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24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行业政策6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6

2、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7

二、行业发展概况8

1、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8

(1)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8

(2)产业集聚效应明显9

(3)中小企业贡献日益突出9

2、我国银行业发展概况10

3、我国银行业IT投资概况11

4、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概况14

(1)渠道类解决方案16

①网上银行解决方案16

②移动银行解决方案17

③呼叫中心/电话银行解决方案18

④直销银行解决方案19

(2)业务类解决方案20

(3)管理类解决方案21

①商业智能/决策支持解决方案21

②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21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22

四、市场供求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23

1、市场供求总体状况23

2、渠道类IT解决方案供求状况分析25

(1)网上银行解决方案26

(2)移动银行解决方案26

(3)直销银行解决方案27

五、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29

1、行业技术水平29

2、行业技术特点29

(1)技术涉及范围广泛29

(2)技术整合性高30

(3)技术可靠性高30

3、行业技术发展趋势30

(1)高并发交易系统30

(2)大数据技术31

(3)组件化的体系架构31

六、行业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及周期性等特征31

1、行业经营模式、盈利模式31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32

(1)行业周期性32

(2)行业区域性32

(3)行业季节性33

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33

1、互联网银行系统建设成为新兴发展方向33

2、电子银行系统建设成为渠道重点34

3、数据服务成为创新关键35

4、个性化咨询服务需求增长35

5、风险管理功能将不断强化36

6、国内优势企业发展将明显加快37

八、行业主要企业简况38

1、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8

2、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

3、上海安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8

4、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9

5、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9

九、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39

1、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39

2、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40

(1)上游行业40

(2)下游行业40

十、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因素41

1、有利因素41

(2)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42

(3)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43

2、不利因素44

(1)资金压力加大45

(2)市场竞争加剧46

 

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涉及范围广、行业跨度大、科技含量高,对我国金融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是“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金融业IT投资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同时银行业是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IT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基础架构。

随着银行业务和IT技术的不断融合,银行业IT系统已从支持服务的角色转变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工信部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

负责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指导软件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推动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等。

软件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各领域分会,其主要职能是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并负责软件行业的市场研究、信息交流、行业统计、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行业已实现充分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2、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各行业信息化要求逐步提高,对软件需求持续不断增长,软件行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09年我国软件行业实现收入仅为095万亿,2014年我国软件行业实现业务收入372万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幅达2915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39%。

受益于国家政策对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和互联网浪潮的兴起,预计我国软件信息和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以下为2009-2014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情况: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主要体现在近几年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和从业

人员结构优化两方面。

201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入研发经费2,598亿元,同比增长195%,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6%。

同年,行业从业人员年末数为470万人,比2012年增加52万人,同比增长124%,其中软件研发人员实现24%的增长,年末数为18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83%。

全部从业人员中314万人已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668%。

2014年行业从业人员人数继续快速增长,当年年末数为546万人,同比增长162%。

(2)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我国软件业呈现中心城市带动发展特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明显。

北京、上海等15个中心城市一直引领软件行业发展,近年增速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15个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6万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55%;2014年全国15个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高出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这些中心城市大部分处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能覆盖周边一定区域的服务需求,同时,当地良好的人才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3)中小企业贡献日益突出

一方面,互联网思维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另一方面,各行业市场特性又不尽相同,因此整个IT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市场需求的高度细分要求IT服务的高度专业化,这为许多专注于某一IT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我国银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银监会2014年报,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银行业机构2,545家,其中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665家农村商业银行、1,596家农村信用社、89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41家外资银行。

近年来,在宽松货币政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金融市场整体上运行稳健,银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根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2014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72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7%。

以下为2006-2014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示意图: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银行经营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正在进入一种“新常态”,这意味着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商业银行已经告别了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实现业绩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

根据2014年中国16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统计显示,银行业整体净利增速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增速都已降至个位数,分别为501%、79%、808%、614%和571%。

从整体银行角度看,正在面临着宏观经济转型、金融市场的变化、监管收紧和技术创新等挑战。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银行业传统的息差收入模式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未来传统银行将不得不面临存款增速和净息差双双下降的压力,转型与创新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主旋律。

目前,我国银行的渠道拓展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民营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转型方面将投入更多的资源。

互联网由于具有极佳的客户体验、业务便捷性和低费率等特点,将成为未来银行的重要渠道之一。

3、我国银行业IT投资概况

银行IT投资与我国银行业的动态息息相关。

近几年,我国银行业运行稳健,资产总量保持增长态势,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在资本监管要求趋严的背景下,资本充足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流动性总体稳定。

