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616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docx

最新历史中考全程复习精炼精析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一北师大版遵义专用

遵义中考全真模拟卷

(一)

(70分钟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选出以下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填在题后括号里)

1.1880年,内阁学士梅启照说:

“泰西(欧美)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此论述反映了哪一派别的观点()

A.洋务派B.顽固派

C.维新派D.革命派

2.“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

3.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在五四运动之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

4.上海某商店门上贴出了“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的揭帖,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西安事变

5.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之后()

A.井冈山会师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D.会宁会师

6.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

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黄埔军校的建立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

7.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9.右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

它发行的时间是()

A.1949年B.1954年

C.1956年D.1966年

10.“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

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

”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B.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C.工厂停产“闹革命”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1.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和葡萄牙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和方向。

下列会议使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3.几百年来,名画《蒙娜丽莎》深深地打动着人

们,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旷世奇才达·芬奇对人文主

义精神的不懈追求。

这幅作品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4.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始于()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英国有“近代宪法之母”的美称。

确定英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D.《独立宣言》

16.“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用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

”这句选自美国《独立宣言》的话表明北美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的性质是()

A.维护奴隶制B.争取民族独立

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完成国家统一

17.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中,可以得出的重要启示是()

A.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需要经过长期斗争

B.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C.封建势力不如资本主义势力强大

D.资产阶级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18.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说: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9.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因为伏尔泰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

B.开辟新航路的探险者

C.英国宪章运动的发起者

D.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20.若把“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走进近代社会B.揭开殖民序幕

C.构建文化殿堂D.推进工业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7分,第22题8分,共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

材料二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国共产党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

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

——《中国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党团结抗日新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

(2分)材料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

(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

(1分)

(3)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1分)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

(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

万吨)

材料二(见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

(2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1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10分,第24题5分,共15分)

2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

(2分)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1分)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分)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3分)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

你认为除了课本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一问题?

(要求答出两种以上)(1分)

2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

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据此回答:

(1)19世纪60年代,美国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障碍的?

(1分)

(2)俄、日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何相似之处?

(1分)

(3)俄、日两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请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分)

(4)联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相关史实,你有何感想?

(1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造船制炮的先进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

2.【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的“共和”“民国”“总统”,可以判断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1919年6月,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罢市,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此与题意相符。

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4月,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会宁会师发生于1936年10月。

据此分析,答案选C。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为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故答案选A。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史实能力。

这首歌是抗美援朝战歌。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图中的邮票即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而发行的。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孙悟空跳不过的山是公社社员炼的铁,表明这是一种浮夸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在“大跃进”运动中。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归纳能力。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故正确答案选C。

12.【解析】选D。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使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1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蒙娜丽莎》”“达·芬奇”,链接所学可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化巨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故本题选A。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以后,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1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英国的《权利法案》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

1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是《独立宣言》,该文献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在这场战争中北美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赢得了国家独立。

故正确答案选B。

1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可以看出: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经历反复和曲折的斗争,故选A。

1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题干联系现实生活,并抓住关键信息“火车”,从而判断出是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被称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20.【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综合分析选A。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分析能力。

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依据材料二中的“1945年”“毛泽东”“重庆”等可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通过这次谈判,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

第(3)题属于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西安事变;第二次。

(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3)“一国两制”;邓小平。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两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英国煤产量增长较快,可以联想到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第

(2)题从石油产量的变化,联想到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第(3)题结合“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回答。

答案:

(1)英国的煤产量迅速增加;改良蒸汽机。

(2)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内燃机的发明。

(3)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我们在利用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兴利除弊。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归纳和运用能力。

解答第

(1)题应准确把握“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间要求,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的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

解答第

(2)题的基本思路是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

第(3)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各写一例,其历史作用言之成理即可;本题的最后一问,答案不唯一,答出两种以上即可。

答案:

(1)主要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别是:

《南京条约》的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史实: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

作用:

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

(意思相近都可以)资料:

书籍、图片、地图、文物、档案、网络资料、口述的历史、传说等。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归纳和感悟能力。

(1)题19世纪60年代美国扫除发展资本主义障碍的事件是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第

(2)题俄、日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解答第(3)题时,应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制,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2)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00年,日、俄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列举出两件即可)

(4)落后就要挨打等。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