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838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6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数学教案.docx

《一下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数学教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下数学教案.docx

一下数学教案

小学校

学科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

科目

一年级下册

册次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社

制定教师

制定日期:

2017年2月12日

一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任课教师

学生

我所任的一年级共有学生50人,其中有一个问题儿童,完全无法动笔。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兴趣较浓厚,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绝大多数孩子能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但仍有一部分孩子的口算速度较慢,有几个孩子还不能口算,本期仍然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在解决问题时较困难,本期还要加强思维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部分学生未完全投入,小组的建设还需加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提高质量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课时

1

认识图形

(二)

3

2——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

4——5

分类与整理

3

5——10

100以内数的认识

14

10——11

认识人民币

7

12——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4

15——16

找规律

4

16——17

总复习

5

17——

期末综合练习

年段目标要求

(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

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

想一想,该怎么画呢?

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

想象: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

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

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

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

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

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

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

(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4.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5.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

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

谁发现了?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指导完成做一做第2题)

师: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这些图形画出美丽的图案吗?

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展示,展示时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什么图案,这个图案用了什么图形,分别是用了几个。

3.完成课本第5页练习一的第1-3题。

⑴第1题,先让学生分别数一数每种平面图形的数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涂色的练习。

⑵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⑶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别汇报。

四、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

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教学反思】

 

拼一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

(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

你们喜欢风车吗?

)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

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

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

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

(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

(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

(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

(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

(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

(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

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

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

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

你们会做风车吗?

(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

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

(略)问:

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

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

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问:

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

(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

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教学反思】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

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板书:

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

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

(颜色、大小、形均有不同)见附页1

1.哪些图形最大?

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

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哪些图形最小?

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

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

(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

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

(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

(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

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1)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

几个平行四边形?

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5+1+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完成课本第下方做一做,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

(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

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

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

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肯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十几减9.

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9+5=9+2=9+4=9+9=9+6=9+8=9+3=9+7=

2.9+()=179+()=169+()=14

9+()=119+()=129+()=13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例1图。

师:

大家会经常去游乐园吗?

游乐园里除了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卖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

你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买气球呢!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解答?

小组内说一说。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⑴师:

“15-9”,你想怎样算?

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⑵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圆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⑶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3.比较、优化计算方法

师:

说一说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学生个别汇报,全班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0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10做一做第2题。

出示菠萝图和苹果图,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中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归纳并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都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在计算时,可以用“破十法”,把被减数里分成10和几,先算10减9等于1,再把1与几相加求出最终的得数;也可以用“想加做减”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4.完成课本做一做第3题。

师: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列这几题。

5.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强调“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有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

比较算式

14-9=512-9=3

210

1

【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