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29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docx

《把改革进行到底资料》中国制造新背景下加快发展湘潭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加快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研究

摘要: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日益重视,中央、省、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重要文件。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突破期,我市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黄金发展机遇,同时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也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更新理念、深化改革,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核心功能,需要树立一个办学新目标、确立两个就业大方向、强化三大办学理念、完善五方面管理体制机制。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产业;就业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经济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快培养“现代工匠”,为“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升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一、市职业教育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一员,拥有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越的区位交通、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较好的要素支撑,以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字号”战略平台,是教育改革的先锋。

近年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把职业教育作为率先建成教育强市、推进创业富民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府投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首批1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之一,第一阶段参与试点的职业院校达到5所。

(一)职教体系不断健全

坚持政府主导办学、多元支持办学格局,2015年起,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市本级不少于2000万元/年,各县市区按总人口人均不低于3元的标准设立。

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按实际基数以不低于30%的比例足额拨付,新增教育投入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依法足额提取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特殊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

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市属民办高职和中职院校分别占2/3和1/3左右。

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已形成以高职为龙头、以中职为骨干,以政府办职教为主体,以民办、行业部门办、企业办职教为补充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32所,其中高职院校8所、中职学校20所、技工院校4所,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7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5所,在校学生共计8万多人,每年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3万多人。

(二)基础能力不断提升

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生物机电学校的综合楼竣工落成,湘乡一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综合建设项目主体建筑全面完成,电大通过服务器更新、带宽扩容、建立网上图书馆等方式优化了“乐学社区”学习平台,全市各职业学校实训实习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得到显著改善。

“国字号”项目喜报频传。

我市成为全国首批1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之一。

市工贸中专被国家三部委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省级项目申报全面丰收。

市工贸中专的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立项为全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湘乡一职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立项为全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生物机电的园林技术和畜牧兽医2个专业及市工贸中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3个专业进入全省中高职衔接参与试点项目。

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2012年度中职学校立项建设的9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通过终期验收,湘钢职中的焊接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获“优秀”结论。

组建由生物机电学校牵头的现代农业产学联盟,深入推进了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三)师资力量不断充实

坚持每年选送职业院校管理人才赴国家级示范院校、园区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挂职学习,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实践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

健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成功人士定期到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技能培训,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开展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全年专业骨干教师国培完成率达142%;“教师企业实践国培”“专业教师省培”“信息技术应用省培”三项指标任务完成率均为100%;举办3期市级培训,参培人数达379人,培训规模层次创历史新高。

信息教学大赛成绩斐然。

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市中职教师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在全省“创新杯”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市教师获一等奖1个,二、三等奖共4个。

在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市教师获2个一等奖(第一名),团体总分全省排名第四。

组织举办全市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出市级奖项128人。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突出。

1项课题获评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另有3项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和省职成学会课题,课题立项成功率80%,列全省第二。

我市省级职教课题中期检查合格率达到100%,全市2012年立项的13个省级教研教改课题验收通过率100%,1项课题获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师1679人,其中专业教师1377人、外聘教师151人。

(四)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全市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一是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在全省走在前列。

在全国技能竞赛中,我市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较往年实现了较大突破;在全省技能竞赛中,获得2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创近三年来最好成绩;全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中,15所职业院校的555名师生选手参加了40个项目的比赛,为近年来最大规模。

各类测试质量稳步提升,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平均通过率为85.8%、78.3%,居全省前列。

二是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创新实施“企业办校”“引厂进校”“学校办厂”“校企对接”“半工半读”“订单培养”“进厂办学”“预备员工”等八种校企结合模式,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目前全市职校已开设财会、汽修、航空、工程机械、幼师、工民建、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等9个专业大类37个专业,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58%,本地就业率42.3%以上。

三是职教就业培训成果丰硕。

突出对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近两年培训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人次。

开展社区教育骨干人员培训,拓展开发了老年人学习课程,乐学社区学习平台注册用户达10.85万个,点击量超过747万人次。

终身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全市“我家最乐学”“亲子共读一本好书”“传承伟人精神,倡导全民阅读”等主题活动,举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受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的表彰和肯定,岳塘区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并被确认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视角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深层次教育办学理念、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因素影响,当前市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

(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统一,不利于统筹发展

我市职业教育涉及发改委、农办、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不能协调和统一,客观上造成了投入分散、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目前,市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中等职业学校由市教育部门管理,市属高等职业院校按照省政府明文规定由市政府主办主管,隶属关系虽然在市教育部门,但教育业务由省教育厅管理,而干部配备、纪检监察、工会、团委等工作由市委、市纪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分管。

