等等。

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海洋,迟早一天将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请记住:

海洋诞生了我们

海洋也会毁灭我们!

四、课外作业

1、课后练习:

三、四、五

2、预习《语言的演变》

【篇二:

海洋与生命教案】

>导入(5分钟)

新授(40分

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

2、概括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居住的地球,到处都存在着生命.从大洋深处到广阔的海洋表面,从幽深的山谷到高耸的山顶,到处都有生物活动。

目前,已知全球有动物150万钟,植物50万种,其中海洋里就有动物18万种,植物2万种。

种类繁多的生物起源于何处呢?

科学家一致认为,它们起源于海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洋与生命》。

这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科普说明文,以生动的笔调和充分的材料,揭示了海洋与生命的本质联系,说明了海洋昔日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养育生命的“牧场”,启示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使其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三、讨论分析内容及结构这是一篇介绍海洋知识的科普说明文。

全文由三个小标题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浩瀚的海洋”的“浩大”和“水深”,为生命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场所。

第一层(1--3自然段)说明海洋之大。

第二层(4自然段)说明海洋之深。

第三层(5自然段)概括海洋的大和深。

第二部分以“生命的摇篮”为题说明生命在海洋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了海洋与生命的本质联系。

新授(25分钟)

第一层(1--4自然段)说明生命是怎样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

第二层(5--9自然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层(10--11自然段)说明陆地高级动植物是如何由海洋动植物进化而成的。

第三部分以“天然牧场”为题说明海洋为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一层(1--3自然段)说明海洋的动植物资源及对人类的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说明海洋里的植物资源及与海洋动物资源的关系。

第三层(8--11自然段)以抒情的笔调介绍了我国的海域情况和海洋资源情况,以激励人们努力开发海洋资源,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精读有关语段,学习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四、归纳课文的说明顺序在材料的组织和说明层次的安排上,本文是按照事物的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进行的。

就全文而言,围绕“海洋与生命”这一说明中心,开头介绍海洋的概貌,突出其深广,为后面的说明打下基础,正是因为海洋的浩大,才使得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赖以生存。

接着,根据海洋的这一特点,从“摇篮”、“牧场”两方面说明海洋的重要作用,揭示海洋孕育生命、供养生命的道理,阐述了海洋过去和现在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海洋在生命的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文章的结尾,在上文说明了海洋与生命的“摇篮”“牧场”的密切关系后,自然而然地表达了科学地开发利用祖国海洋资源的期望。

全文就是这样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按照事物的逻辑联系,由现象介绍到本质说明,再表达愿望,层次分明。

课练(10分钟)

五、掌握说明方法1、作描述开头描述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等。

2、作比较如用海洋的总面积与陆地的总面积作比较,用海洋的平均深度与陆地的平均高度比较。

3、列数字如说明海洋的总面积等。

4、打比方如“原始生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的新纪元。

“5、举例子如介绍今天的一些高级海洋动物,列举了海龟、海蛇的例子。

六、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语句,并将每句中表示数量、范围、程度的修饰语划出来,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1、从大海里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许多单细胞海藻。

有的细胞外面有一个由硅质组成的硬壳,这是硅藻;有的细胞长着两根细长的鞭毛,在水中游来游去,这多半是甲藻。

硅藻和甲藻是海洋里的主要单细胞藻,此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单细胞藻。

2、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迫使一些水生的植物去适应新的环境。

小结(8分钟)

作业(2分钟)

3、在生命起源的那个时期,海水还可能是比较淡的。

到了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的那个时期,即距今五六亿年以前,海水可能是半咸的。

今天绝大部分动物的体液,包括我们人体的血液在内,都是半咸的,这是当时海水状况的重要见证。

4、如果海洋水产资源能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将来每年的鱼获量可望达到两亿吨左右。

七、小结写作特色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既说明事物的特征,又说明特征的成因。

3、语言严谨。

八、作业:

1、归纳词语2、练习册3、预习新课

【篇三: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s=txt>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第一次模拟考试

c.冥思苦想惴惴不安浮想联翩相得益彰d.揠苗助长眼花缭乱进退维谷风餐露宿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们很渺小,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

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对朋友,我们是他们的对象。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的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一一我很重要!

a.因为所以保障喋喋不休b.尽管但保障倾诉衷肠c.不但而且保证倾诉衷肠d.如果就保证喋喋不休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俩同窗八载,一直是和和气气,从来没有为琐事吵过架。

....

b.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十几集、几十集司空见惯。

....c.新的文化观念日趋多远,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

....

d.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校园艺术节的到来。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b.这些衣服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

c.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d.人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赶夜工,要把这个任务完成。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b.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c.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d.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b.通过这次社区活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d.国家免收职业高中学生的书钱、学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10.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吧:

在这里,人依然“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惊愕烦燥报应一帆风顺b.谛听拜望怜悯仁慈侧隐c.辨解恳求熨斗鸦鹊无声d.婉转镶边透辟煞是奇怪3.选出下列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恪(谨慎)尽职守万恶不赦(免除)..b.锐不可当(抵挡)相形见绌(笨拙)..c.妇孺(孩子)皆知迥(远远)乎不同..d.义愤填膺(胸膛)梦寐(睡着)以求..4.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致的一项是()a.沁人心脾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妙手偶得b.锲而不舍不折不挠虚怀若谷养尊处优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第页(共6页)

1

称道的?

再者,_________

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

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的吗?

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

11.《红楼梦》中“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苦向金陵事更哀”说的是谁

12.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宫》)13.有位男士,他去英国剑桥学的是政治经济学,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最后成为中国新月派诗社的“盟主”,他是。

1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请在下诗横线上填入一唐代诗人的名字:

“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阅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节选),完成16——20题(16分)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远亲不如近邻”。

“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

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乌”(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可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

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

“哪儿也比不了北京。

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

——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么神?

我至今考查不出来。

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

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

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

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

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

这会儿,全乱了。

我这眼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

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

?

?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

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

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

“叫他认错?

门儿也没有!

忍着吧!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

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有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

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第2页(共6页)

16.“四合院是一个盒子”一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的描写分别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

(6分)

(1)“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

?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一句如果改为“臭豆腐淋上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可以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2分)a.王利发的顺民形象表现了北京市民的心态。

b.北京人逆来顺受,缺少刚正不屈的性格。

c.胡同文化是北京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胡同文化已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消失。

20.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逐渐消失的胡同文化持什么态度?

(3分)

(二)阅读《海洋与生命》(节选),完成21-23题(共9分)

正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优越的海洋环境也限制的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

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陆地上诞生的。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是由原始的海洋鱼类移居陆地以后才漫漫进化起来的。

而陆地植物则是由海洋藻类进化而来。

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可能是被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