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813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docx

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

靠社群发家的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

非常高兴和大家聊下社群话题。

我是怎么利用业余时间做社群的?

我想站在实战派的角度,不讲太多理论,和大家分享社群运营实战经验和认知。

我的判断也许都是错的,但都来自于一线运营体会。

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都会发现:

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社群,一波一波在跑,停不下来。

或许社群概念只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了。

为什么说“风口还是变局?

”1998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

当时在广东读研,老板交给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我们的商品怎么卖到国外去?

”我们用什么手段做营销呢?

发垃圾邮件,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垃圾邮件。

一直到今天,每当我邮箱收到一封垃圾邮件,我都会多看一眼:

它太棒了,居然能够绕过所有的检查机制,还能到我邮箱。

从中能够得到很多很多关于如何做好文案的技巧。

2002年我开始做论坛,然后到了2004、05年开始知道博客,2007、08年我开始做SEO,到了2009、10年开始做微博,2013年跑到了微信。

现在我发现社群比较火,我已经开始做社群了。

有人说“下一个风口是网红”,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都会发现:

一波一地在跑。

我内心的判断:

社群概念还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99%的社群都会死,谁能成为1%,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我从来不认为社群是一个解决方案。

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你刚刚以为你站在了风口,然后全世界的人都告诉你它不对了,不是它了。

记得三年前,很多人期望微博可以改变世界,然后是微信,现在又变成了社群。

到底社群概念是怎么来的?

用户对你的好奇关注很难保持三个月。

于是纷纷导到微信群,然而,你只是拥有那些人而已,却很难使用,这就是社群吗?

没有参与感的社群都是耍流氓。

2013年8月18号,出现了“微信公众账号”,所有人在想:

要不要抓住这个风口?

基本稍微脑袋瓜灵光一点的就提前开通了微信公众帐号。

2014年,所有讲新媒体营销的,都在告诉你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有效精准地找到你的潜在用户。

之后,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越来越多,但是打开率在下降。

有的人订阅了一两百个公众号,但是它们的状态都是小红点。

之打开一下,是因为强迫症发作,要把所有小红点刷掉,根本没有看。

告诉各位一个真实数据,当我的粉丝超过20万时,微信文章阅读数量大概是8000。

今天应该破46万,文章打开率增加到1万到1.2万之间。

我的粉丝增加多少?

整整26万。

我的阅读量打开高吗?

打开率严重下滑,所以我提出了“三个月的粉丝周期”概念:

一个新粉关注你的微信号,他的好奇心很难保持三个月。

在大学里面,三个月已经足以完成三次恋爱到分手了,你能比爱情更有保鲜期吗?

很多做微信公众号的朋友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盲目的狂妄自大,以为有很多人喜欢你,以为这份爱就是永远。

这跟当年谈恋爱犯的第一次错误是一样的。

我很早就没有这样的幻觉,因为我已经被人耍过一次:

博客上当年那些哭着喊着要看我写一辈子的人都不见了。

一做微信,我就很清楚,所有的人都只会爱我三到六个月,已经很不错了,根本问题是如何在三到六个月之内,把钱赚回来。

我这个人超现实的。

有些人的想法是长粉,先破五万,再破十万、五十万、一百万,如果有一千万粉丝,就是电视台了。

但是为了提高打开率,很多人开始建群了。

一个群只能加500个,微信扫码只能加100个人,后面的400个人要手工拉,手工拉的好处就是让微信粉丝成为运营者的微信好友。

首先干这件事情的是鬼脚七,很早就放他的个人微信号。

我一直都没有开放,你们体验过一天有200个人加你的痛苦吗?

晚上点手机点到手残,这个工作量超级大的。

我现在也变了,左手一个手机,右手一个手机。

原来我想装逼格,靠内容吸引你,但是后来不行,学员必须加好友。

加了好友以后,把你拉到微信群里面,有什么好处呢?

当我发一篇微信文章之后,订阅号有一次展示,朋友圈有一次展示,微信群有一次展示,提高文章曝光率。

为什么很在意文章的阅读量?

没有阅读量,你还有商业价值吗?

你根本没有一点商业价值。

如果你是做新媒体的,你告诉别人,我的粉丝量100万,看一下阅读量800,谁会投钱?

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提高阅读量。

把文章发到群里,是提高阅读量的一个好手段。

怎么样把粉丝变成群呢?

