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试题和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试题和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试题和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试题和答案
一、生字集合。
(24分)
1、读读写写。
(11分)
fěicuì fēngzhēng biānpào sìmiào jiǎozi
() ( ) ( ) ( ) ( )
zhàn lán xuánɡuà qīnɡyínɡ línɡtīnɡ qièérbùshě
() ( ) ( ) ( ) ( )
2、找出并改正错别字。
(4分)
洪堂大笑( ) 赞叹不己( )
素然起敬( ) 峰拥而至( )
3、写出下列繁体字相对应的简化字。
(6分)
響聲( ) 襲擊( ) 憂傷( )
嚴肅( ) 負責( ) 賠償( )
4、同字不同义。
(3分)
胜:
A.超过,占优势 B.优美的 C.尽 D.能承受
(1)日出江花红胜火( )
(2)美不胜收( )
(3)名山胜景( )
(4)二、遣词炼句。
(10分)
(5)1、将成语写在括号里。
(4分)
(6)
(1)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
(7)
(2)秋天的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 )
(8)(3)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 )
(9)(4)有恒心,有毅力。
( )
(10)2、选词填空。
(4分)
(11)试图 企图
(12)
(1)许多( )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13)
(2)敌人( )从刘胡兰的口中得知党的机密,真是白日做梦。
(14)夸张 夸大
(15)
(1)后果没那么严重,你不要( )事实。
(16)
(2)藏戏面具运用象征、( )的手法,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17)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分)
(18)
(1)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19)
(2)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生活再苦,感觉( )是甜的。
(20)三、古诗填空。
(6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3、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小天地。
(25分)
(一)《北京的春节》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土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节指的是_________(具体时间),这一天人们_________,小孩子们_________,大家还必须_________。
(2分)
2.①句中加粗的“又”表示_________,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________和_______。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________的段落结构。
(2分)
3.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张:
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大:
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虚张声势()
东张西望()一张一弛()
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
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我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上面文段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
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
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给下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分)
累累(lěi léi)的果实 起初(chū cū)
2、短文中使用了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请找出四个。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
消逝( )闪烁( )
渐渐( )显露( )
4、文中第4、5、6自然段中三个词分别指什么。
(3分)
(1)“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2分)
(1) 作者写了__________这一天三峡的景色,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是按_________顺序描写景物的,文章把早晨三峡的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把中午三峡的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写三峡黄昏特色时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2分)
(1)“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
”这句话意思是( )
①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②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③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2)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这是因为( )
①长江到这里便窄了,像小溪一样。
②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③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五、口语交际。
(5分)
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不仅让我们自己赞叹,也吸引着众多外国友人。
如果一位外国朋友请你做导游,为他介绍我国的民族风情,你打算怎么说?
,
。
六、作文。
(30分)
祖国的山河十分壮丽,你一定游览过一些地方,有过深切的感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一下你去过的某个地方吧。
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介绍你身边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1、翡翠风筝鞭炮寺庙饺子
湛蓝悬挂轻盈聆听锲而不舍
1、洪—哄 己—已 素—肃 峰—蜂
2、3、响声袭击忧伤严肃负责赔偿
4、A C B
二、1、
(1)汗流浃背
(2)秋高气爽
(3)新年伊始
(4)持之以恒
试图、企图;夸大、夸张
3、
(1)虽……可是……而且
(2)纵使……也
三、1、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2、应是嫦娥掷与人
四、阅读小天地
(一)、1.正月十五赏花灯买各种花炮燃放吃元宵。
2.再一个开头结尾总分总。
3.形状种类。
4.②③④①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不唯一)
6.这的确不能不说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7.赏花灯吃元宵。
(二)、1、lěi chū
2、黑青黄白
3、消失闪耀
逐渐显现
4、
(1)渔火,灯标。
(2)月亮。
(3)八月十五日。
5、
(1)八月十五日三峡秋天的美
(2)时间明丽热烈沉沉欲睡
6、
(1)②
(2)③
五、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
六、略。
二、选择题
2.
幸福的秘密
邓迎雪
①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我高兴得差点流出了眼泪。
想到从此能让爷爷过上温暖舒适的日子,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喜说,积压了两年的心事终于落地。
②自从今春决定买房,我的生活就变得忙碌不堪:
选房、筹钱、办贷……房奴的路不好走,我有时也想打退堂鼓,但想想爷爷,又无法退缩。
爷爷已经七十二岁,风烛残年,为了不给我增加负担,至今仍在故乡的偏野山村独自生活。
③爷爷还有多少生命的时先可让我尽孝?
