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607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docx

最新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3)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及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了解我国的水资源,了解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本章特点

本章是继学习了“有趣的声”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以后,进一步学习“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本章的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体验丰富。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1、本章安排的两个探究是学生经历了8个探究活动之后,有一定难度的,而又较为完整的两个探究活动。

它们都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这两个实验要求的提高,为了让学生不仅要在探究活动中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和规律,而且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本章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它包括探究2个: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水的沸腾;演示实验1个:

学生活动5个:

用手判断温度可靠吗?

正确使用温度计,酒精的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信息浏览2个,课外活动3个,STS1个。

3、本章的“电冰箱”和“水循环和水资源”,两者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事物和现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其中“水循环和水资源要求教师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总结出水的三态循环规律;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

【课时安排】

本章共5节,打算用10课时,从全球变暖开始2课时,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3课时,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课时,升华和凝华1课时,水循环和水资源1课时,习题课1课时。

 

4.1从全球变暖谈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全球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的气温变暖

2、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4、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构造、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

【学情分析】:

体温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对液体温度计的使用,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容易在使用时出错。

【教学用具】:

演示:

常用温度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烧杯

(2)、冷水及热水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课本84页图4?

1,可见,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温度?

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温度呢?

一、新课教学:

(一)、温度:

1、讲述: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2、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3、实验:

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小结:

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温度计:

1、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仪器

2、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

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实物观察:

各种温度计

3、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4、结构:

构造玻璃泡:

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

零刻度、测量范围、分度值

5、温度计上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1)、摄氏温标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

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读作1摄氏度。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

(2)、信息浏览:

一些物体的温度

6.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

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标,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

-273℃0K,0℃273K,100℃373K。

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____K2沸水的温度____℃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____K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____K

三、用温度计测温度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小结:

一、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结构

3、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摄氏温标

1摄氏度规定:

P45

2.读法:

5℃读:

5摄氏度;-5℃读:

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1从全球变暖谈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体温计

【教学难点】:

体温计的构造、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

【学情分析】:

体温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用具】:

演示: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

(2)、冷水及热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温度?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

3、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什么温标?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和温度计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体温计是如何使用的?

新课教学:

(一)、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

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

最小一格表示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

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

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小结:

1、原理:

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测量范围:

35℃-42℃最小刻度:

0.1℃3、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4.使用:

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二)、学生实验:

1、用温度计测水温(教师巡回指导)

(1)、估测

(2)、用温度计测水温

2、用温度计测体温

注意:

1、测体温前,应先用酒精消毒体温计

(2)、使用时要防止体温计破损

(三)、STS、几种温度计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已经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隐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

理解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课本89页1、2、3、4

2、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7℃B38℃C36.5℃D35℃

 

4.2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情分析】:

汽化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由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

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

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指导学生活动:

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书扇)。

教师演示:

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

3、提问:

有什么现象?

有什么感觉?

(水不见了,干了,比较凉。

水和酒精到哪里去了?

(变成气体跑掉了。

二、新课教学:

(一)、汽化:

像水或酒精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二)、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1、提问:

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演示实验:

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什么?

纸锅中的水烧开后过一会儿会变少吗?

3、小结:

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像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的现象叫沸腾.

下面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有关蒸发的知识。

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

(天热了在教室里洒水;晾晒衣服…)

4、由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学生的猜想)

(三)、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问:

同学们思考:

在晒衣服时,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

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衣服干的快呢?

(2)、实验:

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

(3)、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A:

表面积

蒸发:

影响因素B:

温度

C:

空气流动速度

2、蒸发的特点:

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

这说明了什么?

3、蒸发吸热

小实验:

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沸腾

二、观察水的沸腾

1、提问:

你们看到了用纸锅能烧水,而纸都不燃烧,那是为什么呢?

想知道什么原因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汽化中的沸腾现象.水的沸腾是我们常见到的现象,谁能描述一下水沸腾有什么现象?

2、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实验装置?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3、教师请设计好的学生讲解设计方案.

4、将记录的数据若放入表格中,则很直观明了,那怎样设计表格呢?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

设计表格

5、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讲述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温度计,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

读数要迅速准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6、分析:

(1)、定义:

通过观察哪位同学起来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水沸腾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提问:

在实验中测到水沸腾时的温度多少?

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数值吗?

为什么不完全相同呢?

(3)、介绍:

图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函数图像没有接触,教师先用两个作标点举例,后让学生画图.

(4)、特点

观察水的沸腾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特点: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条件

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

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

说明了什么问题?

条件:

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6)、沸点: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

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

(五)、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4.2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部分析、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应较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水沸腾的特点?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

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

二、新课教学

(一)、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1、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2、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吸热.

不同点: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

蒸发是缓慢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二)、练习

1、夏天在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__了,并在这个过程中__(填“吸热”和“放热”).

2、夏天扇扇子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

人为什么感到凉快?

3、有同学说煮饭时,多沸腾一些时间可以提高水的温度,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应用沸腾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5、仙人掌故居在沙漠,说一说它针状的叶子有什么作用?

6、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

那么纸做的小锅能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并讲出其中的道理。

(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

(三)、作业布置:

96页1、2、3、4、5

 

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

“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过程转化.”“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

4.2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化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

1、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液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玻璃片、碘、水、乙醚、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冰会熔化成水,水会汽化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能否再变回液态的水呢?

学生举例说明?

?

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开成云,落回地面就是雨;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滴下,这也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锅盖凝结成的,可见,物质可以由气态变成液态,这是液化

2、学生举例

二、新课教学:

(一).液化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二)、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我们常见到人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出的“白气”等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的雾状。

水蒸气我们是看不见的,不要认为我们看见的“白气”就是水蒸气,这些“白气”是已经液化了的细小的小水珠形成了雾状。

大量实验表明,所有的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但要使气体温度足够低,需要非常复杂的低温技术。

人们探索能不能使气体在常温下,或者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现液化?

2、压缩体积

实验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可燃气体都是液态的,是采用在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液化的。

液化后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贮存。

(学生阅读:

长征3号介绍)

(三)、液化放热

1、为什么被100℃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

液化要放热

2、实验:

95页图4?

19

(四)、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

1、学生举例

2、归纳:

雾、露、白汽、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五)、本课小结:

液化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

六、信息浏览:

电冰箱的致冷作用

三、练习:

1、、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

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2、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

呈在_________。

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

1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2)举出一个与上述现象相同原理的实际例子。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