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与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607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8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陈代谢与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新陈代谢与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新陈代谢与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新陈代谢与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新陈代谢与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陈代谢与酶.docx

《新陈代谢与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陈代谢与酶.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陈代谢与酶.docx

新陈代谢与酶

学时1新陈代谢与酶

一.填填背背: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化学变化都是在____作用下进行的。

2.酶的发现

科学家

科学成就

问题延伸

金属笼实验,证明

作用

 

①胃的消化作用有性消化和性消化两种,其中,化学性消化的发现者是②金属笼实验妙在何处?

(既能让胃液流入笼内,又能阻止胃壁收缩对肉块的性消化)③肉块的主要成分是,能将此肉块换成猪肥肉块或米饭粒吗?

,为什么?

④肉块在胃内的消化终产物是

⑤肉丝如留在牙缝中,几天都不会消失,为什么?

施旺

提取出酶,解开了胃的化学性消化之谜

①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体现了酶的性

②胃蛋白酶在进行化学性消化时的最适条件是,

提取出脲酶结晶,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

①要证明酶是蛋白质,可用试剂,反应结果呈色;

或用试剂,反应结果呈色。

②向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呈紫色,证明唾液中含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等

切赫和

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证明酶是

①酶的化学本质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或

②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3.酶的概念:

酶是产生的一类具有作用的

4.酶的特性

二.点拨导悟:

1.酶的催化过程:

(如右上图所示:

酶本身并不发生反应)

甲      、乙     、丙      、丁       

2.绘图并解读曲线

(1)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曲线图

(2)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

 

(t1是最适温度)(pH1是最适pH)

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其中,低温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使酶不能表现出催化能力,但是酶的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受到破坏,使酶失去活性(失活,即失去催化能力),这种失活是的。

判断:

酶只有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

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催化能力()

(3)酶的活性受底物的浓度影响

(4)酶的活性受酶的浓度影响

3.酶的催化作用一定是发生在细胞内吗?

三.课堂自测

1.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

这说明[]

A少数酶的化学性质是RNAB.多数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蛋白质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3.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5.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6.下图中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和pH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人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5)图C表示了[]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D.植物淀粉酶

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

1.D2.B3.B4.A5.B

6.(1)在反应物达较高浓度,由于酶的数量有限,反应速度受酶浓度的限制 (2)酶的最适温度(3)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催化效率急剧下降(4)反应速度由低逐渐变高,最后稳定在10左右反应速度基本上为0(5)C

7.

(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3)见右图(4)不变在pH2时酶已经失活(5)C

 

学时2实验四、五

一.填填背背

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实验原理

①新鲜肝脏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②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③比较

①淀粉、蔗糖是非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是糖

②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③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Cu2O沉淀

 

方法步骤

 

①加入溶液:

1号试管:

2ml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

2号试管:

2mlH2O2溶液+2滴氯化铁溶液

②卫生香检验

①加入溶液:

1号试管:

2ml淀粉溶液+2ml淀粉酶溶液

2号试管:

2ml蔗糖溶液+2ml淀粉酶溶液

②温水(60℃)保温5min

③加入斐林试剂

④沸水加热1min

现象

1号放出的气泡多,能使卫生香猛烈复燃;2号放出的气泡少,卫生香复燃不猛烈

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2号试管呈色

结论

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即酶具有

二.点拨导悟

1.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

(1)肝脏为什么要新鲜并制成研磨液?

(2)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时,能否共用一个吸管?

(3)号试管冒气泡的时间要长一些?

为什么?

(4)为什么说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更高?

(定量说明)

2.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中:

(1)为什么用60℃的水浴保温而不用37℃?

(2)加入斐林试剂的目的是什么?

(3)在已知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有无设计1号试管的必要?

为什么?

