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304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docx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0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

本物理试卷是高三模拟试题,包含了高中物理的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3—3、3—4、3--5内容,主要包含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欧姆定律等内容,在考查问题上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律为主,重视生素养的考查,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文】14.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点】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P0

【答案解析】D解析:

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观测记录的研究总结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选项A正确;伽利略指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正确;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选项C正确;故选D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家主要贡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题文】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m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做功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知识点】摩擦力物体受力分析功B2B4E1

【答案解析】B解析:

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支持力一定做正功;讨论摩擦力当a=gtanθ时,摩擦力不存在,不做功;当a>gtanθ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做正功;当a<gtanθ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做负功;故B正确

【思路点拨】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得支持力,再由功的公式即可求得对物体做的功的大小.

【题文】16.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地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地球飞向月球.如图所示是绕飞行的三条轨道,1轨道是近地圆形轨道,2和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点是2轨道的近地点,B点是2轨道的远地点,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7.7k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2轨道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km/s

B.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km/s

C.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

D.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

【知识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D5D4

【答案解析】A解析:

A、卫星在经过A点时,要做离心运动才能沿2轨道运动,卫星在1轨道上的速度为7.7km/s,故在2轨道上经过A点的速度一定大于7.7km/s.故A正确.

B、假设有一圆轨道经过B点,根据v=

,可知此轨道上的速度小于7.7km/s,卫星在B点速度减小,才会做近心运动进入2轨道运动.故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7.7km/s,故B错误.

C、卫星的运动的轨道高度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具有的机械能越大,所以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一定大于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故C错误.

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月点速度大于远月点速度,故比较卫星在轨道3经过A点和轨道2经过A点的速度即可,又因为卫星在轨道2经过A点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3,故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大于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故D错误.

故选:

A.

【思路点拨】当卫星的速度变大,使万有引力不够提供向心力时,卫星会做离心运动,轨道变高,卫星在经过A点时,要做离心运动才能沿2轨道运动.当卫星的速度减小,使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时,卫星做近心运动,轨道变低,卫星经过B速度变小.卫星的运动的轨道高度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具有的机械能越大.卫星在轨道2经过A点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3.

本题要掌握离心运动的条件和近心运动的条件,能够根据这两个条件判断速度的大小.还要知道卫星的运动的轨道高度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具有的机械能越大.

【题文】17.如图所示,长为2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对称地挂在轻小光滑的定滑轮两边,质量也为m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滑轮(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守恒B.软绳的机械能守恒

C.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mglD.软绳离开滑轮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功E1E3

【答案解析】D解析:

物块M向下运动过程中,细绳对物块和软绳都有拉力,对物块做负功,对细绳做正功,物块机械能减少,细绳机械能增加,AB错误;以初态软绳下端所在水平面为零势面,则初态软绳重力势能为

,末态软绳重力势能为零,故△E=-

,故C错误,根据机械能守恒,物块机械能减少量等于软绳机械能增加量,

,v=

D正确

【思路点拨】根据机械能守恒,物块机械能减少量等于软绳机械能增加量.物块M向下运动过程中,细绳对物块和软绳都有拉力,对物块做负功,对细绳做正功,物块机械能减少,细绳机械能增加

【题文】18.某种变速自行车,有六个飞轮和三个链轮,如图5所示.链轮和飞轮的齿数如下表所示,前、后轮直径均为660mm,人骑该车行进的速度为4m/s时,脚踩踏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最小值约为

名称

链轮

飞轮

齿数N/个

48

38

28

15

16

18

21

24

23

A.1.9rad/sB.3.8rad/sC.6.5rad/sD.7.1rad/s

【知识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D4

【答案解析】B解析:

当自行车行驶速度一定时,即后轮的角速度一定,飞轮的角速度一定,根据ω链N链=ω飞N飞.脚踏板和链轮有相同的角速度,知要使脚踩踏板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最小,则N链最多,N飞最少,即N链=48,N飞=15.

ω飞=ω后=

,所以ω脚=ω链=

=3.8rad/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思路点拨】在运动的过程中,脚踏板和链轮因为共轴,有相同的角速度,链轮的边缘和飞轮的边缘通过链条连接,有相同的线速度大小,飞轮和后轮共轴,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链r链=ω飞r飞,亦即ω链N链=ω飞N飞.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共轴的点,有相同的角速度,通过链条连接的点,有相同的线速度大小.

【题文】19.下列各图是反映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以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像(额定功率P额,运动过程中阻力f),其中正确的是

 

【知识点】功率、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E1A5C2

【答案解析】ACD解析:

汽车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匀加速结束,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最后运动运动.

开始匀加速时:

F-f=ma               

设匀加速刚结束时速度为v1,有:

P额=Fv1最后匀速时:

F=f,,有:

F额=Fvm

由以上各式解得:

匀加速的末速度为:

v1=

,最后匀速速度为:

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汽车开始加速度不变,后来逐渐减小,故A正确;

汽车运动过程中开始加速度不变,后来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加速度为零,故B错误;

汽车牵引力开始大小不变,然后逐渐减小,最后牵引力等于阻力,故C正确;

开始汽车功率逐渐增加,P=Fv=Fat,故为过原点直线,后来功率恒定,故D正确.