现在最流行的方法就是请大咖来分享,而且是免费的。

我今年受邀做了41场线上分享,不包括我在线下的讲座。

有的社群号称1000个群,500个人一个群,覆盖50万人。

凭借这个概念,我至少知道三个社群已经拿到了风险投资,有的融资额还相当惊人。

但是这些群马上进入到一个很痛苦的问题:

到底做点什么,让用户成为我产品的用户,让我能挣更多的钱?

实际上,很多群现在已经死掉了,已经没有活跃度了。

你只是拥有那么多人而已。

为了激活群,现在流行万人群分享。

在群分享里面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

拉了机器人的。

很多做社群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很有能量,把社群联合起来,每个群拉入机器人小助手,让分享者的语音同步扩散到100个群、200个群、300个群,我最多试过是1500个群。

1500个群机器人小助手可以做到什么效果呢?

为了保证群分享的质量,又不触犯规定,每个嘉宾必须一口气讲到50秒以上,大概只能讲120条,一口气发50-60条语音,每条语音都50-60秒,你受得了吗?

我做群分享,我会和主办方讲:

“我可不可以只讲半个小时,然后我留下时间和大家做交流和互动?

”你们到群里面愿意和牛人做连接,本质上是想听他在那里唠叨30分钟的那种60秒吗?

你们是想和他做交流。

现在很多社群是在做机器人,我的判断是机器人小助手是社群的毒药。

我今天讲的这句话可能会得罪很多开发的人,他们会强烈地抨击我。

但我认为所有的机器人小助手都是不值得投资的,因为这来自简单的判断:

每个人都希望有面对面的、一对一的交流,找一个机器人同时跟一万个人交流,你觉得我在尊重你?

那根本就是一个谎言。

我认为这里面关键是没有参与感。

机器人背后的目的,无非是让品牌更快地得到曝光,观点更快地得到传播,微信号更多地长粉,但我什么都没有给你,就是留下了语音。

真正起到作用的,我反而觉得有一个号做得不错:

笔记侠,我的普通话这么烂,他们居然把我的话整理成文章,文章排版好,分享出去。

我觉得这些人,包括今天画思维导图的,他们是非常伟大的:

他们把我的观点很好地变成了可视化的东西,这才是有价值的工作。

他们能帮助很多人节约大量的时间,很多人发现我不需要听嘉宾的语音分享了,完全可以等分享后把文章拿过来看一下。

我们之所以做网络、做社群、做微信订阅号,都希望和订阅者之间建立的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最大的问题是,它只能让运营者和订阅者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互动。

能不能让订阅者之间建立互动?

最近腾讯做了一点点工作:

原创号可以加评论,其他人可以在评论上点赞。

为什么腾讯不把评论稍微放开一点,让我们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踩,你们觉得这个活跃度会不会提高?

会。

但你们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吗?

踩沙发、顶沙发,然后在沙发里面放广告。

在博客时代,这个事情没有玩过吗?

原创号最新有一个玩法是赞赏,你在你公司里面找五个人,每个人做一个头像,文章一发五个人就按顺序赞赏,出现的字可能就是你的广告语。

我自己也曾经试过,在国内原创账号上,“和秋叶一起学ppt”,六个小伙伴六个图标,每个账号点一块钱的赞赏,我就可以免费打广告,多便宜啊。

中国人的智慧全部都用在这些角落里了。

这个时候如果放开评论平台,有可能就变成营销者的平台,而不是真正做分享。

当然,微信做得比较好一点的,是把放评论内容的权力交给了运营者,这是非常棒的一种设计。

通过公众号或社群做网上购买,所有的购买游戏规则是冲动消费、一见钟情式的。

他冲动的前三次,没有让他为你花钱,对不起,你很难再有机会了。

目前的社群运营有两种思维,第一个是把规模做大,50个群、500个群、1000个群。

有的社群号称在全国有三百个城市都建立了分舵,感觉力量好强大;第二个是先做产品,通过产品慢慢找到喜欢产品的人,然后把他们拢在一起,慢慢地形成氛围,圈子再扩大,不断地去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个人觉得两条路都有可能成功,我个人倾向于先做产品再圈地的道路。

先做第一条路,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它要求你社群的能量非常高,大家对你的爱可以保持得比较长久。

有一个微信号,2014年开始做,大概在三个月的时间,就运营到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两到三万,那时候我的粉丝数量是它的五倍,而我的阅读量只有一万。

现在那个号的阅读量只有两三千,我的可能是一万三,但是我还活得很好。

为什么呢?

