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20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一等奖教案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 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docx

省一等奖教案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原创教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课程标准要求】

标准

活动建议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调查本地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

保护海洋之海洋自然灾害与放防灾减灾

【设计思路】

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

 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姓名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

×××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课前先整理好学生搜集的材料,组织好课堂5分钟展示活动。

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

用事实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堂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朗读学习目标;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

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

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风暴潮

①播放风暴潮的视频。

②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

北半球哪些国家最易遭受温带风暴潮灾害?

请阐述你的理由?

发生在A、B两处的风暴潮是有何种因素引起的?

有何特点?

A、B哪一处,夏秋季节受热带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严重?

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

台风是产生风暴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风的利弊、路径、危害?

防治措施?

案例分析孟加拉国多发风暴潮的原因?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读图,作出回答。

③采用案例分析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图2

案例分析:

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

孟加拉湾是热带风暴孕育的地方。

一般认为,这种风暴大多发生在

南、北纬度5度-25度的热带海域。

产生在西在平洋,常常袭击菲律宾、中国、日本等国的叫台风;产生在大西洋,常常袭击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叫飓风。

每年4-10月,即当地夏季和夏秋之交,猛烈的风暴常常伴着海潮一真情以来,掀起滔天巨浪,呼啸着向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口冲去,风急浪高,大雨倾盆,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严重的原因?

[内容解析]

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多发生台风风暴潮,春秋季节,受温带气旋影响多发生温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发生,在我国,多发生在渤海湾、莱州湾一带沿海。

温带风暴潮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有时会持续数天。

多是由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水面异常升降现象

热带风暴潮常见于夏秋季节,总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

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东海、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部、南太平洋西部沿岸和诸岛屿等,凡是热带风暴影响的沿海地区,均有热带风暴潮发生。

我国的东南沿海也是这类风暴潮的多发地区。

多是由台风低压气旋引发的。

孟加拉湾多热带风暴潮的原因分析:

地形:

沿岸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集,降水较多,排水不畅。

海岸形状:

孟加拉湾海岸呈喇叭形,风暴潮来袭时由于洋面变窄易导致潮水叠加,对恒河起到顶托作用,加剧灾害。

社会经济:

孟加拉湾一带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一旦遭遇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损失巨大。

孟加拉等国经济实力较弱,无力营建高强度的海防工程。

孟加拉湾沿岸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蓄水,防洪的能力减弱。

探究活动2:

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啸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啸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海啸

①播放海啸的视频和图3、4。

②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

海啸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

防治措施?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读图,作出回答。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两张12月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

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图4拍摄于6月23日,图5拍摄于12月28日的海啸发生期间。

图4图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日本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

由于宫城县和岩手县等地重灾区的房屋受损情况尚未完全统计出来,受到损坏的房屋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地震还引起巨大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大高度达到了40.5米,是迄今为止日本国内有记录显示的最高海啸高度。

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有海啸发生。

[内容解析]

海啸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

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

破坏:

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聚集,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日本及其东侧海区:

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①多浅源大地震,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②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③水体很深

探究活动3:

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①针对海洋灾害的防治展开探讨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写出问题答案。

③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协作能力。

[内容解析]

目前人类虽然还无法控制海洋灾害的发生,但是能做到的是尽早准确的预报,以便采取措施防范。

建成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业务;成立海上艘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形成了海洋减灾体系;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搞好海岸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部分:

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

①设问:

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

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与海啸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河流水位较低,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近年,广东省滥采河沙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变低。

表1为“2013年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与咸潮发生次数和时间统计数据”。

表1

地点

风暴潮

咸潮

次数

具体时间

次数

具体时间

杭州湾

3次

7月12—13日

8月21—22日

10月6—7日

2次

8月21—23日

10月4—6日

珠江口

3次

7月1—2日

8月13—15日

9月21—23日

4次

12月12—15日

1月6—10日

1月23—24日

2月19—26日

材料二:

图8为“2013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变化图”

(1)根据表1分析,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季节,两地风暴潮多发的共同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风暴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2013年珠江口咸潮主要发生于________(填季节),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

(5分)

(4)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

(3分)

【参考答案】 

(1)夏秋(1分)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喇叭状海湾或河口。

(3分)

(2)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淹没沿海城镇和农田;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措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任答两点得2分)

(3)冬季(1分)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2分);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海水倒灌(1分);无序挖沙致使珠江下游河床变低(1分)

(4)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任答三点得3分)

 

【重点图像】

【拓展知识】

海洋灾害之海啸

我们眼中的海洋大都是辽阔美丽,风平浪静,即便是一波一波的潮水涌来,也不见掀起太大的波澜。

文学家们在描写海洋的时候,也常说大海像个熟睡的婴孩那样安静。

但实际上,海洋从来都没有熟睡过,大多数时节,它都像是一个脾气不好的孩子,狂躁不安,喜怒无常。

   海洋如果发起脾气,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但给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最容易带来巨大灾难的,莫过于海啸。

   海啸的身世

海啸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非常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它所引发氟火山的狂涛骇浪,蕴含着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可以够席卷运行途中遇到的一切“障碍”。

