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97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docx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大学20**—20**学年第*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

成绩

全球化背景下关于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

近年来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各种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以文化安全为核心的非传统安全观念日益凸显。

我国正处在改革与转型、发展与复兴的关键期,维护文化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亡,能否有效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拥有本国特色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独立程度乃至独立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维护西方文明为名目向中国进行的文化渗透愈发强势,为此,我们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采取一系列战略对策: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使其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构建强大的中国文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

全球化;文化安全;文化渗透;传统文化

 

目录

引言1

1全球化与文化安全1

1.1全球化及文化安全的概念2

1.2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2

2如何看待美国对我国的文化渗透3

2.1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渗透的表现和实质3

2.2如何应对美国的文化渗透4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5

3.1传统文化的价值5

3.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5

4如何维护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7

4.1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现状7

4.2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引言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大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安全已经成为继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之后的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由于文化对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多方位、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安全构成了国家安全的深层主题。

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亡,能否有效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拥有本国特色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独立程度乃至独立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用一切手段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试图将其国家制度和价值观念推广到全球,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受到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逐步转型,内部文化遇到外来文化的激烈竞争与挑战,出现了强烈的动荡。

思想多元化对人们原有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同时,网络传媒的高速发展也大大加速了西方国家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渗透,使我国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文化价值体系受到很大影响,文化安全遭遇空前威胁。

因此,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独立性而不受外来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我们复兴中华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也是日前国内学术界高度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更是我国政府和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1全球化与文化安全

1.1全球化及文化安全的概念

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自从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列强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和殖民贸易开始,全球化进程便得以启动并日益加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而所谓的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

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文化安全的状态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辩证运动的。

当威胁文化的不良因素增多,威胁到国家观念性的文化的存在,影响到文化健康发展趋势之时,文化就会处于危险的状态。

反之亦然。

因此要用动态、战略的眼光看待国家文化安全,既要立足于当前危险,维护文化的生存安全;又要着眼于威胁文化健康发展的隐性因素,确保文化的长治久安。

国家文化安全包含着三个维度,即内外关系维度、新旧关系维度、同异关系维度。

这三个维度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三种不同的解读路径,展现出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三种基本冲突模式。

这三种冲突在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中往往是共时性地交织出现。

因而,在分析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时,我们不能偏重于其中任何一种维度,必须整体、系统地运用这三个维度,科学、全面地认识国家文化安全。

  内外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主体的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成国家主体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以及文化主权的独立与维护。

新旧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成本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冲突。

同异关系维度,即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把国家文化安全看成文化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的世界共性之间的冲突。

所谓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国民品性、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的民族性有着无法替代、独一无二的特征。

一种文化如果丧失了民族特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整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每种民族文化都担忧自身文化的特性流失,尤其是弱势文化主体必须时刻防范强势文化主体将其文化树立为世界普世文化,让文化的世界性等同于文化的唯一性,使世界文化的整合趋势成为“同质化”趋势。

1.2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对我国的影响也是既有利也有弊。

从积极影响的角度来看,首先,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号召下,我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正慢慢走出国门,向世界显示我们文化的魅力。

像是如今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它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吸收国外文化的长处,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世界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和创造了很多的优秀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运作技术等等。

正是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优秀的文明成果,使得西方文明获取巨大的成功。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平台,借鉴西方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从而不断完善我们的不足之处,更加解放我国人民的思想,增强人民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等等。

再者,国外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思考和关注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野。

当外国的思想家读到《老子》时,他们发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奇思妙想,发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才是人类持续发展的根本;从《易经》中外国人了解到世界的千变万化,但变化总是遵守某种规律。

从《孙子兵法》中他们学习到了真正的战略战术方法,影响着现代国际的战争方式。

而这些,都是我们不曾发现的。

经济全球化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文化时,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了,我们的文化被剖析地也就越来越深刻了。

从消极影响的角度来看,首先,西方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资金实力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虽然我国有川菜鲁菜粤菜湘菜等各大菜系,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各个城市的繁华街区处处可见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已经在深深的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饮食习惯。

柏油马路上穿梭不息的各种外国汽车更是人们买车时的首选座驾。

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外国产品的广告宣传,总是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我们的就是最好的。

其次,经济全球化下导致了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争夺。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的娱乐业也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

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神话故事来表现美国的价值观念。

在美国各地的商场百货、服装店、书店,带有中国元素的纪念品占有显著的地位。

而韩国人也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端午节列为韩国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就警示着我们要重视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任意他人随意掠夺我们的文化。

再者,某些国家利用宗教主义文化来达到分裂我国的目的。

宗教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形式之一,同时,宗教本身也是当今世界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塑造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国外的宗教运动以及宗教思潮正在影响着我国宗教的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落实了宗教政策,各种宗教思潮及宗教文化在国内的传播迅速而猛烈,意图不轨的敌对分子打着“宗教”的幌子,利用宗教活动,在部分地区制造分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事实上,打的是宗教旗子,行的是政治目的。

2如何看待美国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2.1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渗透的表现和实质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表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受众灌输的大量西方文化价值观念。

相比于肯德基麦当劳,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能够通过图像和声音更加迅速地传递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因此美国充分利用其大众媒体的优势,将其用作推行其文化渗透的重要方式。

大量的视音频节目搭载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科技上的得力优势,将融合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传递给中国民众,力图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中国本土价值观念的冲击。

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尽可能地展示和宣传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鼓吹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以求宣传其自身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倾向。

其次,美国习惯于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对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实行干预,也常常利用经济援助来进行文化输出。

