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97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docx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

2008年12月12日

 

一、见多识广。

(10分)

 

1、趣填歇后语。

(3分)

外甥打灯笼——(        )   孔夫子搬家——(          )

小葱拌豆腐——(        )   上鞋不用锥子——(        )

四月的冰河——(        )   隔着门缝吹喇叭——(         )

2、字谜。

(2分)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    )

 

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   )

 

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

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   )

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想”的词语,不重复。

(5分) 

①离开故乡四十多年了,我是多么(    )她啊!

②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张海迪经常(    )的问题。

③一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王大爷的(     )。

④周总理不是一般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    )。

⑤现在的学习太紧张了,我真(     )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

 

线

二、书香满园。

(21分)

 

1、“诗仙”     因罪被流放,走到白帝城时遇到皇帝大赦,他欣喜若狂,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的诗句。

(1.5分)

2、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读着这首小诗,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1.5分)

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

”这首小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孩子的形象。

(2分)

4、我七岁入私塾,老师就教我“三、百、千”,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琅琅书声中,我开始观察、认识世界。

稍大些,更好读书,一卷唐诗宋词爱不释手,掩卷常思“李杜”,写文章仿效宋朝“三苏”,曾自置“文房四宝”,学古人泼墨挥毫,也曾意志风发,游历三山五岳……

(1)我知道上面这段话中的“三、百、千”的“三”指《     》,“人之初,性本善”外的任何一句我能写:

         ,          。

(3分)

(2)文中的“三苏”指       、        、       父子三人。

(1.5分)

“文房四宝”是         、        、         、        。

(2分)

“五岳”是指      、     、      、       、      五座山。

(2.5分) 

(3)“好读书”中的“好”读音是     ,“好读书”的意思是        。

(1分)

5、学校古诗词诵读活动中,我也积累了许多知识。

(6分)

我能写出分别含有“花红柳绿”四个字的诗句各一句,并会写出作者和诗题。

含有的字

诗句

作者

诗题

 

 

 

 

 

 

 

 

 

绿

 

 

 

三、学以致用。

(20分)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   的诗句,“         ,        ”教导我们。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        》中的“          ,            ”来表达对家家乡的怀念。

3、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自然地吟诵起孟郊的《        》:

“           ,           。

”最后一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4、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

“       ,       ”中的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6、将近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        ,        。

”这句话,以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7、请写出我国三个传统节日:

(      )、(      )、(      )。

8、标点练习

从前有一个老翁,花甲得子,兴奋异常,结果中风不起,在床上拖了5年。

临终前,他给5岁幼儿和女婿,留下了一份遗书。

遗书上这样写着: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数年以后,幼子成年,要与姐夫分家。

家产田园归谁呢?

两人争执不休,只好去衙门打官司。

女婿申辨道:

“岳丈大人遗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

‘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县令对无标点的遗书仔细琢磨,想出另外一个点法,把遗产断与了幼子。

试问:

你知道县官是怎样标点的吗?

请补上标点。

“六十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四、多彩语文。

(20分)

1、照样子填空。

(6分)

在学校我是(学生);在电影院我是(       );在舅舅家里,我是他的(      );在马路上,我被称为(     );在商店里,我被称为(      );看小说时,我是(      );听广播时,我是(      )。

 

2、根据下列各种人的性格特点填上合适的词语。

(8分)

例:

目不识丁的人( 睁眼瞎        )        思想陈旧的人(  老古董          )

随声附和的人(         )        外行的人(            )

没有骨气的人(         )        不明事理的人(            )

代人受罪的人(         )        无原则调和的人(          )

外强中干的人(         )        奸诈狡猾的人(            )

3、请用上人体部位的比喻义补充(6分)

例: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①孩子是妈妈的(    ),妈妈加倍呵护。

②她是咱班的文艺(     )。

③经过调查,这件事终于有了(      )。

④他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      )。

⑤李某为张某谋事,忠心耿耿,成了张某的(    )。

⑥这几天,我(     )不宽裕,下次再请你吃海鲜吧。

五、阅读天地。

(33分)

成语“嫁”给了广告?

  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无从可考。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较早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用俗语做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于是,由俗语而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

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异,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

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的说法:

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可该怎么办?

 

线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2分)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貌合神异”指                                   

“一举多得”指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文章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

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请加以概括。

(4分)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

说说你的见解                  

                                                                                                                                                     

                                                                   (3分)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文第二段描写春天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             。

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其中“朗润”写出了             ;“涨”写出了             ;“红”写出了                 的情景。

(9分)

2、选文第三段直接描写了春草的             ,给人以             的画面,间接描写了             ,揭示了             。

“坐、躺、打、踢、赛、捉”给人以             的剪影,作者写春草抓住的特点是             。

(6分)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句中的“让”的含义是:

                                                                   (2分)

4、“野花……还眨呀眨的”一句中“眨呀眨的”的原因是:

                                                                   (2分)

5、选文的第四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春花的?

