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956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 声现象.docx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声现象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共11小题)

1.(2020•黔东南州)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2.(2020•牡丹江)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3.(2020•齐齐哈尔)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4.(2020•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5.(2020•甘南州)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6.(2020•丹东)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

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7.(2020•泰州)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  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  会发生变化。

8.(2020•苏州)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  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  (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9.(2020•自贡)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

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减弱噪声。

10.(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

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11.(2020•哈尔滨)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共4小题)

12.(2020•滨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

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

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

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

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13.(2020•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4.(2020•成都)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15.(2020•咸宁)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三.声速(共1小题)

16.(2020•苏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

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

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

(用s、t甲、t乙表示)

四.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共4小题)

17.(2020•绵阳)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

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8.(2020•甘孜州)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9.(2020•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20.(2020•安徽)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

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越高。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共1小题)

21.(2020•随州)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

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六.响度(共3小题)

22.(2020•聊城)“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传播B.音调C.响度D.音色

23.(2020•青海)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24.(2020•福建)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

七.音色(共3小题)

25.(2020•桂林)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

26.(2020•泰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27.(2020•扬州)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八.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共4小题)

28.(2020•黔西南州)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

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29.(2020•衡阳)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

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

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30.(2020•天津)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31.(2020•徐州)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不同。

九.防治噪声的途径(共3小题)

32.(2020•邵阳)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最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3.(2020•深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34.(2020•眉山)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一十.声与能量(共2小题)

35.(2020•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36.(2020•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2声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声音的产生(共11小题)

1.【解答】解:

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说法正确。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故B说法正确。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故C说法正确。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只是鼓声的节奏越快,但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变。

故D说法错误。

故选:

D。

2.【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

A。

3.【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感觉不到,所以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次声波,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

A。

4.【解答】解:

A、小球不断跳动,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

C。

5.【解答】解: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

故B错误;

C、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

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故D正确。

故选:

D。

6.【解答】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7.【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的振动产生的。

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振动;响度。

8.【解答】解:

(1)“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

(2)人通过音色辨别出是钟声。

故答案为:

振动;音色。

9.【解答】解:

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

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振动;声源处。

10.【解答】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即液体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真空;(3)传声。

11.【解答】解:

(1)音叉发声是音叉在振动。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用力不同,音叉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

振动;响度。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共4小题)

12.【解答】解:

A、运动员在水中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液体能传声,故A正确;

B、演奏古筝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A。

13.【解答】解: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

故选:

B。

14.【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过程实际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声音可以同时向四面八方进行传递。

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在振幅一定时,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故B错误;

C、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周围传播。

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D错误。

故选:

C。

15.【解答】解:

口技演员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口技艺人模仿的各种语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音色;空气;响度。

三.声速(共1小题)

16.【解答】解:

(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s=vt=340m/s×0.001s=0.34m;

(2)由记录过程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t甲>t乙;

(3)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t=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故答案为:

(1)0.34;

(2)>;(3)

四.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共4小题)

17.【解答】解:

由波形图可知,两幅图中钢琴、长笛的振动快慢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而钢琴与长笛的结构和制作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也不同,则音色不同;故B正确。

故选:

B。

18.【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增加,其伸出部分质量增大、体积增大,钢尺的振动会变慢,振动频率会逐渐变小,音调逐渐变低,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

D。

19.【解答】解:

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

D、据教材知识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错误。

故选:

A。

20.【解答】解:

音叉振动的频率越大,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

音调。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共1小题)

21.【解答】解:

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六.响度(共3小题)

22.【解答】解:

公共场所有“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的规定,“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

C。

23.【解答】解: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有的同学在课间“大声”叫喊,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

所以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

C。

24.【解答】解:

AB、震耳欲聋、声如洪钟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

故A、B不符合题意;

C、轻声细语意思是声音非常小,说明响度小。

故C符合题意;

D、鼾声如雷形容睡觉时的鼾声非常大,也就是响度特别大。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七.音色(共3小题)

25.【解答】解:

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乐器是小提琴还是二胡;

故选:

C。

26.【解答】解:

A、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所以我们分辨出长笛和二胡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故A正确;

B、隔墙有耳,说明墙(固体)可以传声,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小一些,而不是音调要低一些,故C错误;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

A。

27.【解答】解:

不同的乐器,产生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所以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音色。

故选:

C。

八.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共4小题)

28.【解答】解:

A、男高音与男低音中的低和高都是指音调的高低,高音的音调高,低音的音调低,故A错误;

B、小洋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错误;

C、长笛声是由笛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手机设置为静音,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C。

29.【解答】解:

A、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声音的不同,即音色不同,故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

B、将扬声器音量调大后,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音乐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墙壁做成凸凹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使响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

A。

30.【解答】解: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31.【解答】解:

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声音没有跑调,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所以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

响度;音调;音色。

九.防治噪声的途径(共3小题)

32.【解答】解: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的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3.【解答】解:

A、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A正确;

B、防噪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

D、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

A。

34.【解答】解:

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的时间为t=

×0.1s=0.05s;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s=vt=340m/s×0.05s=17m,故C错误。

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们的耳朵。

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

A。

一十.声与能量(共2小题)

35.【解答】解: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B错误;

C、当宇航员在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