孝心哪能等呢。
④我是爷爷捡来的孩子,小时候,大伯和叔叔多次指责爷爷养我这个累赘。
每次,爷爷总会紧紧搂着我,生气地辩解,俺有能力养,不用你们养。
为了收养我,大伯和叔叔至今和爷爷都不来往。
爷爷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将我抚养成人,又供我到大学毕业。
工作后,我多次劝爷爷来城里,但他都执拗不来。
⑤为了不让爷爷担心,这几个月,我借钱买房一直瞒着爷爷,现在一切都安置好了,我准备回家接他过来,揭晓这个幸福的秘密。
⑥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
开门进去,小院空荡荡的。
大声喊爷爷,没人应,我赶紧去房间查看,床上空空的,像是久无人住。
我顿时恐慌起来,急忙拨打爷爷手机,就在昨晚,爷爷还在电话里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
⑦这一回,却没有打通。
⑧到邻居家打听,邻居很惊奇:
“老爷子几个月前就进城了,你不知道吗?
”
⑨直到下午四点,才跟爷爷联系上。
原来,爷爷就在我所在的城市!
我赶到郊区橡胶厂,远远就见爷爷正站在厂前面的一个路口等我,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廋,衣服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
①看见我,爷爷眼里顿时显出了许多笑意,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全是喜悦,但又只是笑,不说什么,只是像小时候一样,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进了厂门口左侧的传达室。
②我环视四周,心酸又有些生气,您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做工,也不告诉我一声?
爷爷像犯错的小孩,只是笑着收拾桌上的报纸,过了一会儿,才下决心似的说:
“你借钱买房的事,俺听说了。
你上班才两年,哪有钱买房啊。
为这,俺整天愁得睡不着,琢磨着咱咋还债。
正好老同事家这个厂缺个看门的,俺一听说就来这了。
”
②说到这里,爷爷很有成就感地冲我一乐:
“俺早算过了,这样以后能把俺的退休金全撒下来还债,一年攒一万,俺要是再活十年,最少也能还十万啊。
”
①我的眼泪不知什么时候起已噼里啪啦地砸在桌面上。
原来,在我们心里,都有一个让对方幸福的秘密厖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烛残年:
魂牵梦绕:
2.联系全文,理解并说说“幸福的秘密”中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写大伯和叔叔有什么作用?
4.文中有不少句子对爷爷的描写非常传神,请你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5.读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魂牵梦绕:
形容万分思念。
2.“我”瞒着爷爷借钱买了房子;爷爷瞒着“我”去工厂做工。
3.反衬出爷爷的善良、慈爱和无私。
4.示例:
第③自然段中“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瘦,腐乳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赏析:
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了爷爷节俭、辛劳的特点。
5.略
3.
拯救老妈
余显斌
他特别烦老妈,一会儿敲门进来,让他吃饭;一会儿又拿一件衣服,给他轻轻披在肩上。
他屡次受到影响,气坏了,一白眼睛说:
“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
老妈拿着一盘水果,长叹一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无声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门。
他安下心来,又进入了新的战斗中。
这是一款新开发的游戏,叫作《拯救母奈》,大概是从一个古老神话《沉香救母》中衍出来的。
老妈被捉,压在一座名叫“千仞不倒山”的大山下,受尽折磨和苦难。
作为儿子,必须去救老妈,。
他披盔戴甲,手里拿着一把威力无穷的降魔刀,亮光闪闪,一路冲杀过去。
路上,有雷神,有雨神,有二郎神,甚至还有齐天大圣拿着金箍棒赶来阻拦。
他用尽全力,可是,沿路总有杀不尽的妖魔鬼怪,打不完的各路神仙。
他有些心焦火急,一头汗珠。
可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天黑了,他打到深夜,实在受不了,他会趴在来上,打上一个哈欠。
天亮了,他揉一下眼睛,接着开始。
饿了的时候,手一伸,旁边放着吃的东西,是老妈悄悄送来的。
老妈每次来,站在他身边望一会儿,想说什么,怕他生气,又没有说,轻轻走了出去。
他拿过东西,两下吞咽下去,接着又开始游戏。
渐渐地,他感到,老妈没再来啰嗦了。
屋子里静静的,甚至没有了老妈的一丝声音。
老妈已经出去了。
当时是他闯关最紧张的时候,隐隐约约中,他听到老妈一声叹息。
然门响了,又轻轻关上了。
太阳光照在窗户上,亮亮的,如一片温馨的水光,然后又移到椅子上,接着又慢慢移到脚下。
天,再次黑了,他感到有些饿了,甚至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地叫着。
他本能地伸伸手,去拿旁边的食物吃,可是旁边空的,什么也没有。
他的手机此时响起来,他没工夫接,继续忙着。
手机响个不停,真讨厌。
他想,将手伸进兜里,关死手机。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打败了二郎神,接着又打败骑着风火轮冲来的哪吒,让他提着他的火尖枪,逃回姥姥家去了。
最后,他腾云驾雾,规尽变化,与斗战胜佛大战一千回合,两人惺惺相惜,结成生死之交,相偕飞向千仞不倒山。
站在山顶,他大喊一声:
“老妈,我来救你了。
”随着喊声,一刀剁下去,神山被缓缓剖开,老妈从山中缓缓走出。
他和老妈相拥,泪如雨下。
他胜利了,伸伸腰,走出游戏。
天,已经彻底黑了。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
他终于想起老妈,大声喊道:
“妈,妈—”没人答应,屋内是一片怕人的空寂,还有浮荡周身的孤独。
他猛地想起,老妈出去两天多了,怎么还不回来,甚至也不来个电话?
他转了两圈,突然一拍昏沉沉的脑袋,忙打开关死的手机,叩响了老妈的号码。
手机响了一会儿,那边通了,他问:
“妈,你在哪儿?
”
那边,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他,这是医院,赶快来。
他一惊,愣了一会儿,然后疯了一样向医院跑去。
赶到地方,在走廊里,他看到,几个护士,用一张白床单包裹着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女病人,向外缓缓推去。
那人,正是他的老妈,患急性病死去的老妈。
他睁着眼睛站在那儿,耳边一片空静。
手机突然又响了,一个声音问:
