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40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docx

初二物理第4讲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

演练方阵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面估测的长度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名小学生的身高大约200cm

B.一名女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

C.一名成人的腿长大约150cm

D.一名老年人的手掌长约为50cm

【答案】B.

【解析】解:

A、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小学生的身高在13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符合实际;

C、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成年人的腿长与课桌高度差不多,在80cm左右,不可能达到150cm.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手掌长度在18cm左右,老年人手掌长度比18cm大一些,在2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2.“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

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

【答案】D.

【解析】解:

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3.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D.人心脏跳动一次

【答案】A.

【解析】解:

A、正常情况下,1s时间眼睛可以眨3~5次,一次需要的时间在0.3s左右.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20~30次,一次的间隔时间在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答案】B.

【解析】解:

A、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图中的刻度尺使用正确.

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所以B图中的刻度尺使用不正确,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错误.

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

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A.

【解析】解: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A错误;

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故B正确;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B.2.357cmC.2.35cmD.2.4cm

【答案】D.

【解析】解:

物体的长度为L=

≈2.36cm.

7.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比较(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答案】B.

【解析】解:

汽车速度为36km/h,

运动员速度为10m/s=36km/h,

骑自行车速度为v=

=

=36km/h,

比较可知三者速度一样大.

8.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m/sB.等于4.2m/sC.等于5m/sD.等于3m/s

【答案】C.

【解析】解:

物体在前2秒通过的路程:

s1=v1t1=3m/s×2s=6m,

后3秒通过的路程:

s2=v2t2=5m/s×3s=15m,

物体在5s内的路程:

s=s1+s2=6m+15m=21m,

而总时间t=5s,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

v=

=

=4.2m/s.

9.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

A是s﹣t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

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10.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m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D.V甲<V乙,s=8m

【答案】C.

【解析】解:

(1)甲车的速度:

v甲=

=

=

m/s.

乙车的速度:

v乙=

=

=2m/s.

所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

(2)由于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s甲、乙相遇,

根据v=

可得,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

m/s×6s=4m;

乙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2m/s×6s=12m;

两地距离:

s=s甲﹣s乙=12m﹣4m=8m.

11.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

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5:

9B.5:

4C.4:

5D.9:

5

【答案】B.

【解析】解:

根据题意,可设甲乙两车行驶路程分别为2s、3s;甲乙两车行驶速度分别为5v、6v.

因为

所以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分别为

所以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

12.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  )

A.1dmB.1cmC.1mmD.1μm

【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解:

中学生食指的宽度约1c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10mm=0.1dm=10000μm左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如图所示,在综艺节目“奔跑吧!

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____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_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解:

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运动手环是运动的.

14.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

(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m.

【答案】

(1)m/s;

(2)μm;(3)3;

【解析】解:

(1)由于1m/s=3.6km/h,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可能是30km/h,故应是30m/s;

(2)人的头发的直径是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故其直径不可能是70nm,更不能是70mm,应该是70μm左右;

(3)据实际情况可知,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m.

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其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__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___cm.

【答案】1mm;3.47;3.4;0.07.

【解析】解:

图中的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5.47cm,木块的长度为5.47cm﹣2.00cm=3.47cm;其中最末一位数7为估读的数字,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3.4cm,估计值0.07cm.

16.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秒记录的气泡位置.则气泡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在AD段做___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答案】0.1;变速.

【解析】解:

图中A、B、C、D之间的长度逐渐变大,可以判断在AD段做变速直线运动;BC=20cm=0.2m,时间是2s,v=

=

=0.1m/s.

17.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____________(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_________________km/h.

【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

【解析】解:

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v=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1m/s=3.6km/h.

18.小华上街购物,所经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则小华购物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min,小华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

【答案】8;1.25.

【解析】解:

由图象知,小华上街购物,所用时间为t=8min;

所经过的总路程为s=600m,则平均速度:

v=

=

=1.25m/s.

