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771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7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docx

四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研究

四个版本《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比较研究

四个版本《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比较研究之一引言

引言

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体现新教改和新课改精神的教材编写工作如期跟进。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自2002年通过初审投入使用以来,已对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是,国内对于新教材的比较研究,甚为稀少,这于教材的良性发展已不利。

本研究就是选取四个版本(教科版、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版)品德与生活教科书进行的比较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两大脉络是时代性和回归教育的本位性。

课程期望培养的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具有时代责任感和生活能力的人;而回归教育的本位则在于课程以人为本,将教育回归到为人服务、以人的福祉为旨归的本位。

因此,新课程摒弃了知识的传输、道德的说教和技能的培训,它从人的完美性可能出发,将教育作为一个过程,终点则是人的幸福生活。

作为课改中小学阶段的综合课之一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小学一、二年级儿童亲近自然、参与社会生活、认识与发展自我,引导他们适应学习生活,学会过健康、快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造乐趣同时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这个意义主要通过它的三个课程特征得以体现:

一是衔接性,小学低年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应当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的区别与衔接,发挥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过渡性;二是生活性,生活既是儿童道德的源泉,也是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必须尊重儿童生活的独特性,努力构建符合低年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三是综合性,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对我国小学低年段原有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因而这种课程具有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

小学低年段是儿童品格、智力、身体发育、生活能力等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为将来的生活打好奠基的时期。

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应儿童成长的这种综合需要所设,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不单讲某一方面的知识,确切地说不单讲知识,还有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由此才能使儿童在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品德和科学素质,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积极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承认每个儿童是处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生活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及其兴趣、需要、游戏等的独特价值,而不仅仅将之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手段或工具。

品德与生活课程欣赏每个儿童独特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努力让每个儿童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

研究思路

本研究拟选取教科版、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版品德与生活(共16册)教科书作为研究文本,通过对课标与内容的对应关系、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内容选取的模型、内文的呈现方式、活动(问题)设置、插图等五大类别的比较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深入了解教科版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的异同,找出教科版教材的特色和不足,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材,使其更符合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更加具有可操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2.理论意义:

通过各维度的比较研究,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角度出发,探索新教改和新课改理念下新教材的编制方式。

概念界定

1.教材:

泛指教科书和配套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课件,案例,教学设计等。

本文只选取学生用书作为研究文本。

2.课标教材:

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体现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的教材。

研究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对象之间相似点与相异点的思维方法,也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方法之一。

客观事物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

通过比较,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为进一步优化对象提供客观依据。

本文所采取的是横向比较法,它是将同一水平横断面上的不同事物,按照某种同一性的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

2.文本分析法:

旨在对文本内容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内容属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描述和揭示文本内容的真实状况,推测和挖掘文本内容的潜在意义,包括定量、定性分析两类。

本研究即是选取四个版本16册教科书,对其文本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内容属性等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制规律。

四个版本《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比较研究之一:

课标与内容的对应关系

教科书内容与课程标准对应关系的比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是依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新课标自2001年9月开始实验,经过几年的试用,目前正在进行修订。

(一)课标解读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编写必须以课标为准绳。

因此,对四个版本教材的内容与课标进行对比实属必要。

按照课标要求,品德与生活应体现三个宗旨:

一、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二、做好低年级儿童的幼小衔接;三、培养孩子基本的道德品格。

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1.生活性体现在内容设置应以儿童生活为基本资源,体现儿童生活所感,服务儿童生活所需,提高儿童生活质量,解决儿童生活问题,让儿童在生活中获得发展。

2.活动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应以儿童主动参与操作、探究、体验型活动以及对活动的反思中。

3.综合性要求教材设计应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生活能力及行为习惯培养有机整合于教材之中。

4.开放性要求教材内容设计服务于儿童生活所需但不拘泥于儿童生活,而应扩展课程视野到儿童的整合生活空间,与其他学科联结,开放、多元地展开课程,关注儿童在课程中的成长和经验。