“有人给你订了份外卖,请问,你在家吗?
现在可以送来吗?
”
他的泪一涌而出,扑过去喊道:
“妈,别离开我。
”他知道,那份外卖,一定是老妈临死前担心他没吃饭,在病床上给他订下的。
那时,当老妈挣扎在死亡线上时,他正在网上,竭力拯救着那位虚幻的老妈。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第9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中两次写妈妈“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你认为妈妈想对儿子说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写到“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有人说这篇小说妈妈帮儿子叫外卖部分和前文内容无关,属于画蛇添足,你怎么认为?
5.看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画线句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写阳光从窗户上,又移椅子上,又移到脚下的照射角度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侧面写出他玩游戏的时间之长。
2.妈妈可能想告诉儿子:
不要只顾着玩游戏,饿了要自己做饭,冷了要加衣服,困了要注意体息,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3.“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指他在游戏中取得了胜利,很有成就感,“一种虚脱”指他在游戏中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空虚的,同时人的身体也很疲惫。
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指他很久没吃饭而十分饥饿。
4.有关,小说结尾部分写了儿子沉迷游戏,直到妈妈去世才追悔莫及,而妈妈在生命快直到尽头时,心中想的却是儿子会不会挨饿,这样强烈对比,突出了妈妈无私的母爱和伟大形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略
4.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jiéjiě)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晴天雨天,他()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报纸来了!
”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diǎntiǎn)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
“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我说了声谢谢。
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
“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
“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
⑤儿子不屑(xuèxiè)地说:
“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
⑥我说:
“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
⑦儿子笑得更嚣张:
“他是干什么的?
我是干什么的?
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
⑧一个大雨滂(pāngpáng)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⑨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
“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
“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⑪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
“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
⑫我随口问:
“那你呢?
”
⑬少年说:
“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
⑭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那少年又补充道:
“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
⑮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①不但……而且……②不论……都……
3.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表面上看是儿子嚣张的无礼貌表述,实际上,作者有什么目的?
4.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哪句话?
5.在下面语段中找出三处令你感触深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1.jiétiǎnxièpāng
2.不论……都……
3.同送报青年形成对比,更为后文送报青年考上北大作铺垫。
4.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5.“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
“凌晨5点就起床”“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感受:
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5.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朝夕相处:
(2)畅通无阻:
(3)行云流水:
(4)文思泉涌: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这篇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作者把母爱比作______,你把母爱比作______。
4.请从表达效果上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画线句。
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
1.(1