我一开始就在卖产品。

那个号在阅读量开始下滑的时候推出了他的产品、服务,来得及吗?

你们一定要明白,网上游戏规则是什么时候他会购买?

网上购买是冲动消费,如果你价格不贵的话,大概在100到300之间,他所有的购买游戏规则是冲动消费。

他冲动的前三次没有让他为你花钱,对不起,你很难再有机会了。

网上营销是一见钟情式的,不是日久生情式的,日久了,就不爱了——这才是真相。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会觉得我为你付出这么多,然后?

然后你活该!

谁叫你没有产品来吸引我。

社群的生命周期往往是三个月,三个月以内我把有可能吸引到的人变成客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走的路。

很多人对社群的理解是错的。

到底什么是社群?

怎样建立一个好社群?

我们有媒体、有书、有课、有讲座、有培训、有品牌,运营社群有5个条件:

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再者,真爱就打钱,但不要随便打给网友,要打给好的伙伴。

1、同好首先你要有同好:

共同的爱好。

昨天一个人在微信里,一上来就给我打了88块红包,然后提了一个问题:

“我做男性婚恋微信公众号,建了好多男性朋友群,要想保持活跃度,能干吗?

”我想都不想:

“还能干嘛,分享软妹子的微信号啊!

”他来了一句:

“我们除了妹子啥都有。

”我说:

“你一个搞男性婚恋征友的,你没有妹子,你把这些人拉在一起干吗?

”他说:

“你能不能讲一点其它的干货,让这些男性朋友留下来?

”你们说可能吗?

这些单身狗,你不找来妹子,你就是耍流氓的。

我说:

“你全国各地找真正愿意交友的妹子,让她们参加小游戏,每天晚上刷一个妹子,谁答对妹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拿到妹子的微信号,这样high不high?

”上课前一个志愿者问我:

“我们聚集了一批小伙伴,我们想在一起共同成长。

”共同成长叫爱好吗?

谁都想共同成长的,这种爱好太空了,所以它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共同的连接点。

有人问:

“你的社群在干嘛?

”我的社群很简单,我教你学office,非常具体。

我教你学office,半年你学会了。

有人说学会了,不跟我一起混了,没关系,你想跟我学一辈子,我还受不了。

因此,第一要找到共同的爱好,很多人根本没有想清楚,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有的社群叫来嘉宾分享,大家除了为了嘉宾而在一个群,还有更多共同的连接吗?

没有。

这些群未来的结局,要么沦为放广告的天堂,要么就慢慢死掉,不会再有更多的回报,明白了吗?

我的阅读量也在下滑,我在网上建过微信群吗?

我好歹也有46万粉。

我为什么不建群?

很多微信群最后的命运都是死掉,很多做得好的微信运营者,也是不建的。

因为他们知道建社群,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我这个人对于免费是有警惕的,我认为免费得到的一般都是低质服务,收费才能得到好的服务。

如果一群人没有共同的爱好,就不会买同样的服务或者产品,没有买同样的服务和产品,在话题里面就聊不起来,聊不起来就没有所谓的从众效应。

2、结构有了共同的爱好是不是够了呢?

你还必须要一个结构,简单理解就是群规。

在群里面,要么是金字塔型的,有一个人高高在上,做精神领袖,然后各位做他各个小群的分群主;要么是环形结构,群里很多灵魂人物,经常给你一些有深度的东西,但是在环形结构里面,大家的专业要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别人可能用得着的东西。

一个糟糕的群就是:

群里面有5个人很厉害,来了495个仰慕他的人,最後的结果是什么?

不对称,495人把这5个人骚扰到不行。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加我,我不加。

他说“我想找你答疑”。

你找我答疑,你到哪里找我不可以,非要到我私人号里面来问,你还把我当人吗?

你根本就是把我当一个答疑机器,你利用完了就走,而且这个答疑还是免费的,我一说收费,他马上说“这个世界不是讲乐于助人的嘛。

”那你去找那个乐于帮助人的人,我不做。

为什么?

