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02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广东省广州六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州六校2012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12.20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应聘             滂沱/磅礴            炮制/越俎代庖

B.悄悄/悄然             调羹/调包            辎重/锱铢必较

C.谥号/裨益              跬步/傀儡            拒载/载歌载舞

D.铺板/铺张              骨髓/绥靖            匝道/砸锅卖铁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已经被反对派三面合围,持续近半年的内战也进入了倒计时。

一代枭雄卡扎菲叱咤风云四十余年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令人喟叹。

卡扎菲并非毫无政治手腕,他曾在大国之间折冲樽俎,并屡次躲过对手的暗杀。

但是,面对民众的群起反抗,卡扎菲一直不能接受现实并且被动应付。

在国际上,他被西方世界视为“独裁者”,盟友江河日下;在国内,他被挥舞旧王朝旗帜的民众看做“暴君”,昔日同袍战友也渐渐地离他而去。

A.叱咤风云       B.四面楚歌     C.折冲樽俎       D.江河日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6日在大连落下帷幕。

在3天的会期内,全球政商界精英围绕“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这一主题,就低碳增长、变革性创新、移动经济、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热议全球经济形势及其发生的变化,把脉世界经济走势。

B.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则在“深港合作论坛”上透露,国务院批复成立了国务院24个部委和广东省、香港、深圳组成的《前海建设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前海建设部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将于9月27日在北京举行。

C.这一次亚锦赛上中华台北队的表现或许并不能成为一个衡量的标准,但毋庸置疑,宝岛篮球和内地篮球越来越多的交流带来的必定是一种促进。

看看在本届亚锦赛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约旦,中华台北CBA的取经之路会走得更坚实,韬光养晦,收获在未来。

D.俏江南餐饮集团一直在野心勃勃的宣传它的上市计划,但是今年3月份提交给证监会的上市申请一直到现在仍然了无音讯。

有分析人士认为:

这是由于近期频出食品安全事件,证监会已经暂缓了餐饮行业的上市所造成的。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

②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③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④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⑤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宇。

⑥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A.②⑥③①⑤④      B.④②⑥③①⑤      C.②③①⑥⑤④      D.④①②⑤⑥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宁 陈宁,茶陵人。

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

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

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

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

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

宁自诣太祖奏曰:

“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

”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

明年出为松江知府。

用严为治,积岁蠹弊,多所厘革。

寻改山西行省参政。

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

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

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

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

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

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

俄拜右御史大夫。

八月遣释奠先师。

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

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

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

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

及居宪台,益务威严。

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

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

太祖深恶其不情,曰:

“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

”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馆于军帅家              馆:

寄居

B.太祖益才之。

            才:

认为……有才干

C.多所厘革。

              厘:

治理

D.免冠而栉                栉:

洗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C.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7、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

                                    

④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

                                    

⑥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

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B.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

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铁烙人肌肤。

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C.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

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

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薪水。

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杀。

D.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

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4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

“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

”太祖壮而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

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

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空一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6分)

(1)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任何历史人物,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局限性,会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

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这需要进行认真总结。

但是,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来就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

事实上,所有辛亥志士无不是由爱国精神所驱使而投身于革命的。

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吴玉章写过“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的诗句,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革命者的共同心声。

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求取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幸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青春和生命。

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魂牵梦绕的关注,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执着不屈的追求,使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支向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独裁政权宣战的战斗队伍。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

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

一群开始时几乎是赤手空拳的革命者,要推翻一个虽然已经腐朽却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是可以想见的。

辛亥志士们勇敢地直面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这个概括,既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经历的真切写照,也是许多辛亥志士的共同品格。

女革命家秋瑾在致友人信中表示了这样的信念:

“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

方声洞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给父亲写下了这样的诀别书:

“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对于这些革命先烈,我们由衷地抱着至深的敬意。

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

在辛亥志士的心目中,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以数万万同胞为实体的具体存在。

真诚地热爱、关怀人民群众,深切同情劳动群众的苦难,为人民谋取幸福,是他们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孙中山先生曾说: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

”他们深深懂得,要替人民谋幸福,必须改变“国贫民瘠”的状况。

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时,他们回答说:

革命正是为了建设,“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只有推翻了腐朽政权之后,才可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所以,“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

