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08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 微专题四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docx

第3章微专题四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标记问题

一、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杂合状态”,即15N/14N-DNA;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含15N,也可能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不含15N。

即子细胞含有15N的染色体为0~2n条(体细胞染色体为2n条)。

例1

 1个不含15N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下图能正确表示该细胞分裂中期的是(只考虑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答案 D

解析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1个不含15N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入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则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上均有一条链有15N标记,一条链没有15N标记,取出细胞,移到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经过DNA复制后,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的DNA的一条链含15N标记,一条链没有15N标记,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两条链均不含有15N标记,D项正确。

例2

 用32P标记了某玉米体细胞(正常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从0到20都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形成的染色体中一个DNA的两条链均含31P,另一个DNA中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31P,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40,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20,B错误。

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NA只复制一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呈“杂合”状态,即15N/14N-DNA,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含15N。

例3

 假设某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DNA分子均用15N标记,然后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则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精子数目为(  )

A.0B.2C.4D.8

答案 C

解析 根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可知,模板链是含15N的DNA链,原料是含14N的脱氧核苷酸,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在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每一个精子中的DNA组成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所以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中所有的DNA均含有15N,C正确。

例4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某雄性动物的1个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B.若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答案 D

解析 若进行有丝分裂,当细胞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1个细胞中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为20条,A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20条,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有2个或3个或4个,C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D正确。

1.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 B

2.BrdU在DNA复制过程中能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由于含BrdU的情况不同,染色单体着色的深浅也不同:

当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时,则染色单体着色深;当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时,则染色单体着色浅。

现将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对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进行染色、制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此实验中,DNA中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BrdU进行配对

B.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深

C.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D.第三次分裂的中期,不可能出现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浅的细胞

答案 D

解析 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在此实验中DNA复制时,DNA中的碱基T可以与碱基A进行配对,由于BrdU在DNA复制过程中能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碱基A可以与碱基T、BrdU进行配对,A正确;在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不含BrdU,另一条单链含有BrdU,所以染色单体均着色深,B正确;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情况是一个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含BrdU;另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含BrdU,另一条单链不含BrdU,所以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C正确;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若着色浅的染色体均移向了同一极,则该细胞在下一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浅,D错误。

3.用32P标记玉米细胞(正常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0和2,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

A.第一次B.第二次

C.第三次D.第四次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玉米细胞含20条染色体,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40条;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有40条染色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20条具有32P标记。

当细胞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子细胞分到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20条。

而第三次分裂是以第二次分裂后的子细胞为前提,因此第三次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在0到20条之间。

4.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

则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被32P标记的精子可能有(  )

A.2或4个B.2、4或6个

C.4、6或8个D.4个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可知:

1个精原细胞中2个DNA分子都用32P标记,在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这两子细胞含有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两个子细胞再在31P的环境中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细胞中的两个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四个DNA分子,这四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还有两个DNA只含31P。

减数分裂结束后,这四个DNA分子平均分配给四个精子,每一个精子只含一个DNA分子,因此每个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其中有两个精子既含32P,也含31P,还有两个精子只含31P,即被32P标记的精子有4个。

5.取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2n=40),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80条染色体带有标记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带有3H标记

C.至少有4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的染色体

D.所有精细胞的总染色体中有25%带有3H标记

答案 C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只有40条染色体,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一条带有标记,一条不带标记,其随机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单体分开,但是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0条、1条或2条Y染色体,其中最多只有1条Y染色体带有3H标记,B错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可能都含有放射性,也可能一个含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因此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至少有4个具有放射性,最多有8个具有放射性,C正确;所有精细胞的总染色体中有50%带有3H标记,D错误。

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

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答案 C

解析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b)色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

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别使用35S、32P对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进行标记

B.可利用15N代替32P来标记DNA

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代所有噬菌体都含放射性

答案 C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应分别使用35S、32P对不同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进行标记,A项错误;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所以不能利用15N代替32P来标记DNA,B项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C项正确;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被侵染细菌未被标记,则只有部分噬菌体含有放射性,D项错误。

2.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答案 A

解析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NA注入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大肠杆菌,如果搅拌、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A正确;T2噬菌体较大肠杆菌轻,B错误;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不会含有35S,C错误;进入大肠杆菌内的是DNA,不会是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D错误。

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3个实验:

①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③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3个实验中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

答案 D

解析 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被侵染的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

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4.以下所示四个双链DNA分子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

A.双链DNA中A占25%B.双链DNA中T占30%

C.双链DNA中G占25%D.双链DNA中C占30%

答案 B

解析 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G与C的比例越低,稳定性就越差。

5.已知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

则该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

A.200个和400个B.44个和510个

C.2个和400个D.2个和510个

答案 D

解析 每个链状DNA分子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的数目均为2个;由于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则胸腺嘧啶有90个,胞嘧啶和鸟嘌呤各有110个,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共有180个,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的氢键共有330个,故DNA分子中氢键的个数为510个。