课标所表征的只是课程的核心要义,也可以说是一个基本路线或最低标准,这不同于课改之前的课程大纲,大纲规定了最高界限,无论是课程编制、课堂教学,还是考试评价,都不能超出课程大纲的规定,此即“超纲”的说法。

而今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标准只是核心、底线,可适当拓展,这就给教材编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因之才有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点,它们在遵循统一标准的同时,把握各自的课程编制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版本特色和版本身份。

图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拟设的课程架构

课标的宗旨就是要求从课程在内容编排上,要以儿童身边熟悉的生活为基点,拓展到学校的集体生活,进而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基本线索应该是:

认识自我(他人)——参与社会生活——亲近大自然——发展自我,即体现出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内在整合。

基于此,课标提出“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课程架构,见图1。

其中,三条轴线是明线,四个方面是暗线,两条线融汇于儿童的生活主题之下,课程目标聚焦于“培养良好品行、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之中。

(二)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对应关系的分析.doc

结论:

从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上看,人教版和教科版的课标覆盖率是最高的。

人教版中多采用直接呈现课标的方式在某个节点中直接对应表现某条课标,而教科版则多采用在生活主题的背景下将课标点间接呈现在教科书中;苏教版拓展的内容较为丰富,不免缺漏了一些课标点;北师版的内容较为细节,通常不是以一个节点的形式呈现某条课标,而是在一个大的主题中呈现几条课标,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简单重复。

四个版本《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比较研究之二:

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的比较

框架设计与内容选取构成了教科书的整体,框架设计是决定教科书质量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不同的框架体系将改变教科书的功能,并迫使使用者采取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才能达成相应的课程目标。

因此,框架设计不但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以及该学科的知识规律。

本研究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品德教育的特殊性,拟从两个方面来比较研究各版本的框架设计。

(一)从入学教育[1]分析框架设计

教科版:

从“我上学了”到“上学路上”到“我的同学和老师”到“家里的我”再到“大自然真美丽”。

凸显了教科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特点,主要体现了初入小学学段的儿童的几个生活主题:

幼小衔接、基本规则、交往意识、自我意识、认知意识。

严格遵循课标中从“儿童与自我”,即“我上学了”“家里的我”,到“儿童与社会”,即“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再到“儿童与自然”,即“大自然真美丽”,这三条轴线设计内容框架。

这种设计体现了儿童在心理认知上的延续性和渐进性,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他人)——儿童与自然。

苏教版:

从“认识你真好”到“快乐每一天”再到“我像小树苗”再到“冬爷爷在哪里”,可以看出,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主要遵循的是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用“我”的眼光去看待新的环境和交往,即“认识你真好”;用“我”的感受去体悟新的学习阶段和成长的自己,即“快乐每一天”“我像小树苗”;以“我”的认识去认识自然(季节)的变化,即“冬爷爷在哪里”。

人教版:

从“我上学了”到“祖国妈妈,我爱您”再到“我的一天”再到“过新年”,可以看出人教版在入学教育上的框架设计既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又遵循自然时序,生活逻辑体现在“我上学了”和“我的一天”上,自然时序体现在“祖国妈妈,我爱您”和“过新年”上。

北师版:

从“我是小学生啦”到“祖国的生日”再到“美丽的秋天”再到“我爱我家”再到“冬天来了”,主要以自然时序为主线选取生活主题,将道德教育和探究精神的激发融入到自然时序的变化中,从秋天到冬天,从我的主题到节日(国庆)主题再到家的主题,将学生作为与自然和周围环境(家、班级)有密切联系的主体,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去认识周围环境、认识自然,同时认识自我。

结论:

从入学教育上看,四个版本都注重对低年段学生幼小衔接的教育,在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基本都设计了幼小衔接的内容,北师版的“我是小学生啦”、苏教版“认识你真好”以及人教版和教科版的“我上学了”。