”我们只要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关于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抱着何等殷切的期望。

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常常能以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从而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判断和决策。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成为孙中山先生自觉遵循并时刻不忘的座右铭。

他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

孙中山先生本人,从和平改良到武装反清,从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以俄为师”,从依靠某些军阀势力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始终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前进。

同时,辛亥志士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早在1904年,孙中山在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就满怀信心地说:

“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

”他们坚信,一旦革命成功,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类似这样的言论,在革命派其他人物的口中也屡见不鲜。

100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

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09月20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

B.清王朝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还向帝国主义列强俯首称臣。

C.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明鲁迅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有着执着不屈的追求。

D.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孙中山认为“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

E.“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当时社会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13、下列关于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的表述,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

B.为了振兴实业,成立了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C.现代工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范围还是影响上都大大超过晚清几十年的总和,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医疗事业等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D.废除对官吏的跪拜礼,禁称“大人”、“老爷”;废止奴婢,解放“贱民”;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4、作者认为百年前的这场辛亥革命,有哪些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4分)

 

 

15、根据第二段画线的“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句子,请说说辛亥志士们之前的爱国主义是怎样的?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抻面条

许行

他特别喜欢吃面条,一天三顿也不厌 ,不过这可不是粮店里卖的那种面条……

  小时在家里母亲给他擀面条,一碟鸡蛋酱,一盘芽葱,或者黄瓜,水萝卜等小菜,他吃得真香!

以后结了婚成了家,妻子摸到了他的脾气,比母亲还下力给他做面条吃。

她能擀、能抻,抻出来的面条要粗有粗,要细有细,比从模子里轧出来的挂面还匀溜,吃起来硬实、筋叨、口感好,就是到了肚子里也觉得舒服。

  不幸,妻子比他先走了。

他也六十大多了,但身板硬实,牙口好,还是爱吃抻面条。

现在续了个后老伴,这个五十刚过的小老太太,就只给他买挂面吃,吃起来真败口!

  星期天女儿回来了,一看爸爸瞅着挂面条眼晕、不下筷……她把爸爸的饭碗端过去说:

“你等一会吃。

”便扎起围裙下了厨房。

和面、揉面、饧面、抻面……大约半个多钟头后,一碗面条端到了爸爸的面前。

他一惊,女儿什么时候也学了母亲的手艺?

这回他吃着嘴里香,肚里苦,他想起前妻,眼泪含在眼眶里……

  这一切后老伴都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她吃罢早饭,便提了一盒点心,到饭馆去向抻面师傅学习。

学和面,学揉面,学饧面,学抻面。

  抻面这道关最难过。

她人老了,手脚笨了,力气也小了,怎么也弄不到抻面师傅那么灵巧,不是粘连,就是断条,二斤面未抻完便一身汗了。

她不得不出个高价,匀了一斤抻面条回去。

  老头子离休后搞史志,天天到班上去。

午间回来,一碗抻面摆在面前。

  “啊,小凤(他女儿)来了?

  “没。

我给你抻的。

  “你也会抻……?

  “你别隔着门缝看人。

  老头子吃得很香,这面条跟过去妻子抻的差不多。

  “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这跟她过去抻的一样……”老头子一高兴,有点说走了嘴。

  老太太听了当然有点不是味,这老家伙总想着他的前妻……不过,这毕竟是赞美她,把她说成跟他前妻一样,有啥不好?

于是,也很高兴。

  第二天老太太练抻面就更来劲了,她先到饭馆去学一通,又在家里自己和面苦练。

可翻来覆去还是抻不好,这大概得费点功夫,不到十天半个月出不了徒……眼看就该做午饭了,没办法还得跑到饭馆去匀人家抻好的面条。

好话说了一筐,勉强按成碗的面条价格匀了一斤回来。

呵?

一上楼房门开着,老头子回来了。

  这回露馅啦!

  “唉,没想到吃一口饭,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老头子明白了后有些过意不去。

  抻面条煮好后,老头子只吃了半碗。

不知怎么的,他心里老觉得这抻面条味道有点不对了……他说:

  “以后咱们吃烙饼吧!

  这天夜里老太太偷偷抹了半宿眼泪。

又一个星期天,老头子女儿回来了。

她又要动手给爸爸做抻面条,老太太一把揽过去说:

  “我来!

