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3014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x

沪粤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人体的正常体温约是(  )

A.33℃B.35℃

C.37℃D.39℃

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西宁火车站热水取水处,小明看到提示说“高原水温93℃”,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实际上是利用蒸发散热

C.夏天,在电风扇下吹风,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D.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这是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的是(  )

A.蒸发B.径流

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

4.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

B.灯丝用久了变细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5.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的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它发生了(  )

A.熔化和液化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D.熔化和汽化

6.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试管浸在沸水中,并继续加热,那么试管中的水(  )

A.不会沸腾

B.能沸腾

C.是否沸腾要看试管中装水的多少

D.是否沸腾要看加热的火力大不大

7.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8.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9.冬季,在缺水地区,当地有些居民靠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

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像中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98℃

B.冰属于晶体

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

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固态碘,会在试管中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B.水在蒸发时放出热量

C.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D.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水能加热到100℃以上

11.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2.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

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如图所示的是某学生在研究水沸腾时,根据相应数据描绘的图像。

从图像中可知,该同学加热时水的初温为________℃,加热到第______min时水开始沸腾。

但需要________热,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

(1)、

(2)和(3)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15.你听说过火山爆发吗?

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16.身处偏远海岛,按如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

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

1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将烧瓶内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中,而试管是放在装有冷水的水槽中,水槽中同时放着一个温度计。

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的现象:

试管中有________出现,而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8年我国很多省市发生严重的旱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

撒在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

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19.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态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甲图中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

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丙、丁是同学们观察到的水的情景,其中___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________。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

A.30%B.40%C.60%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

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

夏天,地面温度较高,高空温度较低,当高空出现强冷气流时,就可能形成冰雹。

请解释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一、1.C 2.C 3.D

4.C 点拨:

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灯丝用久了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D 点拨:

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是因为“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返回舱温度不至于太高。

故D正确。

6.A

7.B 点拨:

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A选项说法正确;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故B选项说法错误;秋天,在草木的叶子上会看到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选项说法正确;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C

9.D 点拨:

由题图可知,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故冰是晶体,且冰的熔点是0℃;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98℃,综上所述,ABC说法正确;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0℃,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0.D 点拨:

加热试管中的固态碘,碘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蒸发是汽化过程,汽化时吸收热量,故B错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故C错误;用高压锅做饭时,锅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水能加热到100℃以上,故D正确。

故选D。

11.D 点拨:

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舞台上的“白气”,A选项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12.A

二、13.85;6;吸;100;不变

14.

(1)凝固放热 

(2)汽化吸热 

(3)升华吸热

15.降低 

16.蒸发;液化

17.水珠;上升;液化放热

18.

(1)升华 

(2)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合理即可)

三、19.

(1)热胀冷缩;36 

(2)晶体;吸收;不变

20.

(1)自下而上 

(2)98;小于 (3)丙

点拨: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2)由图像可知: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

出现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而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会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对气泡进行补充,因此会越来越大。

所以图丙是沸腾时的情况,图丁是沸腾前的情况。

四、21.

(1)D 

(2)B

(3)升高;水汽化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点拨:

(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最好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或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3)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22.解:

夏天,当高空出现强冷气流时,高空中的小水珠凝固成固态的冰,结合在一起下落形成冰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