如果我的时间可以用来赚钱,我一定去赚钱,赚了钱可以实现我的很多梦想,这是比较合理的。

很多事情,没有资源根本就办不到,而资源都是要拿钱换的。

所以我们要努力赚钱,然后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不能把这个时间浪费在一对一的答疑上,因为成本太高。

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企业家?

所有的企业家建了一个马会、商会、俱乐部,要想加入顶级俱乐部的话,光拿钱是不够的,你得有一定的实力,有实力的人建一个圈子。

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圈子,要么这个圈子有一个人在金字塔尖,高高在上;要么大家各有各的能量,可以互补。

这就是社群的结构,所有社群的准入是非常有条件的。

3、输出我建了两个群,一个是我的学员群,我的学员群很简单,一定要买我的课才可以进来,不买我的课不可以进来。

我的课也不贵,129元,面向大学生的价位,但是不给钱不让进。

一个人为了群,花一点点钱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是好事情。

花了钱才珍惜,他服从你的管理。

我从来不实行无条件开放。

第外二个群是谁都可以来,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得有才华。

有的小伙伴会画思维导图,有的小伙伴手绘,有的小伙伴会自拍,在群里面,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可以用才华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智能交换。

如此,我建立了一个小的结构,这个结构里面每个人都有才。

我们有群规:

保证不能超过69个人,超过69个人就踢、换,很残酷的,要保证新陈代谢。

你不能拉进来后,所有人都在里面“呵呵呵”,我们不是搞一团和气,你得给大家有一个有质量的输出。

一个社群之所以做下来,是一帮人在一起,不断地创造对自己和别人有价值的东西。

你可以写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你可以出一些有价值的课程,你可以在一起写一本书,你也可以在线下策划一个讲座、搞一个活动,统统都是输出,但是很多社群自己的人员没办法做输出。

很多做分享的社群,永远把外面的人拉进来做分享,然后把这些东西整理成文章,自己的成员有没有参与感?

没有。

我是搞在线教育的,我让我所有的学员都干嘛?

交作业。

做教育的良心就是让学员交作业,你改作业。

当我的学员交作业的话,他至少可以交一份有质量的作业,他至少参与到社群里边了。

有的学员交了作业,你看了之后,你都觉得“算了,这个老师没法当了。

”这就是高质量的输出,那么我就可以转发、奖励、打赏,这时候他开心不开心?

他非常开心。

4、运营想要有输出,你要想办法做运营。

按说,听完分享,看了好书,拿出笔记,过分吗?

不过分,这是学习里面的基本要求。

但是有几个人做得到?

你要想让别人做到,得有人做管理,有人下任务,有人发通知,有人做监督,有人要示范。

示范的诱导效应是很强的。

很多人交作业都有一个心理:

我做得好丑,如果交出来好丢脸。

如果发现别人做得不好看,也交了作业,还得到了鼓励,慢慢看到别人的成长,他会受到激励。

如果找不到运营的人才,社群规模就不能做大。

我的活跃群现在就5个。

有的人说为什么不搞大一点?

我搞得够大了,我把学员装到QQ群里面来,一个群可以装2000人,五个群容量是1万人。

1万人管理起来已经很吃力了。

要让这1万人参加我的分享,我做得到吗?

我做不到。

怎么解决的?

我把2000个人放到一个群里面,只要有50个人参加分享,他们就会聊天。

一个群往往是当大家活的时候,就会把其他的人带进来。

这样的话,2000人的群最多带动三四百个人,还有1500个人到哪里去了?

有1000人已经把你屏蔽了。

为了不让这些人屏蔽,你就只能在一段区间里,通过好的运营让他们参与。

我们QQ群里面有个特别好的地方,我们平时不让你说话,一句话都不让你说,一进来就不让你说话。

只有每周五晚两个小时让你说话,参加分享,到点就关掉。

2000人的群,一年的流失率大概只有50人,为什么不会走呢?

因为对所有的人,我们都承诺,你可以小窗向老师询问答疑。

大家知道QQ群的好处吗?

不需要关注就可以提问了。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比较简单,你有问题就向我提问,他为了将来有一天会向我提问,他愿意留下来。

更重要的是,他买了我的产品,他认为是我的消费者,他想要随时随地找到我。

产品让我们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强。

5、复制我能不能运营到8个群?

意味着什么呢?