  “老头子和女儿都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老太太熟练的抻面表演。

  老头子这晚心情激动,喝了两盅洒,不免亢奋起来,上床后毛手毛脚帮老太太脱衣服,待脱下衬衫,他怔住了,天哪,老太太两条胳膊肿得像发面馒头了……他一切全明白啦。

心中震动非常,紧紧地搂着老太太,眼含热泪,不胜爱怜地抚摸她的胳膊:

  “唉,这该死的抻面条呵!

……”

 

16、“冰糖葫芦”模式是小小说常用的结构模式之一,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避免叙述混乱,达到结构清晰、策划明了而合乎情理的目的。

请你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冰糖葫芦”的结构模式。

(4分)

 

 

17、小说主人公面对续妻的情感态度,在文中有明显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5分)

 

 

18、人情美、人性美历来是小说的主题。

请你就这篇小说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书籍、影视作品谈谈人情美人性美的社会价值。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MBA教育市场乱象调查分析:

MBA教育别走歪了

这两天,在北京开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陈朋,像挑白菜一样在3张MBA研修班录取通知书间犹豫,并深感如今的MBA“不靠谱”。

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复旦、人大等9所高校试行招收MBA研究生,首批招生只有84人;而到了2011年,开展MBA专业学位培养的招生院校已超过230所,毕业生规模超过20万。

从最初行业领军人物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小企业主遍地的“普及培训”,MBA从“神化”到“异化”,让人唏嘘。

                                  

(一)

“我们的MBA教育有全日制和研修班两种。

”8月10日,一家重点院校的MBA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全日制MBA需要经过全国统一的联考和本校的复试,毕业时拿正规学位证书,但是难度比较大;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管理经验丰富,可以读个研修班,这个报考条件比较宽松。

事实上,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者,进入中国20年的MBA教育,已经衍生出一整套名目繁多、规格各异的“菜单”。

当然,均价格不菲。

有人这样评价,在一片繁华热闹中,MBA留给旁观者们更多的是一种遗憾:

中国的MBA教育缺乏起码的责任感。

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好像是在从事一项“投机买卖”。

从2010年9月开始,几大名牌高校纷纷大幅调高MBA价格,从12万元到18.8万元不等,即便随意上个考前班,都要付出近6000元人民币的高价。

今年7月底,北大光华将2012年度的MBA学费上调了4万元,达到20.8万元;清华经管学院MBA也涨价6万元至18.8万元,这些录取严格、教学广有口碑的名校,是MBA“菜单”中的“鱼翅”“海参”。

陈朋指着办公桌上一大叠招生简章说:

“我这个年纪肯定不会去复习参加联考了,只能选择在职班或者研修班了。

”咨询了一遍下来,他感到这个领域“鱼龙混杂”——而记者调查了解,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的MBA教育项目,到现在已经有103年。

在我国,真正开始MBA教育的时间并不长,数量却多不胜数,难免鱼龙混杂。

“现在有很多MBA研修班、课程班,这些实际上跟MBA正规教育没有关系,只是借一个名义。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指出,MBA是学位教育,不可能通过课程班来获得学位,“教育部也不允许。

(二)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目前MBA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已经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态势。

当MBA成为时尚,成为需求时,当公办大学招生的联考,成为许多人难以逾越的门槛时,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利用各种方式,瞄准市场,捕捉商机。

“很多人读MBA并不是为了增加管理知识和技能,而仅仅是看重毕业后的高薪——这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许罗丹说。

北京金和软件董事长栾润峰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他认为,现在的MBA教育已经变成僵化的体制性的教育体系。

因此,最近几年,要求对MBA“太过追求数量、质量下滑”进行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

目前,我国MBA培养体系还面临一个问题——学员的低龄化。

据统计,MBA学员的平均年龄已从1997年的32岁左右下降到2001年的26岁左右。

英特宜家(中国)董事总经理丁晖说,“原料”的不理想首先就给MBA“成品”的“含金量”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这就使MBA教育“优秀的管理潜质是惟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形同虚设。

在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下,众多国内外的商学院很早就已开始“掘金”国内MBA教育市场。

MBA教育也经历了从盲目追逐到光环渐渐褪去的过程,到今天,MBA是否已贬值已受到人们广泛质疑。

我们要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