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docx
《谈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谈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的评价能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始终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
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点心得。
一、评价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在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应实施“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开放、强调多元”的评价策略。
1、开放性。
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与之相应的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开放的。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
(1)评价内容是开放的。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技能等作评价。
(2)评价形式是开放的。
可以是即时评价,也可以是延时评价;可以是“点面”式评价,也可以是发散式评价。
2、多元性。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评价主体比较单一,教师评价代替一切,被评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关注教师评价的同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
(2)评价语言的多原形。
世界上的诸多语言中,汉语最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
不要让表扬成了背口诀:
“棒棒棒,你真棒!
”此外,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不同个性的学生,这也注定了我们的评价语言不能“一刀切”。
(3)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除语言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如:
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肯定的点头示意,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高高竖起的拇指,一个鼓励式的拍打动作,一副惊喜的表情等,教师应视具体情境灵活运用。
二、评价的激励性与启发性
1、激励性。
第斯多惠说: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众多的名师都把激励当成教育的法宝。
如“你的想法很新颖,很奇特”,“你很有主见”,“我相信你能行”,“你的朗读令我陶醉”,“你很细心,问题被你发现了”……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激励性语言,教师怎能吝啬给予学生?
2、启发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能够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释疑的可能。
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引发其创造的欲望。
如:
我在教《井阳冈》时,有一位学生说:
“武松要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就不算是英雄。
”“哦?
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我问。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议论纷纷。
三、评价的幽默性和动情性。
1、幽默性。
大多数的调查问卷显示:
“学生欢迎富于幽默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
”教师的幽默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使教室满堂生辉。
如有个学生朗读的声音很小,于是我故意倾身侧耳细听,并将手贴在耳背,这种幽默的姿态逗笑了同学们,那位学生也意识到了,笑着放声朗读。
我校有位教师在教《海底世界》一文时,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位学生用响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微笑着走近他,悄悄地对他说:
“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会被你吓跑的。
”学生在被逗笑的同时也领会到该怎么读了。
2、动情性。
陶行知曾说过: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
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同样的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到你发自肺腑的赞赏,还可以说得尖锐刻薄,让人感到讽刺打击之痛。
记得一次上公开课,一位学生当堂指出我的一处板书错误,我走到他面前,握住他的手说:
“谢谢你!
请你上讲台帮来势改正过来,好吗?
”我当时送他一件小礼物,教师里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四、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1、及时性。
抓准时机评价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
如学生在朗读时或在书写时出现错误,就应及时进行评价纠正,不然就很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或者会视错为对,一错再错。
当然,评价语言要委婉,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针对性。
评价学生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摸棱两可。
针对性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坚定学习的信心,并获得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应针对性地指出并帮助克服。
如我在教《月光曲》一文时,一位学生朗读盲妹妹联想的部分很有感情,但语速太快,我说:
“你读得很有感情,要是你读得再慢一点,就更好了。
”其他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指导,效果很好。
总之,评价是一门艺术。
对评价艺术的掌握与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反思。
让我们大家都独具慧眼发现学生身上真、善、美的东西,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和体系,实行动态化的评价。
让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价值取向。
浅谈中学美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摘 要]:
《新课标》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通过评价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对学生的评价就应以表扬为主,其原因不难理解。
因此,教师应发挥表扬的作用,使学生体会评价带来的快乐,从而愿意评价,喜欢评价,积极评价。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过程中来。
[关键词] :
中学美术 课堂教学 激励性评价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课堂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中学美术课堂评价,又是否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呢?
