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练习题.docx
《发展心理学知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练习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知识练习题
发展心理学知识练习题
发展心理学共298个点,其中三级185,二级113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B)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发展
(C)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D)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变化
2.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
(A)心理的种系发展
(B)心理的种族发展
(C)个体心理发展
(D)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
3.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心理的种系发展
(B)心理的种族发展
(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
(D)个体心理发展
4.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5.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 )。
(A)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B)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C)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D)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7.第一发展加速期指( )。
(A)从出生到幼儿期
(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
(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
(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
8.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是指(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发育期
(D)青年期
9.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
(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
(C)既没有连续性,又没有阶段性
(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10.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
(A)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D)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 )。
(A)遗传和环境的关系
(B)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C)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
(D)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12.普莱尔(W.Preyer)是( )的奠基人。
(A)科学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科学发展心理学
(D)科学社会心理学
1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冯特
(B)奥尔波特
(C)普莱尔
(D)弗洛伊德
14.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 )年。
(A)1879
(B)1882
(C)1900
(D)1905
15.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
(A)达尔文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的心理学实验室
(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
(D)霍尔于1922年出版的《衰老:
人的后半生》
16.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 )。
(A)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B)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
(C)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
(D)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
人的后半生》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
17.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做( )。
(A)横断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D)因果研究
18.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 )。
(A)横断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D)组群研究
19.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 )。
(A)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B)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
(C)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D)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20.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 )。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B)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
(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D)难以对大样本进行研究
21.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做(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相关研究
(D)因果研究
22.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 )。
(A)节约研究成本
(B)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
(C)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
(D)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23.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 )。
(A)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
(B)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
(C)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
(D)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24.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
(A)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
(B)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缺点
(C)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
(D)在无法实施横断研究或纵向研究后迫不得已选择的一种研究方式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25.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
(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2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
27.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
(A)也承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C)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D)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
29.下列哪些观点属于二因素论?
()
(A)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
(B)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
(C)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D)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没有关系的
30.下面哪些学者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持二因素论?
( )
(A)施太伦
(B)华生
(C)高尔顿
(D)吴伟士
31.下列哪些观点属于相互作用论?
( )
(A)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B)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C)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D)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关系是乘法关系
32.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普莱尔
(C)吴伟士
(D)施太伦
3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吸吮
34.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做(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5.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两种形式进行的。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6.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这个过程叫做( )。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7.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这个过程叫做( )。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8.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B)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C)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D)成熟、经验、同化、顺应
39.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个阶段。
(A)2
(B)3
(C)4
(D)5
40.下列哪些阶段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 )
(A)前运算阶段
(B)后运算阶段
(C)前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41.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有( )。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C)获得了守恒概念
(D)思维具有可逆性
42.客体永久性是指( )。
(A)客体是永久存在的
(B)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的思维特征
(C)客体的耐用性
(D)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43.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的可逆性
(D)掌握守恒
44.泛灵论是指()。
(A)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儿童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C)儿童认为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D)儿童的思维还没有掌握守恒的概念
45.自我中心是指( )。
(A)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
(B)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
(C)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D)一个人比较自私
46.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47.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的特征有( )。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可逆性
(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
48.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不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C)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
(D)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49.皮亚杰划分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是( )。
(A)信任-怀疑、自主-羞耻、主动-内疚、勤奋-自卑
(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D)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50.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儿童的特征包括( )。
(A)儿童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注重行为的后果
(C)注重行为的动机
(D)以父母的标准进行判断
51.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儿童的特征包括( )。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儿童已形成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5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儿童的特征包括( )。
(A)儿童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53.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个阶段。
(A)3
(B)4
(C)6
(D)8
54.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是( )。
(A)力比多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55.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56.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5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58.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59.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60.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61.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62.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63.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12―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4.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
65.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66.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
67.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68.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
69.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
(A)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0.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
7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 )。
(A)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B)认知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
(C)皮亚杰理论的源头
(D)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种
72.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三元是指( )。
(A)环境影响
(B)生理成熟
(C)行为
(D)人的内部因素
73.观察学习是指( )。
(A)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
(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
(C)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74.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
(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
(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75.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 )。
(A)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C)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D)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76.维果斯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有( )。
(A)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B)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C)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
(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77.“最近发展区”是指()。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78.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
(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79.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
(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
8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心理测验法
81.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
(A)2种水平和4个阶段
(B)3种水平和6个阶段
(C)4种水平和8个阶段
(D)4种水平和6个阶段
82.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个体特征为( )。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8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表现为( )。
(A)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D)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84.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85.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A)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
(B)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C)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86.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
(B)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C)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更高的道德原则
(D)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87.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C)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更高的道德原则
(D)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
8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
(A)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89.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
(A)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道德的内容
(B)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决定道德发展的速度
(C)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顺序
(D)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可以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顺序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90.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0―1岁
(B)0―3岁
(C)1―2岁
(D)1―3岁
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9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B)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
(C)婴儿动作发展受环境的影响
(D)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
92.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有( )。
(A)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B)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C)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D)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93.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 )。
(A)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B)从分化动作向整体动作发展
(C)从随意动作向不随意动作发展
(D)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9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
(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
(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95.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指( )。
(A)吸吮
(B)手的抓握动作
(C)头颈部活动
(D)独立行走
96.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重点包括( )。
(A)拇指的运用
(B)五指分化
(C)手眼协调
(D)抓握力量的增加
97.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有( )。
(A)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
(B)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C)促进言语的发展
(D)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98.独立行走的意义有( )。
(A)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B)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
(C)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D)促进躯体的生理成熟
99.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B)机体成熟与是否得到训练没有关系
(C)训练能够促进个体的成熟
(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
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00.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动作
(B)感觉
(C)知觉
(D)条件反射
10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
(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02.习惯化范式包括( )。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正习惯化
(D)负习惯化
103.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这叫做( )。
(A)兴奋
(B)抑制
(C)习惯化
(D)去习惯化
104.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这叫做( )。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兴奋
(D)抑制
105.优先注视范式( )。
(A)也称习惯化范式
(B)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C)是一种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技术
(D)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技术
106.优先注视范式的指标是( )。
(A)转移速度
(B)眼球转动的灵活性
(C)注视时间
(D)聚焦程度
107.婴儿偏爱注视( )。
(A)灰色
(B)正常人脸
(C)静止不动的物体
(D)扭曲的人脸
108.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 )的装置。
(A)形状知觉
(B)颜色知觉
(C)动作发展
(D)深度知觉
109.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
(A)3个月
(B)6个月
(C)1岁
(D)2岁
110.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