三.课堂自测

1.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选用的动物肝脏必须新鲜,原因是(B)

A.肝脏细胞末死亡,便于实验B.新鲜肝脏所含过氧化氢酶较多

C.新鲜肝脏比不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D.不新鲜的肝脏有异味,不能做实验

2.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A)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

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渍效果更好,处理方法应该是(C)

A.先用冷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B.先用开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C.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D.先用温水浸泡.再在冷水中搓洗

4.下列除哪项外,都可破坏淀粉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B)

A.煮沸B.60℃热水C.盐酸(5%)D.氢氧化钠(5%)

5.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结论。

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C)

方法

观察结果

1.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小而少

2.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小而少

A.从催化反应的条件看,酶有温和性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去活性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具有专一性D.从催化反应的效率看,酶具有高效性

6.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性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7.如图所示,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毫升浆糊,A、C中注入2毫升清水,B、D中注入2毫升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保温5分钟后注入碘液,最可能不变蓝色的是(D)

8.取1-5号五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酶的专一性的试管组合是。

(2)能说明酶的高效性的试管组合是。

(3)试管3和4相比较,说明:

(4)试管3和5相比较,说明:

[

(1)1和3试管

(2)2和3试管(3)酶在高温下会变性,失去催化功能(4)PH会影响酶的活性]

学时3新陈代谢与ATP

一.填填背背

1.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______。

______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_____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_______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___________。

2.ATP:

名称  ,元素组成;结构简式;

3.ATP与ADP的相互转换(反应式):

4.ATP的生理功能:

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5.ATP的形成途径: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低,所以ATP与ADP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

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有:

动物与人:

绿色植物:

二.点拨导悟

1.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吗?

ATP合成(反应式从右至左)

ATP分解(反应式从左至右)

场所

包括细胞内所有需要的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

由酶催化

由酶催化

“能量”

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

注意: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不会再参与的合成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

化学能

去路是         

2.关于能源物质:

能源物质是                、主要能源物质是     

储能物质是                、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能量根本来源是       

三.课堂自测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C)

A.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基、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

B.ATP能溶于水,制成的药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2.一分子AD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B)

A.1、2、2B.1、2、1C.2、1、2D.2、1、1

3.ATP的分子简式和18个ATP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是(B)

A.A—P—P~P和18个B.A—P~P~P和36个

C.A~P—P~P和36个D.A~P—P—P和18个

4.ATP中A、T、P依次代表(C)

A.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B.胸腺嘧啶、三个、磷酸基

C.腺苷、三个、磷酸基D.腺苷、三个、腺嘌呤

5.生物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C)

A.葡萄糖B.糖原C.三磷酸腺苷D.脂肪

6.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C)

A.糖类蛋白质脂肪B.ATP糖类脂肪

C.糖类ATP脂肪D.糖类ATP蛋白质

7.ATP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分子后可作为合成下列哪种物质的原料(D)

A.核酸B.蛋白质C.DNAD.RNA

8.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贮存能量和释放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C)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与再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形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基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9.关于人体细胞中ATP的的正确描述是(A)

A.ATP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10.下面是ATP和ADP相互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名称

1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当反应从上向下进行时,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反应从上向下进行时,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时4光合作用1

一.填填背背

1.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总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年代

发现人

实验设计思路及现象

实验结论

1771年

普里斯

特利

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现象是____________

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864年

萨克斯

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______________,然后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____________

1880年

恩吉

尔曼

水绵极细光束照射叶绿体→现象_______

显微镜观察

黑暗没有空气

好氧细菌完全曝光→现象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

30年代

鲁宾

和卡门

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向植物提供

H218O,CO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C18O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分布:

叶绿素a:

呈色

叶绿素吸收

叶绿素b:

呈色

分类胡萝卜素:

呈色

类胡萝卜素吸收

叶绿体叶黄素:

呈色

色素

分布:

作用:

酶:

分布于

二.点拨导悟

1.体会发现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如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①选材好:

水绵有叶绿体,且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便于和分析

②环境奇:

将临时装片放在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O2的影响

③细光线、菌好氧:

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的部位

④光暗比:

水绵放在黑暗(局部照光)和曝光的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

2.解读实验示意图

2.解释以下现象:

叶绿素的绿色

叶绿体的绿色

植物的绿色

秋天枫叶的红色

三.