我现在一年可以做400万销售额,如果我运营到8个群的话,意味着我可以做1000万销售额,企业生存力大大拓展。

我现在没有办法找到像我和我小伙伴一样的人管理群。

你们知道管群的最大痛苦在哪里?

我们做课程开发,都找单身狗,做课程开发很专注。

但是找社群运营人员,会优先选择那一些当妈的人,她们才会接受生活就是琐碎重复的事情构成的,才能每次都带着好态度回答各种同样的问题。

经常有学员问我:

“Office2013在哪里下载?

”我每年要答1000多次,还是我做了防火墙的情况下。

原来我是蛮温柔的人,谁找我问问题我都答。

现在谁找我问问题,我都不答,我是被逼的,我在思考我要把社群的能力复制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忙回答。

我现在怎么复制的呢?

我做自媒体矩阵。

你们有没有发现做自媒体矩阵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

我们现在已经有25个小伙伴开通了微信,当然我要找有才华的小伙伴。

你们知道这些微信里面,最让我得意的地方在哪儿?

已经有9个微信号拿到了原创。

拿到原创非常重要,因为之后你就可以赞赏。

让一个人坚持写微信最重要的力量,一开始是阅读量和涨粉数量,很快就是赞赏。

哪怕你的阅读量不高,但是你写了好文章,我们会互相赞赏,我们之间的爱就会延续下去,就更加容易坚持。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小伙伴的微信打开,一个个看一遍,谁写得好,马上打十块钱,让小伙伴形成氛围,小额红包是让这个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的方法。

但是记住了,红包永远打给自己人,不要打给那些网友。

他凭什么拿你的红包?

他没有对你付出任何行动之前,他不配拿任何红包。

因此,我自己的内部管理文化有一句话:

“真爱就打钱。

”现在很多90后都很喜欢我。

就是因为喜欢这句话,我甚至最多打过一万块钱。

没有问题啊,我今天把这话放这儿:

你要是能写出10万+的文章,2万块给你。

你搞定了我都搞不定的事儿,说明你值这个价。

我不停打红包,鼓励小伙伴坚持做原创,然后努力帮他们涨粉,我现在好歹46万的粉了,但是我要选跟我气味相投的人,有些搞网络营销的人找我帮忙,我不做,不是你不好,而是我的方向不是这里。

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做出贡献,却没有拿到合理的回报。

我说:

你们每天在网上写出好东西,这会有品牌效应吗?

什么叫品牌?

有人愿意为你这个品牌花钱,那才叫品牌,如果没有人愿意为你花钱,什么都不是。

在中国建立品牌最有效、最快的方式是写一本好书,或者某个电视把你曝了。

上电视太难了,但是写本书还是比较容易的地方。

你要想办法把你做的东西出一本书,让大家来买。

在产品里面,买书已经是最便宜的。

一旦一个人为你花一次过钱,他就可能为你花第二次钱、第三次钱。

因此,营销里面没有那么多新理论,老用户往往可以带给你更大的回报。

书有钱赚吗?

卖书没有钱赚的,卖10万本都不可能让你改变命运的。

但是你有了10万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卖课程了,我说的是在线课程。

我发现有才华的小伙伴,就拉在一起做课程。

最近我拉着小伙伴做微课,才9.9元。

你在网上分享一个东西,有人给你打钱,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过文章阅读量的增加。

如果你写文章,每次阅读量都一万、五万甚至十万,然后什么回报都没有,你会深深地怀疑这个世界:

它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我每天写很好的文章,讨好你们,然后我还一分钱挣不到?

一旦你进入这个阶段,你才知道做网络最痛苦的地方是:

流量根本不能变现。

你曾幻想一篇文章阅读达到10万+,就能带来很多后期回报,那是谎言。

前提是你要设计好,你有什么产品能够把流量收过来?

这才叫有运营的思维。

微博时代的红人在哪里?

微信时代的红人马上就不行了,现在是网红的时代。

你觉得网红可以红三年吗?

除非做有自己品牌的产品。

我是70后,很多人找我做培训,但是我老了,体能跟不上了,我现在想怀二胎了,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二胎这个伟大工程。

我就培养80后,一个培训师在业内形成品牌,最佳的年龄是28岁,90后也很快将占领这个市场。

我今年培训了四位讲师,很多课就交给他们上。

培训来钱快,一天可以讲好几万,相对来讲产值比较高。

小伙伴跟我在一起,有稿费,有课程分成,有培训费,而所有这些都跟我们品牌有关。

一个小伙伴能力强了,翅膀硬了,为什么不自立门户,而是一直跟我干?