但从单元主题上看,北师版单元题目显得平实而恰切,直击“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苏教版“认识你真好”则定位在交往上,即以“认识”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意识到新的学段已经开始,从正面引导学生看待新的学段,即不但认识,而且“认识你真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教材千篇一律的入学教育模式的设计,体现了教材框架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新奇性。

但是对于同样以传统入学教育模式设计的人教版和教科版的单元主题“我上学了”,虽平实,但在一定程度上似有加重学生学段过渡的焦虑感之嫌,因为在初入小学段的幼儿看来,幼儿园或许已经是“上学”了,对小学段的学习应当充满期冀,而非特意标注其与学前教育的区隔,从这一层面上说,“上学”不但没有“上小学”准确,而且易给儿童造成误解和焦虑。

(二)从文本[2]的内在逻辑分析框架设计

教科版: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包含了“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三个主题,这些主题主要是从适应新环境、开始新学段几个方面设计的,主要围绕“过渡”和“适应”的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上学路上”包含了“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三个主题,这些主题是要给学生阐述基本的规则意识、时间意识和安全意识,属于低年级的行为规范教育。

第三单元“我的同学和老师”包含了“认识好朋友”“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我们的老师真好”三个主题,这些主题是从学校交往、适应新的集体生活为主轴设计的,也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完成幼小衔接、平稳度过焦虑期的一个单元。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包含了“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愿”三个主题,这些主题主要是从爱亲敬长、我与家庭进行设计的。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包含了“亲亲大自然”“美丽的小问号”“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三个主题,这些主题是从儿童与自然的维度进行设计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热爱自然的情怀。

基本内容框架:

入学和适应-安全和规则-交往和乐学-爱亲敬长-亲近自然。

苏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你真好”包含了“拉拉手交朋友”“我们的校园”“我也想当红旗手”“小学生活开始了”四个主题,这些主题主要是从开始新交往、认识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几个方面设计的,整个单元都紧紧围绕“过渡”和“适应”的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快乐每一天”包含了“上学路上”“盼盼迟到了”“学习真有趣”“下课了放学啦”四个主题,这些主题是从学校规则、作息规律和学习乐趣几个方面设计的,整个单元围绕“学校规则”和“学习生活”进行主题设计。

第三单元“我像小树苗”包含了“我从哪里来”“坐立走有精神”“皮诺曹的鼻子”“小马虎旅行记”四个主题,本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精神和道德范型的培养,主要围绕对生命的探寻、良好习惯、基本道德素养进行设计。

第四单元“冬爷爷来了”包含了“冬爷爷在哪里”“踏雪玩冰”“.过新年”“送给新年的礼物”四个主题。

本单元以季节和节日为主线,将自然与人文的主题结合起来,围绕冬天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现象、新年的节日气氛进行主题设计。

基本内容框架:

交往和适应-规则和乐学-探究、诚实、细心-亲近自然。

人教版: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包含了“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平安回家”四个主题。

这些主题主要是从幼小衔接、行为规范、集体交往和社会规则设计的,主要体现对初入小学的学生进行适应、规则、交往和安全的生活教育和范型教育,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生活要求。

第二单元“祖国妈妈,我爱您”包含了“我们的国庆节”“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两个主题。

本单元主要是以时间和节日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单元“我的一天”包含了“和钟姐姐交朋友”“我很整洁”“我会好好吃”“我自己会整理”“看我多精神”五个主题。

本单元主要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从培养儿童基本的时间观念、爱清洁讲卫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主题设计。

第四单元“过新年”包含了“新年好”“欢欢喜喜过春节”两个主题。

本单元与第一单元一样也是根据时间和节日为主线,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基本礼仪教育融入其中。

基本内容框架:

适应和交往、安全意识-热爱祖国-学校规则、自理能力-基本礼仪、传统文化。

北师版: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包含了“上学真快乐”“了解我们的学校”“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遵守交通规则”几个主题,这些主题,主要是围绕幼小衔接、适应新环境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进行认知教育和范型教育,这符合课标中关于小学低年级与幼儿园课程和学习充分结合的要求,也符合低年级学生初入学校集体生活的现实需求,如一些基本的集体规范和社会规则意识。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包含了“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欢度国庆”,这些主题是以节日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设计。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包含了“我爱秋天”“和秋天一起玩”“中秋节”三个主题。

本单元以时间和节日为主线,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结合起来设计主题。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包含了“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两个主题。

本单元围绕儿童与家庭的主轴进行设计,包含培养儿童有关家庭礼仪、家务劳动、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包含了“好玩的冬天”“奇妙的冬天”“新年到了”三个主题。

本单元是依据时间和节日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基本内容框架:

适应与安全意识-爱国教育-家庭礼仪、家务劳动-亲近自然、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将各版本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框架设计用表6体现。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比较和表6可以看出,四个版本教材都关注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安全教育,其中,教科版和苏教版在内容框架设计上更具有相似性而人教版和北师版的相似点也更多。

教科版和苏教版主要从适应、交往、安全、规则、亲近自然为主轴进行内容设计,所不同的是,教科版对“儿童与家庭”这一主线进行了深化,注重对儿童进行爱亲敬长的道德教育,体现出教科版的整个框架设计逻辑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儿童与自然”的空间广延性。

而苏教版则注重对儿童生活中的基本

表6:

四个版本内容框架设计比较表

教科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版

过渡和适应

交往和适应

交往、适应、安全

适应、安全

安全和规则

规则和乐学

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

交往和乐学

探究、诚实、细心

规则、自理

家庭礼仪、家务劳动

爱亲敬长

亲近自然

基本礼仪、传统文化

亲近自然、传统文化

亲近自然

(注:

本表横向选取各版本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基本内容体系为分析文本)

德目的提炼进行设计,比如诚实、细心、好奇心等,体现了苏教版以儿童的生活为内容设计依据,以贴近儿童生活、帮助儿童更好地生活、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旨归的框架设计逻辑。

人教版和北师版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个版本都是以时间和节日为主线,以此贴近学生生活进行内容涉及,主要包含适应、安全、爱国、礼仪、传统文化等方面。

所不同的是,人教版强调对学生自理能力、规则意识的培养,沿袭了传统德育课程中对个体德性的强调;而北师版则是完全依照时间顺序,贴近学生生活,将德育与生活两条线并行,因此在最后一个单元既有亲近自然的篇章又有节日气氛的笔触。

品德与生活课程不仅是活动性课程,更是综合性课程。

设计综合课程应遵循三个维度:

一是基于学科知识进行课程设计;二是基于社会生活进行课程设计;三是基于学生经验进行课程设计。

因此,在教科书的框架设计上,应该高度综合这几个维度,才能使学生获得关于自然、自我与社会的直接经验,才能在这种直接经验中深切体会生活之美好,进而体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成长之美好,而道德素养和道德判断便内蕴于这种自我体验与自我认知中,并最终形成道德品格和道德意志。

[1]对于入学教育部分的框架设计的研究仅选取各版本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框架为文本进行分析。

[2]以各版本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内容体系为文本进行分析。

 

四个版本《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比较研究之三:

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的比较

内容选择是教科书编制的核心工作。

学界一致认为:

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文本表达;所选择的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特征,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通过教科书这个物质载体加以具体化,并通过对教科书中价值取向的控制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由此可知,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取舍问题。

因此,不同的课程取向、课程哲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都会对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产生影响。

每套教科书的编制都必然会形成有自己特点和个性的内容选择原则和依据,即教科书的身份特质。

无论这种身份特质有多大异同,有一条先决的准则却对所有教科书都适用,那就是教科书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对其国民进行教育的一个文化载体,必须遵循科学性、学科性和人文性。