故选ACD.

【思路点拨】汽车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时,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P=Fv可知汽车功率逐渐增大,当达到额定功率时,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开始匀速运动,明确了整个汽车启动过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对于机车启动问题,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汽车功率P=Fv进行讨论,弄清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牵引力、功率等变化情况.

【题文】20.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滑块静止于水平面上,与之相连的轻质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于弹簧上端,使滑块升高了0.2m,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了10J的功。

在上述过程中(g取10m/s2)

A.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8J

B.滑块的动能增加了8J

C.弹簧的弹性势能和滑块的动能总和增加了8J

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10J

【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E3E6

【答案解析】CD解析:

小木块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也增加,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增加,由于拉力做功10J,故系统机械能总量增加了10J;

木块升高了0.2m,故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mgh=2J,故动能和弹性势能增加量共为8J,故A错误,B也错误,CD正确;

故选C.

【思路点拨】在拉力的作用下,小木块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也增加,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增加,拉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和木块系统增加的机械能.本题关键是对木块和弹簧系统运用功能关系,拉力对系统做功等于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

【题文】21.如图所示,一辆货车通过光滑轻质定滑轮提升一箱货物,货箱质量为M,货物质量为m,货车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将货物提升高度h,则

A.货物向上做匀速运动

B.箱中的物体对箱底的压力大于mg

C.图示位置时货车拉力的功率大于(M+m)gvcosθ

D.此过程中货车拉力做的功为(M+m)gh

【知识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功率D1E1

【答案解析】BC解析:

将货车的速度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由于绳子不可伸长,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运动的速度和货车速度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量相等,故:

v1=vcosθ由于θ不断减小,故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

A、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是超重,故箱中的物体对箱底的压力大于mg,故B正确;

C、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故拉力大于(M+m)g,整体的速度为vcosθ,故拉力功率P=Fv>(M+m)gvcosθ,故C正确;

D、此过程中货车拉力做的功等于货箱和货物整体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大于(M+m)gh,故D错误;

故选:

BC.

【思路点拨】由于绳子不可伸长,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运动的速度和货车速度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量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出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运动的速度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题文】22.(6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M,沙桶和沙的质量为m,小车的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⑴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将木板的右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直尺测量细线的长度作为沙桶下落的高度

D.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对于M、m组成的系统,m的重力做正功

⑵图乙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O点为静止开始释放沙桶纸带上打的第一个点,速度为0。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此纸带可得出小车通过计数点E时的速度vE=.

⑶若用O、E两点来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知识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E4

【答案解析】1)AD

(2)

解析:

①小车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橡皮筋的拉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必须使重力的下滑分量平衡摩擦力,才能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使得细绳对小车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故A正确,BC错误;用质量较小的砝码就可以拉动小车,与木板左端被垫起一些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正确.

②5到6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

W=Fx=F•xMN,

小车在5点的速度:

vM=

小车在6点的速度:

vN=

=

;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得:

【思路点拨】①小车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橡皮筋的拉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必须使重力的下滑分量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拉力的合力为0,重力的下滑分量等于摩擦力;②动能定理表达式;该题考查验证动能定理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同时考查动能定理的计算与表达,要注重对知识的梳理与正确记忆.

【题文】23.(9分)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

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已知m1=50g、m2=150g,则(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k=J,系统势能的减小量ΔEp=

J;

(2)若某同学作出

-h图象如图,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

【知识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E5

【答案解析】⑴0.580.60

(2)9.7解析:

①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动能的增加量为:

△Ek=

=0.58J;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物体重力做功,故:

△EP=W=mgh=0.60J;

由此可知动能的增加量和势能的减小量基本相等,因此在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故答案为:

0.58,0.6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②本题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mgh=

mv2,即有:

=gh,所以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由图可知,斜率k=9.7,故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9.7m/s2.

故答案为:

9.7.

【思路点拨】①根据物体的初末动能大小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物体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比较动能增加量和重力势能减小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机械能是否守恒;②根据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题文】24.(14分)

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号”飞船,目前已经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其发射过程简化如下: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1,飞船飞行五周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设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⑴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⑵飞船经过椭圆轨道近地点A时的加速度大小;

⑶椭圆轨道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

【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动能定理的应用.D5E2

【答案解析】⑴ρ=

⑵aA=

⑶h2=

-R

解析:

⑴根据质量、密度、体积间的关系可知,地球的质量为:

M=

                ①

在地球表面附近时,万有引力与重力近似相等,有:

mg=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

地球的平均密度ρ=

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A               ③

由②③式联立解得,飞船经过椭圆轨道近地点A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A=

⑶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④

由题意可知,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

T=

           ⑤

由②④⑤式联立解得,椭圆轨道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为:

h2=

-R

【思路点拨】

(1)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在A点:

