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118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

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6月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信息、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娱乐、节事活动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广义的旅游业包含从游客出发点(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从旅游目的地回游客出发点(居住地)之间与游客活动所涉及的行业,即通常所说的吃、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涉及的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业、娱乐服务业和零售业等行业。

狭义的旅游业指为游客提供必需的旅游服务的核心行业,旅游核心产业包括旅行社业、旅馆业、旅游车船公司与景点(区)。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性大、增长潜力大等特点,对发展地方经济、创造就业岗位、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

近年来,国务院、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鼓励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

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推动中国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和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2年2月16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2】32号),提出“要加强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宽旅游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1、海洋旅游业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和海岛开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与“海”有关的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也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

在国外,一些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滨海旅游、海岛旅游发展迅速,如马尔代夫群岛、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冲绳列岛、西班牙的巴利阿里及加那利群岛、中美洲的加勒比群岛和美国的夏威夷群岛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度假地,以高级游艇、豪华邮轮为载体的海洋旅游运输业已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滨海旅游作为人们亲近大海、体验生态和自然的重要方式,首先展现其强大的发展能力,沿海地区开始兴建旅游接待和娱乐设施,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产品陆续面市,海滩、海岛以及沿海城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海洋旅游运输船舶的更新升级,滨海旅游、海岛旅游、远洋旅游发展迅速,形成了南海、黄海、渤海、东海等四大海洋旅游运输市场。

2、旅行社业

旅行社业属于社会服务业、旅游行业子行业。

旅行社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旅游者和交通、住宿及旅游景点等其他有关单位和组织之间,提供各类代办手续、中间联络、代购代销、导游等综合性服务。

旅行社业将旅客的行、住、吃、游、购、娱等各个环节联为一体,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足人们出游、商务等旅游需求的同时推动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旅行社是适应旅游活动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它诞生于旅游活动的商品化、社会化和逐步大众化的时期。

我国旅行社真正作为一个行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我国旅行社进行体制改革,旅行社开始企业化运作;1985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为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之后旅行社业务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旅行社数量稳步增长,1987年全国各类旅行社合计只有1,245家,根据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发布的《关于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26,054家旅行社,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

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旅行社行业已成为支撑和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保障。

二、行业发展状况及成长性

1、旅游业整体发展状况及成长性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酒店数量为203家,而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底,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酒店共有13,508家,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增长近70多倍;旅行社也从国旅、中旅、中青旅三大社一统天下发展到2013年底的26,054家,进入高度竞争的状态。

在旅游景区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经评定等级的旅游景区超过4,000个,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71个,AAAA级旅游景区1,654个,涵盖了我国主要的优秀旅游景区。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共有世界遗产4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文化景观3项。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10.24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7,678.03亿元,人均消费914.50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5,028.19亿元,人均消费491.00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2.0%和17.6%;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9.00亿元;全年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其中外国人2,719.16万人次,香港同胞7,871.30万人次,澳门同胞2,116.06万人次,台湾同胞534.02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772.49万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其中因公出境人数612.66万人次,因私出境人数7,705.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

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除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旅游行业的经营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外,旅游行业总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

根据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于2014年4月发布的数据,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均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2011年12月正式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预计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额的比例达到10%。

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转方式、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战略中发挥更大功能。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奠定更加坚实的旅游强国基础。

中国旅游业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按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1932计算,2013年中国GDP约合91,849亿美元,人均GDP约为6,767美元,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美元,我国已经进入第三次旅游消费升级阶段。

旅游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后,一个以旅游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全球旅游客源地的发展历程来看,游客的旅游动机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升,大体分为“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发展阶段。

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需求进入增长期,将产生出境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进入爆发性增长期,出国旅游出现井喷行情;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

2012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按照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我国旅游行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结构性升级已经起步。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倾向增加,再加上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旅游消费的升级,中国旅游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96年的4,839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人均年旅游花费从1996年的534元上升到2012年的914.5元。

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96年的1,578元上升到2012年的7,917元;人均年旅游花费从1996年的61元上升到2012年的491元。

