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33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docx

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题最新含答案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过关检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10为单元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14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

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考系

C.一定要选相对地面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D.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考系

2.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成质点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以视作质点

B.建立质点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古代“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

D.第4s末和第5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二者对应同一点

4.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A.学校下午2:

00开始上课B.博尔特100 m的成绩是

 s

C.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5 minD.宇宙大爆炸至今约

5.以下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有(  )

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速率.

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③⑥C.只有①⑥⑦D.只有①⑥

B.

6.

一小球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面顶端沿圆弧滑至底端,如图所示.则物体在该运动过程中(  )

A.位移大小是RB.位移大小是

C.路程是2RD.路程是πR

7.下列速度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

B.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90km/h

C.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10m/s

D.台风中心以25 km/h的速度向沿海海岸移动

8.百米赛跑中,一名学生在20m处的瞬时速度为8m/s,12.5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9m/s,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8.25 m/sB.8.5 m/sC.8 m/sD.9 m/s

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加速度一定变化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10.足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飞向墙壁,碰到墙壁经0.1s后以0.8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回来,足球在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

A.2m/s2,方向垂直墙壁向里B.2m/s2,方向垂直墙壁向外

C.18m/s2,方向垂直墙壁向里D.18m/s2,方向垂直墙壁向外

11.一列火车在沿东西方向的平直铁路上运动,车厢里的某乘客在某一时刻发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东滚动,则火车此时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向东减速B.向东加速C.向西减速D.向西加速

12.以下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3.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1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v2=8m/s,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可能小于4m/s2B.可能等于4m/s2

C.可能等于8m/s2D.可能等于12m/s2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5.

如图所示,质点从A点出发逆时针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其位移的大小为______,路程是______.若质点运动1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路程是______,在此运动过程中质点的最大位移是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

16.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时刻

0

1

2

3

4

位置坐标

0

5

-4

-1

-7

(1)几秒内位移最大______

A、1s内    B、2s 内  C、3s内   D、4s内

(2)第几秒内位移最大______

A、第1s内  B、第2s内  C、第3s内  D、第4s内

(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______

A、1s内     B、2s内   C、3s内    D、4s内

(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______

A、第1s内     B、第2s内   C、第3s内    D、第4s内.

 

17.一质点沿x轴方向运动,开始时位置为x0=-2m,第1s末位置为x1=3m,第2s末位置为x2=1m,若规定x轴正方向为正,则第1s内质点的位移为______m,

第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8.一辆汽车从某商场门口(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200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100m至B点.(sin30°=0.5)

(1)选取适当的坐标系,描述出该汽车的运动轨迹;

(2)根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计算出A、B两点的坐标.

19.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1m的半圆弧从A点沿圆弧轨迹运动到C点,用时5s,求整个过程中: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0、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用脚踢球使球获得3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又在空中飞行1s后被守门员挡住,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沿原路反弹,求: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

故A正确;

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需选定参照物,故B错误;

CD、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故C、D错误;

故选:

A。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

只有掌握了参考系的概念我们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所以我们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答案】A

【解析】A、在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看做质点,故A正确.

B、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故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直接的关系,即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如原子核很小,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时,原子核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面.故C错误.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

A

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参考系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只要掌握了参考系和质点的定义就能解决此类题目,故要加强概念的学习。

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

参考系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时间对应一个线段。

【解答】A.“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自转了,故A不正确;

B.质点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法,故B正确;

C.“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船为参考系,故C正确;

D.第4 s末和第5 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同一个点,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A。

4.【答案】A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该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通常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时间段,与某一过程相对应.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

A.学校下午2:

00开始上课是指开始上课时的时刻,故A正确;

B.9.58s是跑完全程的时间间隔,不是时刻.故B错误;

C.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5min,5min是时间间隔,不是时刻,故C错误;

D.宇宙大爆炸至今约1018s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解析】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的时候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量是适量.

本题考查了判断标量与矢量,标量与矢量的最大区别是它们遵守的运算法则不同.

6.【答案】B

【解析】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

​本题是基础题,紧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抓住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解答】

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

,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A错误

B、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90km/h,指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

C、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10m/s,为某一位置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台风中心以25km/h的速度向沿海海岸移动,是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

D。

【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8.【答案】C

【解析】解:

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百米比赛为直道,其位移为100米,所以平均速度为:

v=

=

=8m/s

故选:

C。

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直接根据公式v=

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平均速v=

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大小与位移和时间无关,注意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比值,并非路程和时间比值,注意他们的区别

9.【答案】A

【解析】A、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A正确。

B、只要有加速度,速度即可以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可以是恒定不变的,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

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

A。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0.【答案】D

【解析】规定以垂直墙壁向里为正,则:

a=

=

m/s2=-18m/s2

所以球在与墙碰撞的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18m/s2,方向垂直墙壁向外

故选:

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即可求解,但要规定正方向.