课堂自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

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制造有机物D.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释放氧气

2.下图表示萨克斯的实验,在叶片照光24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

本实验说明(C)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3.绿色植物的色素在光合作用中不具有的作用是(C)

A.吸收光能B.转换光能C.贮存光能D.传递光能

4.下列不属于叶绿素功能的是(D)

A.吸收太阳光能B.利用光能使水分解

C.利用光能合成ATPD.固定和还原CO2

5.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中作为(D)

A.最终产物B.水分解产生氢的受体

C.原材料D.能量的吸收及转换者

6.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B)

A.红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D.蓝光灯

7.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区域主要是(A)

A.红光和蓝紫光区B.黄光和蓝光区C.黄光和绿光区D.绿光和红光区

8.某人为检验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

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吸收光谱为(B)

9.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折射成一条色谱带如图,请问将一瓶绿藻放在A.B.C.D的哪一位置上,绿藻生长和增殖最慢(C)

10.范·海尔蒙特用桶盛着称好重量的土壤,插入称好重量的柳条,浇以雨水,并精确收集全部落叶等脱落物,5年后,柳树共增加干重74.4Kg,而土壤的全部损失还不到62.2g。

请回答:

(1)土壤中损失的少量物质是。

(2)柳树增加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来源是。

[

(1)矿质元素

(2)雨水和空气中的CO2]

学时5光合作用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填填背背

①提取: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磨碎细胞,使之放出色素,并溶于丙酮中)

②分离: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从而得以分离色素

1、提取色素:

①称叶、剪碎;②加液研磨:

绿叶碎片+少许和+5ml

③用底部放入的小漏斗过滤,将收集到小试管中,并加塞

2、制备滤纸条:

长6(cm)宽1(cm)剪两角,并于距端点1cm处画线

3、画滤液细线:

用画线,要求,重复二三次

4、分离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盖上烧杯(注意:

一定不能让)

实验

结果

色素带共有四条,从上到下依次为:

素(色);素(色);叶绿素(色);(色)

二.点拨导悟

①为什么要选取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

②加入SiO2的目的:

;加CaCO3的目的:

(细胞液和细胞质基质中的有机酸能破坏叶绿素,而CaCO3能中和有机酸)

③研磨要迅速是因为、充分是因为使④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的目的是:

⑤滤纸剪角的目的:

使色素在滤纸上,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⑥滤液细线要细、直的目的是使色素分子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扩散起点一致,以防止重复划2~3次,是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三.课堂自测

1.下列哪一种液体不能作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液?

(C)

A.丙酮溶液B.酒精溶液C.水溶液D.汽油

2.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D)

A.叶绿素aB.叶绿素bC.叶黄素D.胡萝卜素

3.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收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D)

A.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

C.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

4.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A)

A.酒精和麦苗B.酒精和大白菜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麦苗

5.用韭菜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不能用作提取剂的是(A)

A.水B.丙酮C.酒精D.CCl4

6.为了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碳酸钙,其作用是(B)

A.调节PH,加速色素溶解B.调节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C.使绿叶研磨充分D.有利于四种色素的分开

7.做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是图中(D)

8.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C)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9.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装置如下图。

实验结束时在圆形滤纸上形成四个同心色素圆环,则最内圈所呈颜色为(D)

A.橙黄色

B.黄色

C.蓝绿色

D.黄绿色

 

10.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1)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的原理是。

(2)定性滤纸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是。

(3)对滤纸剪去两角的目的是。

(4)所画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这样可避免以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5)层析装置加盖的目的是。

(6)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颜色是,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与。

[

(1)中和细胞中的有机酸

(2)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均匀扩散(3)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4)色素带部分重叠(5)避免层析液挥发影响效果并引起中毒(6)蓝绿色;叶绿素a;叶绿素b]

学时6光合作用3

一.填填背背

1.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反应条件

反应场所

反应速度

原料产物

原料:

产物: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光反应是准备阶段,为暗反应提供了,暗反应则是光反应的继续。

物质转化:

2.实质

能量转化:

3.意义:

①生物界的来源;

②调节大气中和的含量;

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最终来源。

二.点拨导悟

1.绘图识图——光合作用过程

2.据上图分析:

光照、CO2的变化对植物影响

三.课堂自测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最初用于(D)

A.碳和氧的化学组成B.氢和二氧化碳的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