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89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2

第二章工程简介3

第三章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4

第四章质量通病控制、防治措施6

第1节模板工程6

第2节钢筋工程7

第3节混凝土工程9

第4节砌筑工程15

第5节防水工程17

第6节楼板裂缝17

第7节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8

第8节外墙常见的质量通病19

第9节门窗渗漏20

第10节屋面施工阶段防水层起鼓、渗漏20

第11节屋面顶棚出现渗水等现象21

第12节楼地面工程21

第13节尺寸偏差22

第14节水暖安装工程22

第15节电气安装工程24

第16节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26

第17节地基与基础工程27

第18节粗装修工程27

第19节二次结构质量控制要求29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10J301)

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系列

1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

15、本工程设计图纸及图纸交底文件

第二章工程简介

东方广场工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至环城东路西侧,南至建设路、工会、职高,西至人民中路,北至复兴东路。

该地块场地整体观察自然情况为东高西低,用地面积约为53943.28㎡,总建筑面积为260022.32㎡,地上商业为40611.34㎡。

布局上以两层商业为基面,宜居式住宅为主体,在场地西面建设花园洋房,中间为高层住宅5栋,G1#楼29层,G2#楼30层,G3#楼33层,G4#楼15层,G5#楼18层,最高结构高度为97.7m,东南角为双拼住宅,±0.00标高为200.4m,设1-4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83.50m。

D1#-D9#楼为框架结构,D10#为框剪结构;G1#-G3#楼为剪力墙结构,G4#、G5#楼为框剪结构;B1#-B9#楼、商业、配套用房均为框架结构。

参与单位简况

建设单位:

景宁景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尧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监理单位:

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章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1、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现场负责人主导控制,技术负责人、专职质检员、各施工项目栋号长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项目质保体系及项目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层层监控,并配合公司、监理、业主等质量监督部门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

 

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网络图

2、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和奖罚制度,在员工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各种形式检查小组,就工程中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为目标开展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3、严格按规范、标准、设计要求施工,实行质量目标跟踪管理,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作为施工过程的“关键过程”,对有特殊要求的工序,制定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现场专职质检员随时做好跟踪检查。

消除质量通病,确保工程各工序交验一次达到质量目标。

4、认真落实执行“三检制”和“隐检”验收检查制度,项目技术组根据“关键、特殊过程”认真编制作业指导书,采用质量预控措施,做好逐级交底,以样板标准组织施工。

落实岗位责任制,作业班组对每道工序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重要部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检”把关。

隐检验收是一项关键工序,每次隐检必须经业主、监理验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5、严格按照《技术管理手册》进行现场的技术资料和工程文件的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验收和确定工程质量水准的重要依据,项目必须设专职资料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工程技术资料办理必须做到与进度同步,确保齐全、真实、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工程使用的图纸、标准图集、技术规范必须保证是有效版本。

6、加强计量试验工作,严格执行《试验工作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加强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取样抽检制度,杜绝混凝土中任何不合格品现象。

7、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有选择地推广“四新”技术,以科技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第四章质量通病控制、防治措施

第1节模板工程

主要依据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模板支设偏位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预防措施:

(1)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2、变形

拆模后发现砼墙梁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预防措施:

(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力和刚度。

(2)梁底支模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天然地基,应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墙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1000~3/1000。

3、标高偏差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预防措施:

(1)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4、接缝不严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自然膨胀使缝隙挤密。

(3)铝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4)铝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严禁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第2节钢筋工程

主要依据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16G101系列图集等。

1、钢筋表面锈蚀

钢筋露天堆放时,采用钢筋垫枕木架空堆放,避免钢筋受雨雪侵蚀。

2、钢筋同截面接头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

预防措施:

由熟悉规范的专业工程师负责钢筋配料工作,钢筋配料时考虑原材料的长度和规范规定的接头位置,必要时购买定尺的钢材。

3、钢筋保护层不足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小,不满足规范要求。

预防措施:

保证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位置、尺寸准确,同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设置垫块数量,加设定位梯子筋、定位箍筋。

4、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扰动导致墙柱钢筋偏位。

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4、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

5、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

①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②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③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④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⑤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不少于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并采取加斜撑等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⑥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6、钢筋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流程如下:

 

第3节混凝土工程

主要依据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等。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严格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3)的要求供应混凝土。

(2)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时间:

因为运输时间的长短对混凝土的浇筑及浇筑后凝结的快慢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正常情况下,混凝上从搅拌站运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该是:

C30及以下的混凝上,气温低于25℃时为120min,气温高于25℃时为90min。

C30以上的混凝土,气温低于25℃时为90min,气温高于25℃时为60min。

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混凝土成型质量差

预防措施:

(1)准备工作:

浇筑混凝土前,在对模板位置、尺寸、垂直度以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的同时,应把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塞严密。

如果是钢筋混凝土还要核对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以及预埋件的数量,确认准确无误后,把模板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以及钢筋上的油污等清净,并在模板上浇水润湿,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后,就可以浇筑混凝土了。

浇筑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浇灌的自由高度、分层浇灌、间歇时间和施工缝的留置四个环节。

(2)自由高度

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卸料口倾落入模的高度也就是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2m。

(3)分层浇灌

为了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时对厚大混凝土应分层进行。

每层浇筑厚度取决于振捣方法。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采用表面振动时,浇筑层最大厚度为200mm。

