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97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专题.docx

《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专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专题.docx

实验专题

化学实验专题

一、考纲要求中大家的薄弱环节:

1.能够识别化学品安全标识,了解常见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处理方法;

2.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实验探究:

(1)设计、评价或优化实验方案;

(2)收集处理相关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2、考纲中重要实验内容:

1.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2.了解PH的测定方法;

3.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方法、应用;

4.常见气体和典型实验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5.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提纯。

教材实验选编:

1.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如果发生气体中毒,应该首先将中毒的人________(填“顺或逆”)风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送医院;如果被酸液腐蚀,首先用大量水洗,然后抹上______________溶液,如果是被碱液腐蚀,首先用大量水洗,然后抹上___________溶液;如果是被蚂蚁或蜜蜂伤害,应涂抹__________________。

1.淘沙金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分离金和沙子。

2.蒸馏是利用___态混合物的________的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蒸馏实验时,加热前的最近一次操作是_________,其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蒸馏时,往往在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以防止液体_______。

3.萃取是分离提纯混合物又一重要操作,在萃取实验中,对萃取剂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将碘(或溴)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分开,应在盛有混合液的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入___________(填药品),振荡后静置,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将混合物分开。

在该操作过程中,正确分离出下层液体的方法是(注意语言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层液体应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

5.重结晶是重要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该操作中,对被提纯物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对杂质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一般是在较_____的温度下,使被提纯物形成较浓的溶液,再使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将溶液进行趁热过滤(为什么要趁热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滤液进行静置,使其缓慢析出晶体,再进行_______,________,得到纯净干燥的晶体。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时,应在___________中进行,绝对禁止直接在容量瓶中操作,定容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

另外,称量NaOH固体时,应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完成金属钠的有关实验时,没用完的金属钠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相似的还有白磷,应放回装有________试剂瓶。

8.还原铁粉(____色)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反应才能顺利进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该实验中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水蒸气和铁粉充分反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的肥皂液用于______________,该实验对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验证酸性:

HCl>H2CO3>H2SiO3,请画出实验的原理图。

 

本实验,能否说明非金属性Cl>C>Si?

_________;该实验应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也能进行酸性:

HCl>H2CO3>苯酚的验证,指出使用的药品。

该装置能否用于KMnO4>Cl2>I2氧化性对比实验?

若能,指出使用的药品。

10.黑面包(蔗糖和浓硫酸混合搅拌)实验:

浓硫酸体现出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疏松多孔的固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完成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过程中,通入这两种气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

)整个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有:

气体颜色______________,试管内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有白______产生。

12.将天然气炉具改为液化石油气炉具时,应当将进风口改_____(填“大或小”)。

13.卤代烃中卤素(Cl、Br、I)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卤代烃发生______________反应,可以得到对应烯烃(或炔烃),其反应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试以溴乙烷为例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检测生成的乙烯,分别用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检测,最大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详见选5P42科学探究)

14.酒精与浓硫酸按体积比为__________混合(加入少量碎瓷片)后,迅速加热至170℃,将产生____________。

为何验证该乙烯的性质时,要将产生气体导入烧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____________。

(详见选5P51图3-4)

15.二糖和多糖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含有醛基,检验糖水解含醛基其重要一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蔗糖为例,写出以上过程所有对应有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形成难溶的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加氨水,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可获得深蓝色晶体。

实验综合习题

1、利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抽取金属铁

B.用乙装置称量NaOH固体

C.用丙装置蒸干CuCl2饱和溶液制备CuCl2晶体

D.用丁装置制取氨气

3、下列有关物质制取或性质探究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图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B.利用图2制取Fe(OH)2,使用煤油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Fe(OH)2被空气氧化

C.利用图3制取并收集NO2气体

D.利用图4制取无水乙醇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6、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利用图甲所示操作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取NH3

C.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

D.利用图丁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7、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中,能够达到预定实验目的的是()

A.甲装置用于防止铁钉腐蚀

B.乙装置组成原电池

C.丙装置用于收集SO2

D.丁装置用于收集Cl2

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乙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丙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用图丁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9、某研究学习小组对Zn跟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

小组同学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生成气体可能含H2和SO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主要包括两个环节:

I.验证SO2,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II.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H2

实验内容:

将由B装置导出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C、D、E、F、G。

II中装置C、D、E、F、G的信息如表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认为生成气体中含H2的理由是。

(2)盛放锌粒的仪器名称是。

(3)B部分装置的目的是验证SO2并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实验的操作及主要现象是。

