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94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docx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教者

教学时间

 

课题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设计思路

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

2课时

教学环节

参考教案

教案来源

123教案网

修改方案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

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谁来告诉大家?

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

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

3、解题:

“独坐”是什么意思?

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

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

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

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

(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

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

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

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

(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

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

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

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

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

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

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

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

(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教者

朱雪莲

教学时间

 

课题

《望洞庭》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

2课时

教学环节

参考教案

教案来源

123教案网

修改方案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

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

遥望:

远望。

  师: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师: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师: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教者

朱雪莲

教学时间

 

课题

《忆江南》

 

教学

目标

1、感悟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爱之情。

2、初步了解诗与词的区别以及词的相关知识。

3、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忆江南》。

重点难点

从诵读中感悟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设计思路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参考教案

教案来源

123教案网

修改方案

 

一、导入

1、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北接雪山,西连大漠,东临渤海,而最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之陶醉的则是江南水乡。

今天我们就随着诗人手中的笔走进江南。

2、播放多媒体课件。

3、能说说你所看到的江南吗?

(指名交流)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资料,自己读读《忆江南》,把它读准确、流利。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

4、请同学们自己观察一下这首词和我们过去所学的诗有哪些不同?

三、再读课文

1、“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你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诗人在回忆?

2、白居易在回忆江南的什么?

请再自读这首词,带着问题找一找。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美丽的画面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再和大家分享吧!

(2)   全班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

(3)   老师范读

(4)谁也愿意来读?

3、正因为江南如此之好,所以诗人才说“能不忆江南?

”这句词表达了什么?

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朗读)

4、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思念,让我们也随着作者的思绪一起回忆烟雨江南吧!

(配乐齐读)

5、这么美丽的景色相信已经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吗?

试一试。

6、哪位同学愿意背诵这首词给大家欣赏?

7、我们一起站起来背吧。

四、拓展

1、江南除了日出的江花和春来的江水以外,还有哪些风景让作者怀念呢?

让我们再来欣赏作者所写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2、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首词,把字音读准确。

3、听老师读这两首词,边听边想作者还回忆了江南的哪些景物?

4、你们也一起读读,感受江南的美吧。

 

五、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有关江南风光的诗词,从中感受江南独特的魅力。

 

板书设计: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教者

朱雪莲

教学时间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学

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重点难点

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

2课时

教学环节

参考教案

教案来源

123教案网

修改方案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宽带网

1、自读:

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水。

 

 

上海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教者

朱雪莲

教学时间

 

课题

《桂林山水》

 

教学

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

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设计思路

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

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

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

2课时

教学环节

参考教案

教案来源

123教案网

修改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

(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

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

(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

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

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

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

(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 

   (三)初学课文。

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

”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

全文有四段:

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

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

先总写什么?

再分别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什么?

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

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

”记号。

)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

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

为什么?

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

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

请找出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

(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 

3.读第一段。

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

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

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 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真清啊!

(3)漓江的水真绿啊!

)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

(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

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

“真”程度更深。

“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

反复品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

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

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 

1.读,体会重点词句:

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

(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

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

如: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

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读后理出:

“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

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

(启发:

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

漓江的水真(    )啊!

(    )得…… 

▲拟定学生1:

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

漓江的水真明净啊!

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

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

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

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       拟定学生2:

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       播放多媒体软件:

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

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小结:

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

为什么?

 

{ 播放多媒体软件:

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

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

(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

小结后老师板书。

)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

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

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

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

(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 

5.按“赞赏——描述”引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

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

(1)桂林的山真奇啊!

(2)桂林的山真秀啊!

(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

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

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

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

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

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

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

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

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

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

(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

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