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到2012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消费的主体,随着居民收入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旅游业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对拉动社会消费的作用持续扩大。

从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看,旅游对交通、餐饮、购物的拉动进一步扩大,2007年,国内旅游消费中,交通、餐饮、购物的比例分别为24.5%、15.1%、16.5%,2012年,散客外地游花费构成为交通37.5%、餐饮20.4%、购物18.6%,散客本地旅游花费构成为餐饮30.5%、交通25.7%、购物23.8%。

旅游业对就业、扶贫、区域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更多的地方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产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产业。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趋势长期向好,中国旅游业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2、我国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成长性

海洋旅游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进各国友好交往、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

我国海洋旅游开发已形成了“四带一区”的格局,即渤海湾旅游带、长江三角洲旅游带、珠江三角洲旅游带、海峡西岸旅游带和海南旅游区,基本形成了以滨海观光为主,康体疗养、休闲度假为辅,兼及新型产品和高端产品的产品体系,海洋旅游正从滨海观光向滨海度假转变,从近海休闲向远洋度假转变,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航运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进一步融合发展。

海洋旅游产值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海洋旅游业的发展,2011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随着国家对海洋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政策的大力扶持,海洋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旅游局确定2013年旅游主题年为“中国海洋旅游年”,以“美丽中国,海洋之旅”、“体验海洋、游览中国”、“海洋旅游,精彩无限”为主题口号,提出通过加强对海洋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引领行业不断开发邮轮游艇、滨海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创意文化等海洋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打造旅游新亮点。

三、行业管理部门

1、旅游业管理部门

我国对旅游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地方各级旅游局(或旅游委员会)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的双重领导。

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行使的管理职责包括:

旅游行业政策的发布、组织和实施;旅游经营企业和旅行社的设立管理;旅游经营企业和旅行社经营资质的日常管理;旅游从业人员资质的管理;旅游安全管理。

旅行社业务为许可经营。

经营旅行社业务,应当报经有权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国家旅游局依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制订旅行社业务年检考核指标,统一组织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并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目前旅游行业协会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旅游报刊协会等。

2、水路运输管理部门

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5号)的规定,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或者机构具体实施水路运输管理工作。

四、行业监管政策

1、有关经营资质的监管

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5号)、《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14】第2号),申请经营水路运输业务或者变更水路运输经营范围,应当向所在地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和证明申请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

具有许可权限的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决定,向申请人颁发《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其投入运营的船舶配发《船舶营业运输证》。

申请经营水路旅客班轮运输业务的,还应当向申请人颁发该班轮航线运营许可证件。

2、有关海上安全的监管

(1)船舶检验

国家海事局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船舶及水上设施、检验规程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并负责船舶检验和船舶技术监督的管理工作。

中国船级社(CCS)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船舶技术检验机构、技术标准制定和发布单位,也是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负责海洋旅游运输船舶的设计、建造、年度检验的监管工作。

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的规定,从事国内海上航行的中国籍船舶的船东或经营人,必须按规定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初次检验和营运中检验,营运中检验包括年度检验、中间检验、换证检验(定期检验)、特别定期检验(达到或即将达到规定属于老龄船舶的检验)、附加检验(临时检验)、船底外部检验(坞内检验)。

(2)安全运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5号)对各类船舶在海上和内河安全运营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规定,经营高速客船的公司应取得相应的经营资质;《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2】第1号)要求,从事滚装船舶运输必须取得相应的从业资质,滚装客船的安全管理体系须经海事管理机构审核认可并取得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船舶应当按照《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船舶消防管理和检验技术要求》等有关技术标准,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救生设备。

(3)强制报废制度

《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4号)和《关于实施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的意见》(交水发【2001】151号,根据2012年7月2日交通运输部公告【2012】第16号修改)明确规定了各类船舶的营运管理及强制报废制度,其中规定沿海高速客船强制报废船龄为25年,客船及客滚船的强制报废船龄为30年。