银行业的平稳发展为银行IT行业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得到丰富,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市场服务需求总量保持增长态势。

同时,银行业务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的趋势不断强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两个因素导致我国银行业对IT投资规模不断增长,进而促进了我国银行IT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为7426亿元,较2013年的6809亿元同比增长91%。

在整体IT投资实现增长的背景下,各类产品的占比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银行IT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硬件投资正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与之相比,服务方面的投资占比则呈现继续上升趋势。

但就目前而言,硬件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服务次之,软件的占比最低。

据IDC统计,2014年我国银行业IT投资中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553%,较2013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服务方面为358%,较2013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软件方面为9%,与2013年相比无明显差异。

下图为2014年我国银行业IT投资产品分布:

从各类银行的投资占比来看,2014年IT投资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银行业总体IT投资的511%,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IT投资占银行业总体IT投资的252%,其占比呈现上升的态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IT投资比重为银行业整体投资的183%,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的投资比例为54%。

展望今后若干年,利率市场化将不断推高银行资金成本,促使商业银行追求更深入的精细化管理、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优质的服务。

银监会推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对银行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灾备体系和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正视新环境下的渠道建设。

上述因素确保了我国银行IT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4、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概况

银行IT解决方案是指由专业的软件企业运用成熟的IT技术,依照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要求,提供应用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改进业务流程、实现IT技术对于银行决策、管理、业务等方面的支持。

银行IT解决方案代表了金融业信息化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在国内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细分市场,聚集了一批在国内金融业信息化领域具有相对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丰富的IT厂商,例如IBM、宇信科技、科蓝软件等。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是“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重要细分领域,针对应用于银行功能环节的不同,银行IT解决方案可以分为四大类:

渠道类、业务类、管理类及其它类解决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IDC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1824亿元,其中:

业务类解决方案子市场规模698亿元,占比383%;管理类解决方案子市场规模617亿元,占比338%;渠道类解决方案子市场规模454亿元,占比249%;其他类解决方案子市场规模55亿元,占比30%。

各类型解决方案市场占比情况如下图:

(1)渠道类解决方案

银行业渠道类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网上银行解决方案、移动银行解决方案、呼叫中心/电话银行解决方案、直销银行解决方案等。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渠道类解决方案子市场概况。

①网上银行解决方案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劵、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与传统银行和传统电子银行相比,网上银行在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方面具有全球化、无分支机构、虚拟化、智能化、创新化、运营成本低、亲和性强的特点。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上银行在我国快速稳定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9302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246%。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6号),该办法规定:

银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应在开办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办。

2007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2007]第4号公告,废止《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宣告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由此导致银行对网上银行解决方案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②移动银行解决方案

移动银行是指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作为银行业务平台中的客户端来完成某些银行业务。

移动银行是典型的移动商务应用,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移动通讯公司及银行的竞争实力。

移动银行以其独特的便利性和庞大的移动用户基数逐渐在各种电子银行业务当中崭露头角并展现出巨大潜力。

与其他形式的电子银行形式相比,移动银行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668亿户,同比增加156亿户,同比增加3049%;交易笔数达10689亿笔,同比增加11463%;交易总额达3174万亿元,同比增加14912%。

微信银行个人客户约3,66681万户,全年交易总量达292亿笔;交易总额达1,07367亿元,为2013年的16145倍。

由于移动银行在电子银行当中具有便捷度高和用户基数大的特点,近年来其发展十分迅速。

展望未来,随着移动银行交易规模的持续高速扩大,将会促进移动银行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发展。

③呼叫中心/电话银行解决方案

呼叫中心又称电话银行,是客户服务中心、客户关怀中心、电话服务中心、客户支持中心、服务热线等的统称。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客服中心电话渠道个人客户数达到61,44897万户,企业客户数达到56524万户;电话渠道交易总量达2969亿笔,交易总额471万亿元。

一定的用户基数和交易规模确保了电话银行维持一定的市场空间。

作为最早开始投入应用的电子银行之一,我国的电话银行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目前电话银行系统的各项功能主要包括业务办理、信息查询、呼出营销等几个主要模块,系统在功能上已经接近完备水平。

④直销银行解决方案

直销银行(Directbank)模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

该模式出现之初,银行主要通过电话提供服务,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直销银行的服务渠道大幅拓展,客户普及率逐步提高。

2002年,全球直销银行的存款总额是620亿美元,而到2012年已经达到4,4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而同期传统银行只有6%。

2002年直销银行存款总额占零售存款总额只有3%,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已经达到10%。

目前,直销银行已成为海外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销银行(即互联网银行或者虚拟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直销银行不设实体营业网点和物理柜台,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客户则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银行自助终端设备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