6.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500种

B.若质粒含有2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同时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25%~50%

D.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有鸟嘌呤288个

答案 D

解析 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50种,A项错误;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项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0%~50%,C项错误;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例为26%,则该DNA分子上碱基总数为312÷26%=12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有鸟嘌呤1200×(50%-26%)=288(个),D项正确。

7.某双链DNA分子共有碱基700个,其中一条链上(A+T)∶(C+G)=2.5,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300个B.400个C.600个D.750个

答案 D

解析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T)∶(C+G)=2.5,则该双链DNA分子中(A+T)∶(C+G)=2.5,该DNA分子共有碱基700个,所以A+T=500(个),A=T=250(个),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250×(22-1)=750(个)。

8.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后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  )

A.2n∶2B.(2n-2)∶2

C.2n∶0D.2n-1∶2

答案 B

解析 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得到2n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15N,所以后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2n-2)∶2。

9.噬菌体ΦX174是单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DNA分子。

如果该双链DNA分子的碱基构成是:

20%A,30%G,10%T和40%C。

那么,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  )

A.20%A,30%G,10%T和40%C

B.15%A,35%G,15%T和35%C

C.10%A,40%G,20%T和30%C

D.35%A,15%G,35%T和15%C

答案 B

解析 单链DNA的碱基构成是:

20%A,30%G,10%T和40%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其互补链碱基构成是:

20%T,30%C,10%A和40%G,所以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15%A,35%G,15%T和35%C。

10.某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共30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第几代)(  )

A.三次(第四代)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D.六次(第七代)

答案 B

解析 设该DNA分子复制了n次,则3000=200×(2n-1),所以n=4。

11.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

根据下图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是(  )

A.6个a,6个b

B.12个b

C.6个b,6个c

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亲代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而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经过第一次复制后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a;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且只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再经过第二次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只有1个染色单体有标记,如图b,因此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中12条染色体上均只有一个染色单体带有标记,B项正确。

12.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其实就是有2n-1个DNA分子在复制,每个需要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m·2n-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①正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G+C的数目是相等的,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所占比例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②正确;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时,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被32P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有一半染色体带有标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所以进入某一个子细胞的染色体不一定有一半带有标记,③错误;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④错误。

13.请回答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问题:

(1)若双链DNA中A占20%,则G占____________。

(2)若双链DNA中A占20%,且一条链中的A占20%,则此链中C所占比例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3)一条链中

=0.4,互补链中的此值是________。

(4)一条链中

=0.4,互补链中的此值是________。

(5)若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的G有____________个。

答案 

(1)30% 

(2)60% (3)2.5 (4)0.4 (5)1.5P

解析 

(1)由双链DNA分子的嘌呤碱基数占总碱基数的一半可知:

A+G=50%,因而G占30%。

(2)由双链DNA分子中A占20%可知:

该DNA分子中(A+T)占40%,(C+G)占60%,对任意一条链而言,某种碱基所占比例的最大值即该对碱基所占的比例,因而,C最多占该链的60%。

(3)由双链DNA中,一条链中的

与另一条链中的该比值互为倒数可知,其互补链中的

=2.5。

(4)由于双链DNA及任意一条链中的

为一定值,可知其互补链中的

=0.4。

(5)若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DNA分子的总碱基数为

=5P(个),而由双链DNA分子的嘌呤碱基数占总碱基数的一半可知:

G占总碱基数的50%-20%=30%,则G有5P×30%=1.5P(个)。

14.如图甲表示遗传物质的相关组成,用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DNA分子均为14N/14N—DNA)作对照,用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DNA分子均为15N/15N—DNA)作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离心的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物质有______种,请画出物质A、B、C在组成脱氧核苷酸时的连接简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上字母)。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骨架是由图甲中________(写字母)交替连接而成;组成F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3)图乙中,亲代、Ⅰ、Ⅱ的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

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最右侧的试管上标出。

(4)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占32%,且(A+G)/(T+C)=1.5,此比值在其互补链中是__________;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T+C的含量占________。

答案 

(1)4 

(2)B、C 氨基酸

(3)半保留复制 

(4)2/3 50%

解析 

(1)图中A表示含氮碱基,在DNA中共有4种(A、T、C、G),图中A、B、C组成的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骨架由磷酸(C)和脱氧核糖(B)交替连接形成;F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3)亲代全为重带,Ⅰ全为中带,Ⅱ为中带和轻带,可推测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Ⅰ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由于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中一个含有14N和15N,一个仅含有15N,各占一半,即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