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不利于统筹谋划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计、学校布局以及教学管理,带来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共享等弊端。

(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精细,产业耦合度不高

主要表现在部分通用性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大,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如全市职业院校中超过30%以上的学校都设置电子商务、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而酒店管理、软件技术、会计电算化、文秘等专业的设置重复率也超过20%。

此外,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市将壮大发展智能装备制造这一支柱产业,优先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医药四大重点产业,壮大“1+4”特色产业体系,“十三五”以及以后一段时期,我市将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鉴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有三至五年的时间周期,需要我们从当前开始就要为这些新兴产业未来的大爆发培养、储备人才,但目前我市职业院校与这些新兴产业关联的专业数量很少、实力较弱。

(三)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不紧密,学生实践时间少

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中,都普遍发现企业积极性不高、找寻合作企业比较困难,学校与企业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都停留在毕业实习等较低合作层次,会计、文秘、英语等通用性专业还需要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很多院校只是作为落实文件要求的一个走过程环节,而不是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更谈不上与课堂教学并行并重的核心内容。

这就导致学生在真正企业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少、时间短,严重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职业指导偏重就业单渠道,整体创业率较低

长期以来,受“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熟练技工”等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影响,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一直是个短板,并且普遍只侧重于就业指导,只是近几年随着全民创业浪潮的兴起,部分院校才逐步把创业指导纳入教育环节,但也大多数局限于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的院校,文科类专业为主体的院校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工作则更为薄弱。

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心智都不够成熟,对自身职业发展普遍缺乏清晰定位,进行自主创业更是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三、“十三五”时期产业演进和就业态势对职教发展影响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关键期,是经济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突破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一)产业演进趋势分析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伟人故里、大美”的发展愿景,提出推进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加快构建集聚度高、融合度深、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一是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向量质同步提升转变。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中心等相对较多的科教资源优势和创新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以工业为主导,推动产业强劲发展。

按照提升低端、主攻高端、转型为先的原则,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减存量、优增量,加大对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骨干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三是以融合为方向,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立足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共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稳定第一产业,提升壮大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四是以园区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实施园区“二次创业”,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园区发展活力,统筹全市园区产业布局,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园区之间协作联动,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二)就业变化态势分析

根据有关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十二五”以来,尽管劳动力资源规模不断扩大,但人口红利期已逐渐缩短,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8-2022年左右形成一个高峰期,随后呈现减少趋势,预计2020年出现“刘易斯拐点”,随后劳动力供给减少,局部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将出现普遍性短缺。

此外,报告还指出当前区域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如2013年企业中级和初级技工需求量占全市用工需求总量的47.5%,而现有从业人员中,中级和初级技工仅占12.7%,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

另一方面劳动者就业压力较大,主要原因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个人期望和市场需求还存在差距,还有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理想和现实错位,缺乏“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职教发展机遇分析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未来几年,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从产业发展角度看,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对产业技术工人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加快发展,将着力打造中部崛起智造谷,制造业对各类高端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日益明显。

二是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劳动力总供给的下降,就业市场将逐步趋好,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毕业生将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三是从就业结构看,就业结构性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倒逼职业院校着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对劳动力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能力和水平标准。

因此,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尤为重要和紧迫。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路径选择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适应产业和就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行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径。

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一个办学新目标、确立两个就业大方向、强化三大办学理念、完善五方面管理体制机制。

(一)树立一个办学新目标

即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现代工匠”升级。

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到培养“现代工匠”,不是字面表述的变化,而是育人标准的提升和内涵的丰富。

培养“现代工匠”一方面要求我们职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毕业就能上岗,并经过几年锻炼,成长为岗位能手型人才,另一方面“现代工匠”并非技能至尊,更要人技共进,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匠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中除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

(二)确立两个就业大方向

即要推动职校学生就业方向由“谋职”单渠道向“谋职”和“创业”双渠道升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创”战略的深入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既降低创业启动资金等实体要素的费用成本,又提供了大量轻资产的创业机会。

此外,从国家到省市各个层面都制定出台了扶持“双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双创浪潮席卷全国。

技校学生凭借一技之长,既可以在企业谋得一岗之职,与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相比,由于没有形成凭借高学历谋取稳定就业岗位所产生的路径依赖,毕业后更有可能通过自主创业谋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如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10届、2011届、2012届三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进行自主创业的本科生比例为为0.9%、1.0%、1.2%,高职为2.2%、2.2%、2.9%,职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要高于本科毕业生。

(三)强化三大办学理念

即强化开放办学、特色强校、创新发展三大办学理念。

1、开放办学理念。

与本科以上层次的高等教育类型相比较,职业教育具有更加突出的职业性和社会性特质,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企业、社区、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结成广泛的联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尽可能多地获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讯息、条件、资源和机会。

