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732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正式版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宁远一中高一生物教研组罗贯周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制作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和绘生物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以观察有丝分裂为目标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培养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科学实验和大胆创新的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制作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教学难点】

1、实验设计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解离程度的把握。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中重要的实验之一。

本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细胞分裂装片标本,围绕染色体的存在状态进行观察、分析,进而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实验涉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培养、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数学模型的构建等知识和技能。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培养,装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将直接影响实验成功与否。

【教学方法】

过程式教学、讨论法教学。

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进行教学,教师就要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多途径多方式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边操作边思考。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同一实验组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得出答案。

教师在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上适时点拨,以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思考: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有哪些?

导入:

今天我们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观察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课本上用的是洋葱,但洋葱不易生根且生根数量少)。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强调实验目的。

探究点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进一步强调。

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2.细胞分裂具有独立性:

同一时刻,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时期。

在高倍显微镜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3.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引言:

通过实验原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进行本实验的指导方法和思想,下面我们结合讲义上提出的探究问题,依据课本所列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展示材料用具。

材料与用具

蒜(可用葱、洋葱代替)。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

卡若氏固定液,1mol/l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醋酸洋红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步骤

一、蒜根尖的培养

探究点2:

怎样培养蒜根尖?

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作相应点拨:

在实验课前3~4天,取蒜瓣多个,放在铁盘上,铁盘铺满一层纸巾,加清水使纸巾湿润,让蒜瓣的底部接触纸巾。

把铁盘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待根长约3cm时,取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注意的问题:

应剥去蒜头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培养时注意每天换水1~2次,防止烂根。

二、装片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的提问,边回答边操作,从而知道在进行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进行该操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协调配合。

解离、漂洗、染色三个步骤中,都有一段等待时间,教师应利用这些空隙,要求学生讨论在进行该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强调或讲解有关问题,以保证该操作的顺利进行,也可做一些相关的题目,来巩固该部分的内容。

探究点3:

该实验的实验流程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进一步强调:

取材→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绘图。

(一)、取材与解离

探究点4:

取材的时间最好在什么时候进行?

解离的目的是什么?

解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离后细胞是否仍保持活性?

学生讨论回答,师作相应点拨:

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蒜根尖2~3cm,先放入卡若氏固定液中固定15—30分钟,用95%酒精冲洗两次后再放入盛有1mol/l的盐酸的试管中,在60℃温水中解离,直至根尖酥软。

解离目的是用药液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即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于在镜下观察。

解离中,应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时间太长使细胞的结构破坏,影响制片的效果,太短则不易使细胞分离,观察时细胞容易重叠。

解离后细胞已被盐酸杀死,不具备活性。

教师做演示实验,强调相关注意事项以及解离成功的标志是根尖酥软。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注意相互配合,教师答疑。

等待过程中请同学们讨论注意事项,做巩固练习1。

【巩固练习】

1.洋葱根尖细胞解离后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是()

A.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半透性     B.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C.仍保持选择透过性,但通透性增大D.仍维持原来的通透性

(二)、漂洗

探究点5:

为什么要进行漂洗?

怎样进行漂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作相应点拨:

由于染色剂是碱性染液,如不漂洗,酸碱发生反应,不利于着色;同时也是为了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用镊子把酥软的根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教师做演示实验,强调相关注意事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掌握时间,教师答疑。

等待过程中教师讲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学生练习使用,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三)、染色

探究点6:

在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

染色中,为什么要把握好染色的浓度和时间?

学生回答教师作进一步强调:

能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即染色后增大了细胞核与周围部分的反差,便于观察染色体分布和变化。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时间的把握要好,否则染色过深,不易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染色时间3~5min。

教师做演示实验,强调相关注意事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用镊子将根尖放进盛有0.01g/ml的醋酸洋红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教师答疑。

等待过程中请同学们讨论注意事项,做巩固练习2、3。

【实验拓展】

1.蒜根尖的培养与固定

(1)根尖的培养与处理

因为大蒜、洋葱等材料都存在休眠现象,在发根前先将材料放在4度的冰箱中3-5天。

可以解除休眠,容易生根。

然后将蒜头外层膜质枯衣剥去,把底盘旧根刮去,在铁盘上放上一层纸巾然后让蒜头的底部与水接触,放在阴暗处;或用牙签将蒜瓣串起,让牙签两端架在烧杯边缘,让蒜瓣的底部与烧杯口的水接触。

