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81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docx

九年级历史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中考冲刺专题

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

一、复习策略

(一)考纲解读

(1)理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传统思想的演变。

(2)列举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归纳反映的时代特征。

(3)了解新思想的萌发。

(4)重点掌握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5)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学会分析西方的主流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7)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践。

(二)策略设计

  复习本专题:

一要理清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和重大理论成果的发展脉落,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其演变的历史阶段特征;二是要明确思想概念,如“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民主、科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但对其不必进行过多探究,三是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理解古今中外主流思想在历史发展阶段具体内容的变化,如儒学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地位的变化;四是要联系当今中外人民在不同思想熏陶下的性格特征和行动上的外在体现。

复习本专题要注意:

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想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分析。

  本专题是中考重点命题区之一,近年来考查过的知识点有:

先秦的思想主张,新思想的萌发,康有为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真理标准讨论,党的基本路线,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对于本专题要全面系统的复习,尤其要重视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及思想家,中共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其中以选择题考查的分散的知识点居多,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分析、联系能力也有很大可能性。

(三)复习要点阐述

1、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1)春秋晚期,孔子,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仁”,即爱人,以德治民;主张“礼”,即贵贱有序;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论。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正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苛政刑杀”,主张“政在得民”,宽刑薄赋;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绕治者所采纳。

  

(2)秦朝时,儒生主张实行分封制,抨击郡县制,指责秦始皇,被秦始皇“焚书”、“坑儒”,遭到沉重打击。

  (3)西汉汉武帝时期,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已经趋于巩固和稳定,加之董仲舒适应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革,提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其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被汉武帝所接受。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是八股文。

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八股取士也成为一种愚民政策,严重阻碍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进步。

明清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到了顶峰,科举考试只论八股,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经典,地位也到达了极点。

  (6)1898年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的诏书中有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内容,但很快被慈禧太后废除。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

新文化运动的志士们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也是错误的。

  (8)新中国建立以后,儒家思想又面临着无产阶级专政的考验。

“文革”期间,“四人帮”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歪曲历史,把矛头指向周恩来。

  (9)改革开放以后,儒学思想有所复苏,而在新世纪新千年,对传统国学的关注开始大大升温,儒家思想的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比如现在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以德治国等等。

2、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仁政,以“礼”、“德”治国。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是兵家的鼻祖,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3、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教义包括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等等。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同佛教有关的建筑、石窟艺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典型的代表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佛教对我国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4、新思想萌发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侵略扩张。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眼开始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

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

代表作是《海图国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核心内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师夷长技以制夷)。

  (4)目的:

开眼看世界,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5)影响:

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5、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在解决内忧外患问题的争论中出现了洋务派。

  

(2)内涵:

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运动,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4)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戊戌变法——康梁维新思想

  

(1)康梁维新思想

  ①原因:

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为其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此外西学的传播以及有关人士的西学知识的增长也是重要因素。

  ②基本主张:

主张维新变法,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2)戊戌变法

  ①概况: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但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②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当顽固派反扑时,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完全脱离群众。

  ③历史结论: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④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广泛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民主”思想为主)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也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7、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维新派的保皇立场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来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再次掀起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8、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口号旗帜:

“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

《新青年》。

  (5)主要内容:

  ①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6)地位作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9、毛泽东思想

  

(1)诞生条件

  ①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②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革命实践及总结。

  ④国际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中国。

  

(2)创立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主要分三个时期:

一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二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三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指出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充分说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主要有: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等。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主要有: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

三是毛泽东思想还表现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

  (4)特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伟大作用

  一是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10、邓小平理论

  

(1)背景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

但由于“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中国在徘徊中前进。

刚刚恢复领导工作的邓小平疾呼: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酝酿: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党的工作。

1978年5月,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②产生: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逐步发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④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这个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回答。

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4)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基本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步走”)和战略目标。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九,关于祖国和平统一。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6)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想解放,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它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总结了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的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经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及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并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这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条件,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11、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背景

  ①国际形势的变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

  ②国内形势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中国共产党内,新党员的数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提出了挑战。

  

(2)创立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后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工作时指出: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形成了系统、成熟的理论,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12、文艺复兴

  

(1)基本概念:

14—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掀起了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最先从意大利开始;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前后持续近300年。

  

(2)指导思想: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

  (3)运动性质: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人物:

  ①但丁: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长诗《神曲》揭露教会黑暗,歌颂现世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地批判。

  ②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其中《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③莎士比亚:

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剧家。

一生创作颇丰,现存剧本37部,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作品集中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面貌和矛盾,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5)历史影响: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6)历史评价:

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运动晚期,对它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和强调,造成了个人私欲横流和社会混乱。

13、启蒙运动

  

(1)基本概念:

17世纪——18世纪,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2)运动中心:

法国

  (3)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

  ①伏尔泰,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

  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

  ③狄德罗主编了《百科全书》巨著,批判宗教科学的谬误,宣扬理性,提倡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

  ④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宣扬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4)历史意义: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的压制下解放出来;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5)启蒙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6)以启蒙运动为例,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①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美国宪法中,突出地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观点。

  ②启蒙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后果是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批判封建主义的锋利的思想武器。

无论是领导法国大革命的各派领导人还是这一时期颁布和实施的重大政策决策,无不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历史证明,没有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①两次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兴起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和人性从宗教蒙昧状态下的觉醒;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专制主义政治的阻碍后资产阶级的一种公然的思想反抗和动员。

  ②两次运动都注重了人的价值。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思想的束缚,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更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封建的王权、神权和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③两次运动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

文艺复兴打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启导了欧洲范围宗教改革的浪潮;启蒙运动则更激进,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掀起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①客观环境: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②主观努力: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汲取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思想来源: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意志的古典主义哲学。

  (3)实践基础:

欧洲的工人运动。

  (4)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内容:

《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