一、选题缘由
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表扬。
但表扬学生要恰到好处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对课堂上第一个举手回答、或回答较优秀、或经过老师提示能较好回答问题、或平时不敢回答的学生能勇敢回答等等都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美术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较好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后,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并伴之以节奏的鼓掌声。
这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确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是,如果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表扬过于频繁,结果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效果,反而使表扬活动流于形式。
表扬学生,只有明确为什么“表扬他”,什么地方该“表扬”,才能激励学生勇于去开动脑筋,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
原因分析
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有两种极端现象依然存在:
第一种是狭隘的消极评价,即教师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生命形态,对偏离预设轨道的课堂生成一律予以无情地放逐。
教师往往轻率下结论,有时学生并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加以否定,有时学生说得不够全面到位教师也不再启发点拨,而是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到自己预设的轨道或对他们的想法置之不理。
第二种是放纵的积极评价,即教师无原则地包容有源于学生的课堂信息,以过分的手段予以夸张的肯定,就自称是“以生为本”。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面对学生的上课表现,老师们经常给予的评价是:
“说得很好”、“想得不错”、“画得很棒”;教师的评价语言、动作机械单调,每个学生发言都是这样的评价。
到底又好在哪?
棒在哪?
发言的学生弄不明白,其余的学生也不服气。
这样的评价是毫无意义的。
除此以外,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凭主观印象匆匆判个“A”、“B”、“C”等级。
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
这样一来很多的学生就会觉得美术课没什么意思,学来学去差不多,有我没我都一样。
学生们兴趣大减。
还会产生厌学的情况出现。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并不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差,也不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好,而是教师运用了单调的“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的原则。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新理念下的中学美术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它更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课堂中激励性评价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异化的场面呢?
其主要原因是激励性评价理念的偏离和缺失。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么,新课程引领下的激励性评价理念究竟是怎样的呢?
对此,《美术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论述: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后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也就是说,人文化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理念下课堂评价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正面分析教育教学中中学美术美术课堂中激励性评价的现象,取得的效果。
“激励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是指评价者在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对客体价值的重新的评价一种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
“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夸奖动机。
”不管哪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
那么,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语、鼓励语具有激励、反馈的重要功能。
一句句赞美、激励的话语,它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和理想,燃起学生自信的火花。
镜头一:
如我在教学《用色彩表达情感》这一课时,我与学生共同完成一幅色彩风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中近景的色彩都画好了,就剩下远处的一片还没有画,我引导:
剩下的应该是什么颜色?
很多学生都说用蓝色!
我又说用蓝色画的是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是天空。
”看着老师亲切、期盼的眼神,孩子高高兴兴地又画了一个更好的太阳,画画也不再马虎了。
还有一幅作品表现的是骑着阳光去旅行。
孩子把一个大大的太阳分成了七种色块,每种色块里都坐着一个小朋友,我有些不解,便问这个小作者,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她解释说:
“太阳妈妈有七个孩子,分别掌管七种颜色的光。
妈妈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把世界照得非常美丽。
”多么美的想法啊,这就是童心的体现,我被感动了:
“好孩子,大胆地想象吧,将你心目中的太阳妈妈画出来,老师相信它将是最美的画卷!
”作品的好坏姑且不论,就学生学会了思考,因此而激发起了他们更大的好奇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镜头二: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卡通大亮相》这一堂课时。
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最贴近孩子生活便是卡通漫画,在孩子眼中它可以直接描绘出生活的一切。
师:
“请大家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吧!
”
学生拿出的钢勺、金属碟、钢饭盒……照着他们疑惑的脸。
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镜子”中的你吗?
生:
“镜子?
?
?
”“没用啊!
!
!
老师。
”
师:
“怎么没有?
就在你们手中啊!
”
生:
“这分明是钢勺,怎么是镜子呢?
”
师:
“你靠近点看,再靠近点!
看见了什么模样。
”
生:
“老师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但是我的脸变好长了?
”一阵哄笑。
师:
“对!
钢勺也可以做镜子。
”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他们的脸部表情。
师:
“疯狂!
”“生气!
”“看看自己的五官。
夸张点!
夸张点!
夸张点!
再夸张点!