                                                                   (2分)

6、根据第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1分)

六、关注时事。

(6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应典讲话中引用了这首古诗,他说当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了,和祖国大陆团聚了,便想到“遍插茱萸少一人”。

江总书记所说的“一人”是指            ,江总书记引用此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的                             的思想感情。

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活动

2008年12月12日

 

一、见多识广。

(10分)

 

1、趣填歇后语。

(3分)

外甥打灯笼——(        )   孔夫子搬家——(          )

小葱拌豆腐——(        )   上鞋不用锥子——(        )

四月的冰河——(        )   隔着门缝吹喇叭——(         )

2、字谜。

(2分)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    )

 

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   )

 

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

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   )

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想”的词语,不重复。

(5分) 

①离开故乡四十多年了,我是多么(    )她啊!

②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张海迪经常(    )的问题。

③一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王大爷的(     )。

④周总理不是一般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    )。

⑤现在的学习太紧张了,我真(     )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

 

线

二、书香满园。

(21分)

 

1、“诗仙”     因罪被流放,走到白帝城时遇到皇帝大赦,他欣喜若狂,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的诗句。

(1.5分)

2、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读着这首小诗,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1.5分)

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

”这首小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孩子的形象。

(2分)

4、我七岁入私塾,老师就教我“三、百、千”,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琅琅书声中,我开始观察、认识世界。

稍大些,更好读书,一卷唐诗宋词爱不释手,掩卷常思“李杜”,写文章仿效宋朝“三苏”,曾自置“文房四宝”,学古人泼墨挥毫,也曾意志风发,游历三山五岳……

(1)我知道上面这段话中的“三、百、千”的“三”指《     》,“人之初,性本善”外的任何一句我能写:

         ,          。

(3分)

(2)文中的“三苏”指       、        、       父子三人。

(1.5分)

“文房四宝”是         、        、         、        。

(2分)

“五岳”是指      、     、      、       、      五座山。

(2.5分) 

(3)“好读书”中的“好”读音是     ,“好读书”的意思是        。

(1分)

5、学校古诗词诵读活动中,我也积累了许多知识。

(6分)

我能写出分别含有“花红柳绿”四个字的诗句各一句,并会写出作者和诗题。

含有的字

诗句

作者

诗题

 

 

 

 

 

 

 

 

 

绿

 

 

 

三、学以致用。

(20分)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常用唐代诗人   的诗句,“         ,        ”教导我们。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        》中的“          ,            ”来表达对家家乡的怀念。

3、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自然地吟诵起孟郊的《        》:

“           ,           。

”最后一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4、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

“       ,       ”中的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6、将近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        ,        。

”这句话,以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7、请写出我国三个传统节日:

(      )、(      )、(      )。

8、标点练习

从前有一个老翁,花甲得子,兴奋异常,结果中风不起,在床上拖了5年。

临终前,他给5岁幼儿和女婿,留下了一份遗书。

遗书上这样写着: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数年以后,幼子成年,要与姐夫分家。

家产田园归谁呢?

两人争执不休,只好去衙门打官司。

女婿申辨道:

“岳丈大人遗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

‘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县令对无标点的遗书仔细琢磨,想出另外一个点法,把遗产断与了幼子。

试问:

你知道县官是怎样标点的吗?

请补上标点。

“六十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四、多彩语文。

(20分)

1、照样子填空。

(6分)

在学校我是(学生);在电影院我是(       );在舅舅家里,我是他的(      );在马路上,我被称为(     );在商店里,我被称为(      );看小说时,我是(      );听广播时,我是(      )。

 

2、根据下列各种人的性格特点填上合适的词语。

(8分)

例:

目不识丁的人( 睁眼瞎        )        思想陈旧的人(  老古董          )

随声附和的人(         )        外行的人(            )

没有骨气的人(         )        不明事理的人(            )

代人受罪的人(         )        无原则调和的人(          )

外强中干的人(         )        奸诈狡猾的人(            )

3、请用上人体部位的比喻义补充(6分)

例: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①孩子是妈妈的(    ),妈妈加倍呵护。

②她是咱班的文艺(     )。

③经过调查,这件事终于有了(      )。

④他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      )。

⑤李某为张某谋事,忠心耿耿,成了张某的(    )。

⑥这几天,我(     )不宽裕,下次再请你吃海鲜吧。

五、阅读天地。

(33分)

成语“嫁”给了广告?

  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无从可考。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较早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用俗语做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于是,由俗语而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

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了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异,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

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一些的说法:

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可该怎么办?

 

线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2分)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貌合神异”指                                   

“一举多得”指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文章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

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请加以概括。

(4分)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

说说你的见解                  

                                                                                                                                                     

                                                                   (3分)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文第二段描写春天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             。

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