从上个世纪的苏东剧变可以看出,美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迫使处于改革困境的苏东各国在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同时放弃社会主义这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为了向全球推广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美国在进行对其他国家的国际援助时往往会以灌输其美国文化价值为条件,以图实现用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改造世界和建立其霸主地位。

再者,美国的文化渗透还表现在其大力推行文化上的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是凭借文化优势,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国民教育使文化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大力开拓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企图将这种一国的文化优势变成世界性的文化优势就是文化帝国主义。

美国借助其经济和技术以及语言的优势,把自身的文化作为世界普适价值,使许多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造成了大量的本土文化流失。

从实质上来看,美国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渗透也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化作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文化是贯穿一个国家和民族灵魂的纽带,对民族团结、国家兴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加强文化渗透的实质也是在进行经济和政治控制,为其本国经济产品打开海外市场,为其本土价值观念的传播去变异和改造其他国家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最终实现其称霸的目的。

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文化渗透实质上更是一种“和平演变”的手段,早在美苏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提出了用和平的方法演变和颠覆社会主义的构想,并且长期以来用强势的文化渗透试图动摇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于本国政治体制的信心,控制其意识形态,妄图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内部演变。

2.2如何应对美国的文化渗透

首先,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不能盲目屈从,必须要头脑清醒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抵制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便不断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引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体系,从这些政治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成功的。

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整合社会成员价值理念,凝聚国民思想。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国民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次,面对文化渗透的威胁和挑战,我们还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要做到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建设力量和传播者。

首先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领导者,要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保证、制定发展目标和各阶段的任务,带领人民走正确的道路;其次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要站在文化的制高点,带领人民努力创造先进的文化。

再者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向人民大众积极宣传先进的文化思想,科学知识,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共产党人长期的历史任务,更是紧迫的现实任务。

再者,要保证中国文化的强大竞争力,必须要大力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另外,还要建立文化预警机制,加强防范意识。

预警机制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发布警告的制度”,是指由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打信息安全的主动仗。

而文化预警机制目的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全球化”,加强我们的文化安全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活动,认识到文化渗透的危害。

有效的预警机制就是要在对中国的国情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文化发展的警戒线,对可能对我国文化发展构成灾难性后果的不良趋势进行分析,要能及时、准确地做出有效的反应。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3.1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犹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薪火相传,绵延至今,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之所在,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而传统文化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当代世界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加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要弘扬爱国主义,这是民族魂。

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等等。

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文化更加显现出其璀璨的光芒和价值。

3.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当下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们有必要认清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来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并以其丰富多姿和博大精深对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有着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地走过千百年来的和平与硝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的精神文明维系着名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当今我们正在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恰恰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当代价值,这也是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化基础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通过艰难探索得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又包括中国社会的当代现实。

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优秀的中华名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成就了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华名族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在基础和文化底蕴,是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源源不断营养的富饶土壤。

4如何维护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国际间文化交流中处于强势的地位,如何维护本土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现状

面对当今社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方方面面的文化渗透,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当前的文化安全形势。

西方等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弱化了我国的本土意识,消解了国人对于本民族特质性内容的坚持。

比如国人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情正在渐渐地被外来节日冲淡,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是愚人节悄悄成为国人必过的节日,但是譬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渐渐被忽视甚至忘却了。

另外,在消费文化上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外来文化冲击,尤其是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渗透到国内各个角落。

在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中,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电子游戏、美国式快餐等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精华的内容譬如古诗词、国画、戏曲等精粹却知之甚少,这不得不给我们敲醒文化安全的警钟。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价值观混乱和脆弱期,外来价值观念、消费文化、生活方式等以其强势的冲击力趁虚而入,造成了国内社会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败坏、生活方式腐化、社会风气不正等严重的社会现状,各方媒体舆论也没能正确地引导大众走向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们对于当今社会制度的信心等都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广大民众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民族凝聚力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4.2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作为在当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尤其是传媒领域的学子,我们十分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免疫力。

文化免疫力就是对各种文化观念趋利避害的自我价值保护力、思想意识辨别力、理论知识更新力和创造力。

文化免疫力不同于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力,是需要通过有意识地后天学习获得和不断增强的。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化安全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创造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开拓新型传播渠道,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创新领域的先进性作用,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加强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树立我的良好形象。

当我们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时要时刻为想到为祖国的文化宣传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作品中多出现一些中国元素,让世界了解中国,展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我国人民的和谐理念,展现我国和平崛起的强国之路。

如果你是导演系的学生那就更加让你的作品反映出祖国人民的热情和气,反映出祖国的蓬勃发展。

所学专业不同,之后的社会分工也有所不同,以新闻传播为专业的学生应该努力宣传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本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为传媒工科生,我们更要吸取祖国文化的精髓丰富自己的思维,为祖国文化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科技平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安全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殊途同归,所有有志青年都应该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结束语

通过本文上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深刻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忧患意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对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在当今,谨慎西方文化渗透,维护本土文化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免疫力,努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潘建雷等.传统文化:

百年历程与现代价值[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2012

[2]李丽.论当代中国文化安全[D].华侨大学,2008

[3]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唐远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大学生文化免疫力[J].重庆行政,2012

[5]王存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文化渗透战略及我国的防范措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

[6]曹丽娟.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渗透[J].商业研究,2002

[7]胡惠林.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J].社会科学,2006

[8]庞中英:

旧全球化、新全球化与后全球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0

[9]许振洲.西方抵抗西方[M].上海三联书店,2000

[10]吴满意等.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

[11]朱嘉林、王让新.关于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

[12]石中英.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13]包仕国,陈锡喜.试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J].宁夏社会科学,2006

[14]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

[16]庞李孝纯.读《传承与创新》[N].学习时报,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