对于矢量的加减,我们要考虑方向,应该规定正方向.

11.【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了惯性;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惯性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多观察,多思考,多体会。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火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偏离原来的位置,然后根据偏离位置的改变分析火车运动状态。

【解答】AB.若火车向东运动:

由于小球原来的运动状态与火车的运动状态相同,小球是向东运动的,所以列车向东减速,故A正确,B错误;

CD.若火车向西运动:

由于小球原来的运动状态与火车的运动状态相同,小球是向东运动的,所以列车向西加速,故C错误,D正确。

​故AD。

12.【答案】AD

【解析】A、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故A正确.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故B错误;

CD、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AD.

平均速度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表示瞬时速率.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

13.【答案】AC

【解析】位移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知道路程的位移的区别。

【解答】

AB.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A的路程最大,平均速率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所以A的平均速率最大,故A正确,B错误;

C.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等,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D.三个质点的具体运动情况未知,不能确定达M点时瞬时速率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C。

14.【答案】BD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注意1s后的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1s后的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以及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

【捷达】

解: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1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

若1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15.【答案】0;2πR;

R,;

πR,;2R;

πR

【解析】一质点由A点开始绕半径为R的圆圈逆时针运动了一周,首末位置重合,所以位移为0,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等于2πR.

质点逆时针运动了

周,首末位置的距离为

,所以位移大小为

.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s=

×2πR=

.当两物体位置相隔最远时,位移最大,所以最大位移为2R.最大路程为运动轨迹的最大长度,为

故答案为:

0,2πR,

R,

πR,2R,

πR.

解答本题应掌握:

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理解路程和位移的定义,并能正确求解位移和路程的大小.

16.【答案】D B D B

【解析】由题意根据位移和路程的定义有:

第1s内位移为:

5m,路程为5m

第2s内位移为:

-9m(负号表示方向沿x轴的负方向),路程为9m,2s内的总位移为:

-4m,总路程为14m;

第3s内位移为:

3m,路程为3m,3s内的总位移为-1m,总路程为17m;

第4s内位移为:

-6m,路程为6m,4s内的总位移为-7m,总路程为23m;

故可知,4s内的位移最大;第2s内位移最大.4s内路程最大,第2s内路程最大;

故答案为:

(1)D;

(2)B;(3)D;(4)B.

质点在x轴上运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初末坐标之差,即△x=x2-x1,确定出前5s每1秒内的位移,再判断哪一秒内位移最大.位移大小是位移的绝对值.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本题考查一维坐标下质点的位移与坐标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请注意位移的大小是指位移的绝对值.

17.【答案】5;-2

【解析】第1s内质点位移

△x1=x1-x0=[3m-(-2m)]=5m

在第2s内质点位移

△x2=x2-x1=(1m-3m)=-2m;

第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5;-2.

位移在直线坐标系中的计算公式为△x=x末-x初,可以利用此公式来解决.

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移的计算需注意:

坐标之差、末减初.符号代表方向.

18.【答案】解:

(1)坐标系如图,线OAB为汽车的运动轨迹;

   

(2)

,A点坐标为

    

,B点坐标为:

【解析】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而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求出A、B两点的坐标。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几何关系确定B点的位置,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建立合适的坐标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9.【答案】解:

(1)由图可知质点的位移:

x=4R=4×1m=4m,方向由A指向C;

而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2πR=2×3.14×1m=6.28m;

(2)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

m/s=1.256m/s

答:

(1)质点的位移为4m,方向由A指向C;路程为6.28m;

(2)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8m/s,平均速率为1.256m/s

【解析】

(1)位移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为质点经过轨迹的长度.

(2)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则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本题考查路程及位移、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定义,注意路程、平均速率为标量;而位移、平均速度为矢量.

20.【答案】解:

(1)罚球瞬间,足球在0.1s内球获得30m/s的速度。

则加速度a=

=

=300m/s2=300m/s2。

(2)接球瞬间,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足球速度在0.2s内由30 m/s变为-10 m/s,总共改变△v′=v-v0=-10-30=-40 m/s。

所以a′=

=

=-200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球原来运动方向相反。

答: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是300m/s2。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00m/s2,方向与球原来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当速度变化时,则产生加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求出足球的加速度,注意速度的方向。

本题是加速度定义式的运用,很多同学,不注意速度的方向,属于易错题。

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关。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