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113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docx

水利施工测量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放样

设计书

姓名:

杨伟龙

班级:

0614092

学号:

061409257

指导老师:

何保喜

1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时间及地点

1。

1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学习后的一个学术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熟悉工程测量方案编写的要求,独立进行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设计;

通过大学的理论学习,在这次设计中能够独立设计出合适的方案。

1.2课程设计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和综合性实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时间为二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放样工作。

1.3课程设计时间、地点

时间;本学期的14-15周(2011年11月28日-—12月09日)

地点;本次课程设计计划在5#教学楼304、305教室、105、205机房和图书馆进行。

2工程简介

2。

1测区概况

石龙区位于中原名城平顶山市的西部,韩梁煤田腹地。

东、北与宝丰县接壤,西、南与鲁山县毗邻。

距市区52公里、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距洛阳市143公里、南距南阳市159公里。

属浅山丘陵区,大体为西北东南向岗地,境内有海拔528.4米的娘娘山等山丘,主要河流石龙河贯穿全境,中小型水库7座。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

2摄氏度,年均无霜期213天,年均降水量635。

9毫米.测区困难类别为二级。

2.2已有测绘成果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平顶山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提供的控制网成果,级GPS控制点4个,D1301-D1304。

D1301X=3753190。

949m、Y=497033.366m、H=170。

057m

D1302X=3752688。

090m、Y=496931。

481m、H=185.128m

D1303X=3753077.805m、Y=489932.228m、H=204。

733m

D1304X=3753212。

986m、Y=488760。

782m、H=224.213m

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为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施测年代为2012年1月8日,采用的技术依据D级GPS、三等水准测量.平面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度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113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已有资料保存良好,可以作为该工程加密控制测量的起始数据.

3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3.1施工控制网基本要求

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宜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一致,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坐标系统。

施工高程系统,必须与规划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并应根据需要就近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其联测精度不宜低于本工程首级高程控制的要求。

局部建筑工程部位相对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单独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

控制网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各项施工测量工作,除使用本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新技术、新方法。

3.2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网采用D级GPS网,1954年北京坐标系,1度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113度的平面基准。

点间距2—4km,测点布置示意见图1。

图1测点布置示意图

3。

2。

1仪器设备

观测使用X300双频实时动态GNSS接收机.

该机技术参数:

静态和快速静态 

水平精度 ±(2.5+1×10—6×D)mm

垂直精度 ±(5+1×10-6×D)mm

实时动态(RTK)

水平精度  ±(10+1×10-6×D)mm

垂直精度  ±(20+1×10-6×D)mm

3。

2。

2观测方案

观测方法为GPS静态观测。

在1,2,3,4点位上架设GPS同步观测50分钟,同时结束后.分别移动1,2号点位上的仪器到D1303,D1301,继续同步观测50分钟。

每次移动两台合适的仪器,进行同步观测50分钟。

3.2.3观测技术要求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见表1、表2)

表1D、E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项目级别

D级

E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4

观测时段数

≥1.6

≥1.6

时段长度(min)

静态

≥45

≥40

快速

静态

双频+P(Y)码

≥5

≥2

双频全波

≥10

≥10

单频或双频半波

≥20

≥15

采样时间(s)

静态

10-30

10-30

快速静态

5-15

5-15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段(min)

静态

≥15

≥15

快速

静态

双频+P(Y)码

≥1

≥1

双频全波

≥3

≥3

单频或双频半波

≥5

≥5

注:

1.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此表要求的有效卫星。

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段。

表2GPS外业观测的技术指标

等级

一级

二级

高度角(°)

≥15

≥15

≥15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4

≥4

≥4

≥4

≥4

观测时段数

≥2

≥2

≥2

≥2

≥1

时段长度

≥90

≥60

≥45

≥45

≥45

数据采样间隔秒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PDOP值

<6

<8

〈8

<8

〈8

3。

2.4天线安置

①在正常点位,先将天线架到三脚架上,然后对中、整平。

②在特殊位置,当天线需要安置在三角点站标的观测台上时,要先将站标顶部拆除,以免遮挡GPS信号。

③天线的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以减小地磁偏角对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

④刮风天气要固定天线,下雨天要接地.

⑤天线架设不宜过低,要距地面1m以上.从天线间隔120°三个方向量取线高,其差不超过3mm。

⑥高精度的等级网,要记录气象参数.

3。

2.5外业数据采集注意事项

在外业观测过程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观测小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②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③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人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若是无显示屏的接收机,需内业在计算机中设置好卫星高度角,记录时间等.

④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

⑤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

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c)改变卫星仰角;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e)改变天线位置;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3.3高程控制网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工程基准。

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

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类型与埋设要求同平面控制点.

3.3。

1仪器设备

DS05精密水准仪一台(带脚架)、2M沉降观测铟钢水准标尺一对,尺垫两个、皮尺两根、记录板一块,铅笔、小刀和记录手簿。

仪器使用前进行了检校,同时对水准尺的圆气泡进行检校.

DS05精密水准仪是采用内置式的测微平板结构,仪器采用全密封设计,能有效地防尘防水,密封等级可达IP55;放大倍率38倍,观测目标更清晰;水准器居中性能更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仪器利用自动补偿技术和数字式光学测微尺读数系统,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测量精度。

   

3。

3.2观测方案

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进行施测.观测程序、观测方法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3.3。

3观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基准点和观测基点的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

视线长(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差累积(M)

视线高度(M)

≤80

≤5

≤10

≥0。

3

表4四等水准观测限差

中丝对称差(㎜)

基辅读数差(㎜)

基辅高差之差(㎜)

往返或环线闭合差(㎜)

≤5

≤3

≤5

≤20√L

L—---水准路线长度km

3。

3。

4观测注意事项

(1)水准观测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并用测伞遮蔽阳光,避免仪器曝晒。

(2)严禁为了增加标尺读数,把尺垫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

(3)观测员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4)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均应为旋进方向。

(5)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且有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志在一直线上。

3。

3。

5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迁站前发现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发现,则应从高程点重新起测。

(2)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四等水准重测后,可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3)水准测量路线需要跨过江、河、湖、泊和山谷等障碍物时,其测站视线长度,四等水准超过200m时,应按照GB12897—91和GB12898—91的规定执行.

水准测量外业验算的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1)观测手簿必须经百分之百的检查,并由两人独立编制高差和高程表。

(2)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Δ)计算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Δ,当高程路线闭合环较多时,还须按环闭合差(W)计算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

(3。

5。

3-1)

(3。

5。

3-2)

 

式中Δ-—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km;

n——测段数;

W--经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闭合差,mm;

F-—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环绕周长),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环个数.

以上MΔ和MW的绝对值应符合表3.2。

1的规定。

3.4控制网的精度评定

华测GPS—X300静态和快速静态精度:

水平精度 ±(2。

5+1×10-6×D)mm

      高程精度 ±(5+1×10-6×D)mm

控制点间距按3km,边长相对中误差1/180000,高程±8mm,均能达到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0的D级精度要求、高程拟合达到四等水准±≤20√L的精度要求。

4。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放样,平面采用全站仪,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施工观测基点采用全站仪导线或GPS-RTK在控制点基础上加密,点间距200m。

4.1施工测量人员的基本要求

(1)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规范的规定,选择正确的作业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对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

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整齐、美观。

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3)对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4)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簿、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

(5)现场作业时,必须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