如以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功的德国为例,其以“双元制”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教育发展就体现了国家、私人经济、学校及企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教育触角深入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生产过程,对经济部门的需要保持高度灵敏和及时反映,构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政府搭桥引资,以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的合作方式,先后引进多家知名企业在校内共建了三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

2012年,学校建成了由中央财政支持汽修专业实训基地;2013年,建成了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电器专业实训基地。

2015年,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成功立项为湖南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5年,建成了由湘乡市委支持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

2、特色强校理念。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取决所学专业的稀缺性和自身的技能水平。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办学上要摒弃“大而全”的理念,走“独而强”的特色发展道路,集中有限资源办好办精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独角兽”式的专业,从而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如生物机电学校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按照“对接产业、服务需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根据湖南是农业大省、是农业强市的实际,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建成全省门类最齐、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现代农业专业群;根据是重要的机电装备和汽车生产基地的产业需求、学校的师资设备优势,学校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举办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等专业,凸显“机”“电”融通与服务汽车“前市场”的独特优势。

会计、计算机应用、文秘等专业分别与金融、电信、交通等机构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需求导向、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之路,同步解决了因结构失衡导致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问题。

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9.5%,对口就业率达91.3%。

学校获评省级精品专业2个、示范特色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名列全省前茅。

3、创新发展理念。

第一层次的创新是办学理念、体制机制等管理层面的创新。

要以全球视野,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潮流和趋势,持续吸收转化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做法经验,始终保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惠互促。

第二层次的创新是要提升职业院校技术创新水平。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要求不应只停留在传授现有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低水平层次,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突破创新也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应有含义。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如果既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敬业爱岗的劳动纪律,又具备较强的技术技艺创新意识、能力和水平,无疑是给自身就业和职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完善五大管理体制机制

即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产教融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质量提升机制、职业指导机制。

1、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要加快推动当前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由“多头管理”向“政出一门”提升。

可以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如早在2005年,上海市就把本市技工学校全部移交至市教委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则主要负责职业培训、开发提升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2010年,辽宁省出台《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转入教育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山东潍坊市则在技工学校增挂中等职业学校牌子,实行“一校两牌”管理模式。

2、完善产教融合机制。

在产教融合上,要推动职业教育紧扣产业、服务产业向引领产业、创造产业提升。

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产业的基本原则,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紧扣国家、省、市等各个层面的产业布局,压缩市场营销、会计、英语等就业需求较为饱和的通用性专业,细分专业设置口径,做精做强特色专业,使职校专业设置能更好耦合产业结构。

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新旧产业更替演进趋势的研究和追踪,围绕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前瞻性设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专业,发挥职业教育对产业的引领和创造作用。

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该校主动围绕装备制造业这一全市重点发展的千亿产业集群,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基础,全面构建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双翼的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

2015年10月,该校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被立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群。

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由实习实训等松散型形式向校企一体层次提升。

职业院校有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可以探索尝试“职校即企业集团、专业即分子公司、教室即车间、学生即职员”的模式,也就是说把职校真正作为一个集团公司来经营,进行商事登记,参与市场经营,实现校企一体。

这方面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如郑州商贸管理学校针对近几年兴起的艺术品收藏热潮以及河南地区专业性美术艺术产品交易市场空白领域,依托本校油画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在校内创设美术艺术品设计制作交易学生创业基地,创办中原美术商品网,较好实现学生在学中干和干中学的效果,取得了良好成效。

4、完善质量提升机制。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由偏重技能培训向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育兼顾提升。

据2014年有关调查显示,企业在对求职者的要求中,用工单位最为看重的因素依次为综合素质(69.1%)、技能(47.4%)以及经验(33.0%)。

由此可见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职校生的总体影响是形象不佳、纪律涣散、素质不高,要扭转这一负面评价,必须要加强学生综合素养锤炼,因此是否可以在部分院校试点推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遵纪守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等良好的职业习惯。

如在我国民办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山东蓝翔技校,真是凭借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和准军事化的独特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青睐,办学取得巨大成功。

5、完善职业指导机制。

积极推动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由浅层次的就业辅导向就业和创业指导并行并重提升。

要把就业和创业指导纳入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全过程,分阶段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如以三年制的高职院校为例,第一年进行学业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引下有计划安排好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第二年开展创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协助提供创业机会,积极给予创业扶持;第三年开展定业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作岗位、薪酬水平、发展前景等要素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权重影响,树立理性务实的就业观,从基层一线做起,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职业理想和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繁荣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