各个装置每天换一次水,在室温下放置4一5天,观察根长到2cm左右时,将整个培养装置(根连同烧杯)一起放入4度冰箱24小时进行低温处理,以便增加分裂相细胞。

(2)根尖的固定

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任何时段,剪取根尖2-3cm(长些比较好,以方便后面的解离、漂洗步骤)放入卡诺氏液(无水乙醇:

冰醋酸=3:

1)中浸泡24小时,而大蒜瓣可以直接将整个蒜瓣浸泡在卡诺氏液中(因为大蒜的根比较细,待需要时再剪取根尖更方便)。

再放入95℅乙醇半小时后,转入70℅乙醇中4℃保存。

笔者经过比较后发现,固定后的根尖不仅可以随用随取,而且可以缩短解离时间。

2.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这会因蒜的品种室温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剪取蒜根尖2~3 cm,先放入卡若氏固定液中固定15—30分钟,用95%酒精冲洗两次后再放入盛有1mol/l的盐酸的试管中,在60℃温水中解离。

8~10 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破环细胞壁的果胶层)。

漂洗

待根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约10 min

洗去药液①防止解离过度。

②,防止盐酸与碱性染色剂发生作用,影响染色

染色

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醋酸洋红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 min

醋酸洋红或改良苯酚品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刀片把根尖纵切成两半,然后再纵切成四分之一,将四分之一根尖的尖端的2—3mm切下来用来压片,然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面放上一块载玻片,用大拇指轻轻按压,使之铺展成一层薄雾状。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原因:

因为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更为清晰和固定),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2)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固定装片。

4.绘图

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简图。

【讨论】

1.在观察结果中,处于那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

为什么?

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见右图),其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如何增加视野中分裂相的比例?

【结论】

前期:

核仁和核膜逐渐消失。

核内染色质逐渐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含有两染色单体,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

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

后期:

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二,其每条染色单体也相应地分开,并各自随着纺锤丝的收缩而平均移向两极,每极有一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的相同。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分开在两极的染色体各自组成新的细胞核,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使细胞分裂为二,形成二个子细胞。

这时细胞又进入分裂间期。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教后反思】

1、该实验课本采用的生物材料是紫色洋葱,但通过实验课前的培养,发现生根效果不是很理想,数量较少,分组实验根本不够用。

通过探索和查阅资料,我们用蒜作实验材料,生根效果很好。

2、该实验课本的解离方法不是最佳,所以我们采用了先固定后解离的方法,教材的染色剂龙胆紫染色效果不是很好,我们也大胆地用醋酸洋红或改良苯酚品红进行了替换。

3、该实验的每个步骤都需等待一段时间,所以应打破常规教法,采用边做边练的方法,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4、我们对实验的改进既得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启示了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打破思维定势,推陈出新,大力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科学求索精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学罗贯周

一、该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最后一个内容。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基础是学习的,是学习生物体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也是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经典的高中生物实验。

是在学生已了解了有丝分裂过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突出的是实验步骤和显微镜操作技巧,要求学生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观察并验证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细胞结构特点,加深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但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并不容易成功,而通过我们的改进,实验现象很明显,分裂相也很清晰。

这种真实具体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理解各分裂相的特点和掌握有丝分裂过程都很有帮助,同时通过改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再者我们的改进也告诉了同学们遇上困难,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经典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却也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做的十几个实验中成功率最低的一个实验。

说它成功率低,是因为如果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法步骤去做①解离、漂洗需要时间较长,一节40分钟的课时间太紧迫。