”
在同学们兴奋、喧哗声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像,找到了一张张映在凹陷闪光钢勺(钢碟)里面的自画像,学生兴趣盎然并非常乐意去自我表现。
在课堂当中,营造了一种学生能以内心感受和领悟并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氛围,鼓舞了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改变了由老师大权独揽、承包到底的模式。
给困难让学生自行摸索解决;给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往前闯,在学习中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深入探讨现在教育中中学美术美术课堂中激励性评价的现象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表扬学生“你的画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画得真不错”等评语,但学生不知怎么了,他们不吃这一套,他们有的沾沾自喜,有的依旧我行我素。
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一种麻醉剂,不能激励学生进步,我们的教师感到迷惑了:
怎么这孩子软硬不吃,这么难管教呢?
现在的孩子,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宠惯了的他们,谁不认为自己是最棒的?
而我们的教师,有时提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提供很容易的任务,然后表扬他们,说他们是最棒的。
这样导致的结果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骄傲自满,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说我是最棒的,我则可以不听讲了,谁也不放在眼里。
一种则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给我做,我是不是太笨了。
学生不愿接受更有挑战性的题目,怕完不成任务,会使自己看起来不聪明,急流勇退。
学生没有体会到解决过程的快乐,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得到肯定。
如果教师长期这样只表扬学习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也只顾结果,从而抄习作业,投机取巧,没有了自己的见解,缺乏了创新意识。
镜头一:
这是二年级的一堂美术,内容为《美丽的昆虫》。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美丽的蜻蜓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生:
头、翅膀、尾巴。
师:
(极度热情地)“太棒了!
你真了不起!
大家一起夸夸她!
”(伴随着富有节奏的掌声,教室里响起了“嘿——嘿——你真棒!
”的夸奖声。
与此同时,教师还给学生的额头上贴了寓示赞扬和奖励的“智慧星”。
可是,教室的角落里有个孩子在嘀咕: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
镜头二:
这是一年级的课堂。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上《有趣的拓印》。
课已接近一半了,老师将拓印的方法讲解给了孩子们听,就在学生作业时,孩子拿钥匙在本子上轻而易举就能印出图案,有的甚至已经印了好几个。
可能老师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也有可能为了掀起一个教学高潮,捧出了一把小红花。
你印出了就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他印出了,也奖励一朵。
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在本子上印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为了小红花而不求作业效果。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星等。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
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置于脑后不顾,而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于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心理:
回答对了问题就能得到奖励。
因此,课中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
更糟糕的是,许多学生对智慧星星和小红花等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着有更新鲜的东西来刺激他们。
教育心理学专著都认为表扬是鼓励学生良好行为的最好手段,许多教师也认为表扬学生总归是对的,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也大有研究的。
表扬也要讲究策略,否则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学生。
课堂评价语它是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四、对策研究
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细化的实施建议。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
“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来实施美术课堂中的评价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多去尝试变换多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分层评价法
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
所以教师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
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二)自主评价法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往往爱把自己的情感、认识毫不保留地倾泻于纸上,有时老师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们的作品,甚至无法评高低。
所以,练习完成后老师们可让学生把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出“三个问题”:
1、“你觉得谁的作品最吸引你?
为什么?
”2、“你是怎么想才画出来的?
”3、“你觉得今天有了哪些收获?
”。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提供给相对“差”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
(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和行为反思,大都指向能力与情感,如:
认真听讲、积极与他人合作、发言有创意、工具准备齐全等。
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可认识自己的价值。
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向性。
(三)学生互评
课堂行要想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就要给他们自己充分的空间。
学生相互评价作品,给好友指出作品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作业完成后我首先让学生互评,请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对作品有什么看法体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自由发表时其他同学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并从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位置。
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最后教师评价,对学生创造成果进行积极多侧面的评价,从中发现创新点、独特点、闪光点,使学生愉快地品味成功的果实,体验程度不一的成就感,这不仅是检验教学实效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个人价值是否得到承认的重要问题。
最后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全班“全家福”。
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了一幅自画像后,可以加贴一张姓名及个人简历,然后将它们合订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像集进行传阅,并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和友谊。
(四)语言评价法
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的练习评定等级,而是先产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
“先肯定后指正”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此法从儿童心理学出发,使学生乐意接受。
“你的人物造型画得真不错,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但如果给他加些笑容,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你画的这个小朋友真让人喜欢,如果在他身边再添些其它的小伙伴,他会很开心的,你喜欢许多小朋友们跟你玩吗?
