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30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docx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教案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它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温馨提示

一方面,要坚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

包括两个方面:

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这是我国宗教自治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国家主权和尊严。

同时又要积极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我国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不能认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利于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不能认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2.弘扬科学精神

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创造美好的人生。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特点和优势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三,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sha一、单项选择题

国务院制定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据此完成1~2题。

1.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因为(  )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B.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前提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分析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不符。

2.我国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而且还拨出专款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寺庙的修缮,仅修缮西藏布达拉宫的费用就达上亿元。

这表明(  )

①我国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信仰宗教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④我国公民的信教自由权利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①错误。

③材料未体现,排除。

2010年1月18~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制度。

据此完成3~5题。

3.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下列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的前提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也没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所以①正确;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民族地区自身的努力,所以②不正确;没有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就会影响民族问题的解决,③正确;④高度自治不正确。

4.会议强调,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①的说法明显混淆了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是错误的;②中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亦不能等同;③④本身正确,也符合题干的规定性,因此,应选择C项。

5.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形成三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建设。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投资分别完成43项和62项重大工程。

2001年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建设,新开工项目上百个,总投资额数百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基础产业的发展。

这说明(  )

①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 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国家的支持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国家投资促进了西藏的发展,故③④符合题干。

①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②表述不正确,排除。

6.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是我国的五大宗教。

“5·大地震发生后,五大宗教迅即采取行动,为灾区募捐,还以祈祷的方式纪念亡者、祝福生者。

宗教界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的“和而不同”之爱,是中华大爱中特殊的、难能可贵的一部分。

五大宗教赈灾表明(  )

A.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B.广大教徒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本质

C.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D.广大教徒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答案:

D

解析:

容易选C项,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性质和自治权的理解。

材料体现自治机关在国务院授权下,依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行政法规,②③符合题意。

自治机关包括政府和人大,①错误;④对自治机关自治权表述不全面。

8.近两年,福建厦门共投资4000万元援助西藏米林县的道路、学校、医院、农村电网改造等12个重点项目,不仅增强了民族感情,也拓宽了藏民的增收渠道。

这体现了(  )

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②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在于发达地区支援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④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A.①④B.①③④C.③④D.④

答案:

D

解析:

民族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自身努力,故②排除;③在题干中未体现。

应选D项。

9.在西藏,随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和各族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经文的玛尼堆,信教群众几乎家家设有小经堂或佛龛。

目前西藏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有1700多处,僧、尼46000多人。

这说明(  )

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支持和鼓励人们信教 ②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③国家尊重和保护西藏人民的人权 ④政府应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树立科学发展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并不等于说国家支持和鼓励信仰宗教,排除①。

政府也不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排除④。

二、非选择题

10.2009年7月5日,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这是建国60年来在新疆发生的性质最恶劣、死伤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事实证明,这是一起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为什么要把民族团结视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对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理由。

答案:

(1)这是因为:

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更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

(2)理由:

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是我国有信心维护新疆稳定的根本保证。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的政治前提。

③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有信心维护新疆稳定提供了物质保障。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亿万人民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国家意识,能够积极履行政治义务,是我国有信心维护新疆稳定的群众基础。

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⑤在现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对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措施的理解。

解答时要全面准确阐述民族团结的意义。

从根本保证、政治前提、群众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民族政策几个方面分析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