3、有关防止环境污染的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交海发【2001】38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7】年第6号)、《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13】第12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所有任何国籍船舶、外国籍船舶所有人及其他个人均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交海发【2001】383号),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4、有关港口管理的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规定,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港口工作,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管理工作。

北海市港务管理局是北海市辖区内港口的主管机关,主要负责北海市港口的岸线、陆域、水域使用的规划;审核港口工程项目和港区范围内配套工程建设项目;负责港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对港口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负责港埠企业、港口业务代理企业的审核报批;负责全市港口码头的行业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全市港口市场运输业、仓储业、代理业、服务业等与港口有关行业的调查研究、宏观调控。

五、行业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1、有关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开始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旅游业将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09年以来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统计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可分为旅游行业及水路运输行业两大类,具体见下表:

(1)旅游业主要法律法规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旅游法,显示出国家对于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已提升到法律的层面,这将为旅游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打造争取一个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对规范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水上运输业主要法律法规

六、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旅游业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

受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与出境旅游相比,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都对旅游业作出明确的战略定位,28个省区市定位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其中13个省区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正在加快产业扩张,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要素配置,在产品开发、产品特色、服务创新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旅游景区(点)都具有独特性且分布比较分散,各旅游景区(点)所占市场份额都比较小。

影响客源的因素包含旅游景区(点)的性质与知名度、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情况、接待能力水平及宣传与推广等。

在众多景区中,全国知名的AAAA、AAAAA级景区在各类景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国内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大部分资源性突出的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面临瓶颈,部分热点景区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和暑期人满为患,无法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出游需求,严重影响游客的出游品质,因此,近年来采取避开节假日旅游高峰、自助旅游、自驾旅游、选择开发程度较低的景区出游方式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些新兴景区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知名度的提高,竞争能力日益提高,发展潜力较大。

2、行业内主要企业

目前国内旅游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N785-公园和游览景区管理业”和“L727-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两个子行业中,上市公司中主要经营景区门票、景区交通(道路、索道)及其他旅游服务的包括峨眉山A(000888)、张家界(600706)、桂林旅游(000978)、丽江旅游(002033)、三特索道(002159)、黄山旅游(600054)、西藏旅游(600749)、世纪游轮(002558)等;主要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包括中国国旅(601888)、中青旅(600138)、国旅联合(600358)、众信旅游(002707)等。

七、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拉动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以及我国旅游业发展重心由入境游向国内游的转变,我国旅游总人数和旅游相关收入将呈现新一轮迅速发展的态势。

(2)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经验,中国未来两年将经历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由此将拉动旅游及其周边要素(如吃、住、行、游、娱、购)实现更快速度的增长,也为旅游业态的升级奠定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3)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设施不断改善,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显著提高,旅游活动更加便捷。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投资,我国公路、铁路、民航交通运输得到了长足发展,交通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酒店数量的增加与服务的改善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4)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海洋旅游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也得到了延续。

(5)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为海洋旅游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

发展海洋旅游业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相关重大利好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我国海洋旅游运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6)游客消费观念的升级,为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业态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游客更注重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质量,一些国内知名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在旅游高峰期时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出游品质,成熟的旅游者往往会选择在旅游旺季避开这些景区,而新兴的滨海旅游、海岛旅游、海洋旅游因其鲜明的主题概念、独具特色的观光和休闲环境,给游客以不同的旅游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和游客的青睐,为海洋旅游运输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

2、不利因素

(1)旅游需求和消费市场不平衡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随着国内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大部分资源性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高峰期无法满足国人日益高涨的出游需求,部分热点景区节假日人满为患,严重影响游客的出游品质。

(2)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较弱

与出境游等旅游形式相比,目前国内旅游人均消费较低,部分旅游景区和景点可供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较少,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较弱。

(3)无法预知的外部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地震、海啸、水灾、异常恶劣气候;健康因素中的流行性疾病,如SARS、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等;经济因素中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客源国经济危机、外汇汇率变化、能源危机等;国际政治因素中的国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