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51KB ,
资源ID:3550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50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docx

1、名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资料必修三课内文言三明一中语文期末复习必修三课内文言寡人之于国也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4.选出对下列各

2、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相同B.相同C.相同D.各不相同 5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是亦走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BCD6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 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二、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三,指出下列句式(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四、翻译下列各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劝学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B.假装C

4、.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 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蟹六跪而二螯( )4、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5、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取之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相同,不同。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D.相同,相同。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4)蚓无爪牙之利三、请翻译以下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 _ _(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 _ _(3)积善成德,而神

6、明自得,圣心备焉_ _ _(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 _ _(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 _ _(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 _ _(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 _ _(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_ _ _ 过秦论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 藩篱(fn) 崤山(yo) 蒙恬(tin)B.逡巡(qn) 锋镝(d) 蹑足(ni) 墨翟(zhi)C.谪(zh)戍 鞭笞(ch) 黔(qin)首 囊(nn)括D.隳(hu)名城 户牖(yu) 棘(j)矜 赢(yn)粮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B.追亡逐北,伏

7、尸百万C.外连衡而斗诸侯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B.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防)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桂林、象郡 B才能不及中人 C北收要害之郡 D以致天下之士5.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外连衡而斗诸侯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却匈奴七百余里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8、是A.乃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D.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下列句子中属省略句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加点虚词为“表修饰关系”的一项A振长策而御宇内 B尊贤而重士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有席卷天下 天下云合而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 会盟而谋弱秦。 赢粮而景从。 南取汉中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

9、B./C./ D./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弱 B.天下云合而响应 云:像云一样C.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控制,统治 D.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对斗争11词类活用现象与“以愚黔首”的“愚”相同的一项是A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2下列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D蹑足行伍之间,倔起于阡陌之中 二、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1、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蒙故业,因遗策(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延:秦人开关

10、延敌(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3、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4、致:以致天下之士(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5、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1)崤函之固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11、11)履至尊而制六合 (12)外连横而斗诸侯 (1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5)吞二周而亡诸侯 (1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7)序八州而朝同列 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7)陈利兵而谁何。(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师说检测练习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

12、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阿谀,奉承4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不

13、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的“惑”相同, 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惑”相同, 与的“所以”亦相同 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 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

14、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二、重点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写出句中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和意义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吾从而师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一、选择题1、B 2、D E 3、C 4、D 5、C 6、D 7、D二、词类活用(2)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3)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5)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作动词-归罪 (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三、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斧斤以时进山林

16、申之以孝悌之义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答案一、选择题1.C 2.(1)C(2)A(3)B3.cbfdfa 4.B 5 C 点拨:于:从比;而:表并列表转折。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用心”在本句中是“因为用心”的意思,“用”,以,因为的意思。今天是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的意思。(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的意思。(4)爪牙在句子中的意思

17、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过秦论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C(A项中的“崤”应读“xi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i”,此处应念“d”。D项中的“赢”应为yn。)2【解析】选B。A.“从”通“纵”,“举”通“与”;C.“衡”通“横”;D.“弊”通“敝”。3【解析】选D。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4【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5【解析】选C。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

18、指不好的结果)。6【解析】选D。“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7【解析】选B。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8【解析】选B。代词,代指“兵器”,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9【解析】选A。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10【解析】A表工具,译为“乘船”。11【解析】选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项助词,相当于“的”; C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 动词,到去。12【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指示代词,这。A.代词,代指秦孝公;C.助词,的;D.动词,到。二、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1、因(1)趁着(2)沿袭(3)就着 2、延(1)引进、

19、迎接(2)延续 3、爱(1)吝啬(2)爱护 4、致(1)招纳(2)获得 5、及(1)等到(2)赶得上追得上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 坚固(地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有利(形势)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

20、子, 用瓮做、用绳系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得弱小 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使-漂浮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削弱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愚昧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1)判断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被动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宾语前置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利兵而谁何。(4)介宾结构后置谪戍之众,非

21、抗于九国之师也。师说答案一、 选择题:1.B 2.B 3.C4.B 5.B6、C7、A同为判断句。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2、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动词 以为羞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 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3、形容词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放在动词“解”后面作宾语,意为疑惑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意为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 小的问题,大的问题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答案寡人之于国也答案一、选择题1、B 2、

22、D E 3、C 4、D 5、C 6、D 7、D二、词类活用(2)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3)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5)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作动词-归罪 (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三、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斧斤以时进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答案一、选择题1.C 2.(1)C(2)A(3)B3.cbfdfa 4.B 5 C 点拨:于:从比;而:表并列表转折

23、。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用心”在本句中是“因为用心”的意思,“用”,以,因为的意思。今天是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的意思。(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的意思。(4)爪牙在句子中的意思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过秦论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C(A项中的“崤”应读“xi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i”,此处应念“d”。D项中的“赢”应为yn

24、。)2【解析】选B。A.“从”通“纵”,“举”通“与”;C.“衡”通“横”;D.“弊”通“敝”。3【解析】选D。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4【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5【解析】选C。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6【解析】选D。“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7【解析】选B。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8【解析】选B。代词,代指“兵器”,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9【解析】选A。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10【解析】A表工具,译为“乘船”。11【解析】选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项助词,相当于“的”; C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 动词,到去。12【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指示代词,这。A.代词,代指秦孝公;C.助词,的;D.动词,到。二、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1、因(1)趁着(2)沿袭(3)就着 2、延(1)引进、迎接(2)延续 3、爱(1)吝啬(2)爱护 4、致(1)招纳(2)获得 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