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01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

三明一中语文期末复习——必修三课内文言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4.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5.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6.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二、词类活用 

 

(1)然而不王者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填然鼓之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三,指出下列句式

(1)斧斤以时进山林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未之有也

(4)非我也,岁也       

(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翻译下列各句: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劝学》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4、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寒于水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4)蚓无爪牙之利  

三、请翻译以下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

C.谪(zhé)戍鞭笞(chī)黔(qián)首囊(nánɡ)括

D.隳(huī)名城户牖(yǒu)棘(jí)矜赢(yín)粮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合从缔交,相举为一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外连衡而斗诸侯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防)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桂林、象郡B.才能不及中人C.北收要害之郡D.以致天下之士

5.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乃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下列句子中属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加点虚词为“表修饰关系”的一项

A.振长策而御宇内B.尊贤而重士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席卷天下②天下云合而响应。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④会盟而谋弱秦。

⑤赢粮而景从。

⑥南取汉中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⑤⑧//③④//⑦/⑥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D.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盟而谋弱秦弱:

使……弱B.天下云合而响应云:

像云一样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控制,统治D.外连衡而斗诸侯斗:

对……斗争

11.词类活用现象与“以愚黔首”的“愚”相同的一项是

A.内立法度,南取汉中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以弱天下之民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2.下列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 蹑足行伍之间 ,倔起于阡陌之中

二、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1、因: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②蒙故业,因遗策( )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2、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 )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

     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4、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5、及: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

 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

(1)崤函之固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1)履至尊而制六合

(12)外连横而斗诸侯 

(1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15)吞二周而亡诸侯 

(1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7)序八州而朝同列 

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7)陈利兵而谁何。

(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师说》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

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

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

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

rú,阿谀,奉承

4.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

赠送

B.不耻相师师:

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

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

懂得

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

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

二、重点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写出句中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和意义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一、选择题

1、B2、DE3、C4、D5、C6、D7、D

二、词类活用 

    

(2)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

    (3)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 

    (5)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作动词-----归罪

 (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三、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

 斧斤以时进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劝学》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

(1)C  

(2)A  (3)B  3.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4.B  5C  点拨:

于:

从/比;而:

表并列/表转折。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

(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用心”在本句中是“因为用心”的意思,“用”,以,因为的意思。

今天是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的意思。

(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的意思。

(4)爪牙在句子中的意思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过秦论》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解析】选B。

A.“从”通“纵”,“举”通“与”;C.“衡”通“横”;D.“弊”通“敝”。

3【解析】选D。

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

4【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

5【解析】选C。

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6【解析】选D。

“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

7【解析】选B。

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8【解析】选B。

代词,代指“兵器”,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9【解析】选A。

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

10【解析】A.⑩表工具,译为“乘船”。

11【解析】选A。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B项助词, 相当于“的”;C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D.动词,到……去。

12【解析】选B。

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指示代词,这。

A.代词,代指秦孝公;C.助词,的;D.动词,到。

二、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1、 因 

(1)趁着 

(2)沿袭 (3)就着 

   2、延 

(1)引进、迎接

(2)延续

   3、爱 

(1)吝啬 

(2)爱护 

   4、致 

(1)招纳 

(2)获得

   5、及 

(1)等到 

(2)赶得上 追得上

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 坚固(地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有利(形势)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用绳系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得弱小

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使---------漂浮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愚昧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4)介宾结构后置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师说》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B

6、C.

7、A.同为判断句。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2、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动词以……为羞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名词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 以……为耻

3、形容词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词“解”后面作宾语,意为疑惑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意为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一、选择题

1、B2、DE3、C4、D5、C6、D7、D

二、词类活用 

    

(2)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

    (3)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 

    (5)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作动词-----归罪

 (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三、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

 斧斤以时进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劝学》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

(1)C  

(2)A  (3)B  3.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4.B  5C  点拨:

于:

从/比;而:

表并列/表转折。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

(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用心”在本句中是“因为用心”的意思,“用”,以,因为的意思。

今天是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的意思。

(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的意思。

(4)爪牙在句子中的意思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过秦论》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解析】选B。

A.“从”通“纵”,“举”通“与”;C.“衡”通“横”;D.“弊”通“敝”。

3【解析】选D。

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

4【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

5【解析】选C。

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6【解析】选D。

“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

7【解析】选B。

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8【解析】选B。

代词,代指“兵器”,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9【解析】选A。

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

10【解析】A.⑩表工具,译为“乘船”。

11【解析】选A。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B项助词, 相当于“的”;C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D.动词,到……去。

12【解析】选B。

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指示代词,这。

A.代词,代指秦孝公;C.助词,的;D.动词,到。

二、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1、 因 

(1)趁着 

(2)沿袭 (3)就着 

   2、延 

(1)引进、迎接

(2)延续

   3、爱 

(1)吝啬 

(2)爱护 

   4、致 

(1)招纳 

(2)获得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