在竖向结构中,当浇筑高度超过了2m时,应根据施工规范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应先铺一层50mm~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同时随着浇筑高度的上升,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之递减。

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正常情况下,梁与板应同时浇筑。

如果梁的尺寸较大,在高度一米以上,以及柱与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成后停歇1h~1.5h,再继续浇筑。

(4)间歇时间

正常情况下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砼浇筑面难免会出现间歇现象。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的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强度、凝结条件确定。

(5)振捣

混凝土灌入模板后,应严格捣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设计的结构形状和几何尺寸。

常用的振捣机械有:

插入式振捣器、表面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

插入式振捣器多用于振捣基础、柱、梁、墙等构件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

振捣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插点:

可按行列式和交错式均匀排列。

插点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距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二分之一。

插入深度:

振捣器端部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以结合成整体。

插拔速度:

操作时要“快插慢拨”。

如果慢插则会先把表面混凝土捣实,导致下部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如果快拔,振捣棒抽出后形成了空洞,达不到密实的要求。

振捣时间:

每一插点一般为20s~30s。

现场检查时,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就可以换个插点振捣了。

表面振动器适用于振捣现浇楼板、地坪表面积大而厚度小的混凝上结构;这种振动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200mm。

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住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前后位置搭接30mm~50mm为宜。

在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时间一般为25s~40s。

现场检查时同样是以表面均匀出现浮浆为宜。

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情况。

发现模板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修好。

(6)控制好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将其外露的表面加以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并根据需要在上面覆盖阻燃草帘被保护混凝土。

3、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易产生在初浇混凝土梁、柱节点处,主要缺陷是缩径和轴线位移。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加荷载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在浇捣混凝土前后均应坚持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蜂窝、孔洞、烂根

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后,其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孔洞、烂根。

预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匀,和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密实。

(2)模板表面应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的水泥浆等杂物:

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必须均匀。

(3)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应仔细操作,认真振捣,确保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

(4)拆模前应严格参照混凝土的强度。

侧模在混凝上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5、处理措施:

根据蜂窝、麻面、烂根的具体情况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

当模板刚拆下,发现上述质量问题,部分混凝土施工人员立即用同颜色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表面涂抹,以此掩人耳目,疵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处理,反而成为工程隐患,故此类现象应坚决制止。

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检查,做出检查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处理。

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凿掉,然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修补处理方法如下。

(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蜂窝、麻面、烂根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浆打底,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蜂窝、孔洞、烂根面积大而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

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基层面相平即可。

(2)水泥砂浆捻实法

如有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1:

2干硬性水泥砂浆(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用力捣捻严实,至稍低于基层表面时,再在表面抹水泥素浆和1:

2.5水泥砂浆找平。

(3)混凝土浇捣法

当蜂窝、孔洞、烂根比较严重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再抹一层水泥素浆和一层1:

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水泥压浆法

对于较深的蜂窝、孔洞,由于清理剔凿会加大其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成程度的削弱,宜采用水泥压浆法补强。

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混凝土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浆液扩散范围而定,孔数一般应不少于两个,即一个排水(气)孔,一个压浆孔。

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为0.7~1.1。

根据工程情况,必要时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定量的水玻璃溶液作为促凝剂。

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30~40,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3%,徐徐加入配好的水泥浆液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如钢筋暴露,则用压浆嘴的埋设钢丝刷刷除锈皮,用环氧砂浆封闭。

注意:

混凝土蜂窝、麻面和孔洞的剔凿部位,应湿水后处理。

凡处理部位,应及时贴挂双层湿草袋(麻片),水泥砂浆凝固后,专人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昼。

6、混凝土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流程如下:

 

第4节砌筑工程

主要依据为《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砂浆强度不稳定

现象:

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预防措施:

(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

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

(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3)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

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

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到不见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同时用三刺铁扒动,直到拌合均匀;

(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的规定执行。

2、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现象:

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20m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

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ºC时,不得超过500mm;

(4)严禁用干砖砌墙。

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

(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

3、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现象:

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防治措施:

(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

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

纵横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

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2)执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的规定,斜槎宜采取18层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

清水墙留槎,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门窗口边,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

(3)非抗震设防地区,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0m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4)应注意接槎的质量。

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

(5)后砌非承重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槎,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地区的120mm隔墙,也可采取在墙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

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

(6)外清水墙施工洞口(竖井架上料口)留槎部位,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料小车碰撞槎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浆造成污染。

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砖规格和色泽与墙体保持一致,在施工洞口附近应保存一部分原砌墙用砖,供填砌洞口时使用。

4、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现象:

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预防措施:

(1)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

(2)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

(3)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第5节防水工程

主要依据为《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10J301)。

严把质量关,保证防水混凝土、聚氨酯及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施工质量。

1、基层必须留够合理的排水坡度,坡度应符合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

2、做防水层前必须检查找平层是否平整,各转角是否符合要求。

3、防水层上翻高度、附加层等是否符合图纸或施工规范要求。

第6节楼板裂缝

防治措施:

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注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应小于450㎜的钢筋网带。

7、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9、现浇板养护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

10、现浇板的板底须保证平整度。

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中间不宜大于800㎜。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应严格按要求执行,浇筑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第7节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防治措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