,对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有黄金公式,联立即可求解;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周期关系即可求解高度;

【题文】25.(18分)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路面CD的右侧有一长L1=3m的板M,一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板M的最右端,并随板一起向左侧固定的平台运动,板M的上表面与平台等高。

平台的上表面AB长s=3m,光滑半圆轨道AFE竖直固定在平台上,圆轨道半径R=0.4m,最低点与平台AB相切于A点。

板与物块相对静止向左运动,速度v0=8m/s。

当板与平台的竖直墙壁碰撞后,板立即停止运动,物块在板上滑动,物块与板的上表

面及轨道AB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块质量m=1kg,

取g=10m/s2。

(1)求物块进入圆轨道时对轨道上的A点的压力;

(2)判断物块能否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E。

如果能,求物块离开E点后在平台上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如果不能,则说明理由。

【知识点】动能定理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E2C2D2D5

【答案解析】

(1)140N,方向竖直向下

(2)x=2.4m解析:

(1)设物块到A点时速度为v1

由动能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

解得:

FN=140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对轨道A点的压力大小

为140N,方向竖直向下

(2)设物块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且在最高点处的速度为

V2,解得:

v2=6m/s>=2m/s

故能通过最高点,做平抛运动

有x=v2t;解得:

x=2.4m

【思路点拨】

(1)对物体从木板右端滑到平台A点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在对滑块经过A点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

(2)先加速滑块能通过最高点,对从C到最高点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出最高点速度,与能经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比较,之后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列式求解

本题关键是对各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同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

【题文】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2℃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

C.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E.扩散和布朗运动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9分)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促进青藏高原的旅游。

小明从北京出发到西藏去旅游,携带的一袋用密封包装的食品,到西藏时发现包装袋胀起来了,体积比在北京时增大了1/2.已知从北京出发时温度为17C,大气压强为1.0105Pa,食品袋体积大约30ml,到西藏时温度为27C。

(1)不考虑食品袋内食品的体积,求他到达西藏时的大气压强;

(2)若食品袋内的气体从状态A(在北京)变化到状态B(在

西藏)的过程如图所示,求气体对外所做的功。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气态方程H1H3

【答案解析】

(1)1.ACD

(2)p2=

=0.69105Pa,1.27J

解析:

1、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A正确;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B错误;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D正确;扩散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是颗粒的运动,E错误。

2、根据p-V图线所围面积表示气体对外所做的功得W=(p1+p2)(V2-V1)/2=1.27W

(1)设气体北京的状态参量为:

P1=1.0×105pa,V1=0.03L,T1=290K;

气体西藏的状P2=0.69×105Pa;

(2)根据p-V图线所围面积表示气体对外所做的功得:

W=(P1+P2)(V2-状态参量为:

P2,V2=0.015L,T2=300K;由理想状态方程:

P1V1T1=P2V2T2,解得:

=1.27J.答:

(1)他到达西藏时的大气压强为0.69×105Pa;

(2)气体对外所做的功1.27J.

【思路点拨】1、布朗运动就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在平衡位置以内,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则气体温度越高.2、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应用玻意耳定律即可正确解题,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题文】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沙漠中的“蜃景”现象是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

B.乙图中,演示简谐运动的图像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像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

C.丙图中,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样品的平整度

D.丁图中,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差越大,振幅越大

E.丁图中,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差越大,振幅越小

(2)(9分)一束激光以一定入射角从空气射到直角三棱镜ABC的侧面AB上,进入三棱镜后从另一侧面AC射出,调整在AB面上的入射角,当侧面AC上恰无射出光线时,测出此时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60°,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知识点】光的干涉;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定律.N7G4

【答案解析】

(1)ABD

(2)n=

解析:

(1)A、沙漠中的“蜃景”现象,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引起的,故A错误;

B、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会导致图象的横标变大,但对应的时间仍不变,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相同,故B错误;

C、利用薄膜干涉,由薄层空气的两表面反射光,频率相同,从而进行相互叠加,达到检查样品的平整度的目的,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同时,才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才最大,故D错误;故选:

ABD.

(1)光路图如图所示.

(2)光线在AC面上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则有:

γ=C

有:

sinγ=sinC=

根据几何知识得:

β+γ=

则得:

cosβ=sinγ=

sinβ=

=

在AB面上有:

=n

则sinα=nsinβ=

折射率值为:

n=

=

解得:

n=

答:

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思路点拨】沙漠中的“蜃景”现象是光的全反射现象;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有关;检查平整度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同时,出现共振现象,从而即可求解.考查光的全反射、干涉的应用,注意共振的条件,及简谐运动的固有周期与策动力周期的区别;光线经过棱镜两次折射后从AC侧面射出时,恰无射出光,说明在AC面上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画出光路图.在AC面上和AB面上,分别运用折射定律列式;根据几何关系得到AC面上折射角与AB面上入射角之间的关系,联立即可求得n.

【题文】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叙述,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