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39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3.9)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阡(qiān)陌偏僻(pì)欺侮(wū)冗(rǒng)杂

B.亢(kàng)奋拘束(sù)豁然(huò)俨然(yǎn)

C.参差(cī)悄怆(chuàng)幽邃(suì)怡然(yǐ)

D.邑人(yì)俶尔远逝(cù)磅礴(páng)寂寥(li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复前行(向前)水尤清冽(格外)

B.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凄神寒骨(凄凉)

C芳草鲜美(新鲜美好)具答之(详细)

D.诣太守(拜访)处处志之(做记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青年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枉费光阴,面对时代的召唤,昂首阔步,一马当先。

B.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C.在中国,有个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民间建筑奇迹,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

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在遭受9﹒23强烈地震后,墨西哥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C.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雅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过去,近视程度通常在21岁左右趋于稳定,也就是说,20岁出头人群的近视不会继续恶化。

②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会导致控制近视的基因在20岁之后仍处于活跃状态。

③自1997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增加了35%,未来有可能增加50%。

④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年轻人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眼科专家称之为“屏幕近视”。

⑤现在,无论是20多岁、30多岁还是40多岁的人,都会出现近视继续恶化的情况。

A.④③②①⑤B.②④③①⑤C.③①⑤④②D.①②⑤③④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

C.拯救贯穿弘扬D.挽救贯穿弘扬

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8.名著导读。

(4分)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等。

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

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写给长子的家信100多封。

(4分)

9.口语交际

在信息化时代,汉字的电脑输入速度相当快捷,且易保存、修正。

因此,不少同学不愿练字了,青少年的汉字书写差得令人担忧。

你对此有何看法?

(2分)

1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0分)

(1)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

(4)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6)土地平旷,

(7)《桃花源记》中表现“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分)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三、现代文阅读: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

“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

“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

“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

“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

“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

“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

“爸,志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

“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

“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1“没事、被了=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1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速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

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父亲说:

“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

有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

”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

“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

“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

“爸,……”

父亲说:

“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

“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20.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1.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2.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回答。

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

请说明理由。

2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4.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药品环境污染

①过去3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

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

《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

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

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

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

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

一般来说,口服用药剂量中30%~90%的活性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

人类用药量的增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

④另外,不仅仅是_______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

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

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

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

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6.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说明了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_______、_______和解决方式。

(2分)

17.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语段语意连贯完整。

18.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分) 

19.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2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

(3分)

 

答案:

(三)(12分)

16.途径危害(或影响) 评分:

共2分,每空1分。

17.经由体内排出(或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评分:

共2分。

18.举例子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残留药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

共3分。

方法1分,作用2分。

19.“可能”表示推测,不很确定,说明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也存在不进入饮水系统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

共2分。

20.

(1)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

(2)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

(3)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

评分:

共3分,每点1分。

【答案】20.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

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1.

(1)(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2)动作描写。

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

(或:

外貌描写。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   

22.父亲没有看到灯光。

理由:

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

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23.示例:

①沉着镇定。

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②充满智慧。

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

(或:

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24.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20.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

一是十四岁的儿子过于贪玩,父子两人在森林中迷路,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走出了森林。

二是若干年后,儿子无力偿还贷款,父亲毅然卖房帮助他走出了困境。

2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

阅读句

(1),这句话是对当时父子二个所处的环境描写,“微弱的月光”“只能隐约看出两只手”“漆黑”都表现了森林的黑暗,以此来渲染恐怖的气氛,表现儿子内心的恐惧。

(2)句,“长舒了一口气”是对父亲的一个动作描写,“脸上满是汗珠”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带儿子走出森林后轻松无比。

2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文中的“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着,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还有父亲在走进那个陌生人家后“长舒一口气”的表现,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他之所以说谎,是想给儿子以安慰,平复他慌乱、恐惧的心。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文中的父子二人在森林中迷路了,儿子无比的恐慌,但是父亲却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从迷路后,父亲用他看见灯光的谎言来安慰并鼓励儿子,表现了他是一个聪明的父亲,并且无比的爱自己的儿子。

2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本文的标题“父亲是一盏灯”,将父亲比作明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以此来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答案】信息化时代,我们仍然要认真练字,要写得一手好字(1分)。

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练好字,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分);或“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即所谓“公公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综合运用(共12分)

8.名著导读。

(4分)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等。

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

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写给长子的家信100多封。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