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跨越整个大洋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而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都是海啸的诱因。

  当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深厚的海水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我们平常从电视画面中所见到的海浪很不一样。

普通的浪,一般都只是在海面附近起伏,不可能涉及太深的海水,因此,波动的幅度随着水深的加深很快衰减。

而深海地震所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洋下层的海底带动海面的整个水体的波动,所蕴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的传播波长很长,有的可长达500~600千米。

由于具有长波的性质,因此水越深,传播速度也就越快。

而且,这种波能在大洋中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深海中的波高较小,为1米左右,而当它传播到靠近海岸的浅水区、漏斗形深水港湾的峡谷里,或者沿河谷逆流而上的时候,它的波高会突然增高,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l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海啸先兆早知道

在地震海啸发生时,海底地形会发生急剧的升降变动,就好像有一只巨手在海水下面剧烈搅动一样。

巨量的海水会先朝向海底突然变得低洼的地方涌去,随后又翻回海面,形成一种特别长的大浪,两个巨浪的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千米以上。

   巨浪的速度特别快,可达每小时七八百千米,但这时波涛并不特别汹涌,因为波峰之间距离那样长,起落变化就不明显了,只是到了滨海一带就形成高得多的巨浪冲上陆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海啸。

这一落一起,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各地距震中的远近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会在主震之后l0~20分钟。

从海水暴退或暴涨现象出现到海啸登陆,问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如果我们能事先注意到这些变化,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是可以避免受到灾害的。

   地震引发的海啸登陆之前,主要会出现四种前兆现象:

一是我们刚刚讲过的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第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第三是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第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问尤其突出。

  1896年6月15日,日本岩手县外海发生了8.5级地震。

三陆地方的居民普遍感觉到了地震,它虽然来势不猛,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震动过后的20分钟,这里的海水忽然退落了,露出了平时看不见的礁石和沙滩。

到了20时许,海上忽然传来了暴风雨般的声音,随后,几十米高的海浪扑上岸来。

海啸发生了,这次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2.7万余人,是日本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灾难。

但是,从海水开始退落到海啸登陆,中间的间隔长达40分钟,如果有人意识到海啸即将来临而马上行动起来,即使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也可以从容地转移到安全。

【教学反思】略

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课程标准要求】

标准

活动建议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调查本地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

【设计思路】

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分析,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实现。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石油污染与赤潮产生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加以分析说明与提出应对的措施。

以及保护海洋的途径。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的主要类型,说出其危害、分析其原因及提出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海区的的主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通过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姓名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

×××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课前先整理好学生搜集的材料,组织好课堂5分钟展示活动。

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

用事实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堂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了解海洋环境的类型。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朗读学习目标;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

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

阅读课本和提供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的图片与视频,理解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海洋环境污染

①投影图片与播放视频。

②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产生的原因?

分布、危害?

防治措施?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石油污染?

表1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读图,作出回答。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内容解析]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

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

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

海洋污染的绝大部分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①城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也会影响海洋生物。

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江河,或随土壤颗粒在河口淤积,最终流入海洋。

④石油污染: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洋航运中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线沿线。

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污染物集中,污染迹象明显,危害严重,因而也备受公众关注。

表1

材料:

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

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

1、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有?

2、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

3、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危害:

损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的健康。

妨碍人类海洋生产活动;降低海水质量;破坏海洋生态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海洋运输与港口建设;海上油田的开发。

产生的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由于石油的密度小,且不溶于水,一旦进入海洋,石油就会漂浮在海面上,一方面隔绝了水和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石油的氧化,需要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海水中严重缺氧,会使海洋中的生物很快窒息死亡。

我们认为一是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可以铺设海底输油管道;二是对油轮进行改造,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漏油事件;三是对于陆源性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回收利用的办法,减少排入海洋的废水;但仍有可能出现石油泄漏,出现漏油现象应积极清污,将危害减少到最低。

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沉降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吸收利用麦杆、泥炭、聚苯乙烯等吸收石油;围栏用围栏圈住回收;放任让其自然分解;燃烧。

探究活动2:

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洋生态破坏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洋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海洋生态破坏

①播放赤潮与红树林的视频与图片。

②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

赤潮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

防治措施?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哪些?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遭到破坏会受到哪些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影响?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读图,作出回答。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2

赤潮:

作为一个工业发展十分速度的国家,“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

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海藻家

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

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高倍生物显微镜下的赤潮样本

表3

材料: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红树林的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

红树林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红树林濒临灭绝。

红树林资源锐减换来的是:

海滨生态环境恶化、滩涂海洋经济动物产量下降60~90%、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珍珠养殖出现危机、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海洋国土侵蚀、港口淤积率提高、台风暴潮经济损失急增、滨海置荒土地增多及海洋景观日趋单调。

 

[内容解析]

(1)综合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地理、生物、化学:

赤潮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植物中的甲藻、硅藻等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细菌等;海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是赤潮形成和发发展的基础。

②地理(人类活动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③地理(气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条件):

春夏温暖李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总之,赤潮发生是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的自然现象。

(2)我国沿海易发生赤潮的区域及发生时间:

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