1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多少s?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答案】6;0.8.

【解析】解:

由车票可知行驶路程s=6.0km,行驶时间t=t2﹣t1=5min=300s,

由平均速度公式

=20m/s;

答:

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300s;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0m/s.

20.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0m,则经过_________________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6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s.

【解析】解:

(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54km/h,即15m/s,

所以根据v=

可得,此时运动的距离是:

s=vt=15m/s×0.4s=6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0m,则经过6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

(1)可知,志愿者反应后的距离是s=30m﹣6m=24m,故当志愿者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6m,即志愿者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6m﹣24m=12m,故据v=

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

=

=0.8s.

21.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________________km/h.该车_________________(“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答案】7.5;150;会.

【解析】解:

(1)由v=

得:

tmin=

=

=0.125h=7.5min;

(2)根据图示可知,轿车行驶的时间:

t′=10:

37﹣10:

31=6min=0.1h;

轿车的平均速度:

v′=

=

=150km/h>120km/h,所以轿车超速.

22.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____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答案】自己(或动车);50;1150;23.

【解析】解:

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

动车的速度:

v=

=

=50m/s.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1000m+150m=1150m.

由v=

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t′=

=

=23s.

三.作图题(4分)

23.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为s=20t(m),请在图甲中画出小车运动的s﹣t图象,在图乙画出v=30m/s小车运动的v﹣t图象.

【解析】解:

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为s=20t(m),

当t=1s时,s=20m;当t=2s时,s=40m;当t=3s时,s=60m;当t=4s时,s=80m;根据数据描点并连线;

v=30m/s表示小车以3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刻度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要完成该研究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_______;

(2)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小车做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选填“小”或“大”).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1)刻度尺;

(2)v=

;(3)变速;小;(4)大.

【解析】解:

(1)根据公式v=

可知,要想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用秒表测量出时间,所以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除秒表外,还需要刻度尺;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本实验的原理为v=

(3)因为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t偏小,用公式v=

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25.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_____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cm/s.

(2)物块做_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_cm.

【答案】

(1)20;

(2)变速;

(3)②③;144.

【解析】解: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

=20cm/s.

(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s=4cm/s2×t2),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②③正确;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2×(6s)2=144cm.

五.计算题(26题7分,27题10分,共17分)

26.自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六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将新开“D”字头快速列车86列,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下表:

南昌﹣上海南

上海南﹣南昌

运行距离

D92次

8:

34开

13:

49到

D93次

15:

31开

20:

39到

840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

(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解析】解:

(1)从表中可以看出,D92次列车从南昌是8:

34分发车,到上海南的时候是13:

49分,故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15分,即315分钟.

(2)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5小时15分,即5.25小时,运行距离是840km.

故平均速度

答:

(1)所用的时间为315分钟;

(2)平均速度是160km/h.

27.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

该车的宽度约1.8m)

(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解析】解:

(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

由v=

可得,

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s车=v车t反=15m/s×1.2s=18m;

(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

t总=t反+t=1.2s+1s=2.2s;

由v=

,可得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

S人=v人t总=1.5m/s×2.2s=3.3m;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答:

(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8m;

(2)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备选题目

1.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解:

队伍过桥的路程s=100m+50m=150m,t=1.25min=75s,

队伍过桥的速度:

v=

=

=2m/s=7.2km/h;

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2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12m/s;8m/s.

【解析】解:

全程120m,则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都是60m,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

v1=

=

=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

v2=

=

12m/s,

全程的速度v=

=

=8m/s;

3.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多少分钟?

【解析】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40km/h”表示的意思:

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李家沱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李家沱还有12km;

(2)∵v=

∴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李家沱至少需要时间:

t=

=

=0.3h=18min.

答:

“40km/h”表示该路段汽车速度不能超过40km/h;“李家沱12km”表示标志牌处距李家沱12km;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18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