(4)装置G的作用是;试剂X是。

(5)若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总体积为33.6L,则反应中消耗锌g。

10、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

(1)提出假设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

猜测l: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

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I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

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11、实验发现:

镁带与NH4Cl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后来还产生白色不溶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产物并探究反应原理。

(1)验证反应产物

称取0.5g镁粉放入试管中,加入4.0mL1.0mol/LNH4Cl溶液,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放出大量热。

(2)探究反应原理

[提出猜想]

a.镁与氯化铵水解产生的H+反应生成H2。

b.NH4+直接与Mg反应产生H2。

[实验验证]

分别称取0.2g镁粉放入3支试管中,加入下列溶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上述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时,产生沉淀之前的离子方程式是,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3)拓展研究

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应该是Mg(OH)2,但根据MgCl2·6H2O加热时会生成碱式氯化镁推测,该白色沉淀中是否存在Mg(OH)Cl呢?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取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所得悬浊液,,

若,则证明沉淀中有Mg(OH)Cl。

12、在梨、香蕉等水果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

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实验步骤:

I.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在A中加入7.4g正丁醇、6.0g乙酸,再加入数滴浓硫酸,摇匀,放入1~2颗沸石。

按图安装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通入冷凝水,缓慢加热A。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的高度不变,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水的体积。

Ⅱ.产品的精制

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A中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后过滤,将产物常压蒸馏,收集124~126︒C的馏分,得到5.8g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水应从冷凝管的(填“a”或“b”)管口通入。

(2)产品的精制过程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或“下口”)转移到锥形瓶中。

(3)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的目的是。

(4)本实验提高产品产率的方法是。

(5)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

(6)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

13、某同学欲探究食品添加剂铵明矾NH4Al(SO2)2·12H2O高温分解的情况。

(1)预测产物:

下列关于气体产物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A.NH3、N2、SO2、H2OB.NH3、SO3、H2O

C.NH3、SO2、H2OD.NH3、N2、SO3、SO2、H2O

(2)定性检验:

取一定量铵明矾,设计下列实验探究产物。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后,首先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

②夹住止水夹Kl,打开止水夹K2,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

实验过程中,装置A和导管中未见红棕色气体;试管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在支口处可检验到NH3,方法是;在装置A与B之间的T形导管中出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任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③分析得出装置A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两性氧化物,写出它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④为了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填字母序号),然后熄灭酒精喷灯。

A.取出烧杯中的导管B.打开止水夹KlC.关闭止水夹K2

(3)分析和结论:

实验证明气体产物是

(1)D中的5种气体。

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N2和SO2的体积比是定值,V(N2):

V(SO2)=。

14、实验室用溴化钠、浓硫酸和乙醇制备溴乙烷(CH3CH2Br)和1-溴丁烷(CH3CH2CH2Br)的反应原理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CH3CH2OH+HBrCH3CH2Br+H2O

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

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乙烷和l-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

(填字母)

a.圆底烧瓶b.量筒c.温度计d.普通漏斗

(2)制备实验中常用80%的硫酸而不用98%的浓硫酸,其主要原因是。

(3)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4)将制得的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NaHSO3溶液和水,振荡、静置后,1-溴丁烷在(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加入NaHSO3溶液的目的是。

(5)将实验(4)所得的1-溴丁烷粗产品干燥后,进行操作,即可得到纯净的l-溴丁烷。

(6)某实验小组在制取1-溴丁烷的实验中所取l-丁醇(CH3CH2CH2CH2OH)7.4g、NaBrl3.0g,最终制得l-溴丁烷9.6g,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保留2位有效数字)

15、过氧化钙在常温下是无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鱼池增氧等。

I.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装置如下图:

(1)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则A中试管所装的试剂的名称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写出生成CaO2·8H2O的离子方程式。

(4)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原因是。

II.该实验小组欲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来探究CaO2与SO2反应的特点。

装置如下图:

(硬质玻璃管中为无水CaO2)

[提出假设]

假设1:

反应只发生2SO2+2CaO2==2CaSO3+O2,SO2未被氧化;

假设2:

反应只发生SO2+CaO2==CaSO4,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

上述两个反应均发生,SO2部分被氧化

[实验探究]

(5)该实验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6)试剂A为浓硫酸,试剂B的作用是。

[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7)在记录量筒中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8)如果假设3成立,则V的取值范围是[M(CaO2)=72,M(CaSO3)=120]。

1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任务1: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③。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任务2:

探究NO2能否与Na2O2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

二者不反应;假设2:

NO2被Na2O2氧化;假设3: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右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