②用0.01℅龙胆紫染液染色,细胞染色太深,而且龙胆紫还会将细胞质也染色,往往发现显微镜下的视野呈紫色一片,根本看不清细胞结构,不易辨认染色体。

③用两片载玻片压片,取下上面的载玻片时连带盖玻片甚至根尖也被取下④3-5分钟的解离时间不够充分,细胞不仅不容易分散开来,而且细胞重叠在一起,影响了观察。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为了让学生可以真实地观察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人联想到必修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解离和染色方法,并结合本人大学时做这个实验的方法,同时参考其他老师的宝贵实验经验,经过课前做了大量的预实验,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步骤,摸索出了一套在40分钟课堂就可以明显观察到实验现象(指看到分裂相的细胞)的有效的实验方法步骤,现将改进的方法步骤介绍如下。

1、材料的改进

洋葱大蒜或葱

改进的原因有:

①按本校教学进度安排,本节实验课一般排在11月底12月初进行。

按照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材料洋葱进行生根培养,发现不易发根,即使发根了,生根数也少。

原来我们地区市面出售的洋葱是本地产的洋葱。

本地产的洋葱在深秋时收获,随即进人休眠期,休眠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不发根或极少发根。

而同时期用大蒜却容易发根,而且大蒜瓣多,每一瓣都可发根十几条,比洋葱经济实惠的多。

②洋葱根尖比大蒜粗,解离需要时间长一些。

③实验发现大蒜的分裂指数高于洋葱。

总之我们推荐大蒜的根尖做实验材料,不仅生根容易、生根数多、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根比较细,相对容易解离,且分裂相的细胞也比较多。

2、解离方法的创新

教材中“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1:

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先在卡诺氏液中固定15—30分钟,然后用95%酒精冲洗2次,再用1mol/l盐酸在60℃温水浴10分钟。

改进原因:

15%盐酸浓度太大,容易解离过度而破坏细胞核和染色体,另外用15%盐酸和95%酒精解离液解离需要时间太长,预实验中发现3-5min的解离时间不够,虽然每种实验材料具体的解离时间不同,但笔者发现每种材料的根尖至少需要解离20分钟以上,如果先固定后解离那效果就好的多,同时解离的时间也大幅度缩短。

所以本人采用了新的解离方法。

将切下的根尖放入10ml卡若氏液(醋酸和酒精体积比为1:

3的混合液)固定15—30分钟,然后用95%的酒精冲洗2次,再将根尖放在盛有10ml的1mol/l盐酸的解离液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有60℃温水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这样能大大减少解离时间,实践证明这种解离方法只需10分钟左右,而且效果很好。

注:

根尖完全酥软的标志是根尖色泽变白,略带透明,而含分生区的根尖尖端呈现乳白色。

3、染色剂的创新

龙胆紫醋酸洋红

改进原因:

教材中“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我们发现显微镜视野下只见紫色一片,根本分不清细胞与染色体。

本人回想起大学实验课我们也做过观察根尖的实验,但我们用的是醋酸洋红染色,效果很好。

故本人想大胆尝试用醋酸洋红染色。

醋酸洋红溶液的配制:

取45毫升冰醋酸,加蒸馏水55毫升,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2克,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铁锈钉,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4、制片方法的改进

教材上的制片方法是先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压载玻片。

本人的方法是先把根尖纵切成两半,然后再纵切成四分之一,将四分之一根尖的尖端的2—3mm切下来用来压片,然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面再垂直放上一块载玻片,成十字交叉形,用大拇指轻轻按压,使之铺展成一层薄雾状。

改进原因:

教材介绍的方法容易压碎盖玻片,用两片载玻片压片,取下上面的载玻片时连带盖玻片甚至根尖也被取下了。

还有用镊子弄碎根尖这不利于找到分生区,也加大了在视野中找到各个分裂相的难度。

而我们的方法既能使根尖压成一薄层同时也保存了根尖各部分的完整性,为寻找分裂相带来了便利。

四、实验器材

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试管,烧杯,

卡若氏固定液,1mol/l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醋酸洋红液,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2、细胞分裂具有独立性:

同一时刻,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时期。

在高倍显微镜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3、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六、实验过程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这会因蒜的品种、室温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剪取蒜根尖2~3 cm,先放入卡若氏固定液中固定15~30分钟,用95%酒精冲洗两次后再放入盛有1mol/l的盐酸的试管中,在60℃温水中解离。