直销银行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小等显著特点,能够为客户提供比传统银行更优惠的利率和费用更低廉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作为不设立实体业务网点的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不受网点限制的银行产品和金融服务,成为“7*24小时的银行”。

直销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重要创新手段,在2014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构成了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截至2014年12月底,直销银行已经上线和正在建设准备上线的商业银行数量近30家。

与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不同,直销银行可以是独立的组织,而不是实体银行营销手段的辅助和补充,直销银行未来有望成为银行的利润中心。

(2)业务类解决方案

业务类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等银行日常运营的基础系统解决方案。

银行一切关于存款和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须通过核心业务系统完成,因此,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核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目前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已经形成囊括客户关系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等的基本框架。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服务质量愈加重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逐渐从传统的以交易驱动的会计核算系统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按产品进行管理的交易处理系统。

未来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小银行。

我国的大多数一、二类银行是引进和运用核心业务系统的先驱,其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已较为完备。

由于更换系统的成本较高,此类银行目前在核心业务系统上的建设策略主要是围绕现有的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或调整。

中小银行,特别是目前处于系统整合、升级集中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由于系统建设较晚,业务转变难度小,而其业务扩张也对其核心业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银行将会成为核心业务系统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3)管理类解决方案

管理类解决方案通常包括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与银行后台紧密相关的解决方案。

①商业智能/决策支持解决方案

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正逐渐与银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银行借助该系统能对现有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挖掘和分析,定量检测并预算业务的成长,精确分析业务和营销方式,有效提升盈利能力。

而随着利率自由化的加快推进,利率制定须反应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客户的信用状况,这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有效运用,意味着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会是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类解决方案投资的重点。

②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

我国银行业的运营模式正在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只有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全方位的客户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客户行为对其进行类别划分、个性化服务,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影响客户行为并最终达到提高盈利的目的。

我国商业银行将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建设,在进一步丰富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关注细分市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而挖掘客户价值。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机会吸引众多软件企业投入到本行业。

目前本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内企业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CR1仅为54%,CR5为221%,而众多小型的供应商汇总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96%。

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CR1、CR5分别提升至72%和272%,市场内小型服务提供商加总市场占有率降低至437%,市场集中度实现一定提升。

由于本行业高度细分,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有所侧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服务专业化成为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有望通过专业的定制化服务迅速提升其市场份额,届时行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

国内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地域分散,具有发展水平不均衡,需求变动频繁的特性,在此现状下,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内的单一厂商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不同地域银行的产品或服务,并部署足够人员提供服务以占领市场,因此整个行业还难以形成垄断格局。

国内厂商中,如宇信科技等优秀企业在特定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领域目前仍处于持续成长阶段,随着国家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相对于国外企业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本土化优势越发明显,尤其在行业细分产品,如互联网银行系统产品、电子银行系统产品等方面,国内企业已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四、市场供求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1、市场供求总体状况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总量为1824亿元,占银行业整体软件和IT服务市场总量的5492%,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5个百分点。

由于中国银行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积累,而最近几年银行的业务创新等因素加速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因此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总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银行业整体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总量增长。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5-2019预测与分析》,2019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53889亿元,较2014年的1824亿元增长近两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37%,以下为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09年至2014年市场规模及2015年至2019年市场预测。

随着中国银行业对服务质量提升愈加重视,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服务专业化是中国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客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改善用户体验逐渐成为提供服务的关键,IT解决方案市场的交付模式也从过去的单纯的“软件+服务”模式转变为以IT解决方案为主的交付模式。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中,IT解决方案等服务占比高达807%,且多年来持续提高。

在地域方面,作为拥有众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总部所在地的华北地区,2013年其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365%,高居榜首;而外资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集中地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以328%和205%紧随其后;其他地区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02%。

2、渠道类IT解决方案供求状况分析

2014年,传统商业银行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强渠道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重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通过电子渠道领域实现的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其总收入的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电子渠道成为银行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重点。

据IDC研究表明,未来五年,电子银行的建设将会是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众多中小银行渠道类解决方案投入的重点,比如在移动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直销银行方兴未艾并将继续成为建设热点。

2014年中国银行业渠道类IT解决方案市场细分如下图:

以下为渠道类IT解决方案重点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1)网上银行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网上银行在整体上而言呈现出趋同的特性,以功能为主,从传统柜面向自助渠道转移,网银产品同质化趋势的日益显现。

虽然网银交易功能已经比较齐全,但还只是一个交易渠道,在客户体验、满足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精准营销、服务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等等方面,还存在着欠缺。

随着电子银行由单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