我做的事情很简单,帮你打品牌,然后加入我的书做作者、分稿费、分在线课程费用,然后做培训师。

成功人士不在高校做几场讲座,那还叫成功人士吗?

我们今年一共在线下做了100场分享,我自己做了80场,小伙伴们做了20场。

这些讲座我不要钱,成就感都来自于免费分享,幸福来自于手上有钱。

如果你有了一些钱,就做一些事情回报社会,你会找到更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很多人做社群最大的问题是,他的输出没有系列化、没有结构化、没有品牌化,没有这“三化”,那你社群的分享,在网上很容易变成过眼云烟。

你自己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可持续留下来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要么出书,要么出在线课程,要么线下能卖的培训课。

你们没有发现吗?

所有的自媒体基本上都走这条路。

吴晓波老师是不是?

大熊老师是不是?

我是不是?

鬼脚七是不是?

我有媒体、有书、有课、有讲座、有培训。

你看,我们今年出了一门课《和秋叶一起学Word》,书马上出来了,它是一个循环。

我们这些已经做到一定规模的人,在思考什么呢?

很多做社群的人,没到这个水平和阶段,他不一定能进入到这个思考的层面,他可能没有到这个阶段。

如何提高社群的生存质量?

建立节点之间的链接度、活跃度和势能差,让社群活跃起来。

社群要生存下来,得解决质量的问题。

如果两个人之间关系比较紧密,真相是:

你跟他在生活中是交叉连接的。

因此,我并没有建大群,我要求核心群里的每个小伙伴互相关注,要互相关注彼此的空间、微博,知道彼此的电话、邮箱。

你要知道,为什么你的空间和朋友圈很活跃呢?

是因为你有位好朋友在下面黑了你,然后被另外一个好友看见了,他就忍不住也来踩一脚,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氛围high起来。

首先,建立节点的链接度;

你看到你的小朋友刷的都是秋叶大叔的文章、PPT、活动,那么有没有影响力?

很多运营者,到今天为止还在不断地圈地,没有把圈的这些人建立好交叉连接。

六度空间理论说:

世界上的两个人,最多通过六次关系就可以连接,但是它没有告诉你,这些人90%是通过一个人连接到的。

你要努力成为这些人交叉连接的那个节点,每个人会记住你一辈子的。

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维系感情维系最简单的就是:

把一个他很想认识的人介绍给他,他们之间碰出了火花,他们两个人都会记住你。

你可以用很小的成本管理一个很大的网。

第二,通过活动提高活跃度;

今年开始做了尝试,明年会在所有课程推出这个活动,学员把作业交到朋友圈,集齐32个赞,我送一本书给他。

这个成本很高,但我坚决要求寄书,收快递是二次连接行为。

当你收到一份快递,给你带来的感动,超过京东、当当的20元免费购书券。

而且,我花时间为你寄快递,你花时间为我取快递,我们两个之间的感情是两个维度的,而且会发微博和朋友圈,这有四个维度。

因此,在社群运营里面,你们要设计高维度的活动。

很多人仅仅找了一个嘉宾来分享,分享完了,接下来的维度怎么增加?

没法增加了,因为你已经把群建立起来了。

这些人之间还有连接吗?

没有。

群能量并没有真正地上升。

我不断告诉大家,你可以做作业、做分享,你做完分享,是不是很多人愿意跟你加好友?

这是不是又增加群交叉连接的维度?

我今年发展了25000个学员,一个学员差不多为我们花200块,我就跟我小伙伴算,明年要搞定1000万销售额,我们就要达到五万个人。

问题是,我能搞定个五万个人的群吗?

腾讯规定:

一个超级会员只能建4个2000人的群。

我要安排4个人,一个人养8000到10000个人。

这对于我来说,都是巨大的运营成本。

这四个员工,如果态度不好、沟通不到位、负能量,我们社群运营就变成负能量了。

我们自己有个小群,里面没有节操,每天各种负能量,要发泄到我这里来发泄。

我选择牺牲活跃度,我不会每周五都做分享,每周多了。

我想明年改成每个班凑足一定人,比方说500人、1000人,我只做六次。

在分享质量比较高的情况下,群成员一般能坚持六期不错了,大部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