”“啊呀,你的手可真巧,这个小公鸡是你做的吗?
你真棒,想想看,要是给大公鸡穿上花衣裳,它一定会很感谢你的。
”“通过你的画面,同学们都知道你动了许多脑筋,你如果能把画处理得干净一些,你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拨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五)符号评价法
曾经也征求学生意见:
“你们愿意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批改美术作业?
”,讨论后达成协议:
采用特定的符号进行暗示(如:
☺代表颜色,☆代表构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画面的背面画上色彩或构图符号,标明满意、较满意、不够满意等,一次评价不满意还可取回再修改再评价。
这种动态式的作业批改方法,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做作业的热情高涨,经常有学生找老师对作业进行多次批改。
(六)评语评价法
如果说符号是评价的一种手段,那么评语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期末综合评定学生作业时,老师们可采取评语与学生学习感受有机结合的方法,老师的评语则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种肯定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对个人阶段性学习的回顾与希望,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要求和检验。
(七)实物评价法
当一种评价方式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往往会失去刚开始的热情,使评价失去吸引力。
所以,作为师者,就必须要及时更换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好奇、喜欢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有时“优”“良”等级制符号用多了,学生对此会麻木。
于是,在作业的评价上可换用实物来展示评价。
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画出来的小东西来表示,如:
印朵小红花表示你的画真美,粘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画面飘拂的小红旗表示你要加油。
夸张、有趣的实物,不仅学生看着喜爱,而且还体现了美术课的特点。
有时还可贴学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饰物。
这样一来,学生不分上下,比以往学得更有兴趣,画得更加认真了。
(八)家长评价法
让家长一起参与评价,写上简短的评语,这是家长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可以引导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支持孩子,使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如上三年级的《厨房一角》这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 察自家的厨房一角,上课时凭记忆将厨房一角进行表现,下课时不急于对作业批改,而是让学生将作业带回家,让父母给予批阅:
请父母们根据本课的作业要求相应地打出“优”、“良”、“中”、“差”,并附上简短的评语。
又如上五年级《节日的礼物》这课时,结合“三、八”妇女节,学生们每人在课堂中制作了一张贺卡,教师也不及时进行批阅,而是要求学生将作业连同自己的节日祝福一起带回家交给自己的妈妈,并观察妈妈的表情与语调,如果妈妈表现出喜悦或满意的,作业即可得“优”。
(九)环境评价法
教学环境的布置也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评价功能。
如,在以书画为主的美术专用教室,除了张贴学生们的一些优秀作品外,还可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画家的生平事迹,包括作画风格、其主要代表作及成名历程,制作成学生喜欢的黄色五角星型版面,悬挂于学生座位上方,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粘贴大小不一的彩色五角星。
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引导学生只要努力,你也可以成为画室里的一颗“星”:
只要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同学们一致的称赞,你就可以在教室的五彩星中任选一颗,写上姓名,作为你的“幸运星”,在上面记载你的一次次成功,让所有到美术室上课的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知道你的“辉煌”。
在头顶上方的“名人星”的指引下,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成为美术活动中的“星”,长大成为各行各业的“明星”。
在以手工为主的美术室,可布置成以各小组席地围成一圈就坐的“快乐手工坊”。
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创作。
周围的墙上印满了学生的手印,让一个个活泼的手印不断记录下学生们走向成功的印痕。
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