因此,在选择教科书内容时,需要综合各方因素,既要关注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逻辑,也不可忽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既要注重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的传递,又

表7:

四个版本教科书内容选择比较表

序号

教科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版

1

我上学了

认识你真好

我上学了

我是小学生啦

2

上学路上

快乐每一天

祖国妈妈,我爱您

祖国的生日

3

我的同学和老师

我像小树苗

我的一天

美丽的秋天

4

家里的我

冬爷爷在哪里

过新年

我爱我的家

5

大自然真美丽

冬天来了

6

今天吃什么

我爱我家

我的家人和伙伴

新学期,你好

7

我的手儿巧

我的生活好习惯

走进大自然

春天来了

8

我有许多好朋友

爱心行动

健康生活每一天

欢乐总动员

9

快乐的小问号

火热的夏天

我要上二年级了

10

我爱美丽的生活

暑假来啦

11

开开心心每一天

生日快乐

我在集体中成长

我爱我的身体

12

我的身体更棒

走进秋天

金色的秋天

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

13

我会照顾自己

成长乐园

我们真棒

做诚实的好孩子

14

我生活的地方

金点子行动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15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水和我们的生活

16

怎样做好事

17

自己拿主意

学做文明人

我生活的地方

我爱我的班集体

18

献出我们的爱

春姐姐的脚步

让家园更美好

我们的动物朋友

19

我们去发现

我的兴趣爱好

快乐的少先队员

纸和环保

20

你好,祖国妈妈

我长大了

我们在成长

奇妙的光

21

愉快的收获

我们都有一个家

总计

20

16

14

21

(注:

表中主题为该版本单元题目)

要提防文化、政治霸权和社会发展的局限对人的身心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以下将对四个版本教科书中在内容选取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内容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四个版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有差异,也有共同点。

不同点:

1.各版本所侧重的生活主题不同。

尽管各版本都遵循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内容选取体现儿童的生活性,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理念各异,导致内容选取中所侧重的生活主题有差异。

教科版:

教科版所选取的生活主题可以用图2表示,所有内容选取都是遵循从儿童与自我到儿童与社会(他人)再到儿童与自然的线索。

从一年级上册中,“我上学了”“上学路上”属于“儿童与自我”的内容,“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是“儿童与社会(他人)”的内容,“大自然真美丽”则属于“儿童与自然”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的五个单元中,“今天吃什么”“我的手儿巧”属于“儿童与自我”的内容,“我有许多好朋友”属于“儿童与社会(他人)”的内容,而“快乐的小问号”“我爱美丽的生活”则属于“儿童与自然”的内容。

二年级上册的五个单元同样遵循这样的编写逻辑,“开开心心每一天”“我的身体更棒”“我会照顾自己”属于“儿童与自我”的内容,“我生活的地方”属于“儿童与社会(他人)”的内容,“我爱绿树我爱蓝天”则属于“儿童与自然”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的五个单元仍然遵循这个规律,但又略有不同,其中,“自己拿主意”属于“儿童与自我”的内容;“献出我们的爱”属于“儿童与社会(他人)”的内容,“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既有“儿童与社会(他人)”也有“儿童与自然”的内容;“愉快的收获”既有“儿童与自然”的内容,也有本门课程的总结和过渡性质,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单元,从中可以看出编者的别致的意图。

图2:

教科版内容选择框架图

苏教版:

苏教版是以自然时间为主线,选取儿童生活中的主题编写的。

在四个版本中,只有苏教版是在品德与生活四册教科书中单元题目上完整体现出四季变幻的版本,一上“冬爷爷在哪里”,一下“火热的夏天”,二上“走进秋天”,二下“春姐姐的脚步”。

苏教版内容选择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一个时间或节日的现时主题生发开去,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道德意义的挖掘,培养儿童学会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人生道理和事物哲理。

比如,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