6~9 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破环细胞壁的果胶层)。

漂洗

待根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2次。

约1min

洗去药液①防止解离过度。

②防止盐酸与碱性染色剂发生作用,影响染色

染色

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醋酸洋红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 min

醋酸洋红或改良苯酚品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刀片把根尖纵切成两半,然后再纵切成四分之一,将四分之一根尖的尖端的2—3mm切下来用来压片,然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面放上一块载玻片,用大拇指轻轻按压,使之铺展成一层薄雾状。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一)知识目标

1、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和绘生物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以观察有丝分裂为目标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在老师引导下制定实验计划,再动手按自己的计划完成实验这一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培养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科学实验的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学生设计实验。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五)教学难点

1、实验设计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解离。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设计

过程式教学、讨论法教学。

“过程式教学”反对以结果为中心,注重思考和活动的过程。

经历过程能增强记忆,感受过程能领会方法,创设过程能有效教学,体会过程能有效学习。

课标认为:

在教学中如果只告诉结果,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体验过程的权利。

学生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模仿、继承和积累现成的生物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生物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是对社会中未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

过程式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想学生所想,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生物教学中。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逻辑性加强,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通过思想交流才能实现。

而通过讨论课能让学生有机会同他的同伴进行深入的讨论,将推动他们对自己的思路作进一步的分析,并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同时也让学生能有机会同成人进行讨论,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创见。

我想在课堂里,用精心选择展开式的问题,引起争论,这样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讨论之中,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而老师则充当讨论的领导者,以质疑、反问等方式,引起讨论的方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进一步实验求得解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的及实验时间要求考虑,本实验分两课时完成。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学生设计有丝分裂观察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逐一讲解制片方法。

最后由学生写出实验计划并准备实验材料。

第二课时:

按实验计划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在进行解离、染色的过程中,老师穿插讲解压片技术,高倍镜使用和生物绘图的要求,最后观察、作图。

下面我要谈的是其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有丝分裂各

个时期的特点,要求学生绘制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简图;引导学生点评

学生回忆有丝分裂过程,并动手绘制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像,同时请5位学生上黑板画图。

学生对所作的图进行点评。

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动手绘图能力,为下一节课的作图作铺垫;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理论课中建立起来的有丝分裂过程动态模型的理解。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能否有可能看到有丝分裂的各期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观察的思路。

思考并回忆:

有丝分裂过程的关键、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差异,得出观察思路。

从黑板上的有丝分裂过程图推出其关键在于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由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差异,引导学生得到观察染色体的思路,顺利地引入实验设计。

三、设计实验:

1、选材

提出问题:

这个观察实验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思路首先集中到选材上来(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使用幻灯片引起学生回忆)

接着提出问题让学

生进行展开式讨论:

问题1:

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存在于生物体哪些部位?

(导入对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强调简明的原则,引导得出最合适的部

位)

问题2:

怎样得到我们

所选择的这一材料?

问题3:

取到根尖,是否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从洋葱根尖的粗细及幼嫩程度引导学生分析切片的难度。

问题4:

如何做这个切

片?

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

的观察效果?

(从各分裂相的存在概率得出装片中细胞越多越好的要求。

打出幻灯,让学生从根尖的立体结构中去感受所做切片包含的分生区细胞数不太多这一弱点,由此引导学生得到另一种思路,即将分生区的细胞逐个摊开。

问题5:

怎样才能将细

胞摊开呢?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展开式讨论

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从有许多材料看不到分裂现象,逐渐讨论得出选出材料的要求之一是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生组织。

学生提出各种分生组织

逐一考虑各种材料的可操作性,

最后推出根尖分生区

由带土移栽的道理得出来水培、

沙培的方式

不能直接观察

学生一般会想到切片

讨论切片的难度

观察根尖的立体结构,讨论得出观察的另一种思路,将细胞逐个摊开

通过对问题进行展开式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每一操作步骤的目的、理由。

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科学实验的本质。

让学生明确生物学实验中,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实验材料,作为好的实验材料,一般应具有选材方便、经济、结果可靠、便于操作等特点。

选择好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开始。

2、解离

根据根尖的立体结构引导得出解离思路

同时介绍解离方法,用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

1)室温下解离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