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13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docx

XXXX110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

潮汕文化植物园1:

1000数字化地形测量

技术设计书

二O—二年五月

潮汕文化植物园

1:

1000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项目概况

为了潮汕文化植物园建设的需要,现由潮汕文化植物园委托广州测绘队对该园建设用地进行1:

1000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拟测量用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具体用地范围由潮汕文化植物园指定。

潮汕文化植物园位于揭阳市揭东县锡场镇华清村北面,规划建成集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风景区。

总体地形北高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园内分布了西坑水库和蔡峡水库,水库四周环山,交通不便利。

植被茂密,地形复杂,通行、通视困难,测量难度较大。

测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兼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色,受太平洋东南季候风影响,常年气候高温,光照强,热量足,雨量充沛。

二、作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

术规范》(CH/T2009-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GB14912-94中;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9、《CASS200数字地形图成图系统用户手册和参考手册》。

三、已有资料

1、揭阳市的GPS-CDE级网(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可作为本项目的平面起算资料。

2、分布于国道G206沿线的国家皿等水准路线(皿兴揭线),可作为本项目的高程起算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3、广东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可作为高程起算成果。

四、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L0=117°)。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m。

五、成图方法、成图比例尺

1、成图方法:

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2、测图比例尺:

1:

1000

六、地形图分幅、图幅编号和图名的规定

本项目1:

1000数字化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实地为东西长500n,南北宽500n),以图幅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码作图幅编号,X坐标在前,丫坐标在后,X、丫坐标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即),中间以短横线相连,如:

以图幅内的地名、山名、村庄名等固定的名称作图名,无法以上述名称为图名的,以图幅号作为图名。

七、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1)五秒及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2)图根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2、数字地形图精度要求

1)平面精度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士

30cm平地、丘陵

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士

50cm,邻近地物点

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

士40cm山地、高山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士75c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士60cm

(2)高程精度

1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士

30cm。

2其它地区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

(3)对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述平面、高程精度的规定放

宽50%。

八、控制测量

1、布网选点要求

(1)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2)五秒控制点

在高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五秒点,原则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布设5〜

6个五秒点(山地高山地或困难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布点要求均匀,标石应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以满足发展图根点的需要,每个点应有1个或1个以上通视方向。

(3)图根控制点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在高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

每平方公里的图根点密度一般不少于12个,地形复杂、隐蔽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密度,图根点一般采用临时标志。

2、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

(1)五秒控制点标石可采用预制或现场浇灌,统一规格:

上底为12cm

x12cm下底为18cm<18cm,高40cm。

五秒点在点号前冠I,后加两位自然数编号口:

I01。

(2)图根点号前冠T,后加三位自然数编号,如:

T001,不同等级的控

制点的编号可空号,不得重号

(3)五秒点和图根点可在水泥地面上做刻石标志,带十字螺丝帽的螺

丝钉,在周围凿20cm^20cm,深的方框,刻明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4)控制点的标石面整饰如下(文字及编号凹刻)

3、平面控制测量作业方法

平面控制可采用RTK的方法进行施测,为保证作业质量和精度,执行

如下技术要求:

项目

五秒

图根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

500m

200m

边长相对中误差

<1/20000

<1/6000

有效卫星数

>5

>5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o

15o

时段数

1

1

观测次数

3

2

每次初始化观测历元

80

50

观测米样间隔

1秒

1秒

PDOP值

<6

<6

点位中误差(cm)

<±5

<±5

(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

(2)每次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

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3)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4)每次作业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与基准站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士2cm;

(6)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

2cm;

(7)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8)应取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9)RTK观测数据按历元记录。

4、高程控制测量

(1)技术要求

RTK测量的控制点高程也可以采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或高程拟合计算的方法来确定,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2应取各次测量的大地高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3RTK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4控制点大地高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即大地高中误差)小于士3cm;

5RTK高程控制点测量的起算点等级为四等及以上水准。

(2)高程计算

高程采用外符合精度为的广东省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在WGS84坐标

系成果进行内插计算,得到控制点的正常高。

高程拟合以项目内的I、"、皿等水准点作为该网的起算点,高程拟合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方法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拟合计算应进行内符合和外符合检核计算,如检核数据过大,应查明原因,改进拟合精度,最终的高程拟合精度应满足本项目高程精度要求。

5、RTK空制测量的野外观测和记录的要求

(1)每点观测均须使用三角架架设仪器且量取两次仪器高,两次读数不大于3mm取中数输入GPS接受机中;

(2)数据采集过程中须填写观测记录,平面和高程记录记录精确至,天线高量取精确至;

(3)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图根控制点可在项目现场通过校正的方法获取。

6、RTK空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内容

(1)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2)流动站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

(3)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4)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

(5)项目转换参考点、观测点网图。

7、成果检查

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勺内业检查和不少于10%勺外业检测。

检测结果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等级

边长校核

角度校核

坐标校核

测距中

误差

(mm

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角度较

差限差/

(〃)

坐标较差

中误差

(cm)

图上平面坐

标较差(mrj)

五秒

<士15

1/14000

<士5

w14

w士5

-

图根

<士20

<1/3000

<士20

w60

-

w士

咼差较差

五秒控制点:

w407L(mm)

图根控制点:

w1/7基本等高距

备注:

L为检测线路长度,以公里为单位,不足1公里时按1公里计算

九、数字化地形测量

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采用南方公司数字化成图软件,全野外采集数据,全要素1:

1000数字化地形图分层,按测绘成图软件编码表执行。

2、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大于5mm

(2)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

为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定向检查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方式:

1选另一控制点作方向检查,偏差不应大于2‘。

2以测站点与定向点作距离检查,距离较差不应大于士7cm;其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士20cm

(3)用测距仪施测地形地物点时,测站至地物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60m测站至地形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50m最长不超过300m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30m。

3、野外数据采集外业数据的采集,采用全解析法数字化采集,使用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

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按《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和《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遵守本设计书的有关规定。

(1)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1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的附属设施均应测绘,破旧的临时性地物(破旧临时工棚、移动房、零乱电线杆等)以及附着在建筑物上面的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线等可舍去;建筑物、构筑物轮廓点凹凸在图上小于时,可用直线连接。

房屋应输入层次、建筑材料、栋号、门牌号等属性并注记。

2房屋以墙基角为准(外墙勒脚线以上),逐间测量表示;房屋根据结构和层次分开表示,混成一体的建筑物,层次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层测绘,分层表示困难时,以主体建筑层数注记;层数相近而又较难分割的,也可以按占地面积较大的层数注记。

3房屋飘出部分应分飘楼、阳台、檐廊、挑廊表示,其凹凸部位小于时,可综合表示;飘出部分宽度小于时,可不表示;落地阳台综合以房屋表示。

4房屋结构按图式规定表示:

即注砼、混、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